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周 第八章 滅國戰略 二

作者 ︰ 八無和尚

「黑旗軍之長處在于速勝,短處在于持久,火器一旦用完,補給就是問題,火器補給不上,黑旗軍戰力便會減弱一半。故某以為主公若只想攻佔幾州,那此戰必伐蜀,雖有背棄協議的惡名,但眼下慶州已將蜀地南邊的黔州、施州與北邊的通州、渠州分割,只要自忠縣出兵,數天就能攻下涪州,那時黔州、施州便成孤城,稍加誘導,讓其歸降不是難事。相對于攻楚來說,若自萬縣出兵,路途遙遠,行軍不易,等黑旗軍數月行軍進入楚地,早已不是奇襲,而是舉國之戰了。若從荊州出兵,那就需要取得南平王同意,若他不同意,黑旗軍想征楚就是黃梁一夢。蜀國被我搶了涪、黔、施三州後,蜀國很可能依舊不敢與我慶州進行決戰,畢竟還有晉國對它虎視眈眈。所以,唯有伐蜀,並且勝算有八成以上。」

百里無忌點點頭,徐世銘分析得不錯。高從誨昏饋,失去如此一個棟梁之才。

「先生再說說若某決議滅國,又會如何?」

「主公若決議滅國,則只能征楚。若伐蜀名不正則言不順矣。」

「哦,這從何說起?」

「滅人國,則須繼人位。主公若滅蜀國,繼蜀皇位,首先毀約在前,其次主公以南平國之名伐蜀還是以慶州之名伐蜀?」

「有何不同?」

「以南平國之名伐蜀,那就替南平王作嫁衣裳,毀約的惡名卻有主公來擔。何苦?」

「先生剛才不是說若攻佔數州必伐蜀嗎?難道就沒毀約惡名了?」

「自然也有惡名,但主公以南平王這名攻佔蜀地,惡名自然有南平王來擔,但數州之地的好處卻由主公笑納了。不滅其國,就沒有繼其位,南平王依舊是南平王,蜀皇帝依舊是蜀皇帝。」

「先生真是大才,佩服,佩服。那再請先生說說有何理由滅國必征楚,難道征楚就不會為南平王作嫁衣裳?」

「依舊會。但楚與蜀不同,蜀國已承皇帝之位,楚不過是王位,沒有人能冊封皇帝之位,也沒有人願意冊封別人皇帝之位。但王位不同,試想,主公滅了楚國,晉國皇帝會冊封南平王為楚王呢,還是會冊封主公為楚王?想來晉皇帝必定會冊封主公為楚王,讓南平王與主公相互牽制。名義上都在晉皇帝之下,主公便有了正統之名,還怕南平王敢來搶了主公的楚王不成?」

「啪。」

一聲脆響,百里無忌將手中茶杯生生地拍碎在桌上。

也打斷了徐世銘滔滔不絕地話語聲。

見百里無忌一臉怒意。

徐世銘先是一愣,瞬間又恍悟。

自己觸及了百里無忌那個自己無法想通的忌諱——絕不與石敬塘有半點瓜葛。

「主公,某知錯了。」

「下不為例。」百里無忌臉色漸漸回復正常。

「遵命。」

「主公,若不如此,那滅了楚國,但楚王之位恐怕會被南平王憑空得去。」

「若某以自己的名義征楚呢?」

「主公,沒用,除非主公在出兵前行文天下,月兌離南平王所轄,或者攻下楚國,自立為王。但以上兩項都牽扯到主公名聲,畢竟華夏講究一個正統。」

「正統?石晉那個兒皇帝就是正統?還是南唐那個改了名的是正統?漢人的正統?」

百里無忌鄙夷地抽了抽嘴角。

哎……。徐世銘見無法勸說百里無忌改變心意,不覺暗中嘆了口氣,多好的因頭啊,滅楚之後可以堂堂正正地繼任楚王,真想不通怎麼就與石敬塘勢不兩立了呢。

「先生估計,以黑旗軍之力,滅楚有幾成把握?」

「五成。黑旗軍迅速攻陷楚國都城,某以為有七成把握,楚軍雖數量眾多,但分散各地,而且訓練不足,不單楚國,其它各國大部都是,除了個別禁軍之外,各地府軍征召農夫後,給份裝備,訓練個十數日,或者根本就沒訓練,直接就上了戰場,這種軍隊打了勝仗還好,一打敗仗,輕則潰散,重則反戈一擊。但滅國不能單單以軍力估算,還有民心民意,還有根基。所以,某以為,最多五成。」

是啊,在這個時代,沒有正規的冊封,自己以一經略使之名,就是真能滅了楚國自立為王,在百姓眼中不過就是一群寇匪搶了宗廟之器罷了。

可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要自己向石敬塘俯首稱臣,百里無忌試問自己真的做不到,寧死也不苟且,想到此恨處,百里無忌禁不住猛捶了一下桌子。

徐世銘小心翼翼地問道︰「主公,某還有一法,就是有損主公名聲,不知道該講不該講?」

「講。」

「主公,除了石晉,還有南唐和蜀國,皆已登基為帝,若得他們冊封,也能名正言順,只是主公恐怕有背棄舊主之嫌。」

在徐世銘看來,南平王是晉國轄下,同在一個皇帝之下,自然最好是由石晉冊封百里無忌為王,則所有爭議都會迎刃而解,同一個主上要冊封自己的屬下,百里無忌自然沒有背棄之名。但百里無忌既然不肯歸于石敬塘,那就只能出此下策了,不知百里無忌會不會同意。

徐世銘心中正在忐忑。

「那照先生意思,某該向哪個稱臣?」百里無忌知道這一關必須得過,自己也不想為高從誨作嫁衣裳,既然必須稱臣,那就選一個不影響心中戰略的勢力。

見百里無忌沒有反對,徐世銘回稟道︰「某以為,應向南唐稱臣,畢竟蜀國剛被我奪取三州之地,雖有停戰協議,但難保不記恨在心。」

百里無忌卻不這麼想。

「南唐……不可以。」百里無忌搖搖頭。

「那就只能是蜀國了。」

百里無忌思忖再三,點頭道︰「就是它了。立即派人去蜀國交涉,慶州可歸于蜀國版圖,但听宣不听調,事情要保密,派遣密使前去,萬萬不可走漏風聲。」

「是,某這就去安排。」

「等等,先生,伐楚之事也一定要嚴加保密,除在場三人,我不希望有第四個人知曉。」

「遵命。」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代周最新章節 | 代周全文閱讀 | 代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