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高 第93章

作者 ︰ 艮龍

日出日落,幾個月又過去了。這兩艘船已經平穩過了馬六甲海峽,前面就是南中國海了。

一進這地界,那八個老水手就露出了輕松愉快的笑容,後面的航程不再需要擔心海盜的滋擾了。

船上大多數的人並不知道這兒的海盜會對他們特別網開一面,但也都感染了輕松的情緒,個個笑容滿面,航行到平緩的海域時,有的人會乘了小舢板在海面垂釣,甚至有的人干脆下海去游泳消暑。

有一天,萬里江又在模仿信天翁的叫聲與另一種「海鳥」交談,莫鐘書听著那悠揚宛轉的「鳥鳴」,不由得就想起來宋志勇他們,因為他的失策這六位再也無法回到這個他們熟悉的海域。

莫鐘書問萬里江︰「你知道宋志勇和陳榮他們的家眷都在哪兒嗎?」

萬里江想了想,道︰「陳榮的媳婦和孩子住在泉州老家,宋志勇家在南平,他還沒娶妻,只有個老娘,好像還有個妹子,不過已經嫁人了。另外那幾個兄弟的情況,我不太清楚,不過幫里肯定有兄弟知曉的。要我回去問問麼?」

「好的,還請你替我聯系一下這六家人,問問他們是否願意搬到江南去住。」

「東家要這些人來江南?」萬里江有些奇怪,這些老弱婦孺一沒力氣,二沒見識,就算想到大家富戶里去做僕役都沒人要,莫鐘書找這些人來做什麼?

「這些人本該是由陳榮他們贍養的,可是他們已經為我而死了,于情于理,我都應該替他們完成這未竟的責任。」

「東家想要代為撫養他們?」萬里江這三年對莫鐘書的種種怪行已經見怪不怪,但此時仍然吃了一驚。撫養家眷,只有為朝廷立了大功又戰死沙場的將士,才會得到朝廷如此撫恤,一般雇主給傷亡雇工家里二三十兩銀子就算了事,如果能收留一兩個親屬當僕役就會被贊譽為「難得的明主」。

莫鐘書只點了點頭,不再說話。養活這六家人,卻是可以讓另外幾十個水手從此專心替他干活,真正的花小錢辦大事,他要是連這個道理都不懂,這兩輩子就是白活了。

萬里江見他這個表情,便知這已是深思熟慮之後不容更改的決定了。當然,他也不希望莫鐘書改變這個決定。他們這些水手,誰沒有父母妻兒?每回出海少則一年半載多則三四年,雖然他們口中從來不提,可是誰不掛念家中老少?跑馬行船三分險,誰知道什麼時候輪到自己遭殃?誰不憂心彼時一家大小的生計?東家現在能照顧陳榮他們的家眷,將來如果他們有個萬一,東家自然也不會對他們的家人置之不理。

這麼一想,萬里江臉上便是笑逐顏開,許多水手見了他一整天都眯著眼只露出一口白牙的樣子,都問他是不是撿到金子了,可是听得萬里江說了原委,也都不禁就把嘴角咧到了耳朵根兒,弄的乘客們以為船上的水手都改行賣牙粉了,否則不逢年不著節的,為嘛個個笑成這樣子?

台風季節到了,今年的台風還特別多,風暴一個剛過去,另一個又趕上來了,他們經常走不了多遠,就要找個地方躲避台風。

這一日,他們已經走到浙江外海了,卻還是不得不緊急停靠在一個小漁港里頭。風雨太大,人們都到漁村里借宿。

台風肆虐了三天。

第四天早上,大家告別主人,正待離去的時候,卻見一行官差上門來。

原來是前幾日,這家的狗欺負了鄉里一家大戶的狗,兩家的兒子因此打了一架,兩個孩子都受了些小傷,但那家人卻是有個做官的親戚的,告到縣衙,縣令老爺就派衙役來拿人了。

呂熠看不過去,就讓他一個隨從也跟了去。半天之後,縣令大人就親自把主人家的小兒子送回來了,又賠著小心把他們這一行人都恭送上船。

原來呂熠乃是福親王,當今聖上第六子。小縣令自然極盡巴結討好之能事。

船開出老遠,莫鐘書還能看到那縣令誠惶誠恐的身影,只能感嘆權勢的威力無窮,更甚于台風。

呂熠走過來,不屑道︰「一個七品縣令,便可如此作威作福。」

莫鐘書從鼻子里冷哼一聲,當官的都是雙面人,那縣令就是個最好的詮釋,對著屬下或者子民挺胸凸肚不可一世,但見了上司就是點頭哈腰卑躬屈膝。這個呂熠看著已是富貴非常了,但到了他那皇帝老子面前,想來也要低聲下氣的裝乖。

呂熠打量著莫鐘書,見他的望遠鏡還是對準了岸上的縣令,微微笑了,「莫解元如若中了進士,成就指日便可在此人之上。」

莫鐘書表情冷淡,心中暗道,那可未必,官場中人修煉的是厚黑學,他先天後天都不如人,只怕還沒上場就已經一敗涂地。

「莫解元可有打算參加大後年的會試?」今年又是會試之年,春試早已經結束了。莫鐘書如果想要以科舉晉身官場,就只能準備大後年的了。

呂熠這般問,話里明顯有拉攏抬舉之意。從上船之時開始,他就一直觀察著莫鐘書。這個年輕人才華橫溢,見解獨到,更有著各種旁人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如果能把他收為己用,一定可以成為一個好助力。

莫鐘書想也不想就道︰「不,我無意出仕為官。」

「為何?」呂熠似是有些驚訝。普天下的士子寒窗苦讀不就是為了金榜題名然後加官進爵嗎?莫鐘書如果真不願意出仕,又何必去考那舉人?

莫鐘書看到了呂熠眼中的疑惑,暗暗嘆了口氣,考取功名不過是一時的權宜之計,給莫榮添一個念想他就會限制他那些老婆不許她們暗害自己,可現在他的翅膀長硬了,可以月兌離莫府自立門戶了,自然有權利說「不」了。但他也不能跟個外人解說莫府里那些亂七八糟的人和事,只好另外找個理由,「我並不懂得做官。」

這算什麼理由?除了極少數幸運兒,所有的人都不是生來就能做官會做官的。而且呂熠根本不相信這個說辭,幾年前莫鐘書的那份鄉試策論可是在朝堂上被反復討論,一個當時年僅十四歲的孩子就有如此見地,幾年過去,怎可能反而不懂做官了?

莫鐘書不禁苦笑,他真不該抄襲別人的言論,也罷,今天他就找個由頭了結了它。

他想了一會兒,斟字酌句,慢吞吞道︰「當年那份策論,其實並非本人見解。莫某在觀瀾書院求學多年,得蒙齊山長青眼看顧,多番帶同拜訪數位博學大儒,因而有幸聞听許多真知灼見。但莫某愚鈍,似懂非懂,只囫圇吞棗強記于心,而後雖在鄉試中一鳴驚人,其實不過是鸚鵡學舌,拾人牙慧而已。」要是手里有個電腦或者手機,莫鐘書一定要讓呂熠上網看看,那所謂的天才到處都是一抓一大把。

一番半文半白的解釋,卻只讓人半信半疑,「即便如此,能有此悟性,也堪稱人中龍鳳,怎可妄自菲薄?」呂熠對朝野都很關注,齊成章的名字他不陌生,卻從沒听說過哪位大儒能有如此之才智。所以他還是極力想說服莫鐘書投身官場。

呂熠面對他認為值得網羅的人才時,是足夠禮賢下士的,也願意花時間和心思來收買的,當下就施展三寸不爛之舌,滔滔不絕地說了長篇大道理,從君臣大義到書生名節都扯了一通,幾乎把他自己都感動了。

只可惜莫鐘書就像一堵浸了水的棉花牆,打不疼扎不透還點不著。不管呂熠說什麼,這既不忠君也不愛國的小奸商就只是笑,偶爾「之乎者也」幾句,卻全是無關痛癢之詞。

當官的看著威風八面,手里的金飯碗更是閃瞎了不少人的眼楮,可莫鐘書知道那金飯碗里的東西並不好吃。用他前世父母的話來說,就是當官的要是不貪不腐,真心為人民服務,準得窮死累死,莫鐘書沒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崇高覺悟,當不成清官。可做貪官卻是個技術活兒,貪多了受人唾罵,貪少了要得罪同僚上司下屬,這個度比高空走鋼絲還難把握,何況貪污受賄那些事兒也不是人人干得來的,是非不分黑白顛倒更加折磨人的良心,心理素質不過關的人,還沒等到所謂天理國法來懲治,就已經自己把自己嚇到腦溢血心肌梗塞了。前世的父母都自認就是那心理素質低下之輩,莫鐘書在他們的教誨下也沒啥出息,所以很有自知之明地從不惦記公務員的位子。

呂熠無奈,又拋出了另外一個誘餌,「如果莫舉人執意行商,本王可以為你爭取到皇商的位置,為皇家采購海外物資。」呂熠開出這個條件足夠優厚,不信莫鐘書還能不動心。

皇商就是隸名戶部為皇家宮廷采辦各種物資的經商者,雖是商人,卻已有半個官員的身份地位,而且皇家的生意好做,皇商獲利豐厚。因而富商大賈們無不趨之若鶩,為了爭取一個皇商的名額而削尖了腦袋到處鑽營托關系。

呂熠主動把皇商的生意許給莫鐘書,等于直接往他手里塞錢,本以為他會滿口答應,並為此感恩戴德,從此為呂熠鞍前馬後奔走策劃。如此,即便莫鐘書不當官,也一樣是他的奴才。

可是,莫鐘書根本就不想接這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跟政府做生意有利有弊,政府采購的價優量大,但有時貨物都交付許久還遲遲不能結算,他就曾親眼看到莫榮添為了收回一筆貨款而到處求神拜佛,更听說有的人因此而陷入資金周轉不靈的困局。他寧可和平頭百姓做交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省心多了。

莫鐘書不欲做那皇商,但卻願意與呂熠談另一筆生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海闊天高最新章節 | 海闊天高全文閱讀 | 海闊天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