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第二章火燒博望坡

作者 ︰ 史杰鵬

1孫權的抉擇

東吳政權首腦孫權這時也並不好過,曹操發出威脅信的時候,並沒有忘了他。♀尋找網站,請百度搜索+劉表接到書信的幾天後,孫權也接到了一份,他招集了所有重臣,緊急商量對策。今年二十歲的、青春勃發的孫權,兩年前才接替哥哥孫策的位置,還從沒應付過這麼重大的抉擇。面對這些跟隨過自己父親和兄長的老將舊臣,他也有一些不安,擔心自己年輕,不能讓他們對自己敬服。

他將曹操的書信輕輕地攤到幾案上,道︰「曹操新破袁紹,袁紹病死,現在又以天子制詔命令我遣送質子去許昌,諸君看怎麼應付?」

他的聲音好像乳臭未干,他本身還是個孩子,現在卻要考慮送質子與否的問題,似乎有些滑稽。群臣都沒有說話,孫權有些焦躁,覺得渾身不自在,他不知道該不該發發脾氣。他曾經讀過《漢書》,知道當年漢武帝剛即位時也很年輕,但是他的嚴厲果斷,使前朝舊臣都對之敬畏有加,成為漢武帝那樣的君主,是他的理想。

似乎為了撫慰他的不安,一個身材頎長的中年文臣發話了︰「主公,臣以為,既然是天子詔令,似乎可以應允。」

這個中年文臣名叫張昭,徐州彭城國彭城人,擅長隸書,精通《左氏春秋》,自幼博覽群籍,聞名州郡。二十歲的時候,被郡守舉為孝廉,不肯就命。州里才士王朗、趙昱、陳琳都對他深為佩服。天下大亂之後,張昭南渡躲避戰亂,得到孫策青睞,拜為將軍長史、撫軍中郎將,對他十分器重。自從輔佐孫策之後,他經常得到北方士大夫的書信,信中吹捧他的才識,把東吳的治績全部歸到他的名下。他感到惶恐不安,要是把這些信給孫策看罷,孫策說不定會覺得他自以為是;如果不說罷,又怕孫策懷疑他和北方暗通款曲,欲對東吳不利。幸好孫策比較大度,他耳聞這些事之後,不以為忤,反而安慰他道︰「當年管仲輔佐齊桓公,齊桓公開口閉口稱管仲為仲父,政事全部委任管仲,終于成為霸主。你這麼賢明,我能重用你,不說明我也正是個明主嗎?」張昭這才放心,對孫策的大度賢明尤為佩服。孫策臨死的時候,特意把孫權委托給張昭,還說︰「如果孫權值得輔佐,就輔佐他;如果不值得,你就自己取而代之。」可見對他的信任。孫權自即位之初就依附張昭,對張昭有很深厚的感情,他沒想到張昭這時會說出這樣的話,心中有些不快。他的兒子才兩歲,怎麼能送到許昌去?武帝當年不肯送公主去匈奴和親,我為什麼要送自己的兒子去許昌當人質?平心而論,張昭是個忠臣,兩年前兄長剛死,群臣擾攘,各懷異心,若不是他當庭一呼,擁護自己在兄長靈前即位,現在的東吳江山,還不知道屬于何人。也許像張昭這樣的儒生,忠于漢家天子才是第一選擇,對于自己的忠,頂多類似于掾屬對闢除他們的府君之忠罷,如果有更好的高升機會,他是絕對不會放棄的。孫權憤憤地想。

想到這里,孫權愈發焦躁,沉默不語。張昭一開口,殿上群臣頓時像開了鍋一樣,議論紛紛,大多贊同張昭意見。孫權愈發懊惱。正在亂哄哄的時候,有人來報︰「啟稟主公,中護軍周瑜覲見。」

真是火上澆油,孫權突然有點想哭的感覺。對于周瑜,他說不出來是討厭還是嫉妒,或者還有點畏懼。周瑜的風采、才華讓東吳的很多舊臣非常仰慕,他自己也不例外。但正因為此,他相信周瑜從來不曾把自己放在眼里。這個人出身廬江郡舒縣的名門,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為東漢太尉。父親周異,曾任洛陽令。他本人不但姿容漂亮,而且精通音律,多謀善斷,和自己的兄長孫策同齡,二十四歲的時候,已經名聞江南,孫策拜他為建威中郎將,每一出門,鼓吹開道,騎士夾從,風流瀟灑,道路矚目,吳中都稱呼他為「周郎」。尤其讓孫權有隱痛的是,那一年的九月,孫策準備進攻劉表,把荊州納入自己的轄下,拜周瑜為中護軍,虛封為江夏太守,先進攻廬陵郡的皖縣,打通向荊州的道路。戰爭進行得非常順利,城很輕易地就攻拔了,皖縣產鐵,後漢朝廷設置的鐵官還在,依舊每天采鐵鑄造兵器,攻下它,從此不愁兵器的補充,當然是個不小的收獲。但最重要的收獲是,此役還捕獲了故太尉喬玄的兩個孫女,孫策當即自己就納了大喬,將小喬賜給了周瑜。

孫權永遠不會忘記建安三年秋日那一天,孫策率領軍隊班師回了都城京口,他陪同留守京口的舊臣去江邊迎接,長天秋水,澄靜如練。孫策和周瑜兩人意氣風發地從船上下來,在如雲的百姓矚目下躍馬馳過京口街市,他們都身穿素袍玄甲,宛如神仙中人。而跟在他們身後的自己,邋遢猥瑣,他不由得自慚形穢。

最令人沮喪,或者說最令人戰栗的事還在後面。他們來到飛羽宮臨湖殿,慶功的宴會正要開始,臨湖殿建在半山腰,煙波浩渺的太湖就好像懸在半空之中,秋日的陽光暖暖地照在身上,好不愜意,但一切的榮光只屬于孫策和周瑜兩個人。那兩個絕世的仙女出現了,她們照亮了臨湖殿的每一個角落,刺痛了孫權的心,因為她們分別屬于孫策和周瑜。

無恥!孫策偉岸的大哥形象,在那一刻徹底坍塌了。他得意忘形,竟然在堂上對周瑜說出那樣絲毫不知廉恥的話︰「喬公二孫女流離亂世,今天得到我們兩人為丈夫,也算是人生至幸了!」

周瑜的回答更加無恥︰「據說喬家一向信奉佛教,如果真有佛祖的話,這回一定是佛祖保佑她們遇到我們兩位英雄的!」

想到這里,孫權一陣抽搐,酸意再次在心中油然而生,但是究竟不好發作,他只是冷冷地問道︰「周瑜他不是去湖口巡視了嗎,怎麼又回來了?」他環視群臣,看見他們驚訝的樣子,似乎對自己的冷淡語氣很是不解,又趕忙接著說︰「請周將軍進來。」

很快,周瑜滿身戎裝,英姿颯爽地走了進來。孫權感到自己好像成了多余人,因為他眼楮的余光甚至看見自己身後兩個執扇的侍女也眼楮一亮,相視一笑。坐在右側的武將們也都情緒激動,臉上露出喜色,好像天上神聖的光輝將要照臨他們。他猜想自己的臉色可能很陰沉,他想假裝變得喜悅些,可是臉上的肌肉卻無動于衷,不听使喚。

這時周瑜緊步走到孫權面前,低首下拜,道︰「臣周瑜參見主公。」

孫權趕忙坐正身軀,極力避免稚女敕的腔調道︰「將軍請起,出外巡視,辛苦了。」

周瑜道︰「臣當年身受孫討逆將軍厚恩,當誓死相報,豈敢稱辛苦?」

又是孫策,開口閉口都是孫策,這豎子哪里把我瞧在眼里?孫權剛才有點平和的心又掀起波瀾。

周瑜繼續道︰「主公,剛才听說曹操下文書要主公遣送質子,臣以為,此事應該征求太夫人的意見。」

張昭有點不高興了,打斷了周瑜︰「公瑾君,太夫人春秋已高,這等小事也去打擾,豈不是多此一舉嗎?」

周瑜斜視了他一眼,哼了一聲,道︰「君雖然德高望重,卻究竟只是儒生,不曉兵事。當年我追隨孫討逆將軍費盡千辛萬苦,才打下這江東六郡。現在君輕輕說一句送質子給曹操,豈非等于把我江東六郡拱手送人?」

張昭向來位高勢尊,沒想到周瑜會這麼不客氣,「儒生」兩個字帶著極度蔑視,從周瑜的唇間飛出,張昭一下子呆住了,不知道說什麼好,好一會才反應過來,簡直要跳起來,他極力穩定自己的情緒,反唇相譏道︰「公瑾君,君說江東六郡皆是君和孫討逆將軍一同打下的,如今討逆將軍已歿,只有君才有治理的資格了?」

這句話很厲害,周瑜當即大怒︰「張子布,我何曾有這樣的意思?孫討逆將軍臨歿前,我周瑜曾和你一起在他床前發誓,一定要盡心輔佐主公,現在你卻勸主公派遣質子,對得起孫將軍的在天之靈嗎?」

張昭看了看孫權的臉色,發現孫權有些高興,似乎得到了鼓勵,朗聲道︰「常人可與守經,未可與權。♀現今曹操勢大,為了主公,我們不得不和曹操假裝妥協。就算對不起死去的孫將軍,我也對得起當今主公。而君卻念念不忘死去的主公,意欲何為?」

周瑜氣得面色發白,手指張昭,嘴里發不出聲來。

給周瑜一點難堪,固然是好事。但張昭勸自己遣送質子,究竟是個下策。孫權心里煩躁,道︰「好了,二位都是我東吳股肱之臣,不要再吵了。當年廉頗、藺相如將相和睦,秦國才不敢侵犯。孤希望兩位追慕古人,共創大業。」

2政壇老手吳氏

雖然很不情願,還是得听周瑜的建議,去問問母親。對于母親,孫權一向敬畏,且不理解自己怎麼會是這個女人的兒子。處死王晟宗族的時候,他也被帶到刑場上觀看。他還依稀記得小時候,親眼目睹王晟和父親孫堅正式訂交,結為異姓兄弟的場景。王晟帶著他的妻子來了,和父母兩個相見,互告年庚,酹酒酬酢。是的,大漢的風俗,兩個男人之間,如果只是嘴巴上說的交情,而不互相出見父母妻子的話,那就不會是真正的交情。只有讓妻子都互相拜見了,那才說明,他們將來有著共同保護對方家族的義務,這是大漢世間不成文的規矩,是約定俗成的道義,絕不應當違反。可是母親卻**果地把它踐踏了,而且踐踏得那麼無恥且肆無忌憚。他不懂得母親的心為什麼那麼惡毒,這不是那個當年和王晟的妻子一起對飲歡笑的母親,那時的她,看上去是多麼溫柔婉順啊!

尤其是,他哥哥孫策強迫王晟親眼觀看自己妻子宗族處死的慘狀時,他母親還假模假式地勸慰王晟。這超出了「惡毒」兩個字所能評價的範圍,那麼該用什麼字來形容呢?

想起這些,他就覺得一陣干嘔。母親是個極有心計的人,他相信她的冷酷是天生的。他听說過母親為什麼會嫁給父親孫堅的舊事。當年孫堅听說母親有美色,就派人求婚。母親的吳氏宗族一家都覺得孫堅為人狡猾殘忍,紛紛提出反對意見。母親卻說︰「諸君既然知道孫堅的為人,卻拒絕將我嫁他,不是給宗族自取禍釁嗎?為了宗族的安全計,還是讓我嫁罷。如果他對我不好,那也是我的命。」

那不是她不甘于接受的命,而是她的願望,她的願望就是要嫁給父親那樣凶狡的人,通過父親的凶狡給自己的心輸送快樂。孫權一直這麼覺得。

「你阿兄一死,曹操就敢讓你遣送質子,真是豈有此理!」听了孫權的匯報,吳太夫人果然大怒。

孫權額上冒汗,嘴里只是本能地回答︰「母親息怒,都怪兒子無能,讓母親擔憂。」

周瑜勸慰道︰「太夫人息怒,主公雖然年少,卻一向多謀善斷。曹操如此驕慢,都是欺臣等無能,不足以藩護江東。」

張昭也稽首道︰「老臣庸碌,辜負太夫人厚望,死罪死罪。」

吳太夫人看了一眼張昭,道︰「子布請起。」又很快轉向周瑜,「公瑾,君且說說,此事當如何應付,老婦洗耳恭听。」

周瑜抬頭,急切道︰「既然太夫人不棄,臣就冒死直言了。周朝的時候,楚國初建,方圓也不過百里,而後楚國歷代君主前赴後繼,篳路藍縷,開疆拓土,最終連綿五千余里,蔚為大國。如今主公仰仗父兄余蔭,擁有六郡之地,兵精糧足,正可以割據一方,觀天下之變,豈能送質子給曹操?一送質子,便會受曹操掣肘,再無南面稱孤之樂。因此,臣以為萬萬不可遣送質子。」

啪啪啪,吳太夫人不由得拍起掌來,叫道︰「很好,公瑾,不枉我死去的策兒對君一直欣賞有加。」她轉而對孫權道,「听見了嗎?公瑾和你死去的阿兄情同手足,我一向也把他當兒子看待。你今後也要把他當成你的兄長,時時請教。」

孫權囁嚅道︰「是,母親。」

吳太夫人又道︰「好好款待曹操使者,裝辦厚禮,讓他回去復命。至于我們這邊,繼續休養生息,以觀時變。荊州劉表懦弱無能,你的目標,應當在他。如果能取得荊州,既為你的父親報了大仇,也有足夠的力量和曹操抗衡。」

孫權又機械地回答︰「是,母親。」

「明年春水一漲,就是出征的良機。」吳太夫人愴然道,「黃祖那老豎子,害死我的夫君,不知什麼時候可以拿他的首級來祭奠。」說著,她的眼淚出來了。

周瑜和張昭都趕忙道︰「請太夫人節哀。都是臣等無能,不能早日梟仇人之首,祭奠先將軍。」

吳太夫人擦了擦眼淚,指著孫權道︰「是我這個兒子無能罷了,豈怨諸君。」她頓了一頓,又道,「據說左將軍劉備投奔劉表了,此人聲名聞于天下,恐怕是個勁敵。」

周瑜臉上有點不屑︰「劉備,一亡徒耳,在中原屢戰屢敗,惶惶如喪家之犬,恐怕算不得什麼勁敵。」

吳太夫人笑了笑︰「若我東吳都是公瑾這樣的驍將,何愁天下不克?不過,劉備能讓曹操也對之忌憚,讓袁紹、劉表都不惜屈尊致禮,厚待有加,必有不凡之處。他屢敗屢戰,也許只是因為時運不佳。趁他現在未得劉表重用,我們要盡快攻拔荊州。一旦劉備在荊州羽翼豐滿,我們就後悔莫及了。」

三人面面相覷,應聲道︰「是。」

3劉備北征

此刻,劉備正率領三千士兵行走在通往宛縣的大道上,他神色從容,緩轡徐行。關羽、張飛、趙雲三人簇擁在他左右。張飛嘟囔道︰「劉荊州待客倒還算大方,怎麼派起兵來如此小氣。問他要一萬兵馬,只肯給三千,而且騎兵不足五百,如何去打仗?」

關羽道︰「大哥,前幾天劉表剛派了韓嵩去許昌觀望,怎麼又突然起了北伐的念頭?」

劉備遙視遠方,道︰「自古兵以詐立,派韓嵩去許昌交好,同時派兵北伐,不是可以打曹操一個意料不及嗎?」

關羽搖頭道︰「我看沒這麼簡單,大哥前幾日在堂上說話太直,必定引起了劉表的疑慮。」

劉備嗯了一聲︰「我現在也很後悔,只是當時蒯越、韓嵩一味勸劉荊州投降曹操,實在讓人惱恨。」

「劉表突然答應讓大哥出征,卻只給區區三千人馬,豈非借刀殺人。」關羽道。

張飛道︰「就算借刀殺人,也還是要打。有三千兵馬,強似沒有,誰敢說我們一定打輸?」

關羽道︰「三弟說話最沒道理,剛才還抱怨兵少,無法打仗,轉眼間就換了說法。」

張飛環眼圓睜,待要爭辯,劉備苦笑道︰「兩位兄弟,不要吵了,現今我們流落到此,寄人籬下,別無選擇。♀好在曹操大軍在北,宛縣守軍不多,當無大礙。」

他不知道曹操親率二十萬大軍,前天晚上已經到達了宛縣,此刻也正在喬玄墓前祭祀,準備誓師南伐荊州的新野了。

喬玄墓前供桌上擺放著牛、豬、羊三牲,剛剛升任冀州牧的曹操,渾身上下洋溢著飛揚跋扈的氣息。這也許是合理的,勝利者總是可以盡情揮瀉任何情緒,不管是讓人快樂的還是讓人不快的。在他周圍旌旗蔽日,環繞著數不清的甲冑鮮明的士兵。誰要是能指揮這麼多軍隊,誰都免不了會豪氣干雲。

祭禮完畢,曹操大聲對身旁的將軍、謀士道︰「我當初起義兵,是不忍見百姓流離,意欲為天下除殘去穢。這十多年來,不但百姓遭受兵燹之苦,我往日的朋友也死喪略盡,走遍天下,竟踫不到幾個熟識的面孔,每一念及,不覺悲傷淒愴。現在邀天之幸,中原賊氛庶幾掃清,諸君都當立廟祭祀舊識,如果死者有靈,一定會為此欣慰的。」

他又指了指墳墓︰「這里躺著故太尉喬玄,也是我的父執輩。我年少時,蒙他照顧不少。他兒子喬瑁,也是我的好友,後因戰亂逃到皖縣,建安三年,孫策豎子率領賊兵圍皖,喬瑁身亡,有二女落入賊手。我這次征伐劉表,若一切順利,將浮舟江漢,責令孫權將二女送還許昌,我要好好為她們擇良人遣嫁。」

站在他身邊的大臣孔融,听到這里,忍不住嘴角上挑,輕笑了一聲。曹操斜眼瞥了孔融一眼,頗為惱怒。孔融祖籍魯國魯縣,字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年幼時就天下聞名,父親孔宙官為太山都尉。他自己曾經當過北海國相,擅長屬文,因此非常自負。曹操早就看不慣他了,他推薦的禰衡也是恃才自傲,竟在曹操面前**擊鼓,無禮之極。殺他罷,怕承擔害賢的惡名;不殺罷,又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只好將禰衡推薦給劉表,劉表起初待禰衡也是客客氣氣,禰衡卻依舊傲慢無禮。劉表受不了,又把他推薦給自己的部下江夏太守黃祖。禰衡猶不悔悟,因為一點小小的不快,對黃祖也大加侮辱,黃祖是純粹的軍人,可不懂得玩政治、裝涵養那一套,一刀將禰衡斬了,曹操這才覺得出了一口惡氣。孔融和禰衡正是一丘之貉。當年攻破鄴城的時候,長子曹丕納袁熙妻甄氏為妾,孔融竟然諷刺自己,說這是「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當時就恨不得殺了他,只是時機未到。現在這老豎子簡直是愈發囂張了。他笑什麼,曹操完全能猜出來,是的,自己到時把二喬弄回許昌,自然不想為她們擇人出嫁,而想據為己有,這想法大概被他猜到了。但那又怎麼樣?男人誰不好美色,你要有本事,你也去取啊!他預備等到自己平一宇內之後,再來整治這些輕薄的儒生。至于現在,還不得不借助他們的名氣,為自己保留招賢的美名。關于二喬,曹操也覺得自己對不起她們,當時孫策進攻皖城的時候,他不知道喬瑁和妻子宗族都深陷其中。就算知道,也沒有力量去救。他最後一次和喬瑁相見的時候,二喬已經長得楚楚動人了。她們被孫策豎子搶了去,孫策和周瑜一人霸佔了一個。兩個人都是青春年少,自己卻是垂垂已老。但是,正因為此,對之就分外嫉妒。

這時夏侯惇道︰「主公真是仁厚,可笑那劉表不知死活,竟然派劉備那豎子率三千殘兵來進攻我們,豈非自嫌命長嗎?」

曹操從懷舊的思緒中醒了過來,他握著馬鞭,環視他的士兵,說︰「劉備不可小覷,只是一直時運不濟,如果他能統領荊州,孤的大軍恐怕只能止步于南陽了。」他走上戰車,站在車上,對面前的將領大聲道︰「听孤號令,立刻進軍新野!」

如林般攢刺向空中的矛戟緩緩移動起來,迅即,這片長龍般的矛戟之林就向新野縣方向飛馳而去。

4夏侯惇追擊劉備

劉備派出的探馬很快發現了宛縣方向奔馳過來的曹軍,大驚失色,當即勒轉馬頭,向來路狂奔。

听到探馬結結巴巴報告完,劉備嚇得差點沒從馬上栽下,怎麼如此命苦,本以為曹操忙于征伐袁紹的兒子袁譚、袁尚,自己可以出其不意攻拔宛、葉兩縣,小立威風,堅定劉表重用自己對抗曹操的決心,沒想到曹操在這種時候竟然有閑心南征。

但他究竟久經戰場,知道這時候該做什麼。他沉聲道︰「離此處還有多遠?」

探馬道︰「大約不到兩百里。」

劉備道︰「再探來報。」然後轉身告訴關羽、張飛︰「命令前軍,立即停止行進。」

緊接著,整個隊伍頓時慌亂起來,傳達命令的士卒騎馬飛奔,四處響起「停止行軍」的命令。蜿蜒行進的隊伍像中了霜凍一般,霎時凝固了。

「曹操親率大軍二十萬,向荊州撲來,諸君有何良策?」劉備望著關羽、張飛、趙雲以及有限的幾個文士謀臣。

張飛搖了搖他碩大的腦袋,道︰「我張飛生平最愛廝殺,可是人家來了二十萬,還能有個屁良策,只能趕快撤退。」

關羽也道︰「三弟說得是,我們先撤回新野固守,再向劉表請求救兵。」說著勒轉了馬頭。

無法可想,劉備只能果斷下令︰「傳令下去,後軍變為前軍,火速撤回新野。」

凝固不動的軍隊立刻向相反方向蠕動起來,士兵邊跑邊議論紛紛,曠野中充滿了緊張的氣氛。

劉備撤兵的消息,自然也第一時間傳到了曹操耳中,他正躺在軒車上閉目養神,听到探馬的稟報,幾乎不假思索,當即下令︰「給我傳令下去,急速餃枚追擊,先獲劉備者封萬戶縣侯;獲關羽、張飛者,封五千戶鄉侯。」

軒車急速行進,士卒們個個都把掛在頜下的木棍餃在口中,加快了腳步。按照《軍律》的嚴格規定,弓弩兵同時將弓餃上好,掛在肩頭。

滿天的飛塵,幾乎遮蔽了這支軍隊,若隱若現,好像他們飛翔在雲中。沒過多久,一騎馬從灰塵中射出,上有一士卒上氣不接下氣地號叫︰「大將軍!大將軍!」

曹操在軒車上听得真切,奇怪道︰「什麼人?給我停車!」馭手將轡餃一拉,駟馬嘶鳴一聲,停住了腳步。

那馬上的士卒趕上軒車,滾鞍下馬,從背上解下一個竹筒,曹操身邊的護衛接過竹筒,遞給曹操。

曹操拆開封條,從里面抽出一卷文書,展開一看,不由得皺緊了眉頭。他飛速地考慮了一下,突然將文書一卷,從車上站了起來,大聲道︰「傳我的命令,立刻回師許昌。」

他身邊夾護的眾將們都呆了,夏侯惇晃了晃他只有一只眼楮的可怕腦袋,粗聲道︰「現今擒獲劉備在即,主公為何突然回師?」

曹操揚了揚手中的文書,嘆道︰「許昌急報,袁譚豎子知道我出兵南征,糾結匈奴、烏桓騎兵十幾萬人襲擊許昌。如今許昌空虛,我不回師又能如何?」

圍著的眾將當即緘默不語,他們的家小都在許昌,如果許昌城破,等于讓袁譚捕獲了一大堆人質,誰還有什麼打仗的心情。

曹操沉吟道︰「嗯,但就這樣放跑劉備,又怎能甘心?」他抬起頭,掃視了一眼眾將,「哪位將軍願為我率軍繼續追擊劉備?」

夏侯惇圓睜獨目,大聲道︰「主公給臣一千兵馬,臣必生擒劉備獻于車下。」

曹操想了想,道︰「夏侯將軍,我給你步騎五千。若斬得劉備首級,可封萬戶。」他又面朝李典,「李將軍,你輔佐夏侯將軍一起追擊劉備,千萬謹慎,不可大意。」

李典是山陽郡巨野縣人,豪強地主出身,勢力極大,宗族人口總計有三千多口。他的秉性和夏侯惇不同,一向喜歡讀書,對文士儒生非常禮重,和他們談話,總是既恭且敬,對普通士卒也很愛護,所以軍中人一向稱他為長者。曹操一向看重他,知道他善于謀略,做事穩重。但其他將軍比如于禁、張遼都不喜歡他,和他脾性不投。此刻听到曹操吩咐,李典趕忙答應︰「請主公放心,臣遵命。」

曹操重新用一種舒適的姿勢坐在軒車上,閉上眼楮養神,侍者趕忙拉上帷幕,曹操在帷幕內道︰「就此回師,給我傳令曹純,讓他率五千虎豹騎星夜趕往許昌解圍,我親率大軍在後接應。」

很快,在曹操的大軍的前方,一支五千人的軍隊繼續向新野方向進發。另一個方向,五千精銳的輕甲騎兵向閃電一樣從曹兵陣營中分離出來,朝許昌的方向飛馳。

5火燒博望坡

上天好像不忍放棄劉備,這次他贏了。探馬再次及時報告了曹操大軍回撤的消息,只有一支大約五千人的軍隊在後面繼續追趕,領頭的將軍據說是夏侯惇。

劉備心中一陣欣喜,究竟身經百戰,他略微思索,就想出了一個破敵的主意。他知道前面不遠處有一座豫山,豫山右邊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森林,名叫安林。兩者之間的高坡,名叫博望坡,博望坡側的道路極為狹窄,這樣的地勢,采用火攻可能會有效果。

他當即下令︰「將輜重全部扔掉,甲冑扔掉一部分,輕裝趕路。」

傳令兵勒轉馬就走,劉備又趕忙叫住他︰「就說本將軍有破敵良策,敵兵很少,不足為懼。大家嚴格听從部曲號令,違令者立斬不赦。」

夏侯惇追上來的時候,只見滿地的鼓吹、戈矛、甲冑、鑼鼓等軍中用具。他想,劉備這豎子雖然驍勇,但究竟統轄的是劉表撥給他的烏合之眾,沒有見慣陣仗。這次斬獲劉備,我夏侯惇的威名恐怕要暴漲,劉備畢竟久負盛名,趁著這個戰勝之威,得斬掉幾個敢于笑話他的人。自從在初平四年征討呂布時被射瞎了一只眼楮以來,軍中就一直有人稱呼他為「盲夏侯」,據說連主公的兒子曹植和身邊那些著名的文士們在鄴城西園里一起談笑時,也這麼叫他,他只有干生氣。治不了曹植,殺幾個效仿他的人解氣也是可以的,他最討厭那些鼓唇搖舌的文人了,自己在前方打仗,他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嘴巴卻比毒蛇還毒,他恨不能把他們殺個精光,或者干脆請求主公頒令,以後敢有人提到「盲夏侯」三個字,全部腰斬。這樣的請求很奇怪,他想,但也許主公會破例答應。這天下就是由強者主宰的,只要主公願意,頒布什麼法令都可以。

「夏侯將軍,」李典勸道,「劉備久經戰陣,狡猾多端,拋棄輜重甲冑,恐怕有詐,而且前面道路狹窄,草木幽深,萬一有伏兵,我們就會全軍覆沒,不如先派探馬察看一番,再作計較。」

夏侯惇不屑道︰「李將軍膽怯嗎?劉備率領一群烏合之眾,本想偷襲宛縣,听見我們發兵,嚇得轉身就跑,哪里會有什麼詐?你如果膽怯,就率步兵在後,我自率騎兵追擊。」

李典搖頭道︰「主公派我輔佐將軍,就是知道將軍勇悍有余,卻容易沖動,請將軍三思。」

夏侯惇長笑道︰「陣前勇悍,總強于膽怯。你不必說了。」他轉身吩咐侍衛,「快去傳令,隨我來。」說著縱馬提矛,向博望坡上奔去。兩千馬隊跟著他,閃電般沖進了安林之中。

安林中一片靜謐,夕陽照在豫山和安林之上,鋪上了一層金光,到處是一片自然祥和的氣氛。夏侯惇開始隱隱覺得有些不對,他想下令回師,又怕被李典笑話。再一想,劉備僅有三千人,就算有詭計,也未必能佔多大便宜。正是猶豫不決之際,突然鼓聲大震,數不清的旌旗從豫山上升了起來,緊接著,山上如夢幻一般,涌起了大隊士卒,每個人手指都挽著強弩。這下夏侯惇再也無法安慰自己了,心里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他還沒來得及說話,突然只听見四面都是喊聲,同時弓弦聲亂糟糟地響成一片,亂箭如飛虻般從山上飛撲而下。

好在他身邊的貼身侍衛手腳快,蜂擁而上,盾牌手像鐵桶一樣,圍住了夏侯惇。夏侯惇強壓住驚慌,大吼道︰「劉備豎子,不過就是這點花招罷了,傳令下去,向樹林方向撤退,等他們箭矢射盡,我們圍住山頭,困死他們。」

安林筆直的樹木密密麻麻,在林子里走路,隨時都會撞上樹,何況奔逃?在夏侯惇的命令下,曹軍士卒們跌跌撞撞地紛紛跑向安林深處躲避,徒卒還好一些,騎兵尤其不適合在林間活動,不時有馬匹被樹林枝蔓絆倒,士卒從馬上栽下。雖然離山頭越遠,箭矢離他們的距離也越遠,但在林中奔馳的不便,讓曹軍大為狼狽。

劉備的步兵強弩手分批佇立山坡之上,輪流向夏侯惇的馬隊射擊。夏侯惇大吼道︰「全部下馬,盾牌手向前,擋住箭矢。弓弩手在後回射,長矛手殿後。」

他的話音剛落,安林的另一邊突然呼的一聲,一團團大火球從林子另一面滾來。霎時間,火光籠罩了曹兵。濃煙沖天而起,林子里不斷響起士卒們的哀嚎。

6劉表的矛盾心理

襄陽的南郊有一排房屋,有不少儒生在這里晝夜苦讀,這是劉表設立的招賢館,專門接待四方來荊州避難的賢才。館里的一應用度,自然是劉表提供。不管北方郡縣和南方的江夏郡如何烽火連天,襄陽卻一片弦歌之聲,使人恍然以為自己來到了王道樂土。

蔡氏對劉表此舉很不以為然,曾經勸道︰「方今天下擾攘,將軍當擢拔管仲、樂毅那樣的治國人才,這些儒生,只會夸夸其談,有什麼用處。」劉表大怒,這番話顯然觸傷了他的自尊,他劉表少年成名,所靠的就是儒術。而且他深深相信,大亂之世,更需宣揚儒家節義,使天下歸心,重還太平。為此他經常蒞臨這里,親自給儒生們講經,他對儒家的禮學相當精通,他甚至覺得自己的著作真的能傳之久遠。誠然,如果能奪取天下,一匡宇內,立德揚名,也可以不朽。但那究竟十分困難,他老了,對此的確有點感覺有心無力。而且,他一想起自己兩個不成器的兒子劉琦和劉琮,就愈發灰心失望。那不應該是他劉表的兒子,他覺得,他們沒一點像他。他一生最討厭的孫堅,雖然凶殘狡詐,可是他也不得不承認,人家的兒子才是優秀的,長子孫策竟憑著殘留的一千部曲,打下了江東六郡。如今次子孫權即位,不過二十歲,也把江東治理得井井有條,還有余力時時來騷擾江夏。面對這樣慘淡的前景,就算自己有能力打下了江山,又交給誰去守護呢。

這天,劉表又來到招賢館給儒生們講經,正講著的時候,劉備火燒博望坡,擊破夏侯惇的戰報來了。劉表呆了半晌,立刻結束講經,回荊州刺史府。他要把這個消息立刻告訴掾屬,看看他們會有什麼反應。

蔡瑁第一個表態︰「主公應當重重犒賞左將軍,只有信賞必罰,才能激發荊州士氣,使百姓眾志成城。」

蔡瑁是自己的親戚,既然他都贊同善待劉備,那麼自己還能有什麼疑忌呢?劉表心里一陣輕松。

劉表點點頭︰「嗯。左將軍下午就到襄陽,我已經吩咐取黃金萬斤,為左將軍犒軍。同時給他增撥兩萬兵馬,為我守護新野。」

蒯越搖頭道︰「主公且慢,臣有異議。」

劉表瞟了他一眼,不悅地說︰「蒯異度又有何言?」

蒯越道︰「劉備這次不過是采用詭計,僥幸取勝而已,夏侯惇是天下名將,如果硬拼,劉備一定不是對手。」

蔡瑁道︰「蒯君此言就有些過了。孫子雲,上兵伐謀。至于硬拼,不過是匹夫之勇,何足道哉?左將軍以三千老弱之兵,剪滅敵軍五千驍勇之士,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啊。」

蒯越道︰「蔡君怎麼為劉備說起話來了,就算劉備了得,我們一味吹捧他,也會弄得荊州人心浮動,要是百姓都去投奔他劉備了,荊州還會是我們主公的荊州嗎?」

這句話倒說得有些道理,劉表不由得心里一動。

蔡瑁有些尷尬,轉頭強笑道︰「不至于罷,劉備一向仁愛,我們主公又是他的同宗,他怎麼會生異心?」

蒯越哈哈大笑︰「這正是劉備工于心計的地方,蔡君和我一開始就追隨主公,現在卻被劉備蠱惑,一意為劉備說好話,這不正好說明劉備的蠱惑力不一般嗎?」

蔡瑁有點怒了︰「蒯君這話是什麼意思,舍妹就是主公的夫人,難道我蔡瑁會對主公懷有異心?」

蒯越輕描淡寫地說︰「蔡君多心了,這是君自己說的,在下可沒這麼說。」

蔡瑁還想爭辯,劉表止住了他們︰「不要爭了。左將軍一向當孤是兄長,他的為人,孤再清楚不過。就這麼定了,待下午左將軍一到,立刻擺宴款待。」

7蒯越的陰謀

雖然打了勝仗,劉備心里倒沒有太大的快樂。這種小小的勝仗,在他劉備一生中也並不少有,建安元年,他揮兵擊殺楊奉、韓暹;後兩年,又擊殺徐州刺史車冑;建安六年,殺曹操派遣的追將蔡陽。但一踫到勁敵,卻屢戰屢敗,曾經兩次被呂布擒獲妻子,若不是曹操相助,妻子早就死在呂布手中。每次和曹操交戰,也無不敗績。東逃西竄,難以定居。這都是什麼原因呢?其實他早已知道,是因為自己沒有得力的謀臣。他想起先祖劉邦之所以能夠創立漢朝,就是因為內有張良、陳平等一干謀臣為輔佐,外有韓信這樣智勇兼備的名將為干城,還有曹參、周勃這樣的猛將以為爪牙,才能最終成就大業。現在他身邊勇士有關羽、張飛、趙雲,卻沒有張良、陳平。可是,這世上的張良、陳平並不那麼好找,就算有,人家憑什麼投奔他勢窮力弱的劉備,而不直接去輔佐曹操呢?

這時荊州刺史府披紅掛彩,異常熱鬧,府前鼓吹奏樂,迎接劉備的凱旋之師。士卒們抬著這次繳獲的曹軍軍實,陳列在刺史府兩側的廊廡之下。府中的露台上,筵席正在準備,以劉表為首的荊州群臣,準備在此為劉備接風洗塵。

站在樓閣上往下張望的蔡氏,看見了劉備和她丈夫劉表並排緩轡騎入府門,那種英武伉健的姿態,和自己的丈夫截然不同。光年歲就差近二十歲。她想,丈夫是真的老了,自己才三十出頭,換掉他,對荊州和自己或許都有好處。

蔡瑁望著妹妹發呆的樣子,道︰「前兩天議事的時候,蒯越奇怪我為劉備說話。」

蔡氏道︰「那又怎樣,哥哥你不是掌握全部水軍嗎,到時將蒯氏家族一並解決,他就不能再怪你了。」

蔡瑁道︰「主公雖然糊涂,究竟我輔佐他已經十多年之久,君臣之誼深重,現在還有婚姻之親,實在不忍反目啊。」

「你為主公著想,怎麼就不為你的妹妹著想?」蔡氏道。

蔡瑁道︰「難道你和主公夫妻數年,就沒有一點夫妻之情嗎?」

「生逢亂世,宗族性命將且不保,又安能顧什麼夫妻之情。」蔡氏想了想,繼續道,「俗話說以義割恩,況且我和他也沒有一子半女,我可不想這輩子沒有一個自己的孩子。他兩個兒子都和我不親,現在他年過花甲,一旦有不可諱之憂,我又去依托何人?大丈夫當斷不斷,後必有悔,阿兄你怎麼還不如我這個女子。阿兄不忍,我也不是狼心狗肺,事成之後,我們照樣養著他富貴終老,也就是了。」

蔡瑁道︰「雖然他是靠我們家族的力量才登上荊州牧的高位,但既然君臣名分已定,又豈能反悔,我們蔡家從來沒干過這樣不顧節義的事情。」

「再大的羞恥,也比不上滅族破家。」蔡氏怒道,「我不能眼睜睜看著荊州毀在劉表手中。何況現在天子蒙塵,曹操專政,他們世受漢家隆恩,尚且不講君臣名分,何況我們。」

蔡瑁喃喃道︰「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他們實力雄厚,可以不講,我們不講則禍在旦夕了。妹妹要慎重考慮。」

蔡氏道︰「無需考慮,當今天下洶洶,那個人竟然沉迷自己的《新定喪服禮》,沒時間去打仗。我看他的那個《新定喪服禮》,正是為自己準備的。阿兄即使不支持我,我也不能再忍了。」

蔡瑁點點頭︰「那好,為了宗族和荊州的安危,我們就試試罷。他們已經下馬了,我們下去罷。」

兄妹兩人下到露台,劉表、劉備等人已經坐好,群臣也都到齊,準備飲宴。劉表首先舉爵,說︰「先以此爵酒敬謝天地,為荊州的永遠安寧!」說著將酒灑在地下。眾臣也都效法他,將酒爵傾倒,酒水灑了一地。

劉表道︰「大家無須講究禮節,今日不醉無歸。」

台上頓時觥籌交錯,歡聲笑語充溢著露台。也不知過了多久,突然一陣喧嘩聲從府邸的院牆外傳了進來,守候府門的衛卒大聲呵斥,闕樓上的發弩士也緊張地轉動安置在欄桿上的強弩,劉表眯著眼楮望著闕樓,吩咐身邊的衛卒,道︰「什麼事,去查看一下。」

衛卒答應一聲,匆匆下台而去,一會兒喘著氣跑上來,大聲報告道︰「主公,有幾個軍中裨將,說非常敬佩左將軍的用兵與為人,執意要當面給左將軍敬酒,希望今後能在左將軍麾下效命。衛士們礙于律令,不讓他們近前,他們抵死不肯退去,是以喧嘩。」

劉表心里陡然一沉,不知道是什麼滋味,他順口「哦」了一聲,看了一眼劉備,強笑道,「看來賢弟真是深得人心啊!」

劉備心里暗暗叫苦,這一定是有人想陷害自己,他投身戎伍十多年,對軍事了如指掌,深知衛卒報告的這種情況在軍中絕不可能出現,這是明目張膽地蔑視主君的行徑,除非那些裨將想找死。他趕忙伏席道︰「慚愧,備無德無能,所以輾轉中原十幾年,毫無建樹,多虧明將軍收留,才能苟延殘喘。此次北伐小勝,也全仗明將軍的威名,備何敢居功。」

蒯越在嘴角微微露出奸笑,道︰「左將軍何必謙虛,現在荊州士民都如此擁戴將軍,可喜可賀啊。我看,左將軍再不出去,會激起兵變的。」

劉表深深吸了一口氣,語調冷冷地對蒯越道︰「放肆,給我退下。」說著他站起身來,「我今天累了,你們繼續陪左將軍痛飲,不醉無歸。」又把目光投向蔡瑁,「你去征發所有衛卒,將門口為首鬧事的人全部抓起來斬首示眾。」

說著,他   走下樓梯。一干群臣望著他的背影,目瞪口呆。蔡瑁在旁,斜眼看了看蒯越,發現他神情陡然有些緊張,恍然感覺明白了什麼。

第二天,正在酒醉苦悶的劉備接到命令,讓他帶兵到新野縣駐扎,警伺曹操的南征。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赤壁最新章節 | 赤壁全文閱讀 | 赤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