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大兵 正文 第三百二十章 反坦克狙擊槍

作者 ︰ 月月逍遙

夫看了一眼,巴米揚拿來的新槍械圖紙,就馬上認出了是步兵用的反坦克狙擊槍。這種反坦克槍械是從繳獲而來的德軍7.92mm反坦克狙擊槍改良設計而成的,圖紙上標明是捷格加廖夫設計,口徑14.5mm,可使用14.5×114mm彈藥,其槍管略呈喇叭形,該槍采用螺旋式槍機,凸起閉鎖,手動裝填,自動拋殼。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廉,便于大量生產。早在8月份的時候就被設計出來,並制造出原型槍,于11月才開始投入批量生產。「有樣板槍嗎?」夫看完圖紙後,面上露出了關注的神色,向巴米揚追問。「樣板槍將于下午送來,上級要求我們的金屬制品廠,在十五天內生產出三百支這樣的新式槍械來,可分三批交貨。」巴米揚點了點頭,也向夫試探著問到︰「這種槍真的能把怪物一樣的坦克打穿?」「可以的。」夫肯定地點了點頭,明確地說到︰「我在參加蘇聯邊境線的戰斗及斯摩稜斯克的戰斗時,就曾使用過類似的反坦克槍械,把德軍的輕型坦克打壞。」「況且圖紙上所設計的這種新的反坦克狙擊槍,其設計性能要比我當時使用的槍械更先進威力更大。」夫又看了看圖紙,補充說到︰「這槍可以使用14.5mm口徑的彈藥,絕對比7.62mm口徑的彈藥厲害。」「既然這樣,我就放心了。」巴米揚老頭听了夫的說話後,滿意地笑了笑,把桌上的圖紙收起來放入懷里,「我這就去找幾名技術工人來一起研究研究這設計圖,先做些生產線轉產的準備工作,等下午樣槍送來後,明天就開工生產。」巴米揚之所以專程拿圖紙讓夫看,是因為他心里對于把工人們組建成戰斗隊伍,有一定的擔心,要是新槍械不能打坦克,那麼由工人組成的反坦克步兵連,真要上戰場打仗就等于送死。「盡快制作10至30支這種新槍械及其配套彈藥,反坦克步兵連的民兵就可以盡快地進行反坦克射擊訓練。」這對于工人營來說意義重大,夫向巴米揚老頭叮囑了一番。「讓原本日產100支步槍的生產線,轉產20支反坦克狙擊槍,就算生產線的工人數量減半也能完成生產任務。」巴米揚一面自信地笑了笑,轉身離開鐵皮屋,返回工廠去了。「看來莫斯科衛戍司令部的人,對于組建工人營,態度還算是比較認真。」揮手送巴米揚離開後,夫把鐵皮屋的門關起來後,自己用火爐燒開水煮了一小碗燕麥粥當晚餐,三兩口就吃完了。又看著鐵皮屋內掛著的西姆基地形圖,心里又盤算起防線的布防問題。來到西姆基足足有十天了,不用給工人們上課及軍訓的時候,夫就帶上向導一遍又一遍地在各條道路小路上巡視。如今他雖然不能說對西姆基的每一寸土地都熟悉,但也絕對不陌生。主要的道路和重要的小路,夫都已模清楚,如何布防也比十天前更明確。「二十個反坦克三角障礙物,估計明天早上就能全部生產出來,明天中午的時候就可以把它們部署到一些關鍵的位置上。」為了湊足澆注防御工事的材料,葉留申科同志絞盡了腦汁,夫也多次去工廠督促制造。這些按照夫所畫模型尺寸要求,使用一些鋼筋、廢舊金屬、水泥、碎石、沙礫及石灰,混合澆注而成的四方錐形防御工事,高1米半,下寬上窄,重兩噸以上,載重五噸的大卡車每次只能運兩個。雖然其堅固度不及莫斯科城防工事,但中型坦克要想在短時間內撞爛它們,也是很困難的。夫準備把這些反坦克三角障礙物,重點部署在三個地方。第一個地點是金屬制品廠北面的,西姆基森林邊緣地帶伐木場通往食品廠的道路,把其封堵住。第二個地點是驛站馬棚及防空洞與莫斯科運河的連接道路,把該道路的部分路段人為收窄,僅供馬車快速通過,而汽車及坦克則需要左轉右拐地慢速通過。第三個地點是金屬制品廠前一道一百米長的反坦克戰壕後面。「這些反坦克三角障礙物所應起到的作用,除了能阻擋敵人的坦克在西姆基快速推進外,最主要的作用是牽制並引導敵人向我反坦克火力部署點移動,從而方便我工人營消滅敵坦克及步兵。」夫心里的如意算盤打得 啪響。西姆基西面有三條鐵路線交匯,這個方向不需要夫擔心,蘇軍已在那處部署了兵力。一旦德軍接近西姆基,工人營只需要負責北面和西面的防御。北面是森林,伐木場在此時沒有多大價值,要砍樹木不一定要到森林,而德軍卻很有可能穿越森林而來,北面直接用障礙物封堵道路,就能大大延緩敵人的推進速度。夫判斷,一旦德軍的指揮官發現道路被堵死,只能轉向沿莫斯科運河的公路。莫斯科運河正在結冰,德軍的坦克能在公路及結冰的河面快速推進,但蘇軍守城的主要兵力沿莫斯科運河部署的不在少數。遇到阻擊後德軍推進的方向再次拐進西姆基的可能性極大,驛站馬棚通往莫斯科運河的道路,就成了夫工人營需要重點防御的地點,夫準備把反坦克步兵連部署在該方向上,以保護金屬制品廠及罐頭食品廠為主要戰術目的,其它的一些作坊式的小廠就不在防御考慮之列。11月10日、11日兩天,在動用了工廠的一台起重機車及三輛十輪載重五噸大卡車,以及由一百名工人組成的工兵連,把在工廠里澆注好的二十個反坦克三角障礙物一一運送到指定地點,並把其埋入地下半米深,地面上露出一米左右,五個或六個障礙物為一組,封堵或巧妙地改變道路走向,以此實現阻擋及改變敵人推進方向的目的。修築工事的事情有巴米揚負責,夫只需要去驗收就行,在這兩天主要的精力還是放在訓練反坦克步兵連的事情上。尤其是在11日下午金屬制品廠的槍械車間,造出了頭十支反坦克狙擊槍後,夫興奮地接收了這十只槍,用于訓練工人熟悉掌握反坦克步槍的使用方法。這種新式的反坦克狙擊槍,口徑大火力猛,全槍長1米半左右,重量為13公斤,說它是一支小炮也不為過。該槍僅能單發發射,發射的是一種高初速的鋼芯穿甲彈和穿甲燃燒彈。彈頭初速為每秒800—1200米,穿甲深度可達35毫米。一般帶有兩腳架和瞄準裝置,有的還采用自動裝填方式。由于彈頭質量大,初速高,射擊後坐大、槍口裝有制退器,槍托上裝有防護墊。得到了十支全新的反坦克槍後,夫馬上組織了反坦克步兵連中的三十名具有射擊經驗的工人,作為第一批人進行反坦克射擊訓練。為了能更好地模擬實戰,夫找來了木材加工廠的工人,要求他們花半天的時間,用木頭制作出三輛德軍坦克的1:1模型,只做個外殼就可以了。三十名工人分成三組,輪流使用十支反坦克狙擊槍,對放置在不同地形中分別距離300米、200米、100米外的德軍坦克模型,進行瞄準訓練。當工人們熟悉了槍械的使用後,才進行實彈射擊訓練。由于槍械生產線的產量要求由原來的日產100支步槍改為日產20支反坦克狙擊槍,工人們的生產任務大為減輕,人手也不需要投入那麼多了。根據莫斯科市日益嚴峻的形式需要,夫于11月12日反坦克步兵連的軍訓結束後,馬上就下令組建一支常備兵力為30人的工人巡邏隊,在西姆基的範圍內實施24小時巡邏。巡邏隊的兵力皆由反坦克步兵連中抽調,這30名巡邏隊人員,十人配備反坦克狙擊槍,十人配備步槍,八人配備手榴彈,兩人配備步兵地雷。反坦克步兵連的120人,分成4批輪流參與工人巡邏隊的巡邏任務,夫自任指揮官。在安排這些事情的同時,夫也著手對從工人中挑選出來的150名年輕婦女,進行為期三天的軍事訓練。她們將作為保護工廠的步兵連民兵,在戰斗需要的時候拿起槍來抵擋侵略者。當然她們的軍訓標準,要比反坦克步兵連的工人低得多。訓練的項目只有兩個,一個是射擊訓練,一個是醫護救援訓練,至于體能訓及戰術動作訓練就練就免了。150人分三批集訓,一半時間學習步槍射擊,一半時間學習戰場醫護知識。這醫護知識包括為止血、包扎及運送傷員的訓練,一旦打起仗了,這些女民兵既可以參戰也可以為友軍提供救援保障,算是工人營所屬的一支預備兵力。至于工兵連的訓練,夫沒花太大的心思,這些人只要學會開槍就行了,必要的時候拉出來壯壯聲威則可。反而是對于營部直屬部隊的雪橇隊的組建及訓練,夫最為上心,花了大力氣來拉隊伍。那些狗拉的雪橇,一般都是工人們私人擁有的,那些拉雪橇的狗也只認喂養自己的主人。要把西姆基內的所有雪橇集中起來使用,有一定的困難,讓這些雪橇的擁有者加入雪橇隊,也要對其做思想工作。有時候夫不得不與巴米揚老頭或者葉留申科干事挨家挨戶地上門游說,讓工人們把雪橇交出來,集中到驛站馬棚里管理。平時用這些雪橇搭載工人巡邏隊在西姆基巡邏,戰時就用這些雪橇快速運送兵力進駐防線。(晚上還會有一章。)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二戰大兵最新章節 | 二戰大兵全文閱讀 | 二戰大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