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高 第108章

作者 ︰ 艮龍

莫鐘書看著那一紙通知冷笑,收繳工場?別說你謝一鳴只是個小通判,就算當朝宰相都沒這個能耐!

莫鐘書早就想好對策,如果謝一鳴只是想革掉自己的功名,那隨便他革;如果他企圖搶奪船隊,自己就要想個法子在船只回來之前先把船截住。但玻璃工場,他不管,留給呂熠操心去。

看來謝一鳴雖然得了那位京中大人物的垂青,也沒有多大的長進。他怎麼就不想想,莫鐘書生來就謹慎小心,在澄州的許多年都只在毫無風險的土地田畝上投資,連開個面館都要等到中了秀才之後,以他這樣的性格,怎麼可能搗騰一個既沒風險又好賺錢的玻璃工場?就連方睿遠在澄州,都能猜到莫鐘書只是個掛名老板。謝一鳴腦筋不好,人緣也不好,陳琨一定知道玻璃工場的背景非同一般,卻不肯提醒他半句。

此刻,莫鐘書的心情好到可以飛起來,這下有好戲看了。呂熠是皇帝,謝一鳴是官,他是民,民斗不過官,官斗不過皇帝。要是謝一鳴只革掉他的功名,甚至奪走他的船隊,呂熠都未必會出手,可是謝一鳴竟然想把手伸到玻璃工場去,那就是給他自己找死,至于怎麼個死法,就得看呂熠的心情了。

莫鐘書讓人把這通知送到玻璃工場,王長貴只看了一眼,就叫個工匠把那張紙拿去擦**。

這三天等待的時間實在是無聊,莫鐘書便開始畫漫畫,畫好了就給《松江商報》送去,還特地囑咐了要全盤照登出來。他畫的都是謝一鳴當年在觀瀾書院里的糗事,並不指名道姓,讀者看了只會當成有趣的笑話,謝一鳴卻被氣得七竅生煙。

到得第三天下午,江蘇巡撫出人意料地蒞臨松江,召見包括知府、通判在內的一切官吏,天都黑了才放人。可這樣也擋不住謝通判的工作熱情,掌了燈也要派衙役去拿拒不執行判決的莫鐘書,又派了兩個衙役帶著那幾個打算接手工場的商人及其家丁去了工場,不過這些人都被王長貴叫人狠揍一頓還關了起來。

莫鐘書來的時候,身後跟著一大群水手裝扮的人。

謝一鳴看著那些壯漢高卷起來的袖子下面一只只像大鐵錘般的拳頭就暗暗心驚,忙又多召了一隊衙丁上來護駕。

謝一鳴以莫鐘書不遵官府判決為由,宣布革除他的功名。

莫鐘書眉頭都不皺一下。他是個實用主義者,舉人的名頭拿出去連個燒餅都換不來,誰愛革誰革吧。

接著謝一鳴就想叫衙役把平民莫鐘書打板子。這一下跟著莫鐘書來的那些水手不干了,衙役的手還沒踫到莫鐘書,就被水手們三拳兩腳的全都打趴下來。

謝一鳴暴跳如雷,「你們這幫刁民!眼里還有沒有王法?」

兩個水手大步一邁,就到了他那張公案前,左邊這位一拳過去,謝一鳴的鼻孔流血,右邊那位不甘落後也給了一拳,謝一鳴就吐出兩個門牙,嚇得他縮到公案下面不敢出來。

莫鐘書露出一個譏誚的笑容,道︰「王法自然是有的。不過謝通判不是王,說的話也不能算是法!」他本來是想繼續在松江看戲的,不過李長義昨天剛好來到,听說之後就勸他先避避風頭。這時候潘慧言已經帶著老太太和兩個孩子上船去了,鬧完公堂他就出海去,謝一鳴你有本事指揮海軍來追啊,這動靜鬧得越大,呂熠就越饒不了你。

這些水手都是烏托島的子民,都是原來在大陸上被官府迫害不得不出去做了海盜之後才到烏托島落戶的,對這些仗勢欺人的官吏早就看不順眼,平日回到大陸總被少島主管束著不許惹事,今日竟得了少島主的吩咐,陪著莫鐘書來鬧公堂,便抓緊時間出氣,見了東西就砸,見了官兒就打。那些衙丁差役還是頭一次遇到這種狀況,都懵了。

正鬧得歡的時候,忽然听到門外傳來一聲響亮的吆喝︰「欽差大人到!巡撫大人到!」

接著就見兩個中年男子在許多官僚衙役的簇擁下走了進來,挺胸凸肚地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個太監,應該就是欽差了。謝一鳴認出謙卑地走在後面的正是巡撫大人,那個欽差今天一直跟在巡撫身邊不開口,當時他身穿便服,許多人都把他當成了巡撫的一個隨從。

巡撫進來後就狠狠地盯著謝一鳴。今天一早欽差突然降臨,一句話都不多說,只叫他陪著快馬加鞭地趕來松江,到了松江也不表露身份,就讓他看著這班地方官不許離開。巡撫還弄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呢,就有人來報說通判衙門鬧起來了,欽差就馬上換了衣服趕過來。巡撫久經官場,馬上就明白是這個傻不拉幾的惹下潑天大禍了。

欽差從懷中模出一卷明黃色的東西,他還沒開口,眾人便知道那是聖旨,除了莫鐘書,都跪了下來,就連烏托島來的水手也不例外。

莫鐘書恨鐵不成鋼地望著這些水手,慶國的皇帝傳個話而已,關你們烏托國的子民屁事,跪的哪門子神仙?王權崇拜思想在中國根深蒂固,這些人即便身負血海深仇遠走海外,在王權面前仍然會骨頭發軟。莫鐘書心中盤算,等會兒見了李長義,一定要給他多灌點平等觀念,至少要讓他覺得他們李家父子和呂熠是平起平坐的。

莫鐘書鶴立雞群一般站在那里,十分醒目。巡撫就想叫人過去把這不懂規矩的野人莽漢強按下去,卻被欽差攔住了。

莫鐘書不糊涂,知是呂熠有意示好,便給大家找了個台階,解釋道︰「莫某的膝蓋有傷未愈,不能下跪。」欽差想起離京前建興帝的指示,尤其提到要適當尊重這個莫鐘書的怪癖,便點了點頭,「既如此,就請莫孝廉站在後面听旨吧。」說罷展開聖旨,用又尖又細地嗓音高聲宣讀。

聖旨的內容簡單明了,就是莫鐘書恃才傲物,咆哮公堂,著革去舉人功名。

謝一鳴听了就得意起來,一定是皇上讀了他的折子,不能容忍小人胡作非為,才下了這樣的聖旨。他如今已是六品通判,深受朝廷器重,要對付莫鐘書那樣的商人就像捏死一只螞蟻那麼容易!

莫鐘書卻對那些就要暴起的水手做了個稍安勿躁的手勢。呂熠如果要革了他的舉人功名,用不著千里迢迢地派欽差趕來,他倒是很想看看這位至高無上的大導演要怎麼安排接下來的劇情。

眾人正想起身,那欽差輕咳一聲,又拿出另一卷聖旨來。

這第二道聖旨還是給莫鐘書的,內容卻出人意料,竟是表彰他早年陪同尚未登基的福王遠赴海外,忠心耿耿,數次舍命相救,屢立奇功,回國之後卻不居功,不慕權勢,隱于市井,皇上感其忠良,特下旨敕封其為陶朱候,還賞他面君不跪的尊榮。

這個聖旨就像一聲平地驚雷,把在場眾人都雷得外焦里女敕。謝一鳴尤其難以接受,他花了那麼多的心思才革掉莫鐘書的功名,一眨眼皇上就給他賜了個爵位,還是候爵,這下子不但謝一鳴,就連巡撫到了莫鐘書面前也得陪上三分笑了。

莫鐘書听得呂熠在那聖旨里顛倒黑白,把自己吹噓成英勇救駕的英雄,就不禁想笑。當年要不是呂熠帶的隨從身手了得,又及時給他補充箭矢,很可能就全船的人都要成了海盜的刀下亡魂,所以後來才有他去偷玻璃制造技術相謝的事。不過既然皇帝要玩「無中生有指鹿為馬」,他就陪著玩玩也不吃虧。

莫鐘書心中了然,這個侯爵其實不是給他,而是給玻璃工場的。玻璃工場掛在他名下,可是他無官無爵,誰眼紅了都想去搶,麻煩的還是呂熠,所以干脆給他個爵位。現時江南只有一個伯爵,侯爵的帽子一戴到他頭上,這片地面再也沒誰比他更大了,也就再沒人敢打玻璃工場的主意了。

莫鐘書接了旨,隨便敷衍幾句,就帶了水手們揚長而去。

一場鬧劇就此結束。

欽差也回京向建興帝復旨。呂熠听得莫鐘書帶著家人出了海,便知他是對自己的處置方式不滿,心里罵了一句「不識抬舉」卻又無可奈何。

當年在海上,莫鐘書借著閑聊,與呂熠說了一段典故︰「漢成帝時期的一個學者,自隱姓名,不交世利,時人稱為成公。漢成帝出游,遇見成公,成公拒不行禮,成帝道︰‘朕能富貴人,能殺人,子何逆朕?’成公答︰‘陛下能貴人,臣不做陛下之官;陛下能富人,臣不受陛下之祿;陛下能殺人,臣不犯陛下之法。’帝不能屈。」呂熠總不能表現得還不如昏庸無道的漢成帝,何況這莫鐘書非但不做官不受祿不犯法,還幫著呂熠賺錢。

呂熠登基之後,勤于朝政,不事奢華,推行新法,減免賦稅,百姓的日子也好過了些,雖然朝廷收益比之早年少了兩成,朝臣們的薪俸也相應縮減了兩成,但建興帝每年從國庫里支取的宮廷用度不及先皇的一半,遇到荒年歉歲他還會再節減一些。如此表率,使得朝野賢能經常對他歌功頌德。但宮里的人都知道,這位建興帝生活一點也不比前幾位皇帝儉樸,所有的享受一樣都不少,只不過這一位有個小金庫,不用向國庫伸手而已。

這個小金庫的源頭,就是玻璃工場。松江、直隸、福建三個玻璃工場,在莫鐘書的建議和指點下,源源不斷地向呂熠輸送真金白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海闊天高最新章節 | 海闊天高全文閱讀 | 海闊天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