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秘境 第十九章

作者 ︰ 珍妮

(二)

由于宋代對香料大量而巧妙的運用,香料催生了中國美食,中國各大菜系根據自己所在地方的香料和取材特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奠定了中國飲食文化的雛形,而中國的飲食文化,歷來跟保健聯系在一起,可謂藥食同源,因此,香料,理所當然成為藥食皆共同關注的元素。♀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

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九,曾記載蘇合香丸可用來治病︰「此藥本出禁中,祥符中嘗賜近臣。」北宋真宗曾經把蘇合香丸炮制而成的蘇合香酒,賜給王文正太尉,因為此酒「極能調五髒,卻月復中諸疾。每冒寒夙興,則飲一杯。」宋真宗將蘇合香丸數篚賜給近臣,使得蘇合香丸在當時非常盛行。此外,在中國的金創藥及去瘀化膿等方劑中,**、麝香及沒藥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成份。

在宋代,也有將香藥調入飲食而作成香藥果子、香藥糖水,並調龍腦、麝香入「龍凰茶園」中。♀而制作名貴的墨錠,也常調入龍腦、麝香。在《武林舊事》卷六中,也有以沈香水飲用的記載。

花食文化在宋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直至今天,我們仍可在餐飲和民間醫藥保健中看到其蹤影。「木謂之華(花),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花榮英秀,芬芳美艷,婀娜展姿,香味系情。自古以來,民俗花節、花神、花仙,詩詞歌賦文,琴棋書畫拳,總與花卉情絲難斷,文學、藝術在騷人墨客筆下總是融匯在一起,花中有典、花中有詩、花偶畫意、花容芳香沁人心脾,尋趣花食,樂幽陶醉。

花羹、花膳、花飲早于唐風宋雨之前而延續至今,上下千年,縱橫萬里,百花參于海鮮水產、禽鳥蟲蛋、谷蔬菌果、畜獸素齏、什錦花拼的佳肴以及茗飲中。♀這些香噴噴的美味食品、花的香、烹飪的味融于一起,給人們以美好的享受,也是美食尋趣的花香文化與饌食文化兩體交融的體現。

花食唐宋年間此風頗盛,唐宴席的桂花栗子羹。菊花糕、廣寒糕、錦帶糕、蟹眼糕,……及後來的茉莉豆腐花、茉莉雞脯、白蘭花雞片、醬醋迎春花、菊花鱸魚、桂花干貝、牡丹花湯、桂花湯圓。玫瑰甜糕、銀花露。還有桂花、桂花醬、玫瑰、玫瑰醬也是一種香調料,花卉和羹獨樹一格,芳香美味催人啖欲。

花卉的食用和藥用、食補和藥補、食養和藥療統一起來,發揮了花食藥用的「攻邪」「補正」作用。為人們的身心健康在歷史上曾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桂花甘溫,可溫中散寒,暖胃止痛;玉蘭花辛溫,溫中解肌,利九竅明目;月季花活血祛疾、拔毒消腫;丁香花祛風散寒,開竅理氣、消除疲勞、提神醒腦。此外玫瑰花甘苦溫、利氣行血、止痛祛風濕,治痔血、月經過多、赤白帶下等。的確,花食既可以療病祛疾,又可防病養生,鮮花香氣可調節中樞神經,平抑血壓、頭痛、眩暈、失眠,影響思維……對人體生理心理起花香療法的作用。

除花食外,香茗也是宋人生活中必備的用品,香料窨茶是一大特色。唐代陸羽撰《茶經》至宋代蔡襄輯《茶經》,制茶時添加龍腦的方法已早為人們通曉。北宋初「入貢者微以龍腦和膏欲助其香」。當時龍腦茶為團茶,是一種貢茶,為改善茶葉香氣,有用花共茶烹,「茉莉窨茶尤香」。據南宋趙希鵠撰《調燮類編?粒食》載「木樨、茉莉、玫瑰、薔薇、蘭蕙、桔花、梔子、木香、梅花等皆可作茶」。直至弘治13年至嘉靖20年(公元1500-1541年)錢椿年輯《制茶新譜》提及制取蓮花茶法,這是一種**花芯香氣窨茶法,香氣佳,但手續比較麻煩。薔薇茶、桂花茶、玫瑰茶、合歡茶等都是一種很好的保健飲料。宋代陳敬撰《香譜》中也錄有「經進龍麝香茶」、「孩子香茶」、「香茶」。經香料窨造的香茶,也成為燦爛的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宋代,香料還被廣泛用于酒曲之中,釀造成各具特色的美酒。

瑤泉曲。在白面和糯米粉中加入白術、防風、白附子、官桂、瓜蒂、檳榔、胡椒、掛花、丁香、人參、天南星、茯苓、香白芷、川芎、肉豆蔻、杏仁拌勻過篩,用桑皮葉裹好……發酵制成,用同樣方法和類似的配方還可以生產滑台曲的同類系列食品。

香桂曲。也是一種面食的發酵食品,用料大致如下︰白面拌防風、官桂、木香、白術、杏仁、蒼耳、蛇麻、井花水、道人頭發酵的一種食物。

金枝曲。同樣用白面糯米與香料發酵的一種食品,配方用料︰木香3兩、川芎6兩、白術9兩、白附子5兩,官桂7兩、防風2兩、黑附子2兩、去皮瓜蒂0.5兩,上料搗為末,每料用糯米白面共3百斤經發酵制成。

這些制曲食品的特點,大多為本土芳香物,部分為外來輸入的香藥料,在中國源遠流長的酒文化中,宋代,添加了芬芳的元素。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芳香秘境最新章節 | 芳香秘境全文閱讀 | 芳香秘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