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周 第九章 蜀地之行

作者 ︰ 八無和尚

「還有,先生手中的情報網要迅速向楚國滲透,眼下黑旗軍中的地圖不夠詳細,你要派大量細作對伐楚經過的所有道路、地形、水文、村鎮等加以仔細勘察記錄在案。同時選能干之巧匠,根據所記錄的資料用細沙制作出縮小的地形,以備黑旗軍做出作戰預案。並命令在蜀國的細作著重收集密使到成都之後蜀國朝廷的動向。」

「是,某馬上安排。」

「楚王馬希範近幾年倒行逆施,奢侈無度,百姓賦稅繁重,民怨甚大,可派細作在蜀國各地進行詆毀,還有可散布謠言離間蜀國君臣,讓其相互猜忌。」

「遵命。」

「黑旗軍和軍械坊情況怎麼樣?」

「回主公,軍械坊一切順利,匠人們得到賞賜干勁很足,只是黑旗軍近來有些議論。」

「哦?什麼議論?」

「黑旗軍這次擴編,四廂變成十廂,除原有四個指揮使,其余六廂指揮使全是暫代,未得主公正式任命,故軍中有所議論。」

「不管它,此事某自有安排。讓他們抓緊訓練就是。」

「是。主公若無別的事,某等便告退了。」

「去吧。」

百里無忌不是不想任命六廂指揮使,實在是有難處。

慶州現在以十廂黑旗軍的規模已經遠遠超過了軍的編制,需要拆分設數軍,一設就是三個軍,如此三個軍之上就要設軍使或者軍帥,而依制,軍使、軍帥一般都由親王兼任。

一個經略使任命軍使,這就有點縣令任命州府的意思了。

無端惹周邊勢力猜忌,在這節骨點上實在不智。

最重要的是,黑旗軍一旦設軍使,對兵屬于將的舊制又會在黑旗軍形成,這與百里無忌的構想矛盾,百里無忌的設想是除指揮使常設之外,都指揮使及以上軍職皆是空餃,唯有戰爭之時,任命都指揮使調度各軍進行作戰,平常黑旗軍只設指揮使進行日常訓練軍備。

這樣才能杜絕兵隨將走的頑疾。

退下的徐世銘心中一直在猜度百里無忌剛才的那句話——南唐……不可以。

不可以向南唐稱臣,卻向方才停戰的蜀國稱臣,為得是滅楚,可為何不向南唐稱臣,想來應該是為了日後和南唐翻臉免去謀反之名,與南唐翻臉?被蜀國冊封為楚王,然後……南唐,南漢?亦或是南漢,南唐?徐世銘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這主公想來是準備重現三國鼎立呀。厲害啊,這主公所圖之大,大出了徐世銘的想像,也激起了徐世銘的好奇之心,主公,你真想問鼎天下麼?

徐世銘不愧為智者,輕描淡寫地憑百里無忌的一句話,稍一猜度就理順了百里無忌的心思。

……。

晉天福四年五月初七。

派往蜀國的密使回來復命。

蜀國皇帝孟昶同意慶州歸附,並同意听宣不听調,並冊封百里無忌為寧江王兼任慶州節度使,條件是必須百里無忌秘密前去蜀國都城,親自接受冊封以示誠意,密使同時帶來了蜀帝親自簽發的通關文書。

當晚,百里無忌召集徐世銘、徐守仁及黑旗軍雲揚、馬驥雲等四人開會商議。

雲揚說︰「都指揮使身系慶州安危,不可前去赴險。」

馬驥雲說︰「慶州原是都指揮使從蜀國手中奪來的,此時前去,就算蜀帝不追究,恐怕屬下之臣也會挑起事端,某以為雲指揮使言之有理。」

……。

見一片反對之聲。

百里無忌只好轉頭看向徐世銘。

徐世銘不傻,見百里無忌望來,便起身說道︰「某以為主公可以去,而且並無什麼危險。」

百里無忌問︰「先生有何依據?」

徐世銘答道︰「諸位試想,蜀國既然已經答應我方歸附的請求,並同意冊封主公為寧江王兼任慶州節度使,甚至同意慶州听宣不听調,為何?這恰恰說明蜀國皇帝收復故土的心願望非常迫切。如無意外,主公此次前去不用說有驚無險,某以為應該連驚都沒有。更何況,黑旗軍數萬大軍囤兵忠縣,這樣的威懾,某以為蜀國必不會輕易招惹主公。但要注意的是,主公到達成都之後,須小心有人暗地中傷,挑撥。」

「嗯。先生所言甚是,某主意已定,明日便出發去蜀國。某走之後,慶州政事便由先生主事,徐守仁輔之。軍中之事便由馬指揮使統籌訓練軍備。某去蜀國之事僅限在座各位知曉,不得外泄。另外,在某不在時,先生將前些日子某所說的沙盤制好,與雲、馬等四人計劃幾種征楚的預案。」

「征楚?……」雲、馬等人雖然知道戰爭即將開打,但還是第一次听到明確的目標,四人皆都一臉興奮,以百里義為甚。

確實,沒有一個為將者,听聞戰爭要開始而不欣喜的,除非是個甭將、熊將。畢竟戰功的獲取來自戰爭。沒有一個名將誕生在演習之中。

「是的。征楚。諸位可要好好籌劃。」

「遵命。」眾將齊聲應道。

晉天福四年五月初八。

雖然眾人一再勸說百里無忌多帶些人。

但百里無忌最後只帶了徐守仁和八名親衛踏上了西去蜀國之路。

確實,進入蜀國,除非帶黑旗軍去,不然帶再多人有什麼用呢。

百里無忌一行自忠縣上船,一路沿長江西去。

一路的景色讓百里無忌真正領會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快意。

經涪州、渝州至瀘州。

然後走陸路自瀘州、資州、簡州到達成都。

沿途的道路更讓百里無忌慶幸沒有輕易決定伐蜀。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蜀道難,確實難啊。

難怪當年諸葛孔明建議劉備要佔這蜀地三分天下。

這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百里無忌同時感嘆,歷代的蜀帝不思進取,空有這麼好的地利,竟無一人統一中原,真是造化弄人啊。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代周最新章節 | 代周全文閱讀 | 代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