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邊侯 七五回 立漢末

作者 ︰ 定邊侯

七五回立漢末

一路風霜,張祺一行除了遇到風雪無奈停留,其他時間均是埋頭趕路。自眾人與甄豫長安一別,旬月之間,沿著渭水行經咸陽、槐里、五丈原、散關、陳倉、冀城、北原、隴西,到達天水。

一路行來,覽盡渭水沿岸的風物,尤其是渭水南岸連綿群山、北岸沃野秦川,無論是川人的吃苦耐勞還是一路上胡人的意識習慣,沿途的風俗人情,更是令眾人平添幾多感慨!

而張祺刻意留心的渭水,竟然可以通行百噸以上的大船,確實令他開心不已!

幸運的是,一路上竟然再無歹人出現,眾小沿途勤修心法、苦練武技,兼之有賈詡、張台二人抄錄的兵法和武學心得,這一路行來,眾小無論是個人修為還是學識韜略,均是更上一層樓!

尤其是沿途之中,程昱調度車馬井然有條,不僅保證了車馬無恙,為眾人趕路提供了保障;而且他的調度,也使眾人保證了充沛得體力,保證連日的出行!見此情景,張祺不禁對他佩服不已!

雖然知道此人不可能將目前的自己放在眼中,張祺仍然會時不時的與他攀談,不禁學到了程昱的行進調度之法,還與他建立了初步的友誼。

確實如他所料,程昱此番關外之行,正是欲投奔涼州刺史董卓!

「中原頗多豪杰,為何先生舍近求遠?」不解程昱身在中原,為何千里迢迢投效董卓,故而張祺才有此一問。

「如今,無論是朝廷還是諸侯,用人先看門第,非士人不得重用;即使是寒門士子,即使見用,也是*持雜役。想吾一屆布衣,怎會入的那些士人之眼?」程昱之言,提及當今門戶之見,卻是令張祺搖頭不語!

「難道那董卓不會嫌棄先生布衣之身?」良久,他開口再問。

「董仲穎雖是隴西富戶,不過良家子出身,不容于士人之列,自是難有士人或是清流投效,因而,董仲穎麾下倒是寒門士子或是布衣居多!譬如其兩個女婿,均不是出身士族,想來此番不會令程某失望!」程昱詳細的解釋一番,卻是一臉無奈!

「既然董仲穎乃是隴西良家子出身,為何能官拜涼州刺史?」雖然曾經知道後世對董卓的記載,然他確實不明白此人的詳細情況,張祺借此機會耐心的向程昱了解。

「董仲穎本是良家子,然其少時疏財仗義、游俠四方,兼之武勇善謀尤其與羌人首領交好,在羌人中威望頗高;後由于各地亂民起事,董仲穎平叛有功,被朝廷授予官職。此後其累功至涼州刺史!若非朝廷無有平定西涼的名將,董仲穎怎會能入的朝廷那幫士人之眼?故而,董仲穎的勢力並不僅僅在涼州,而是在隴西!」提到董卓的出身和來歷,程昱倒是清楚。

「難道朝廷就不擔心董刺史擁兵自重,尾大不調?」想到歷史上的董卓,張祺心中所想不禁月兌口而出!

「那幫腐儒,雖無能為大漢開疆拓土,這等勾心斗角、讒害忠良之事倒是行家里手!只可惜朝廷無人能震懾西涼,故而董仲穎方能有今日!再說,董仲穎事母至孝,自古以來忠臣多孝子,想來董仲穎不會是那謀逆之人!」不過說到此處,程昱卻是話鋒一轉,含笑道。

「昱觀公子,絕非凡俗之人,為何不隨昱一道投奔董刺史,也好搏個出身?」

「呵呵,在下一屆馬販,又無有先生大才,怎敢奢望出身?祺只求隨王大叔來往販些馬匹,賺個安家的銀錢,能夠為祖宗傳接香火,此心足矣!」見程昱詢問,張祺呵呵一笑,岔開話題。

「仲德先生,以汝之見,這渭水可行舟戶?」指著不遠的渭水,張祺虛心請教。

「渭水可行舟,只是不知公子問此作甚?」不解他所問何意,程昱直言相詢。

「若是渭水可行舟,則吾等返回便不需這等長途跋涉,順水而下,豈不快哉?」含笑說出自己的想法,張祺便住口不語。

然程昱對士人的評價,卻使他不由不考慮今後,畢竟他今後免不了會融入這個時代國,只怕也會遇到所謂的出身問題,如此一來,該如何與那些高高在上的清流相處呢?

「小哥所言甚是!」見張祺不再開口,程昱也不多問。眾人迎著二月春風和旭日暖陽,繼續前行。

此時,新安縣孫氏老宅內,孫婆婆也就是現在的孫老夫人,正在帶著石頭,忙碌著整治門風。

「張三,老身不清楚汝之來歷,只是听珠兒言道,老身走後的日子,汝對她頗是照顧。此番張經惡賊二人殞命,不知汝作何打算?」望著跪在面前的張三,孫婆婆淡然問道。

「回老夫人,小人原名彭瑜字字玉,乃是新安縣寒門士子。由于家貧中途輟學。然小人不通農事,兼之父母見背,不得已將田產散盡,終落得無處棲身。先前老婦人在日,瑜曾數次受老夫人施粥之恩,方才保得這條賤命!」聞听老夫人詢問,張三恭聲答道。

「後小人得知老夫人含冤遭逐,張經惡賊霸佔孫氏家業,為報答老婦人恩惠,小人委身投靠張賊,意圖保全孫氏後人和基業。如今天可憐見,老夫人重掌孫氏祖業,小人願追隨老夫人,以報昔日大恩!」說完,這自稱彭瑜的張三以頭觸地,懇請老夫人收留。

「也好,汝數度關照珠兒,老身業已知悉,既然汝願意追隨老身,那麼孫氏客棧方面的生意,仍交由汝打理,客棧的人手也由汝安排,回頭將結果告知這位黃管事便可。若是有什麼為難之處,盡可對老身講來!」聞听此人竟然是寒門士子,老夫人與石頭相視一笑,不禁暗喜。

「小人蒙老夫人信任,必不負老夫人厚望,鞠躬盡瘁!」聞听老夫人之言,彭瑜激動不已,遂叩頭謝過起身垂手站于一旁。

只是對于老夫人身邊這位自稱黃公子的少年忽然變成黃管事,心中卻是有些不解。

「諸位,汝等均是孫氏老人,老身不在之日,汝等受委屈了!」見彭瑜之事了結,孫婆婆望著堂下諸多追隨自己多年,後來被張經二人逐出孫家,如今聞听自己回來又重新前來的眾人,不禁眼圈一紅。

「老夫人宅心仁厚,我等無能幫老夫人守住祖業,險些被那張賊霸佔,還害得老夫人含冤被逐,實在慚愧不已;萬幸老夫人洪福齊天、得遇貴人,如今大仇得報,想來這孫氏基業在老夫人手中,必定更勝往昔!」聞听老婦人之言,眾人不禁淚灑當堂,趕緊跪下謝罪;想到此後有什麼將軍照應,何愁孫氏不會興旺?

想到自己過去的那段日子,孫婆婆不禁感慨萬千!

「好了,這些客套就免了吧!今日老身有話要對汝等說,諸位還是起身說話。」不想在這方面浪費口舌,孫婆婆揮手止住眾人,淡然笑道。

「老身此前流落在外,幸得一少年相救,此子已認在老身膝下,珠兒已見過他,並認此子為兄長;老身此番能夠重掌孫氏祖業,亦是他一力謀劃!只是他礙于身份不變現身,便拜托好友就是這位黃公子出面助老身收回祖業,幸虧這位黃公子出手相助,老身方才沉冤得雪,重掌家業!

老身自覺年老體弱,珠兒少不更事更是無力打理孫氏祖業。因此,老身決定從今日起,將孫氏祖業交由孫兒接受,老身孫兒張祺即位張氏家主。汝等若是願意留下的,老身歡迎;若是不願留下的,老身解除汝等契約,還汝等自由之身!

何去何從,汝等想好之後,告知老身!」說完這番話,孫婆婆望著眾人,含笑不語。

堂下眾人聞言,不禁相覷失色!短暫的議論後,眾人重又跪倒,表示從此追隨張氏,一如追隨老夫人盡忠職守!

「如此,汝等等下可以到黃管事那里,由他安排汝等一應職事。老身累了,若汝等有什麼話,明天盡可找老身敘談!」說完這番話,孫婆婆由珠兒陪伴,離開前廳。

石頭見孫婆婆離開,自己莫名其妙的變成了黃管事,不由哭笑不得!不過想到自己今後要協助婆婆打理諸多事宜,這管事一職倒也便宜行事,便默認了自己這個新身份。

「諸位不必慌張,黃某受朋友委托幫助老夫人暫時代管張氏一應事宜,今後大家同為張氏效力,還望各位多多關照!」見那幫僕役下人緊張的看著自己,石頭微微一笑向眾人拱手一禮,算是打了一個招呼。

「小子年輕識淺,雖說亦曾學過一些府庫糧米、經商開店的行當,然偌大的張氏家業,只怕小子一時照應不過來;不過幸好諸位均是孫氏老人,想必對于如今的張氏家業頗為熟稔,石某相信由諸位鼎力相助,張氏家業必然興旺更勝往昔!」

說完場面話,石頭招呼眾人過來,由他們推出一個主事之人,將眾人情況詳細說與他听,隨後,將這些人按照自己的能力和以前的職位,重新妥善安置。

見這位黃管事雖然年紀不大,然所做的安排卻無不令自己滿意,這些人不由對他佩服不已!謝過石頭,這些人熟門熟路,回道各自的崗位,攢足精神好報效老夫人的一番好意,也為自己的衣食前程,盡心為這長孫氏服務!

看著手中的名單,石頭心中亦是開心不已!

如今,孫氏的祖業已移交張祺,而那些老家人正好安置在孫氏原來的瓷窯這一產業;而原來的張三也就是彭瑜,現在仍然執掌張氏的客棧生意,孫氏產業只等知會縣令,更名為張氏產業後,眾人便有了自己的產業,也算在大漢有了立足之地!

眾小那夜謀劃的狡兔三窟之策,終于有了落腳之地!

想到張祺臨走前的吩咐,石頭便著彭瑜前去將小廝小七喚來,了結他臨行前的安排。

彭瑜應命而去,不久小廝小七怯生生的來到前廳。

小七本是一乞兒,蒙彭瑜看中他的伶俐將其招入客棧;如今張經殞命,他以為彭瑜也會離開客棧,正在擔心自己的生計,聞听新任管事召見,不由忐忑不安。

「小七,汝可記得幾日前有位張姓小哥托汝之事?」見小七一臉緊張,石頭溫言問道。

「回黃管事,日前那位張大哥將這幾頁紙張交與小人,只說日後會有人找小的索回,不想卻是交與管事的!」小七聞听石頭溫言相詢,不由緊張之意去了大半。見問及張祺所托之事,趕緊自懷中取出長孫慈留下的紙張,恭敬的呈于石頭。

「小七,吾听說汝乃是新安縣乞兒,不知緣何淪落至此?」見那小七雖然年幼,然眉目精明,且手腳伶俐,石頭不由想到了自己先前的乞兒生涯,遂示意他不用多禮,起身說話。

「回管事的話,小人今年十二歲,本是新安縣人氏,因父母見背、無處容身,不得已淪落街頭;若非老夫人宅心仁厚,數度施舍粥飯,小七早就不在人世!後蒙掌櫃可憐,收留小人,才有這一日溫飽!」見石頭平易近人,小七也不再害怕,將自己的情況如實說出。

「汝可識字?」見小七言語之間頗有章法,石頭有些期待的問道。

「小人父母在世是,曾教小人識字,只是小人愚昧所學不多!」那小七不知石頭何意,恭聲應道。

「如此,汝可願跟在吾身邊?」想到今後在新安縣諸事繁雜,石頭遂動了收個跟班的想法。

「如蒙管事不棄,小七願追隨管事!」沒想到眼前比自己年紀大不了多少的管事會看上自己,想到石頭那日戲弄張經的風姿,小七不由欣喜不已,連忙點頭答應。

「小七,今後汝就隨吾左右,只要汝用心好學,你家主人必不會虧待于汝!」放下這件事,石頭開口問道。

「這新安縣街頭的乞兒有多少,汝可認得?」

「回管事,新安縣內的乞兒有兩撥,小人之前一道的一撥大多如小人一般,因父母亡故,不得已流落街頭;一撥是本縣的無賴,好吃懶做,方才淪落為丐!」見石頭收留自己,雖然不知道他口中的家主是何許人也,小七已經心滿意足;見他詢問,雖不解其意,卻將新安縣的乞丐情形,詳細說與他听。

「小七,吾欲將新安縣與汝相似的乞兒,收留至張家,不知汝可能辦到?」想到自己等人今後大計,石頭生出這個想法。說完,看著小七,含笑等候他的回復。

「老夫人昔日樂善好施,新安縣人盡皆知,乞兒們更是感恩戴德,若是公子信得過小七,小七明日就可將這些乞兒帶來見管事!」想到自己可以為昔日的伙伴做些事情,小七連忙開口應承。

「小七,吾此舉不想那撥無賴乞丐知曉,亦不想惹人注意,給汝三天時間,不知汝可能辦到?」心存考校之意,石頭含笑問道。

「回管事的話,小七一定辦到!」雖然不知石頭為何要掩人耳目,小七仍然痛快的接受了這個任務,不過他接下來的話,卻讓石頭對他刮目相看。

「只是小七需要管事預先支付一筆開支,尚請管事應允?」

「汝需要什麼,盡管說來?」看來這小七不簡單,竟然未辦事先要錢,石頭不禁對他大感興趣,開口問道。

「小七求管事與我十數件僮僕服飾,明日在孫宅前打出招收僮僕的告示即可!」小七胸有成竹,開口說出自己的要求。

「好,此事汝可自行處理,至于招收僮僕的告示,你亦可自便,只是吾不願看到其他麻煩!」明白了小七的想法,石頭含笑頷首,同意了他的要求,並著他拿著自己的手令,自行處理。

帶著石頭的手令,小七興沖沖的去了。石頭拿起張祺留下的紙張,看完後卻是不明所以!想了半天,決定還是依照他的吩咐,安排人手進行。

「列祖列宗在上,不孝婦孫氏懇求諸位原諒!由于老婦愚昧,引狼入室,害得愛而慘死,家業險被外姓竊取;如今,孫氏雖取回家業,然不孝婦自覺無能持家,決定將家業贈與孫氏孫兒,亦是珠兒義兄,希望他日珠兒能借助此子光大門楣!不孝後人孫氏拜請列祖列宗庇佑!」站在孫氏祠堂中,孫婆婆焚香禱告,言語之間滿面痛楚!

「女乃女乃,祖宗不會怪您的;再說,珠兒信得過祺哥哥,有他執掌孫氏祖業,勝過這祖業敗在孫兒手上!」珠兒體貼的勸慰女乃女乃,不過神色間卻是充滿期望!

「哎!」孫婆婆沒有說什麼,拉著珠兒離開祠堂,背後卻留下一聲長長的嘆息!

次日,小七果真打出孫氏招收僮僕的告示,將街頭的小乞丐收留孫府。對于大戶人家招收僮僕,人們已是司空見慣,倒是沒有什麼閑話。

第三天一大早,小七帶著一干乞兒去見石頭。

「小七,吾此刻無暇處理此事,汝先將諸人帶至宿處,回頭吾再與他們見面!」見小七將事情辦妥,石頭忙于手中之事,遂吩咐他自行安排。

此後,孫婆婆帶著石頭見過縣令,將孫氏家業更名為張氏家業,並奉上厚禮,感謝縣令在張經一案的關照。

縣令雖然眼饞孫氏家業成為張氏的囊中之物,然而想到張經的下場,兼之張祺留柬示警,以及如今的張氏可能與黃忠有牽連,不由後背一涼!

知道此事已成定局,縣令遂坦然收下禮物,與孫婆婆寒暄一番,同意了她的請求,並在心中暗自有了關照他們的念頭。

自此,張祺等人終于在漢末立足;而此時的張祺一行,也經過狄道,來到了敕勒川下,明日,就將進入涼州地界!

望著蒼茫的夜色,張祺心潮澎湃!——

待續第一卷終各位書友,《定邊侯》第一卷行路難終于結束,四十萬字雖然不多,卻是兄弟心血凝成,感謝各位的一路支持,接下來第二卷初展翼,主角與一眾好友正式踏上漢末征途,眾多漢末文人武將、游俠異士將粉墨登場!

更多精彩故事、風流人物期待您的品評,定邊侯懇請各位不吝指教!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定邊侯最新章節 | 定邊侯全文閱讀 | 定邊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