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機 第四十章

作者 ︰ 高冕

運兵船乘風破浪抵達朝鮮南洋港,眼前是危機四伏的陌生國度,許多官兵戰戰兢兢。♀+言情內容更新速度比火箭還快,你敢不信麼?吳長慶命一營為先鋒隊,迅速搶灘登陸。一營營官竟然抗命,要求在近海先探明動靜,稍作休息後再搶灘登陸。下屬不听指揮,吳長慶非常窩火。這時,袁世凱跨步上前,高聲請求由他充當先鋒,率先發起攻擊。吳長慶大喜,當即宣布撤掉一營營官,由袁世凱取代。袁世凱隨即殺氣騰騰宣布軍紀,揮率本營人馬出擊。當他一馬當先沖到岸邊時,發覺岸上只有幾十個朝鮮士兵。他們見大清國艦隊駛來,早已在港口畢恭畢敬列隊迎候。袁世凱搶灘登陸未遇半點風險,立下頭功,輕松撿了個營官,而且其威名在慶軍中廣為播揚。吳長慶贊賞張謇有識人慧眼,曾對他說︰「慰庭真不錯,不負張先生識拔,我應向張先生道謝!」

讓吳長慶驚喜乃至驚詫的還在後頭。慶軍入朝後軍紀松弛,奸婬搶掠時有發生,這有失天朝大國臉面。吳長慶將令箭頒與毛遂自薦的袁世凱,令他全權督查軍紀。可就在授權當夜,當地有一族長來找吳長慶告狀,說又有一伙士兵搶劫百姓雞鴨魚肉,吳長慶一听大怒,找來袁世凱責問為何不嚴肅軍紀。吳長慶話音剛落,袁世凱已令手下人拎來七顆血淋淋人頭,一下摜在地上,說已請出吳大帥令箭,將違犯軍紀士兵中七個為首的當眾正法。族長看到七顆滿是血污的人頭,早已哆嗦著拜倒在吳長慶腳下,連連贊頌清軍軍紀嚴明。吳長慶大大長了面子,拍著袁世凱肩膀連連道︰好孩子好孩子,真不愧是將門虎子!軍紀從此大為好轉,士兵們則對他又怕又恨,暗地里寫了一首罵他的打油詩︰「本是中州偽秀才,中書借得不須猜。♀今朝大展經綸手,殺得七個人頭來。」袁世凱連出兩下非常之招,贏得吳長慶極大信任。吳大帥把軍中內務全部委托袁世凱管理。

慶軍在朝鮮站穩腳跟後,決定設計擒拿大院君李罡應。他們了解到,這次兵變背後的策動者就是大院君,一旦把他抓起來就會群龍無首。大院君藏于宮中,深居簡出,防範很嚴。十三日(26日),吳長慶等三位將領未帶一兵一卒前往宮中拜訪大院君,會談時氣氛十分友好,臨別時邀請他次日來慶軍大營回訪。李罡應打消疑慮,第二日果然踐約回訪。早已受令的袁世凱負責封守在營帳大門口,非常客氣地擋住李罡應的衛隊,請他們到側帳中休息,毫無戒備的衛隊剛進側帳,袁世凱布下的清軍早已手起刀落,將他們全部誅殺。袁世凱返回中帳內,一個眼神,士兵們呼啦上去,輕而易舉將李罡應捆個結結實實。接著,袁世凱速帶一彪人馬連夜行動,出其不意,將附從李罡應的叛軍一一擊潰,軍營里到處是滾落的頭顱,噴灑的鮮血。當日上午,袁世凱請示吳大帥後,第一個闖入宮中,找到曾向清政府求援的金允植,在他帶領下找到國王李熙。李熙為早日掌權,當著袁世凱的面寫下致吳長慶等人的手書,請求速派兵剿滅亂黨,並號召全國民眾協助清軍平亂。李熙重新掌握王權後,很快將逃亡在外的閔妃接回宮中。袁世凱知道控制朝鮮政權的實際上是這個女人,她一回王宮,他就搶著第一個進去向她道賀。李熙又在自己女人面前,把袁世凱的豐功偉績和杰出才干好好贊頌了一番。王公貴族們紛紛來拜見閔妃時,驚詫地發現閔妃正與一位大清國青年軍官親切晤談,便對這位青年軍官敬畏有加。閔妃對大清國這位能干又殷勤的青年將領很有好感,心中從此烙上了「袁世凱」三個漢字。

吳長慶高度評價袁世凱在這次赴朝平亂中的表現,稱他「治軍嚴肅,調度有方,爭先砍剿,尤為奮勇」,並奏報朝廷給予褒獎。吳大帥的這個評價對一名軍官來說,是求之不得的︰治軍能嚴得起來,而且有勇有謀,這起碼具備將才的資質了。直隸總督李鴻章閱讀朝鮮平亂戰報,對出現頻率很高的「袁世凱」留下了很深印象,在奏請朝廷獎勵赴朝有功人員名單上,「袁世凱」三字赫然在列,並稱他「治軍嚴肅,剿撫應機」,建議朝廷以同知補用,並賞頂戴花翎。于是,袁世凱的名字,第一次進入清王朝核心統治層的視野里。

應當說,李總督比吳大帥更具識人眼光。李總督遠在萬里之遙,憑著一鱗半爪的戰報,就抓住了袁世凱本領中最與人不同之點,就是臨危不亂、長于應變。吳大帥對手下這位青年軍官的評價雖沒有李總督到位,但使用時並沒有欠虧,把他視為慶軍中第一有為青年。他把軍營內部管理事務全部交給張謇,委任袁世凱全權處理外交事務。袁世凱喜出望外,擁有這一職位,等于佔據了了解和控制朝鮮的最佳位置。這一任命,使袁世凱一躍成為大清國駐朝軍隊乃至清政府在朝的代言人。

平地一聲雷,袁世凱在壬午兵變中扶搖直上,登上大清**事政治舞台。

青年袁世凱有志有心。他一抵朝鮮就學習朝鮮語,不久就達到借助手勢可以與朝人直接溝通的水平。平定李罡應亂黨,使其威名遠播,「袁世凱」三字的響亮程度甚至蓋過朝鮮國王。但他並沒有因此暈暈乎乎,頭腦十分清醒,知道自己現在是光著坐花轎——徒有虛名,要真正大有作為,必須掌握實權,掌握一支听命于自己的軍隊。他利用與朝鮮國王和閔妃親近的便利條件,在與國王夫婦開懷暢飲、腸熱意酣之際,建議朝鮮摒棄老掉牙的舊軍制,扔掉大刀長矛,采用西洋軍制,裝備西式槍炮,編練一支新軍,以鞏固王室的統治權。國王王妃听了大喜,親赴慶軍大營,指名道姓要求拜袁世凱為上將軍,為朝鮮編練新軍。吳長慶將此稟報北洋大臣,北洋總署很快發下委任狀,委派袁世凱幫助朝鮮編練新軍。不到兩年時間,一支一千人的新軍果然編練成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袁世凱編練的這支新軍不是采用淮軍操典,而是采用英德操典,其中英制四哨、德制一哨。袁世凱身為淮軍軍官,卻清醒認識到淮軍體制已老舊落伍,他將編練朝鮮新軍作為探索西法治軍的試驗平台,而且有意對英德兩制孰優孰劣進行比較。光緒十年二月(1884年3月),國王李熙和吳大帥,率朝鮮王公貴族和各國駐朝使節、代表,在漢城春塘台閱兵,對裝備精良、軍容嚴整、戰技精湛的新軍贊嘆不已。在朝鮮君臣的喝彩聲中,袁世凱幼讀兵書、酷愛尚武、用兵如神的故事,有鼻子有眼地傳播開來。加上袁世凱對清政府極力維護在朝宗主國地位的戰略意圖心領神會,想方設法與日本勢力進行角逐,在朝極力推行懷柔政策,深得朝鮮民眾擁戴。《容庵弟子記》載︰朝鮮民眾按照傳統方式,紛紛立木牌以旌其功德。每當袁世凱夜行外出,居民主動張燈燃火導行,婦女則以竹竿掛燈,從門縫中挑出,甚至沿途有人折屋草做火把,以至袁世凱所到之處,無不「火光燭天」。後來,朝鮮百姓還專門成立燈會,輪流值勤,袁世凱一旦夜間出行,「輒以碧紗燈百十夾引以為常」;漢城百姓還自發為袁世凱建立多處生祠,供奉香火,虔誠瞻拜。這一記載,不免有些「蒸饅頭」,但袁世凱在朝鮮的影響可想而知。袁世凱心很大,這些正是他渴望擁有的政治資本。據一本張謇傳記中說,有日袁世凱酒後對張謇說︰李王懦庸,不足扶持;吳帥膽小,難圖大事。他欲取韓王而代之,請張謇為其謀劃主持。當時,直驚得張謇張口結舌。不知是否確有此事,然吳長慶對手下這位越來越不尋常的青年日漸戒備,倒是事實。袁世凱嗅覺靈敏,知道自己的影響力對吳大帥已產生威脅,怕這位頂頭上司整他,暗中運作,打算帶著撈到的資本調回國內。袁世凱身在異國他鄉,並沒有忽視與朝廷緊要關系的聯絡,蓄意為自己的未來前程布下關系。他把從朝鮮搜羅到的奇珍異寶,悄悄送給清廷掛靠得上的官吏,最重的一份總是送給李鴻章女婿張佩綸。張佩綸被袁世凱搞得暈暈乎乎︰這個河南佬,我並未給他幫什麼大忙,他為什麼老給我燒高香?

光緒十年(1884年),法軍將戰火從越南燒向中國西南邊陲,清政府的神經再一次高度緊張,唯恐產生連鎖反應,遂命李鴻章加強所有邊防。李鴻章立命吳長慶率在朝三營軍隊回國,余下三營仍然駐朝。峰回路轉,柳暗花明,袁世凱怎肯放過這一天賜良機,于是加緊活動。這回,張佩綸這條放長線釣了多年的大魚終于派上了用場,他在自己岳父泰山那里不失時機地吹風,說袁世凱是朝鮮事務專家,又是袁甲三將門之後,總而言之,這也好來那也好,大清國在朝最高軍事統帥一職非袁莫屬。吹風果真奏效,李鴻章以袁世凱軍功卓著、外交老練為由,奏請朝廷同意,任命袁世凱為「總理營務、會辦朝鮮防務」。袁世凱一下連升兩級,成為駐朝慶軍的頭面人物。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玄機最新章節 | 玄機全文閱讀 | 玄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