天作之和 上卷:入燕 十五、曲乐

作者 : 凌祯

席间正热闹之际,忽然飘来悠扬的丝竹之声,不同于刚才有些喧闹的喜庆之乐,这悠扬的丝竹之声颇有空灵俊逸之美。有人道:“咦,湖上那是船么?”

众人纷纷抬眼望去,一艘画舫模样的船只缓缓驶向岸边,正对着的便是主位所在的玲珑亭。

元祥拉了下阿和的衣角,说道:“来了来了,可算来了。”阿和笑道:“时候刚好,你来献宝。”元祥转向靖文帝,拜道:“臣弟与泰成皇后商议一番,特选笔记传奇中好辞佳作数篇,加以润色,合成这一出曲戏,请皇兄和母后赏鉴。”

“哦?”元坤顿时兴致勃勃,“选得都是什么曲目?”

元祥答道:“典故都是幼时与皇兄看过的传奇书目,词找人重做了一番,用的是南戏的调,比起咱们北燕的剧目别有一番不同。”

太后笑道:“祥儿还有了这个本事,竟成了文人么?”

元祥自豪道:“儿子不会便去学嘛,也长了不少见识。这次的词曲,儿臣敢说,是世间难得几回闻的贺礼!”

阿和悄悄拉了下他的衣角。

元祥混不自觉,又道:“也多亏的泰成皇后提议,也全靠泰成宫诸位多番准备,才有今日之曲。”

见众人看向自己,阿和道:“豫王殿下先别忙夸口,看看陛下与太后是否喜欢再帮我泰成宫邀功也不迟啊。”

“为什么?”

“若是不够精彩,臣妾也好撇清干系,另为陛下准备份礼物便好。”阿和说完,掩口而笑。

元祥看到周围的目光,心中也明白了,笑道:“你好哇,竟然想耍滑!”

这边说着,那船已经驶到眼前,漂泊在离亭十几丈远的水面上。原来,那并不是一艘画舫,乃是两艘船以木板扣在一起,上铺高台,更加宽敞平稳。高台下隐隐有几名乐师,各持笙箫琵琶,若不细看几乎不能察觉这乐声从何而来,船周装饰了彩绢纱帘,围住了三面,只余一面面向亭中,正是戏台的正面。这么做,除了美观外更有能环住乐声,使席上诸人听得更加分明。

台上此时站着一名艳妆女子,面敷薄粉,黛眉朱唇,峨髻高耸,广袖飘逸,只听她开口唱道:

“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宫中彩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登鸾车,侍轩辕,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乃是一首乐府旧题的《飞龙引》。《史记》中则说轩辕黄帝在荆山铸鼎飞升,时有飞龙降临,来接黄帝升入天宫。传闻不但黄帝飞升成仙,后.宫与群臣七十余人也一同乘龙升天。这一曲便是咏唱游仙,音调嘹远幽扬,歌声响起之时四下悄然。

又一名歌者上台,长袖玄端,衣袂翩然,乃是作男子妆扮,其声更加浑然高亢,歌曰:

“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别来几多时,枝叶万里长。中国有七圣,半路颓洪荒。陛下应运起,龙飞入咸阳。赤眉立盆子,白水兴汉光。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举足蹋紫微,天关自开张。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五色师子,九苞凤凰。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淋漓飒沓,进退成行。能胡歌,献汉酒。跪双膝,立两肘。散花指天举素手。拜龙颜,献圣寿。北斗戾,南山摧。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

尾音悠长,仿佛响彻湖畔,荡气回肠。待歌者下台,席上顿时轰然,有人连声说道:“好辞啊,真乃绝妙好辞!”

又有两名少女携手上台,妆扮清俊,一着朱衫一穿碧裙,豆蔻芳华好容颜。乐声一起,那对少女齐声唱道: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君起舞,日西夕。”

音色曼妙,且歌且舞。少顷,刚才的两名歌者又重新出现在台上,四人一起和声唱道:

“当年意气不肯平,白发如丝叹何益。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伴着这句词,戏船渐行渐远,只留一潭水波荡漾着余音。众人回过神来时,只见玉镜湖平静如许,方才那台歌舞好似虚幻一般,惟有清风阵阵,引得玲珑亭上金铃摇动,悦耳之声仿佛天籁回响。

半响,元坤才抚掌道:“不错不错,果然是人间难得几回闻。”他向元祥笑道:“轩辕、东溟、西海、扶桑,都是幼时朕与祥弟听师傅讲的故事,彼时天真浪漫,那些美轮美奂的传说也一直难忘。”

元祥点头道:“臣弟也是,前日泰成皇后曾说要用心准备件礼物,让陛下尽兴,臣弟就有了这个念头。”

阿和心想:臭小子真会说,明明是我的主意……不过见元祥这般高兴得意,她也就微笑一下,不去戳穿。

倒是元坤笑道:“怎么,元祥竟会想到排演南戏?这是泰成皇后的主意吧?”

他居然知道。阿和笑道:“以南戏排演确是臣妾的主意,曲目挑选则是豫王殿下的功劳。”

元坤满意地点点头,太后也说道:“哀家刚才便说公主心思巧妙,如今一看果不其然。祥儿也十分用心,今日一曲令人耳聪目明,当真不同凡响。”

“太后谬赞了。”阿和赶紧谦虚一下。

元祥却道:“母后喜欢,改日儿子唱给你听吧。”

元坤大笑:“甚好甚好,母后哪天若是耳目有恙,就叫元祥来唱歌好了。”说得众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想是太后见那戏船有趣,宴会也渐入尾声,便提议道:“不如准备几艘画舫,与众人一起游湖赏景如何?”元坤当然答应,命内侍总管前去准备。片刻,三艘画舫准备妥当,众人登船游玩。元坤扶了太后,却被萧太后说道:“你且去吧,哀家这画舫上只叫几个老亲戚来游戏玩笑一番,累了便回宫,不必陪着了。倒是陛下你,不要嫌老人家啰嗦,赶紧为哀家添几个孙子孙女才好。”说罢使了个眼色,元坤便看见第二艘画舫上不但有四位皇后,还有不少贵族女眷坐在其中,名义上是在谒见皇后。萧太后催促着元坤去第二艘画舫,元坤也知道母后的用意。虽然有些不愿,还是遵从了太后的意思。

***

画舫的一角,阿和避开众女,躲在船厢之外围帘之后的一席长台上,半倚着栏杆,看着碧色的湖水。与大吴宫中不同,这里的湖中没有茂密的芦叶和盛开的莲花,只是清清静静的湖水,偶尔能看到几尾鱼儿,也并非是亭子附近的那种花哨锦鲤,竟有常见的白鲩和香鱼。玉镜湖如此天然去雕饰,倒让见惯了吴国那些精修湖垸的阿和生出几分亲切之感。

忽然一人在她旁边坐下,问道:“喜欢钓鱼么?”

“咦,陛下你怎么……”却被元坤嘘了一下,偷眼看向船厢里,那些莺莺燕燕的女子们聊得正欢,倒也没发觉皇帝不见了。

“你藏得倒好,朕转了两圈才发现,嗯,这个位置好。”元坤笑着,把她往里推了推,自己又挤进去一些,更不容易被发现。

“可是陛下你一来,臣妾就想走了。”阿和无奈,继续看向水面。

“对了,还没说呢,皇后这么出神的看向水面,可是喜欢钓鱼?”

“不喜欢,坐不住。”阿和老实回答。

“那吃鱼呢?”

“嗯,这个喜欢。清蒸浇汁就好,糖醋的要多醋少糖,红烧的最好切成鱼段……”

“就记得吃……”原来她盯着湖面在想这个。

阿和显然没说完:“这边的香鱼,烤着吃最好,外焦里女敕,脂香可口;那边的草鱼,可以做成鱼头汤、水煮鱼和糖醋鱼……”

“朕倒不知皇后精于厨艺。”

“臣妾就是最常说的那种:只会说不会做。”阿和嘿嘿一笑,元坤忍俊不禁。

“这个湖如今冷清了点,待到春夏会热闹一些。”元坤看向远方,不知不觉日头开始偏西,到了华灯初上之时。秋日黄昏的宁静,越发显得湖面清幽。

“臣妾觉得这样就很好了,这样静静的看着,就会觉得很舒服。”阿和诚恳地说道。

“是么。”元坤有些意外,微笑道:“朕其实也很喜欢这个湖,偶尔来水边坐坐便觉得心旷神怡。之前内侍府提议往湖中多投些锦鲤,以便美观。朕倒觉得放些寻常的草鱼、江鲤便好,想吃的时候还能顺手便抓。”虽是说笑,但靖文帝登基之后,确是一改宫中铺张奢华之风,事事以节俭务实为上。这玉镜湖也是,少数观赏用的锦鲤围养在玲珑亭周围,其他湖水便开始养育鱼虾等物,有专人照看供御膳房直接取用,既节省了部分花费,又免得湖水疏于照料。此举虽好,但曾为太后等后.宫中人不解。今日被阿和一提,顿时有种遇故知的感觉,心中觉得舒畅许多。他笑道:“改日朕钓两尾大鱼上来,请皇后发落。”

“那臣妾就不推辞了。”

另外一艘画舫停在不远处,不是太后的船驾,而是给外臣准备的那艘。船头一个人正对着他们招手,见他们注意到了,开始指天画地地比划起来。

阿和奇道:“陛下,那位是豫王殿下?”

元坤仔细瞧了瞧,道:“好像是。”

“咦,他在说什么?”

“好像在说他那边很无趣,想到我们这边来。”

“哦,那怎么办?”

元坤忽然笑道:“好办,派艘小船接他过来。”

阿和点点头,到底是自家亲弟弟,虽然年幼,可如今这船上美女如云,叫他过来也毫不避讳。

“不过在那之前,”元坤拉着阿和的手说道:“咱们先回宫吧。朕想喝鱼汤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天作之和最新章节 | 天作之和全文阅读 | 天作之和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