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講法則-當眾講話的藝術 第二十五章

作者 ︰ 樊榮強

如果演說者對自己身邊的所有事物,都只停留在知道些表象這一層面,那麼他只能算是一個「知道者」,而不能稱為「知識者」。♀尋找網站,請百度搜索+總之,要想將自己變成能說會道的行家,演說者必須習慣性地對自己所面對的人、事、物提出自己的問題,同時又可以給出自己的看法、結論與觀點。

一、下結論的基本方式︰歸納與演繹。

歸納和演繹是邏輯學上兩種最基本的推理方法。

1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是歸納,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是演繹則。也就是說,歸納是從無數的具體的現象中提取其共同的或主要的特征從而形成一個結論。舉例來說︰

事例1︰美國微軟公司的董事長比爾蓋茨(billgates),大學沒有畢業,卻成為世界首富。

事例2︰鋼鐵大王戴爾卡耐基學歷不高,卻為社會貢獻了頗多財富。

事例3︰著名文學家高爾基11歲開始走向「社會」,但卻為後世留下諸多文學精華。

事例4︰美國前總統林肯小學沒有畢業,但他最終成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

結論︰沒有學歷不代表沒有成就。

這就是歸納。

2演繹更像是在某個具體的案例上闡述自己的結論,以這個案例作為引子將事物的特征展現出來。例如︰

大前提︰很多大學生為畢業後找工作難感到擔憂,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小前提︰小紅為畢業後的工作感到擔憂。

結論︰小紅為畢業後的工作感到擔憂,是正常現象。

這里所用的推理方式叫「三段論推理」,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發明的人類最基本的思考問題的方式。

二、結論的形式︰原理式、狀態式、定義式。

前面講過下結論的基本方法,那麼結論下出來之後主要的形式是怎麼樣的呢?概括起來,結論的形式有原理式結論、狀態式結論、定義式結論三種類型。

1原理式結論。

用一段文字簡要地說明事物的運行原理、機制,闡明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與條件關系即為原理式結論。例如︰

「具有普遍意義的最基本的規律。科學的原理,由實踐確定其正確性,可作為其他規律的基礎。也指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我們應當相信群眾,我們應當相信黨,這是兩條根本的原理。’巴金《滅亡》第六章︰‘她自己也似乎受傷了。因為她所靠著生活的正是這個原理。’孟偉哉《一座雕像的誕生》第一章︰‘他們六個人,在沒有路的山野里,憑著方向,按直線最短的原理,跌撞疾行。’「

2狀態式結論。

用一段文字簡要地說明事物的存在形式與狀態即為狀態式結論,它主要分為描述式與評價式兩種。♀所謂描述式,側重于對事實進行客觀描述,例如,「春天來了,東風吹起,百花齊放。」這里描繪的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實情況,沒有摻雜感**彩和評論。所謂評價式,就是在描述式的基礎上加入了當事人的主觀看法,或者依據通常的標準給予科學、道德等方面的評判,例如,「春天來了,東風吹起,百花齊放,此情此景,簡直是太美麗了!」或「春天來了,東風吹起,百花齊放,但我的心緒總是昏昏沉沉,在我看來,不過是春光易逝的前兆罷了。」同一種現象,當事人可以給出不同的評判,因為加入了自己主觀的感**彩,便會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情況。

實際上,在具體的演講中,描述式與評價式大可不必劃分的過于清晰,兩者完全可以結合使用,人們在發表觀點時也會不知不覺地將兩者加以結合,將狀態式結論變得更加完善生動。例如︰

「于丹利用黃金假日在央視百家講壇連續七天解讀《論語》心得,受到听眾的熱烈歡迎。」、「革命導師馬克思高度地評價林肯說,他是一個‘不會被困難所嚇倒,不會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撓地邁向自己的偉大目標,而從不輕舉妄動,他穩步向前,而從不倒退。’」、「這場大雨下了三天三夜,著實解救了當地農田的旱情。」、「治理環境污染,刻不容緩。」、「陳光標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也是一個非常高調的慈善家。」等。

3定義式結論。

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征作規定性的說明即為下定義。這是演講中破題的有效方法,同時也能夠幫助听眾對演說觀點進行深層的理解,以便于和演說者達成共識,如果演說者能夠用恰當的方式來進行定義式結論,那麼還可以在引起听眾興趣的同時,體現演說者高深的專業功底。

例如,當演說主題為「現代閃婚觀」時,演說者可以在開篇為「閃婚」定義︰「隨著年輕人婚戀觀的日益開放,閃婚現象已經屢見不鮮,所謂閃婚,即男女雙方在短暫的相識後,未經過一定時間的交往和相互了解而確立婚姻關系的一種快速的婚姻形式,多見于2030歲的年輕人中。」下定義的方式不需要過于拘泥,只要能夠展開話題,接下來就有話可說了。如果演說者能夠保證定義的獨特性,听眾的熱情也會快速被激發起來。

演說者形成下結論的習慣,能夠保證演說進行的有始有終,同樣能夠保證演講內容的條例分明,便于中心思想的明確,也有助于听眾更好地理解演講內容。

思考和問題鏈思維

如果對日常生活中人們的交流多加留心,不難發現以下詞組的出現頻率很高︰「為什麼」、「怎麼會」、「怎麼辦」、「在哪里」、「是誰?」等,這些充滿疑問的詞組構成了人們談話中的「問題鏈思維」。當眾演講也需要依靠「問題鏈思維」來引發一個接一個的話題。

一、思考就是「提問回答」。

思考是創造的源頭,但並非在無憑無據、無風無浪的情況下就能夠展開,一個人開始思考,一定是事出有因,而這個「因」絕大多數就是「提問」。如果人們在心中存有疑慮,他便會對這些問題進行反復分析,找到其產生的原因,並歸納解決問題的辦法,斟酌再三便是思考。

俗話說︰「每日三省吾身」、「反求諸己」、「三思而後行」等,這些常游移于耳畔的話道出了思考的表層概念,巴金說︰「我在寫作中不斷探索,在探索中逐漸認識自己。為了認識自己才不得不解剖自己。」思考的過程是對問題探索究竟的過程,包含了尋找、認識和解剖和重組等步驟,提問是思考的前提。

牛頓在樹下目睹隻果墜落一景,心中打上問號,「為什麼隻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飛到天上?」這個問題打開了他的思考之門,最終研究出「地心引力」學說,這個自問自答的過程成就了其思考的價值。發明大王愛迪生,他的一生都在毫不停歇的思考中度過,為了尋找心中疑惑的答案而將自己的實驗地點遍布與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中,「一定有更好地方法,我要把他找出來。」這種「問題解決導向思維」讓他的靈感源源不斷。用「提問回答」思考而使思路暢通無阻的案例可謂是不勝枚舉。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上萬個為什麼,如果能夠潛心對這些腦海中的問號進行分析,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發明家或創造者。可以說演講者是創造者的一種類別,他們是以創造思想和觀念而生的一類人群。演說者的思考過程不外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三個思維層面,那麼如何評價一個演說者思考能力的高低?通常會有以下三個指標︰

其一,他是否能夠針對某一話題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出足夠多的問題;其二,他是否能夠快速地回答問題;其三,他給出的答案是否正確與有創造性。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魔力演講法則-當眾講話的藝術最新章節 | 魔力演講法則-當眾講話的藝術全文閱讀 | 魔力演講法則-當眾講話的藝術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