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零紀事 第四章︰杏園宴上 第三節

作者 ︰ 水龍

只听哥舒翰續道︰「當今聖上英明神武,建功立業足可以和太宗皇帝比擬。既然開元年間天下大治,更勝唐初,他開疆拓土、超越先輩之心便始終不息。年中的時候忠帥辭了他的命令,近兩個月前,征虜大將軍董延光又上書請攻石堡城,聖上大喜過望,下詔讓忠帥協助于他。這一次雖然聖命難違,但忠帥顧念士卒勞苦,便只派了幾支游擊探查,把石堡的情形詳細告知那董延光,希望他知難而退,不要勞動士卒……」一旁的左伯忽然怒道︰「好人無善報,慈愛反招凶!」揮掌擊落,將身邊一只椅子拍碎。

哥舒翰意中亦甚不平,嘆了口氣,續道︰「誰知那姓董的不過是個酒囊飯袋,本來就靠體察聖意、投機取巧以為進身之階,自以為有聖旨在身,打仗的事情自有忠帥出馬,便不顧勸阻,帶著自己本部隊伍前去攻打。忠帥得了報告,連忙揮師去救,誰知那姓董的廢物早就敗下陣來,我們只救了他一條狗命。哼,這混賬打不下石堡城,喪師辱命不說,卻反過口來在聖上面前把過失都推到忠帥身上,說忠帥見危不救,不尊聖旨……」

郭子儀嘆道︰「人言可畏,董延光自己上書攻打石堡城,卻全指著別人出力,一旦失敗,反而盡數歸罪于忠帥,真是小人行徑。」

哥舒翰道︰「本來這等小人,我們也沒放在心上,倒是河西兵馬使李光弼一早就看出董延光不是好人,出言告誡,忠帥卻說︰‘李將軍,忠嗣計已決矣。平生所望,豈在于富貴?今爭一城,得之未制于敵,不得之未害于國,忠嗣豈以數萬人之命易一官哉?’唉……」

郭子儀听得心情激蕩,對王忠嗣更添了幾分敬佩,心想︰「我平日里懷才不遇,總想著到疆場上建功立業,有時就忘了兵凶戰危,為將者應該以保國安民為正道,若是自私自利,一味想著殺敵邀功,境界實在差得多了。」

葉夢書也是一樣,誦道︰「去年戰,桑干源,今年戰,蔥河道。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秦家築城避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烽火燃不息,征戰無已時。野戰格斗死,敗馬號鳴向天悲。烏鳶啄人腸,餃飛上掛枯樹枝。士卒涂草莽,將軍空爾為。乃知兵者是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唉,前人說一將功成萬骨枯,誠不欺我。」

這首李白的《戰城南》寫于天寶二年,描述邊疆久戰之苦,多半還是受了王忠嗣戰績的啟發。當時士子雖然個個傾慕李白詩名,但大多數人安于開元盛世的繁華富足,對邊塞詩便不怎麼看重,葉夢書生在北地,範陽郡便是古稱的幽州,燕趙之地,附近番邦異族不少,才對這首詩格外留心。

李白前些年曾經羈留長安,供奉翰林院,這詩郭子儀也曾听過,當時只覺李白書人不懂軍功,所謂慈不掌兵,不殺生害命,如何能領兵作戰?但此刻知道王忠嗣的故事,再听葉夢書誦起,卻覺得這種悲天憫人之情實在是入情入理,不禁頷首贊嘆。哥舒翰雖沒听過這首詩,可是桑干源、蔥河道兩戰正是王忠嗣領軍出戰,哥舒翰盡都親歷,沙場苦戰、同袍浴血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听到後來「敗馬號鳴向天悲。烏鳶啄人腸,餃飛上掛枯樹枝」幾句,眼楮一紅,目中已然含淚。

大家心情俱都激蕩,便多了幾分親近之感,過了一會,幾人心情稍稍平復,郭子儀先道︰「哥舒兄弟,那石堡城當真如此難攻麼?」

哥舒翰道︰「忠帥是何等人物,他都以為難攻,那還有假?當年文成公主遠嫁西域,吐蕃和我大唐也曾十分親厚,但自從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先後謝世,兩家又慢慢交惡,邊境上時起沖突。這座石堡城自那時起便被吐蕃倚為咽喉要道,修建堆砌近百年,只有一條山路通道,雄偉堅固,易守難攻。每次听到忠帥要來攻打,便起傾國大軍固守,實在是沒有取巧之法。我也曾與忠帥商討多次,除非在城下列出重兵,拼出死傷數萬之眾,強行破城,才能勉力拔取。可就算得了一座石堡城,吐蕃國土疆域廣大,又在高原,咱們唐朝軍隊也佔不到那邊去,實在取之無益。」郭、葉二人都深以為然。

哥舒翰又道︰「忠帥乃是皇上義子,自幼就在長安宮中養大,和皇帝太子都極為親近,又是過年時候召他來京,見詔書和私信中語氣都很和善,便不疑有他,以為皇帝不過要用家里長輩的語氣責備幾句,最多奪了忠帥一兩家節度的兵權……那也不礙事,想來天下名將無過于他,以後只要還有大戰外患,便還得起用忠帥領兵。誰知幾日前忠帥入宮面聖,一去便沒了消息,這次只有我們幾個莽夫隨他來到長安,都只會陣上殺敵,不懂朝廷規矩,忠帥一失蹤,軍隊又見不到,我們模不清頭腦,每日里守在這宅里發昏,當真十分焦急。」

左伯也道︰「忠帥武勛極隆,功蓋當代,又和太子親厚,李林甫這奸相既然和太子不合,便對忠帥也最是忌諱,這次多半又是他在里面搗鬼。哼哼,他權傾朝野,朝堂上的官員被他嚇成了木雕泥偶,可我們邊疆戰士卻不怕他。」

哥舒翰對郭、葉二人道︰「這位左伯本是江湖草莽的英雄人物,十余年前舉家來到隴右前線,報國殺敵,立下極多功業。只是他不喜功名,不受朝廷封賞,一向只以忠帥家僕自居。」

左伯一掌擊到門上,恨聲道︰「老頭子我寄身邊庭,許多年來不避生死,奮勇爭先,就是因為佩服忠帥人品將才。誰知沙場上沖陣殺敵容易,朝廷里鉤心斗角艱難。」

哥舒翰已把情形和兩人說完,這是朝廷乃至皇宮的秘聞,郭子儀不過區區左衛長史,葉夢書更只是一介布衣書生,哪里能夠清楚內幕?听說王忠嗣沒有消息,也是無法可想,只得怏怏告辭離去,但是郭子儀和哥舒翰一見如故,臨走時便約定各自打探,一旦有了消息,就互相通知,一同出力。

出門上馬,二人又向梨園行去,這一路上比起來時的興奮期待,自然是大大的不同。兩人皆是低頭不語,直走了好半天,郭子儀才對葉夢書歉然道︰「這次是老哥我想錯了,連累老弟你白跑一趟。」

葉夢書道︰「哪里的話,郭老哥有心帶摯,夢書十分感激,只是不逢其時,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倒是忠帥這事需得費心。」

郭子儀道︰「這麼想來,那八百鐵騎兵和飛龍禁軍安排在梨園也不奇怪了,多半是朝廷用飛龍禁軍監管看守,防止軍兵嘩變。」又道︰「我對忠帥,真個是敬重不已,雖然我職位不高,但在京中也頗有故舊,自當盡力而為,多方打探消息,只是葉老弟你春闈應考的事情,怕是幫不上忙了。」

葉夢書擺手道︰「春闈應試,本就是夢書私事,而今既有忠帥要緊事在前,自然不必勞煩。」

說話間已到了梨園別院門前,兩人作別,郭子儀自回住處休息,葉夢書拉轉馬頭,向梨園又踏了幾步,忽然想起王忠嗣和太子交厚一事,李泌既然也是太子親信,那麼若是去問李泌,多半能有些消息。

其實葉夢書和王忠嗣素未蒙面,要尋名流推薦也不必只靠他一人,何況現在王忠嗣的情況多半已自身難保,跟他牽連上關系怕是拖累更多,依葉夢書的性子,本來就要作罷,不再去管這些閑事。但轉念又想到郭子儀早先替自己解圍,二人一見如故,交情不錯,他既為王忠嗣的事情操心,自己理當盡力幫忙。更何況這位忠帥不願為了一己功業犧牲數萬人命,大有仁人之風,出于道義,也應該盡一份力。

既然打定主意,便不多作遲疑,回馬出了梨園別院,趁著夜色再向落雨庭院行去。

長安城格局乃是縱橫方形,一條路通暢至極,很快到了落雨庭院,土木無情,依舊一副安閑無人的樣子。只是這一次葉夢書剛剛推門而入,那管家就迎了出來,神情甚是嚴肅,見是熟人,臉色才好了許多,施禮道︰「原來是葉公子,上次你不辭而別,沒見到那位貴客,我家公子還大大嘆息了一陣呢,月余不見,一向可好?」

葉夢書拱手道︰「勞煩李兄掛心了,夢書近來一直在梨園別院里居住,做些刀筆文書之事,今夜前來乃是有事要問李兄,還請代為通報。」

那管家轉身去找李泌,神色卻中顯得頗為可惜,葉夢書見他神色,心中立時便猜到他是听見自己近來一直在梨園別院,很是不以為然,以為遠不如那日見了太子,得個一官半職來得好,微有輕視之意。葉夢書心中亦羞亦傲,暗道一聲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聊作安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飄零紀事最新章節 | 飄零紀事全文閱讀 | 飄零紀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