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第五章兵敗長阪坡

作者 ︰ 史杰鵬

1魯肅出使荊州

孫權的行宮設置在都城京口附近的金山上,瑣窗外是浩瀚無邊的太湖,遠處的長江像澄靜的白練一樣,雍容典雅地緩緩匯入太湖。」

蒯越望了一眼蔡瑁,意味深長地說︰「肯定是誰走漏了消息,劉備狗急跳牆,決定反叛主公,進攻襄陽。」他又嘆了一口氣,「都說養虎為患,虧了逝去的主公對他那麼好。」

劉琮著急道︰「蒯府君,現在說這些也無用,劉備驍勇難當,快快想個對策才是。」

蒯越道︰「我早就擔心有這麼一著,已經想好了對策。請主公立即下令,拉起吊橋嚴守。襄陽城中有士卒上萬,劉備雖然驍勇,想要攻破城池,只怕不易。況且曹公駐扎新野,肯定也在時時窺探樊城的動靜,一旦發現劉備棄守樊城,一定會輕騎追擊,到時我們和曹公內外合擊,必將劉備生擒。」

劉琮松了一口氣︰「那府君就去替我辦罷。」又對蔡瑁道,「岳父大人,你率親兵守衛州牧府。以免意外。」

蔡瑁道︰「臣遵命。」

蒯越的猜測很有道理,曹操已經通過探子得知了樊城的動靜,斷定消息已經走漏,劉備欲攻取襄陽,當即親自率領兵馬向樊城追去。騎兵夾道,步兵居中,後面跟著牛車,拖著糧草兵械。曹操自己仍舊坐在軒車上,眯眼望著遠方快要落山的太陽。

劉備的軍隊在襄陽南門停留下來,南門的吊橋也早已高高掛起,蒯越正站在城樓,對劉備大喊道︰「左將軍不奉命據守樊城,卻擅自渡江圍逼襄陽,難道果真想造反嗎?」

劉備仰面對著城樓叫道︰「蒯異度,備何敢造反,只是听聞主公已經派遣密使投降曹操。備想來親口問一句主公,此事是真是假。」

蒯越道︰「一派胡言,就算想親口詢問主公,當只身前來,又怎會傾巢出動?分明是想造反。還不快快退兵,回歸樊城,可赦你無罪。」

劉備見蒯越一副無賴的模樣,心頭有氣,但強自壓制怒火,溫言道︰「有信使為證,豈能有假。蒯異度,快快開門,我要親自面見主公,陳述利害。曹操一向背信棄義,主公若投降以求苟安,必定後悔莫及。」

這時劉備軍中隊伍分開,那個送信官吏被推倒前面,仰臉對著城樓戰戰兢兢地大喊︰「的確……有……此事,主公……命我持……漢節投降曹操。」

蒯越道︰「胡說八道。劉備,你竟然找人來訛詐主公,再不退開,我就命令放箭了。」這時城樓上士卒全部挽滿弓弩,對準城下。

劉備大怒︰「蒯越,你這該死的奸賊,竟敢蠱惑主公,賣國求榮。我若進城,定將你碎尸萬段。」

他的話還沒說完,城樓上頓時箭如雨下,那個送信的使者登時身中數箭,死于非命。兩邊盾牌手立刻上前,用盾牌罩住劉備,護送他回到軍中。

4南逃江陵

此刻在襄陽城中,形勢並不太平,街道上士卒來來往往,百姓們也都驚慌失措,流言四處飛舞。很多百姓都听說,樊城的劉備已經傾巢出動,要進攻襄陽,為的是荊州牧要舉城投降曹操。劉表在世的時候,一直宣傳曹兵的凶殘,在兗州屠殺無辜百姓三十萬,血流成河。現在新主繼位,反而要投降曹操,怎不讓百姓驚疑。

襄陽城的百姓對劉備的印象本來就很好,他們經常看見這位四十多歲的左將軍在襄陽街上緩轡徐行,出入城門時永不忘對城門衛卒頷首行禮,對街上觀看的百姓也面帶笑容,非常謙恭。尤其听說他在新野大敗曹兵之後,更加佩服。現在听說他被荊州新主出賣,在城外駐扎,都很同情。尤其不知道曹軍進駐之後,自己會遭到怎樣的對待,反倒覺得不如讓劉備進城抵御曹操更為安全。

襄陽北門附近就是北市,平時是商業集市,百姓們一邊進行交易,一邊議論紛紛︰「原來主公秘密投降曹操了,把左將軍蒙在鼓里,幸虧左將軍截獲暗使,才知道自己被主公出賣。」

另一人回答︰「我們主公年輕,又受奸人蠱惑。還是左將軍忠厚,雖然受騙,卻並不怨恨主公,一定要進城面諫。」

一個老者道︰「據說曹兵凶殘,當年在兗州殺了三十萬百姓,河水都染紅了。我們留在襄陽,曹兵一來,不知道還能否保命。」說著不禁有點哽咽。

這時一隊工匠打扮的百姓路過,聞聲上前說︰「曹操的青州兵凶殘,我等皆親眼所見,我是兗州高平人,當年我父母妻子就是被曹兵殺害的。」

其他工匠都操著方音道︰「我們的妻子都死在曹兵之手,所以現在急欲逃出城去,投奔左將軍。」

其他百姓也圍了上來,急切問道︰「我們也不想在城中等死,只是不知怎樣才能出去。」

他們話語雜沓,亂成一團,不知不覺,太陽逐漸落下天際,天色暗淡下來了。這時城門附近巡邏的士卒上來喝道︰「吵什麼吵,集市馬上關閉了,今天提早宵禁。快給我各自回家,不許喧嘩,否則按軍法從事。」邊說邊揚著環首大刀。集市的旗亭樓上,市亭長甩開胳膊,敲擊市集的大鼓。咚咚咚,鼓聲響徹了整個集市。商販們紛紛著手收攤,百姓們也都向市集門移動。

那群工匠憤怒了,帶頭的工匠道︰「我們要出城去,曹兵凶殘,我的父母妻子都被他們殘殺在兗州城下,我們不想留在城中等死。」其他工匠紛紛響應,群情憤激。

士卒頭領大怒︰「主公有令,不許出城,你想造反嗎?來人,給我把他抓起來。」

幾個士卒立刻奔上,意欲抓領頭的工匠。工匠們愈加暴怒了,大叫道︰「反正是個死,跟他們拼了。」說著卸下肩頭的工具袋,模出里面的錘子、鑿子、斧頭,就向士卒們沖去。百姓們見狀,也都提起鋤頭等農具齊齊跑上去加入戰陣。

登時市集中到處一片打斗聲。守衛北門的城門校尉听見報告,趕忙率領一伙弓弩手前來鎮壓,這時集市上正打得熱鬧,城門校尉下令鳴金。那些還在鏖戰的士卒趕忙抽身往回跑,百姓緊追在後不舍。校尉命令弓弩手︰「準備,放箭。」

追趕的百姓听見弓弦聲響,還沒反應過來,有的人感到身體一震,一陣劇烈的疼痛傳遍全身,胸臆間鮮血翻涌,撲通栽倒在地上。其他工匠們怒不可遏,大嚷道︰「跟這伙畜生拼了。」說著紛紛扔出手中的斧鑿等工具,他們似乎精于此道,那些斧鑿紛紛插入士卒們的臉上、胸脯,響起一片呼痛哀號的聲音。

校尉有些震驚,他沒想到這些平時柔弱好欺任人宰割的百姓這時竟如此勇敢。他不知道,平常受慣壓迫的人,一旦豁命反抗,會產生難以想象的能量和破壞力。驚慌失措之下,他正要下令進行第二輪射擊,忽然從集市拐角處沖出一隊騎卒,大約有上百騎,個個臉上蒙著黑布,看不清面目。這群騎兵風馳電掣般馳到校尉率領的弓弩手面前,揮動手中的環首大刀,像砍柴切瓜一般,將弓弩手砍得七零八落。百姓們見突然冒出一隊強大的幫手,驚呆了一晌,然後爆發出一陣歡呼︰「打開城門,迎接左將軍。」

城外的劉備軍隊正在搭建帳篷。襄陽城緊閉,劉琮根本不冒頭,要攻下城池,絕非短時間所能奏效。劉備有點猶豫,對諸葛亮道︰「劉琮雖然對不起我,但我受他父親厚恩,不忍真的攻打他,我們明天一早還是開拔罷。」

諸葛亮點頭︰「不但要走,而且必須連夜走。據說曹兵正往樊城而來,如果我們遲了,勢必月復背受敵。」

劉備道︰「軍師認為該去哪?」

諸葛亮道︰「江陵。」

劉備道︰「正合我意。」

這時听見外面喧嘩震天,有士卒進來報告︰「啟稟主公,襄陽北城門大開,有數萬百姓涌出,說要投奔主公。」

劉備眼楮一亮,望著諸葛亮,征詢意見。諸葛亮笑了笑︰「主公此時一聲號令,或許就可佔據襄陽了。」

劉備的眼楮又很快黯淡了,搖頭道︰「我不忍這樣對待劉琮。」

「也好。」諸葛亮道,「就算佔據襄陽,曹兵馬上到達,我們也難以堅守。而江陵背依長江,一旦有急,還可以浮舟東下,退居夏口。曹兵不善水戰,必定不敢追擊。」

劉備再不猶豫︰「傳令下去,接納城內百姓,保護他們一起開赴江陵。」他轉而對關羽道︰「渡口有船數百艘,你親自指揮水卒,沿漢水南下長江,我們在江陵城下匯合。」

關羽道︰「大哥一路保重。」

蔡瑁、蒯越等人听說襄陽北門大開,百姓都涌出去投奔劉備,大驚失色。他們預計襄陽城守不住,急急招集家兵,準備打開襄陽東門逃竄。蔡氏拒絕了蔡瑁的建議,並且勸蔡瑁也留下來。她說︰「左將軍為人仁厚,他在城下已經說了,想面見琮兒闡明投降曹操的利弊,並沒有反叛的意思。」

蔡瑁滿頭大汗︰「仁厚是做給人看的。在這關鍵時刻,哪里還會仁厚?你要是真不走,我也不會獨自逃生。但我建議,還是逃命為上。」

蔡氏微笑不答。她深知劉備進城,不會帶來絲毫危險。事實上,那些幫助集市百姓進攻北門士卒的騎卒,就是她的親兵。她滿心希望劉備的軍隊趕快進城,重振荊州。

但是下面的事很快讓她失望了。士卒來報告,說劉備親率步兵和十余萬百姓繞過襄陽城,向江陵官道逃竄。關羽則率領舟船百余艘沿漢水南下,大概想轉夏水奔赴江陵,和劉備會合。

蔡氏一听,大失所望。蔡瑁倒精神為之一爽︰「可能劉備知道丞相率兵追來,無暇攻城。我們的命算是保住了。」

「唉!阿兄不要高興太早。」蔡氏長嘆了一聲,心里像被刀割一樣疼痛。

5虎豹騎突擊

曹操的軍隊渡過漢水到達襄陽城下時,見城下一片狼藉,到處扔滿了雜物。曹操倚著車較,喃喃道︰「我早該料到,劉備不會在此坐等我的大軍。」

幾個士卒抓住一個中年百姓,拖了上來。那百姓戰戰兢兢,跪在車前。曹操問道︰「劉備軍隊往哪邊去了?」

那百姓向江陵官道方向一指,道︰「听說是往江陵去了。從前天夜里夜半出發,估計已經走了二十四個時辰。」

曹操思考了一會,自言自語︰「不出我所料。」又環顧周圍將領,叫道︰「傳曹純來見孤。」

一個隨從立刻馳馬往後飛奔,大叫︰「丞相有令,傳曹純來見。」這個聲音一層一層被傳送到後軍。緊接著,從後軍傳來急促的馬蹄聲,一個全身披掛的將軍風馳電掣而至,來到曹操面前,攬轡而止,大叫道︰「末將曹純,參見丞相。」

等曹純到了面前,曹操又改變了主意。他本來想讓曹純率領虎豹騎追擊劉備,但是,他突然想自己親自享受一下擒獲劉備的快感。十多年沒見的故人了,這次重新捕獲那位故人該有何等的愜意。他眯眼看著曹純,慨然道︰「劉備想逃往江陵,負隅頑抗。江陵有強弩武庫,糧草堆積如山,如果被他佔據,後患不小。你立即點齊你的虎豹營精騎,隨我追趕劉備,務必在他趕到江陵之前將之擊破。」

曹操跳下軒車,跨上坐騎,在貼身衛卒的護衛下跑到隊伍的北端。很快,這支五千多人的精騎在路上和大軍分開,向江陵方向進發。領頭的大旗上,繡著一只斑斕條紋的猛虎和一只有著黑色斑點的豹子,這支軍隊像線一樣,突入綠樹如茵的丘陵小道,這就是曹操最鐘愛的輕甲精銳騎兵虎豹騎,每個騎兵都擁有爵位,他們雖然是士卒,但是一種相當于軍官的士卒。

劉備的人馬一眼望不到邊,看上去聲勢非常浩大,有十幾萬人,然而大部分是赤手空拳的百姓,雖然百姓當中也有不少青壯男子,卻都擔負著照顧自己家眷的任務,加上牛車裝著家具被褥等雜物,行動十分遲緩。一路上地勢的崎嶇不平,也使他們不能提高速度。

張飛抬袖擦了擦汗,對劉備道︰「大哥,我們一天才走了幾十里,幾時才能到達江陵,倘若曹兵追來可就麻煩了。」

劉備嘆了口氣,回望著身後曲曲折折像蛆蟲一樣蠕動的隊伍,道︰「百姓都來歸附我,我怎麼忍心丟棄他們呢?」

徐庶勸諫道︰「不行啊,主公,我們還是先趕到江陵為上。現在看上去雖然人多,卻大多沒有兵器。等曹兵一到,我們只能任其宰割了。」

劉備幾乎帶著哭腔︰「那能怎麼辦?做大事要以人為本,沒有人就沒有一切,就算我這條命不要,也不能獨自逃跑。」

身旁走過的百姓听到劉備這麼說,都露出感激的神色。一個百姓道︰「很久就听說左將軍愛民如子,今日一見,果然不假啊。」

另一個百姓接口道︰「我們算是跟對主君了。」

在夏口見過劉琦的魯肅,本來已經揚帆沿漢水北上,奔赴襄陽,卻在途中听到曹操已經佔領了襄陽的消息,急忙折回夏口。這時劉琦已經得到關羽派來的郵卒,告知自己率領百十艘舟船,準備去江陵和劉備會合,希望劉琦拒絕襄陽劉琮發來的投降曹操的命令。劉琦把這一切都告知魯肅,魯肅當即要求奔赴江陵。

劉琦告訴魯肅,這是一個很危險的舉動,很可能江陵守將已經接到荊州牧的命令,準備投降曹操。但魯肅認為,既然劉備正往江陵撤退,江陵暫時不至于投降曹操。如今要見劉備,只能冒險了。他當即辭別劉琮,沿長江上溯,奔赴江陵。♀

魯肅的坐船很快來到江陵城下,魯肅拜見守將,假裝不知道荊州近來的變故,道︰「我要即刻乘傳車去襄陽拜見你們主公,請將軍為我準備傳車,有緊急軍務。」

守將道︰「還乘坐什麼傳車,剛剛接到襄陽緊急軍報,我們主公已經投降曹操了。你還是快回你們東吳罷,遲了只怕性命不保。唉!」

魯肅假裝驚異︰「荊州帶甲十萬,劉景升將軍經營了二十年,竟然不發一矢就拱手送人,你們主公也太輕率了罷。」

守將無奈道︰「我也覺得不平,無奈身為人臣,只能听主公命令,奈何?你還是快走罷。」

魯肅急道︰「剛才將軍說左將軍劉備正奔江陵而來,我就去迎他。」

「確實如此。」守將道,「我正在發愁,劉備若來,我是抵抗還是歸順。」

魯肅道︰「若左將軍先到達,你不歸順又當如何?若左將軍不來,必定已經被曹軍追上,你也用不著考慮這些了。」

守將恍然大悟︰「先生說的是,若劉備先到,我只怕也抵擋不住。先生既要等他,不如就在江陵,何必乘車去迎?」

魯肅心想,萬一劉備被曹操追兵擊破,恐怕就難以等上。不如主動去迎,還可以趁勢說服他和東吳聯合。在這坐等,萬一劉備不來,自己這次出使,豈非一無所得。于是堅持道︰「將軍還是為我準備傳車罷,我在此等待也是焦躁。」

經不住魯肅的懇求,守將答應了,不過叮囑魯肅︰「不過萬一遇見劉備兵敗,不要說車是我為你準備的。」

魯肅喜道︰「多謝將軍,肅一定守口如瓶。」

6當陽長阪坡

劉備的人馬走過當陽縣邑,翻過一道極陡的長阪之後,牛車和百姓都累得筋疲力盡。百姓們嚷嚷著要休息,說實在走不動了。張飛勃然大怒,大罵道︰「走走停停,一天走不了幾里路,還休息個屁?等到曹兵追來,大家都會沒命。」

百姓們都把求救的目光轉向劉備。劉備呵斥張飛道︰「三弟不可妄言,百姓們拉著牛車,又拖家帶口,哪像你輕騎獨行,怎麼不累。」

張飛嘟囔道︰「這些百姓都是賤骨頭,要寵著他們,只怕會就地躺下,不到明天天亮不會起身。」

徐庶和諸葛亮聚在一起商量了一會,他們認為如果再帶著百姓,將會全軍覆沒。但深知劉備脾氣的諸葛亮不想自己去踫釘子,徐庶無奈,只好打馬走到劉備跟前,再次勸諫劉備道︰「主公,據說曹操親自帶著五千虎豹騎追趕我們。主公也知道虎豹騎的厲害,建安九年,斬袁譚于南皮;建安十二年,斬烏桓單于蹋頓,天下無敵,而我們多是步兵,只怕很難抵擋啊。望主公放棄百姓,我們率士卒輕裝趕到江陵,才可保住性命。」

劉備快要哭了︰「他們縱然厲害,可是千里襲遠,就算追上我們,也是強弩之末。況且我們很快就到江陵了。虎豹騎不擅攻城,何必害怕。」

張飛插話道︰「什麼虎豹騎,我張飛才不怕他,看他們誰敢跟我決戰。」說著揚揚手中的長矛,又看看百姓,「只是我看到這些懶散的百姓心煩。」

劉備拉過張飛,低聲道︰「三弟,你雖然驍勇,卻究竟只有雙手。到了江陵,守城還需要人力,我帶上這些百姓,也是擔心人手不夠啊!」

張飛恍然大悟,不住點頭,道︰「還是大哥想得周全。」這時眾人忽然听見遠處馬蹄聲雜沓,如風雷一般,都情不自禁齊齊回首向身後的山坡望去。只見長阪上空灰塵蔽天,聲音地動山搖,卻不見一物。他們正在驚疑之際,很快從長阪背後突然出現了一排密密麻麻的馬頭和人頭,還有數不盡的旌旗,當中領頭的大旗上繡著一虎一豹。這排騎兵立在長阪上,齊齊停住了腳步。隊伍接著又從兩邊分開,中間沖出來一匹栗色馬,上面端坐著一個頭戴金盔,身披魚鱗玄甲的中年人,面目威嚴,正是曹操,一頂黃羅傘從身後伸出,遮在他的頭頂之上,顯得威風凜凜。

阪下劉備身邊的百姓們一陣驚呼,紛紛擾動起來,都不約而同地往劉備身邊涌去。劉備仰臉望著長阪上的曹兵,臉色煞白。

趙雲勸諫道︰「主公,你趕快撤退,這里由末將來對付。」一邊吩咐張飛,「益德,快驅散百姓,不要讓他們圍住主公。」

張飛舉起長矛,驅馬上前大喝道︰「快快閃開,不要擋了我大哥的路。」

百姓一片哭號,都哀求劉備救他們。張飛命令士卒︰「給我把他們趕開,擋了路的,格殺勿論。」

百姓們仍是爭先恐後往前涌,張飛怒了,舉矛橫擊,打翻了一個,吼道︰「都是你們這幫人慢得像蝸牛,連累了我大哥,還不快快給老子滾開。」又命令自己麾下士卒,「給我攔住他們,讓出一條道路。其他的布好陣勢,準備跟我沖。」

士卒們往前驅趕百姓,劉備忙大喊道︰「不可侵害百姓。」同時急忙跳下馬來,跑到那個被張飛擊翻的百姓面前,哭道︰「都是劉備不祥,害了你……」又站起身來,對百姓道,「諸君仗義跟隨我,現在曹兵追來,我當誓死一戰,以報諸君厚意。諸君手無寸鐵,請後退等候,讓我親率士卒上前。」

百姓都默默望著他,接著又七嘴八舌道︰「是我們走得慢,連累了將軍。」「我們還是趕快後退,不要妨礙了將軍行動。」「快走罷。」

諸葛亮驅馬上前,道︰「子龍,你親自押送車馬,保護好兩位夫人。」又對張飛道︰「益德率軍為前鋒。主公隨我們一起壓陣。」

這時有邏卒飛馳而來報告︰「啟稟主公,敵軍算來不到五千,不過都是騎士,無一徒卒。」

劉備的眉頭逐漸舒展︰「我方有一萬多甲士,未必輸于他。」

諸葛亮嘆道︰「對方乃是虎豹騎,鋒銳不可當,主公不要輕敵,還是押後觀望,如果不利,可以隨時走月兌。我已經命人往漢津安排船只,虎豹騎只擅長陸戰,只要我們上船,他們就無能為力了。」

這時張飛已經布置好士卒,密密麻麻迎頭面對著長阪,每個人手中都挽滿弓弩。

曹操騎馬立在坡上,看著阪下哭號的百姓和驚慌的士卒。這些人在他眼中像螻蟻一般,算不了什麼。十幾年前,他曾縱兵在兗州屠殺了這樣的螻蟻三十萬,也沒產生什麼重大後果。他早就悟到儒家的「順天應人」「得民心者得天下」那套說辭是一錢不值的,秦始皇宰割天下,得了民心嗎?白起坑殺趙國降卒四十萬,可曾阻止了秦國統一的腳步?一個君王,只要能駕馭好他的統治隊伍,百姓就會被治得服服帖帖。都說秦始皇暴政,二世而亡天下,如果真的暴政能亡天下,那何必要等二世?事實上秦朝的滅亡不在于秦始皇的暴虐,而在于二世皇帝統治的軟弱無能。當然,在沒必要殺戮的時候,他也不一定要舉起屠刀,因為這樣會給他帶來一些罵名。這罵名雖然不一定會動搖他的統治,听起來卻不舒服。兗州的殺戮,也確實對他的名聲和大業產生了一些消極影響,不是萬不得已,他沒必要那麼做。現在,他沉靜地望著阪下的劉備軍,思忖著該怎麼發布命令。

夏侯惇道︰「丞相,趁他們立足未穩,又有百姓擾亂陣腳,我們立刻出擊,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將士都躍躍欲試,曹操抬手搖頭道︰「不然,殺傷百姓,對接管荊州不利。讓百姓們撤退,等他們布好陣勢,再進擊未晚。我虎豹軍天下無敵,何必乘人之危?」

眾將紛紛點頭諂媚︰「丞相仁厚,臣等不及。」曹操道︰「夏侯惇,你率一千人繞到左翼;張郃,你率一千人繞到右翼,不要讓劉備等人跑了。其他三千人,等我一聲令下,立刻進擊。」

劉備站在車上,仰望長阪,不知道曹操的軍隊為什麼還在觀望。張飛也有些不耐煩了,他的士卒引滿弓弩許久,不知所措。正在心神不定之際,突然只見坡上曹操長劍一揚,登時地動山搖,無數騎卒像閃電一樣沖下山坡,灰塵蔽天。

張飛揚劍大吼道︰「放箭。」

只听一陣密集的弓弦聲響,箭矢如雨,撲向沖來的騎卒,騎卒們中箭紛紛倒下,但還沒等劉備軍隊射出第二輪箭矢,後面的騎士已經飛馳而至,劈頭蓋臉的刀劍下來,劉備的射士們頓時像砧板上的魚肉一樣血肉橫飛。

張飛驚呆了︰「好快的馬,趕快撤退,盾牌長矛手齊上。」

射士們全部四散奔逃,長矛手在盾牌手的護衛下,向前狂沖,可是擋不住如暴風般的虎豹騎,一萬步卒頓時被騎士們沖擊得七零八落。

諸葛亮站在劉備身邊,急道︰「主公,我們敗了,趕快走罷。」

劉備望著苦心操練的一萬多士卒正遭受虎豹騎的屠殺,心痛如絞,但是好歹自家性命重要,他枯澀著聲音大聲回答︰「也只有如此了。」又對身邊一個侍衛道,「傳令給張益德和趙子龍將軍,立刻輕身撤退,勿帶輜重。」說著,他勒馬轉身,對諸葛亮、徐庶道︰「我們走。」

但是徐庶竟然拒絕了︰「不,我母親的車還在後面。」他對劉備由于先前心軟,導致喪失了逃跑的良機非常不滿。

劉備一時語塞,諸葛亮勸徐庶道︰「有子龍將軍護衛,她老人家一定會安全,我們還是先走罷。」並命令士卒夾輔徐庶,徐庶無奈,只好圈馬回頭,他們數人在一百多貼身侍衛的保護下,勒馬向東南面漢津方向狂奔。

幾十個百姓跑上來想攔住劉備的馬頭,嘴里亂嚷︰「左將軍,千萬不要撇下我們啊。」「左將軍,帶我們一起走罷。」

劉備不再理會他們,策馬狂奔,他身後的士卒抖開韁繩,撞翻百姓,一百多騎絕塵而去。

這時長阪下的戰場凌亂不堪,一片廝殺之聲。趙雲帶著一隊士卒,護送著劉備的兩位夫人、兩個女兒以及兒子阿斗急速撤退。那個傳令士卒找到趙雲,說︰「主公吩咐將軍輕身撤退,不必理會輜重。」

趙雲道︰「不行,我得到的命令是保護她們一起走。」

曹操站在阪上,望著趙雲他們,問道︰「那輛輜車是什麼人?快快截下。」

幾個騎卒立刻馳下長阪,大聲傳令道︰「丞相有令,截住那輛輜車,重重有賞。」

曹兵听到命令,蜂擁追趕趙雲。趙雲縱馬左沖右突,奮力廝殺,好不容易擺月兌糾纏,回頭一望,發現輜車已經不知去向,他立刻勒轉馬頭,尋找輜車。迎面又有不少虎豹騎擋住他的去路,但在他強勁的膂力之下,這些騎士都被長矛刺穿。剩下的那些騎士們心懷畏懼,不敢奮勇上前,但是懾于軍令,又不敢逃走,只能硬著頭皮將趙雲團團圍住。

曹操身邊的猛將張郃看著不耐,怒道︰「讓我去。」說著挺矛縱馬沖下坡去。

趙雲見是張郃,大吼一聲︰「大膽,敢擋你爺爺的路嗎?」

張郃被趙雲猙獰的臉色嚇了一跳,趙雲趁他一愣,挺矛就刺,張郃急忙揮矛上擊,想格住趙雲的長矛,哪知趙雲的矛到中途換了個方向橫掃,張郃猝不及防,腰間重重挨了一擊,倒栽下馬。幸好其他騎士趕上,齊齊截住趙雲的矛。趙雲也不戀戰,打馬沖了過去。

張郃從地上爬了起來,羞慚滿面,狠狠拍了自己一掌。他馳馬上坡,跪在曹操面前請罪。曹操剛才在坡上看見張郃被趙雲擊下馬的狼狽樣子,心中驚訝,他知道張郃也是自己麾下數一數二的勇將,沒想到在趙雲面前戰不了一個回合。他撫慰道︰「張將軍請起,勝敗乃兵家常事。」

張郃道︰「末將剛才敗走,請按軍法從事。」曹操還未回答,身邊夏侯惇笑道︰「張郃一向稱勇,現在看來,名不副實啊。」

張郃抬起頭來,目眥欲裂,怒道︰「我固名不副實,卻不怕你盲夏侯。」

這句話戳到夏侯惇的痛處,夏侯惇一向忌諱別人稱他盲夏侯,偏偏軍中屢稱,屢禁不止,無可奈何。現在見張郃新敗,丟了大臉,竟然也敢頂撞自己,當即拔劍出鞘︰「敗軍之將也敢猖狂,我們這就比試比試。」

張郃也拔劍道︰「我剛才雖然受辱于敵,卻不怕你一個瞎子。」

曹操怒道︰「大膽,敵人在阪下威風,你們竟欲自相殘殺,還不給我退下。」又吩咐身邊邏卒︰「去給我打探那人姓名。」邏卒答應一聲,馳馬下坡。

趙雲仍在陣地上奔馳,看見一群百姓,大叫道︰「見到二位主母和二位小姐嗎?」

有幾個百姓回頭道︰「都說劉備仁厚,不想到了危難,也只顧自己逃命,連老婆孩子都不要了。」「是啊,早知道我們何必逃出襄陽,來此受罪。」「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趙雲大怒,卻無計可施,只能勒馬轉圈。百姓中有個年輕人突然跑回來,指著南邊道︰「將軍,我是張將軍麾下的士卒,為了逃命,只好月兌掉甲冑,扮作百姓。我看見兩位主母丟了輜車,抱著孩子赤腳往那邊逃了。」

趙雲怒道︰「你這豎子臨陣月兌逃,也不知道保護兩位主母。」

那年輕人也不高興了,道︰「我在張將軍麾下,屢屢遭他的凌辱打罵,憑什麼不要性命去救別人的妻子。要不是看趙將軍平日為人仁厚,我才不會多嘴。」說著撒腿就跑。

趙雲無奈,撥馬向南而去。走不多遠,迎頭踫見數個騎士馬上綁著一個女子,矛上挑著一顆首級奔馳而來,趙雲一眼認出那女子就是劉備的大女兒,氣得發昏,二話不說,挺矛上去,撲哧幾聲,將那幾個騎士從馬上刺下,然後揮劍割開劉備大女兒身上的繩索,行了個軍禮,道︰「大小姐,看見兩位夫人和小公子了嗎?」

大女兒號啕大哭︰「妹妹已經被他們殺死了。兩位母親早就和我們失散,不知到了哪里。」

趙雲這才發現那個騎卒矛上挑起的人頭就是劉備小女兒的,不禁心痛如絞。劉備這個小女兒今年才十六歲,長得端莊秀麗,對趙雲非常友好,從來不擺小姐的架子,還總是甜甜笑著,這麼可愛的女子,沒想到現在已經身首異處。趙雲哆嗦著手,從矛尖上取下那個首級,殘余的鮮血尚自從頸部殘留的血管噴出。往常紅潤白皙的臉,現在已經失去了顏色,長著長長睫毛的雙眼緊閉,秀發零亂,滿面都是血污。她是再也不會醒過來了。十六歲的生命,就此凋零,永不能綻放。

趙雲熱淚盈眶,將脖子下猶自垂著七零八落皮膚和血管的首級塞進懷里,一手牽著劉備大女兒坐騎的韁繩,一手握矛,泣道︰「大小姐,隨我來。」

長阪上,曹操俯視趙雲在亂軍中左右沖突,拍腿感嘆道︰「真虎將也,孤當生擒此將,以為己用。」

夏侯惇不服道︰「丞相太抬舉此人了,待我前去為丞相生擒。」說著不等曹操說話,提矛策馬,直沖下坡。趙雲猛然見到一將攔住去路,勒馬停住,抬袖擦擦眼淚,大喝道︰「何人前來送死。」

這時圍觀曹兵大呼道︰「盲夏侯,勇冠三軍;盲夏侯,勇冠三軍。」

夏侯惇回首大罵道︰「都他媽的給老子閉嘴。」又舉矛面對趙雲道,「爺爺乃夏侯惇也,何方豎子,趕快束手就擒。」

趙雲冷笑道︰「原來是夏侯惇孫兒,給我讓開,免你一死。」說著不等他回話,策馬前沖。兩馬相交之際,長矛奮力刺出,虎虎有聲。

夏侯惇揮矛去格,卻不料趙雲膂力太強,呼的一聲,夏侯惇手一松,長矛飛向空中。趙雲再次舉矛刺去,夏侯惇身體往後一仰,栽下馬來。圍觀的曹軍騎士大驚,也不顧趙雲英勇,齊齊涌上搶救,也有一些士卒圍住趙雲鏖戰。

趙雲大發神威,長矛揮舞如電,所當無不披靡,士卒雖然身披甲冑,然而盡皆被趙雲長矛刺穿,只能紛紛後退,讓趙雲殺開一條血路。然而劉備的大女兒,卻再次陷沒在亂軍之中。趙雲恍惚間望見遠方有一輛輜車的影子,強打精神,刺馬向輜車方向奔去。

7江津岸邊

劉備等一百騎一路熱汗淋灕,馳到江津,卻見岸邊空空如也,什麼船只也沒有。劉備大驚,對諸葛亮道︰「軍師,你說在漢津岸邊安排有船只,怎麼一艘也看不見。」

諸葛亮也滿臉失色,氣喘吁吁︰「我派了士卒前來搜尋,猜想渡口一定有幾只民船,沒想到……」

這時幾十個士卒騎馬馳了過來,叫道︰「主公,軍師,我們沿岸搜尋了許久,也不見一艘船只。」

劉備跌足長嘆︰「天欲亡我劉備,為之奈何?」

諸葛亮道︰「主公不必擔憂,漢江上定有過往船只,我們在此守候,不怕攔不下幾只。」

劉備搖頭道︰「追兵將至,我們哪有時間,不如沿河岸跑一段。」

諸葛亮道︰「張益德斷後,敵兵倉促之間不可能追來。主公不必擔憂。」

士卒們也驚慌失措,面面相覷,只有徐庶好像是個局外人,在河堤上來來回回地游走,對眼前諸人的焦急恍若不見。這河堤全用石頭加土細細夯築而成,看上去十分堅固,想來是當年天下太平時,官府征發百姓修築的。劉備望著河堤,不覺落淚。他仿佛看見當年工匠們在此熱火朝天勞作的情景,此處離最近的縣邑不近,被征發的工匠們當初肯定在此臨時搭建了屋子居住,現在草地上還可以看見零亂的陶器和傾毀的木梁,木梁的色澤灰暗發黃,昔年的陽光似乎還在上面游蕩。

徐庶一邊轉圈,一邊嘴里喃喃地說︰「老母在後,不知能否安全到達。」諸葛亮只能強打精神勸慰他︰「子龍將軍勇冠三軍,且為人忠義,不會有失的。」徐庶嘆道︰「但願如此。」

這時樹林中馬蹄雜沓,有一隊人馬馳來。劉備臉上變色︰「難道追兵來得這麼快。」說著立刻拔劍翻身上馬,身邊的隨從面面相覷,也紛紛翻身上馬,挺矛護衛在劉備身前。連諸葛亮也提了一支矛,跨上馬去。只有徐庶仍舊無動于衷,一副听天由命的架勢。

正在蓄勢待發的時候,那些騎兵漸漸馳近,領頭的一個虯須大漢叫道︰「大哥,軍師,你們沒事罷?」劉備一看是張飛,松了口氣,道︰「原來是益德。」又大叫道︰「我沒事,子龍在哪?」

張飛驚異道︰「子龍還沒回來嗎?」徐庶焦急喊道︰「益德將軍,益德將軍,可曾看到家母?」張飛道︰「元直先生,令堂應當由子龍照看,既然他們還沒來,待我再去看看。」說著,也不等回答,帶著二十多個騎卒又朝原路飛馳而去。

他們馳至橋邊,張飛遠遠看見趙雲等兩騎正朝自己方向奔來,嘴里叫道︰「益德,益德,快來救我和甘夫人。」他奔馳在前,手上牽著一匹坐騎,坐騎上綁著一個女子,正是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在他們身後,緊緊跟著十幾個曹軍騎卒。張飛對身邊士卒道︰「你們留下幾個,砍幾條樹枝,綁在馬後,到樹林後來回馳騁,務必使灰塵蔽天,其余的隨我殺敵。」說著縱馬沖下木橋,叫道︰「子龍勿慌,我來了。」挺矛上前,越過趙雲,大吼一聲,將一名追趕的騎卒刺穿,手腕一抖,甩在半空,重重砸落到這騎卒後面的同伴頭頂上,將那名同伴砸下馬去。這名被刺穿的騎卒還未死透,在空中慘叫聲不絕于耳,極為淒厲。他的其他同伴見張飛如此勇猛,齊齊勒住韁繩,停止追擊。

張飛大笑︰「我乃燕人張益德,誰來共我決一死戰。」幾個騎卒面面相覷,雖然膽怯,但懾于軍律,也立刻鎮定下來,齊齊叫喊一聲,又縱馬挺矛向張飛沖來。

張飛長笑︰「果真不怕死。」舞動長矛,啪的一聲擊在一名騎卒的頭盔上,將他打得頭骨碎裂,摔在馬下。他身邊的隨從也迅即打馬上前,加入戰團。張飛長矛舞得水潑不進,加上隨從的相助,很快將這十幾騎全部斬落馬下,但他的隨從也死傷了好幾個。

張飛喘了口氣,破口大罵一聲︰「曹瞞的這些士卒果然厲害。」又吩咐余下的隨從︰「你們退回橋後,不要讓曹兵看見。」說著圈馬回頭,單騎佇立橋上。

曹軍大隊追兵很快又追了上來,望見張飛單馬持矛,橫立橋上,都覺得奇怪,怕有埋伏,派人去請示曹操。曹操听到消息,親自率領眾將馳到,他看見橋後樹林灰塵蔽天,也是驚疑不定。一個謀士道︰「丞相,那林中灰塵蔽天,確實有埋伏啊。」

曹操不置可否,頗為猶豫。張飛見曹操神色不定,大吼道︰「我乃燕人張益德也,誰敢與我共決死戰。」聲如雷鳴,曹軍驚懼不安。曹操對身邊的謀士道︰「曾聞雲長說,張益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

張飛又吼道︰「燕人張益德在此,誰敢來決一死戰。」

曹兵一陣騷動。曹操只覺得自己頭頂的傘蓋也一陣顫抖,連忙下令︰「收了傘蓋。」隨從忙將撐在他頭頂的傘蓋收起。曹操繼續下令道︰「敵軍定有埋伏,用弓弩射住陣腳,以防敵軍突襲。」說著圈轉馬頭,他身邊的眾將緊緊圍著他,拱衛他撤退。

張飛心中暗喜,但臉上裝出很失望的神色,干脆將長矛扔到地上。曹軍士卒愈發相信林中有伏兵,很快就撤個精光。張飛一直等到看不到他們的身影,才急忙回馬,命令隨從士卒,將木橋燒掉,然後一行人向漢津方向狂奔。

劉備這時正是悲不自勝。趙雲在不久前已經到達,他帶著甘夫人,背著劉備唯一的兒子阿斗,鄭重地交給劉備。他是在絕望之中發現了劉備兩位夫人乘坐的輜車,他只能救下甘夫人和阿斗兩個人,另外一位夫人已經中箭受了重傷,淹沒在亂軍之中。劉備听了潸然涕落,這仗打得也太慘了,一位夫人、兩個女兒失蹤,好不容易積攢的一萬多兵馬消耗殆盡。當年劉表活著的時候,自己駐扎新野,還深恨日子過得太安逸,現在想來,那種安逸實在是難得了。如今逃亡漢津,一條船也找不到,如果曹兵追來,又將如何。想到這,劉備悲從中來,將阿斗往地下一扔。

趙雲嚇了一跳,趕忙揀起阿斗,泣道︰「主公!」

劉備恍然,望著趙雲血跡斑斑的臉孔,也泣道︰「為了這個童子,險些折了我的大將。」

主僕兩人哭成一團,好不容易止住悲聲。這時張飛到了,大笑道︰「大哥,我命令士卒在橋後拖樹枝制造灰塵,自己單騎站在橋上大吼,曹操怕有疑兵,不敢上前,竟然帶頭逃跑了。」

劉備心里稍微有些安慰,夸贊道︰「三弟現在有勇有謀,還知道使用疑兵之策。」

張飛得意道︰「總得有些長進,不然老被人說成一介武夫。」嘿嘿笑了幾聲,又補充道,「臨走時我把長阪橋給燒了,讓曹操干瞪眼。」

劉備臉色大變︰「啊。」張飛嚇了一跳︰「怎麼,我做得不對麼?」

「唉!」劉備道,「三弟,拆橋一事過于魯莽了。曹操足智多謀,你如果不拆橋梁,他還擔心會有伏兵;你現在拆橋,他料定我們無兵膽怯,必來追趕。他麾下有數千兵馬,區區一座橋梁,很快就可以搭建,怎能擋住他?」

張飛怪叫一聲,拍了拍自己碩大的腦袋︰「我張飛仍他媽的是個老粗。」

劉備道︰「看來我們仍必須走,曹兵很快必然追至。」

8劉備獲救

劉備猜得沒錯,曹操奔逃了幾百步,很快就起了疑心,命令麾下將領回去打探虛實,當他听說張飛燒毀了橋梁,立刻意識到自己中計,下令軍隊重搭橋梁。沒耽擱多久時間,他們就向著漢津劉備逃走的方向追去。

對于劉備的猜測,諸葛亮也很贊同,他強作鎮靜道︰「曹操就算要追來,也要先搭建橋梁,不會太快。我們可以先沿著河岸繼續尋找渡船。」他話還沒說完,眼楮不由得直了,因為他看見北面漢江上游幾只漁船正順著粼粼波光飄然而下,不由得喜道︰「主公,快看,有船來了。」

劉備看到船只,也喜出望外,喃喃道︰「天不絕我劉備……只是可惜船都太小。」

諸葛亮道︰「雖是小船,總勝似沒有,主公可以先上,只要主公還在,我們收拾散兵,還可以卷土重來。」又命令士卒︰「趕快前去截下。」

幾十個士卒立刻跑到岸邊,對那幾艘船喊話︰「那船夫,借你的船一用,重重有賞。」

那是幾只普通百姓的漁船,他們深知在陸上終年勞作而食不果月復的痛苦,改在江上打魚為生,但是兵荒馬亂,荊州水兵也常常在江上巡弋,敲詐勒索,讓他們心驚膽戰。他們知道最近襄陽發生巨大變故,正想順漢江東下,去投奔據說局勢還比較安定的東吳,沒想到在這荒郊野外遇見這麼多士卒,看他們狼狽的樣子,顯然是在某場戰事中敗退的,第一艘船上的青年船夫一邊搖櫓一邊對著船艙里的中年人驚叫道︰「阿兄,岸邊有好些兵士,不知是哪方的,要我們劃船過去。」

他兄長回答道︰「管他哪方的士卒,都是群狗亂咬。他媽的這世道,好壞都是我們當百姓的遭罪。」

岸邊鼓噪聲越來越大。青年船夫非常驚恐,嘴唇發白︰「哥哥,怎麼辦?」

中年船夫跳出船艙,向岸上望去,手上也提著船槳,使勁劃了一槳,道︰「看來是荊州敗退的士卒,這幫狗東西,平時欺侮我們夠了,也有今天。把船盡量往對岸劃,不要理他們。叫後面的大狗他們,也都不要搭理。」

青年船夫也奮力急急搖動手中的槳,向河對岸劃,同時對後面的船大聲吼道︰「大狗兄弟,不要理他們,我們把船劃向對岸,快跑。」

後面的幾只漁船也爭先恐後往江對岸劃,水聲激蕩,襯托出了他們內心的緊張。岸邊的士卒見船越劃越遠,勃然大怒︰「這些該死的鄉巴佬,竟然想跑,給我射箭。」劉備治兵雖然紀律甚嚴,但究竟難以時時關注到底層士卒,這些士卒和天下其他地方的士卒一樣,在普通百姓面前都作威作福慣了,哪里受得了百姓對他們如此冷漠。命令之下,頓時亂箭穿空,第一艘船上的青年船夫猝不及防,手臂被箭矢射中,疼得慘叫一聲,蜷曲在甲板上。他阿兄放下槳跑上來,扶起他,哭道︰「你,你怎麼樣?」青年船夫咬牙拔出箭矢,道︰「阿兄,好痛,好在射得不深,可能相距太遠,已經沒勁了。我們躲起來,再劃一點,他們就射不到了。」

後面兩只船的運氣就沒這麼好了,他們動作慢了些,來不及劃到較遠的地方,只听幾聲慘叫,幾名船夫皆被射中,慘叫數聲,全部倒斃船上。船無人控制,順水向下流漂游。

岸邊的士卒眼看著雖然射殺了船夫,但船只仍舊越飄越遠,氣得邊怒罵邊跺腳。第一艘船上的船夫兩兄弟滿臉都是淚水,泣道︰「這個該死的世道,活著怎麼就這麼難?」也難怪他們傷心,後面幾艘船上的船夫都是他們交好多年的朋友,相互之間情同手足,平時大家在一起多有照應。現在突然遭遇不測之禍,今後形單影只,更加孤寂,誰不難過?

劉備也失望地看著那些船只漂流而去,道︰「就算無船,也只能沿著江岸而奔,總勝過束手待斃。」于是眾人紛紛上馬。只有徐庶卻伏地嗚咽,不肯起來。張飛道︰「先生怎麼不走。」就去拉他。

徐庶被張飛拉起來,對劉備一揖,帶著哭泣之聲,道︰「左將軍,就此告別。家母失落于亂軍之中,實在再無心情為將軍劃策,望將軍見諒。」

劉備也沒有辦法︰「求忠臣于孝子之門,劉備無能,使先生母親失落亂軍之中,是備對不起先生。」說著伏地而拜。

徐庶趕忙對跪︰「將軍言重了。」趙雲也趕忙對徐庶跪下︰「都是趙雲沒有盡到職責,請先生恕罪。」

他們還在禮讓之際,听得馬蹄聲像雷聲一樣漸漸飄近。劉備大驚︰「果然來了。我們快走。」一行人跳上馬,欲順著漢江下游奔馳。諸葛亮趕忙攔住劉備︰「主公,下游無船,我們勢必被曹兵追上。主公在襄陽時,命令雲長的率船隊沿漢江而下,此刻他必在江中,還不到漢津。我們溯江而上,也許可以踫見他。」

劉備道︰「就依軍師。」他們沿著江岸溯江急馳。曹兵果然很快就到了,發現劉備等人的馬蹄印,在後緊緊追趕,有些先鋒部隊已經和劉備的殿後部隊交戰,由于寡不敵眾,加上虎豹騎騎士驍勇,劉備的數百人部隊像秋天被割的稻子一樣紛紛倒下。

劉備回頭一看,除了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幾個重要親信之外,身邊護衛的士卒幾乎死得差不多了,他邊奔邊絕望道︰「看來這回真是活不了了。」

曹兵愈發接近了他們,眼看劉備等人要被全數殲滅。這時遠處漢江水平線上突然出現戰船的輪廓,一只兩只三只,很快增加至上百只,好像從天上銀河降落一般。戰船上旌旗飄揚,從旗幟的顏色和戰船的式樣,劉備依稀認出就是關羽率領的水軍。

「軍師,有船,是不是雲長的船。」劉備嘶啞著嗓子說。

諸葛亮也很興奮︰「就是雲長的船。真是天助將軍,此番逃月兌大難,必有後福。」

有了希望,劉備和剩下的幾十騎重新抖擻精神,策馬加鞭,眼看離船隊越來越近,劉備扯起嗓子呼喊道︰「雲長二弟,快來救我。快來救我。」他的隊伍們也都齊聲呼道︰「關將軍快來救我們。」

江上為首的一只大船拋出鐵錨,穩穩停在江心。船艙大開,船頂層的艙里走出一個長須大漢,右手提著一支長矛,倚船闌而立,長須飄然,臉上毫無表情,正是關羽。

曹操遠遠望見江上的船只,已經暗暗覺得不妙,現在看見關羽站在船上,有點沮喪,知道劉備這次又逃月兌了自己的逐捕。不過他倒沒有太不開心,他已經全殲了劉備的軍隊,剩下關羽這點舟兵,也算不了什麼。讓他們苟延殘喘,大不了到時把他們連東吳一起殲滅罷。他想。

不過曹操沒有召回自己的士卒,他的士卒們仍在追趕,和劉備越來越近。這時江上的戰船有不少已經駛近了岸邊,紛紛伸出木板,幾個水卒跳下水,將木板一頭擱在船板上,一頭架到岸邊,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殘卒紛紛上船。這時曹操的士卒也差不多趕到了。

關羽立在船頭上,長矛一指,下令道︰「放箭。」

立在船舷上的水軍士卒朝著奔馳而來的曹軍一陣亂箭齊射,曹操的虎豹騎再勇猛也躲閃不了箭雨,紛紛中箭倒下。騎卒的尸體血流成河,重重疊疊地躺在岸邊,射入他們身體的羽箭像亂風中的蘆葦叢,頗為秋日的江岸增色。

剩下的其他虎豹騎還想上前,這時船上的弓弩手已經退下,一排新的弓弩手上前。曹操看在眼里,急忙下令鳴金︰「給我撤退。」

劉備跪在船艙上,看見曹兵在岸邊無奈地收拾尸體,有的士卒還舉矛指著他破口嘲罵,他什麼也听不見,身體一松,跌坐在船板上。

關羽蹲在他身邊,勸慰道︰「大哥。」劉備號啕大哭︰「可憐我的一萬兵馬,全軍覆沒。」

趙雲也勸諫道︰「主公,只要這條命在,一切可以重來。當年高祖劉邦屢敗屢戰,卒成帝業,主公何必看不開?」

劉備仍泣道︰「子龍不必安慰我,備是個不祥之人,連累君多矣。如君這般虎將,若遇明主,豈會遭此顛沛之苦。」

趙雲連忙跪地道︰「主公,都是趙雲無能。」張飛也面露慚色。只有諸葛亮無動于衷。

關羽斜了諸葛亮一眼,道︰「孔明先生不慚愧嗎?」諸葛亮道︰「我和雲長將軍一樣慚愧。」

9遭遇魯肅

戰船全部起錨,繼續向下游行駛。秋天的江上,正是十五、十六的時間,月色瑩澈,照得水上岸邊恍如傍晚。露水凝滴,空氣中似乎飽含著水汽。也不知船只行了多久,右岸上突然朦朧出現了幾輛傳車,沿著江邊大道迎面奔馳而來,吱呀吱呀的輪轂聲打破了秋江的澄寂,車上有人對著戰船大叫︰「停船!快停船!」站在首船上候望的邏卒從夢中驚醒,趕忙進去報告。

劉備根本也無心睡眠,听到邏卒報告,趕忙起來,問道︰「岸邊有多少人?」

邏卒道︰「總共四五輛車。不會超過十人。」

劉備松了一口氣︰「好,我去看看。」他披上甲冑,來到了甲板上。他命令士卒對那些車喊︰「你們是什麼人?」

車上人叫道︰「敢問是不是左將軍劉玄德的坐船?」

士卒道︰「是又怎樣?」

車上人道︰「我是東吳魯肅,特來拜見將軍,請將軍勿疑。」

听到魯肅這個名字,劉備心中陡然喜悅起來,他剛才正在盤算率領這只船隊去哪,去劉琦駐扎的江夏?地方太小,而且隨時面臨曹操的進攻。他想起當年有個好友叫吳巨,後來去蒼梧郡當太守去了,或許去投靠他?但也有危險,萬一吳巨懾于曹操的婬威,把他誘斬了獻給曹操怎麼辦?就算自己帶著這麼多士卒,吳巨沒有能力對自己不利,但也會害怕自己是去搶佔他的地盤。尤其是,在蒼梧這樣偏僻的小郡呆著有什麼前途呢?放棄劉琦在江夏的地盤,也屬得不償失。他又想到東吳的孫權,如果能聯合孫權抗擊曹兵,那當然最好。不過如果自己主動去投靠孫權,孫權會不會趁機滅了自己,也很難說。現在魯肅卻主動來了,真是太好了,天無絕人之路啊!他又想起了童年時家里的那株如車蓋般的大桑樹,也許自己真的是有帝王之命的,今天的敗逃只是一時不利。他暗暗想。

「快,停船。」劉備當即下令。

很快小船靠岸,將魯肅接到了大船的船艙,魯肅感嘆道︰「肅本欲循陸路去江陵攔截將軍,卻在途中得知消息,說將軍在當陽被曹兵追上,不幸失利。肅想,將軍可能會斜趨漢津,和雲長會合,于是棄了江陵主道,從小路馳奔江岸,希望能遇見將軍船隊,幸好不曾錯過。」說著不停舉袖擦汗。

劉備羞慚道︰「誠然,曹兵虎豹騎驍勇異常,雖然我所帶兵力超過曹軍兩倍,仍然落敗,實在無顏見人。」

魯肅搖頭道︰「勝敗兵家常事,將軍不必自責。曹軍虎豹騎天下聞名,而將軍所帶皆為步兵,又要照顧數十萬百姓安危,就算落敗,也不丟臉。不知將軍此番要去何處?」

劉備想了想,道︰「江陵如今不可再去,只能順江趨往夏口,再沿湘水南下走靈渠,投奔蒼梧太守吳巨,希望他看在故人的面上,肯加收留。」

魯肅又搖了搖頭,瞪大了通紅的眼楮︰「肅受孫將軍派遣,星夜兼程,一刻不敢休息來尋將軍,難道就得到將軍這樣一句言不由衷的話嗎?」

劉備有些驚訝︰「子敬先生何出此言?」

魯肅道︰「恕在下走言辭冒犯,將軍身經百戰,如果策略如此不濟,怎能活到今天?」

劉備尷尬地一笑,沉默少許,道︰「不瞞先生說,我們欲順江前往夏口,和劉琦水軍匯合,再觀成敗。」

魯肅道︰「到夏口會師,將軍總共能有多少兵馬?」

劉備道︰「此處有舟兵一萬,劉琦處也有一萬多,總共兩萬多人。」

魯肅道︰「恐怕不足以抵抗曹操。」

「為之奈何?」劉備緊盯著魯肅。

魯肅道︰「當然是和我們東吳聯合。我們孫討逆將軍,聰明仁惠,江表豪杰都紛紛投奔,現在據有江東六郡,兵精糧足,將軍如果願意,就派遣心月復使者,隨肅一起前往江東,和孫將軍締結盟約,聯合抗曹,共創大業。」

劉備假裝想了片刻,點頭道︰「好,我派孔明先生和你一起去江東,面見孫將軍,共商大計,君看如何?」

魯肅喜道︰「當然好,事不宜遲,我們立刻出發,前往夏口。到了夏口,我和孔明先生換船,前往江東。」

10曹操入江陵

曹操率領余下的虎豹騎,沒有回襄陽,而是徑直去了江陵。江陵附近有春秋時期的楚國故都,也是楚王行宮渚宮所在地,臨江跨湖,風景優美,東面湖水一望無際,是楚國著名的雲夢之澤。漢興以來,江陵作為南郡郡治,扼守長江,易守難攻。城中城外還有諸多名勝古跡,相傳楚國名相孫叔敖的墳冢就在城中的白土里。這樣一座有著輝煌歷史的城池,對于文采風流的曹操來說,有著巨大的誘惑力。他此前從未到過江陵,南征之前曾經常念叨,這次終于可以一償夙願了。

站在江陵城頭,曹操向東邊張望,旌旗在他頭上不住搖晃。江陵城下就是滔滔不絕的江水,向東一刻不停地流去。曹操望著氣勢磅礡的雲夢澤和川流不息的長江,心境為之一片豁朗。他想起前幾年北征路過碣石東望大海的情景,比起滄海茫茫,這江陵當然少了那樣無邊無垠的博大氣勢,但江水永不歇止地東流,以及雲夢澤上水汽氤氳的壯美,在曹操心中又別有天地。廓清宇內,人壽幾何?他曾經懷抱著何等的理想,現在很快就可以達到了。他感慨百姓生命的艱難,又深知人性的卑劣。幾十年過去,他已經從當年滿懷理想的青年變成了現在這樣殘酷冷血的梟雄,他仍是有擔當的,但他想不出更好的一種對世間有所擔當的辦法。他想,也許只能像以前的君主那樣,掃平天下的一切割據勢力,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想到這,胸中情緒激蕩之下,使他不由得撫須吟道︰

天地之間,唯人為貴。

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車轍馬跡,經緯四極。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嗟夫賢聖,總統邦域。」

旁邊的荀彧由衷贊道︰「丞相軍務倥傯,時時不忘憂國憂民,真是我等臣下的表率。」

賈詡道︰「這天下要是讓丞相這樣的賢聖來總統,黎民就可以無憂無慮,盡情繁衍生息了。」

夏侯惇倒是直截了當地談軍事︰「丞相,劉備帶著幾十艘破船屯據夏口,我們正可揮師南下,一舉將他們擊滅。」

賈詡贊同道︰「夏侯將軍所言甚是。」

曹操搖搖頭︰「不必,孫權水軍正屯據柴桑,劉備去夏口,孫權不會無動于衷,我借孫權之手殺了劉備,不是更好嗎?」

夏侯惇道︰「還是我們自己動手痛快。」

曹操笑了笑,沒有回答。賈詡道︰「萬一孫權不殺劉備呢?」

「我昨日已經派出使者去東吳,要和孫權訂立盟約,一起消滅劉備。」曹操背著手,望著東吳方向。

荀彧道︰「唇亡齒寒,只怕孫權不會中計。」

曹操笑道︰「我以天子之命諭之,若不听命,將移師進擊,諒他不敢不听。」

賈詡道︰「主公,臣以為主公這一著走錯了。」

曹操有些驚訝︰「何以見得?」

賈詡道︰「剛才荀文若說得對,唇亡齒寒,現主公屯兵江陵,戰將千員,檣櫓如林,孫權聞之,豈不驚懼?此刻聯合劉備猶恐不及,怎會自相殘殺。」

曹操搖頭道︰「不然,當年孤征袁譚,袁譚逃往遼東,投奔公孫度。孤不費一詞,而遼東將袁氏兄弟首級送上。孫權之智,豈不如公孫度嗎?」

「彼一時,此一時也。」賈詡道,「當年袁氏在河北聲威太大,公孫度不敢收留,怕袁氏兄弟反客為主。現在孫權風頭正盛,劉備窮途末路,孫權豈會殺他。」

曹操手指城下︰「君不必說了。孫權再強,方劉表在時,區區江夏一郡,也不能攻佔。而孤鞭撲一指,全州望風歸順。今孤擁有荊州全部水軍,加上我冀州鐵騎,順勢攻滅東吳,一匡天下,不亦美乎?」

賈詡見曹操頗有不悅,不敢再說。這時一個士卒上來報告︰「啟稟丞相,益州牧劉璋听說丞相攻佔荊州,特意派遣使者帶著厚禮,說希望能當面祝賀丞相,請丞相定奪。」

曹操哈哈大笑︰「劉璋豎子,倒也乖巧,待孤擊滅東吳,再見他的使者不遲。你安排他到客館歇息便是了。」

荀彧勸道︰「劉璋主動遣使致聘,主公不當冷落。」

曹操不理會︰「孤所愛見者,唯天下豪杰耳。劉璋豎子何德何能?就算他親自來,孤亦不想見,何況區區一個使者。」

賈詡憑著城牆,望著長江,微微搖了搖頭。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赤壁最新章節 | 赤壁全文閱讀 | 赤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