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機 第二十七章

作者 ︰ 高冕

特殊考試答案揭曉的日子終于到了。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發,搜索+你就知道了。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初四日,年屆六十七周歲、身染重病的道光帝命皇四子奕代閱奏章,召見大臣。此後第十天的早晨,奄奄一息的道光帝召見朝廷十重臣,令他們公啟合。這只金黃的盒子在萬般沉寂中開啟,大臣們驚訝地發現,里邊竟有兩道諭旨︰

「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

「皇四子奕立為皇太子。」

自雍正帝建立秘密建儲制度以來,確定皇位繼承人的御書中同時寫入兩人,這是破天荒第一次。大臣們領悟帝意,深知這一超常行為表明道光帝對兩位皇子都很喜愛,龍椅只有一把,為不讓奕訢太過委屈,就發明了這一立儲方式。

有智不在年高。在漫長、復雜、微妙的皇權角逐中,年齡小、入仕晚、官餃低的杜受田取得最後決定性勝利。這一日,杜受田的內心世界一定陽光燦爛,卓秉恬的內心世界一定風雨交加。

杜受田的成功在于,經過反復揣摩,知道讓學生如何表現,道光帝必會打滿分。

卓秉恬的教訓在于,只顧按自己設計的方案塑造學生,一廂情願,卻不理會道光帝欣賞什麼。

智者若水,以柔克剛,杜受田所使之招純屬柔媚。卓秉恬所使之招十分陽剛,卻錚然敗北。

勝者為王敗者寇。歷史就這樣把嘲諷留給了卓秉恬,將微笑送給了杜受田。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二十六日,奕在紫禁城太和殿登上皇帝寶座,君臨天下,獨斷朝綱。皇六子奕訢只能跪拜叩頭,俯首稱臣。

這一日,咸豐帝發布上諭,把恩師杜受田扎扎實實贊譽了一番,並給他及其父親加官晉餃︰「朕自六歲入學讀書,仰蒙皇考特諭杜受田為朕講習討論,十余年來,啟迪多方。恪勤罔解,受益良多。允宜特沛殊恩,以崇碩學。杜受田著賞加太子太傅餃。伊父前任禮部侍郎杜 ,年逾八旬,精福固強,詒謀遠大,濟美中朝。前經皇考賞給‘教忠篤慶’匾額,並賞頭品頂帶,太子太保餃,朕今復親書匾額頒給,以示篤念耆臣,推恩賜類至意。」隨後,命杜受田兼署吏部尚書,不久調任刑部尚書,將他擢升為協辦大學士。

加官晉餃,推恩及父。卓秉恬就沒有杜受田這份風光和榮耀了。

道光帝撂下的大清王朝是一個爛攤子。內有太平天國造反之憂,外有列強侵略之患。咸豐帝即位之初,尚有勵精圖治之志。面對風雨飄搖、內外交困的江山社稷,他決定革新局面,重振國威。在百廢待舉的重要時期,恩師杜受田成為他最為信賴的智囊。「文宗初政,杜受田以師傅最被信任,贊畫獨多。」「受田雖未入樞廷,國家大政及進退大臣,上必咨而後行。」杜受田雖未榮升殿閣大學士,也沒有進入軍機處,但他是贊襄帷幄的得力軍師,他的謀劃建議對皇帝直接產生重要影響。「每召見時,于用人行政、國計民生,造膝敷陳,深資匡弼。」

治國理政,首在用人。咸豐帝采納杜受田建議,起用前雲貴總督林則徐、前漕運總督周天爵,力排眾議保全因與同列不和而遭毀謗的提督向榮,重用一批忠臣宿將;同時,罷黜懲處一批**無能、名聲很臭的官員。道光帝很信任的軍機處領班大臣穆彰阿,玩弄權術、妨賢病國,被革除職務、永不敘用;文淵閣大學士耆英,畏葸無能、抑民媚外,曾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條約,舉朝內外恨之如仇,咸豐帝將他連降八級,「降為五品頂帶,以六部員外郎候補」。如此等等,諭令一出,人心大振。

咸豐二年(1852年)五月,黃河豐北決口很長時間沒有堵上,大水泛濫,山東、江北嚴重受災。為避免引起更大的動亂,為給皇上分憂,為了黎民百姓的安危,杜受田拖著患了多年肝病的身軀,奔赴災區查看災情,抗洪賑災。出發前他上疏建議︰「災廣民眾,賑恤不可緩,尤在得人。」經他推薦,重用了山東藩司劉源灝、江寧布政使祁宿藻等一批持正有為的地方官員。同時采取了對付災難的應急措施。

杜受田不管自己年邁有病,頂著酷暑和風雨,在災區泥濘中奔波跋涉。六月,抵山東;七月,到江南清河。肝病痛得厲害,他咬牙硬撐,一心撲在賑災事務上,「前後奏折中從未自陳病狀」。杜受田的三道奏折,將災情陳奏得很詳細很清楚,把賑災措施擬制得很周密很穩妥,受到咸豐帝充分肯定。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杜受田終于扛不住了,走到江浦時猝然倒下,與世長辭。他在遺疏中仍對皇上殷殷告誡︰「念賊氛未靖,河患未平,尤以敬天法祖,勤政愛民,崇節儉,慎好惡,平賞罰為言。」

咸豐帝驚聞恩師病逝消息,涕淚縱橫,非常痛苦。他哀嘆說︰「詎料永無晤對之期,十七年情懷付與逝水。嗚呼,卿之不幸,實朕之不幸也!」

恩師走得太快了。咸豐帝悲痛之中突然想起來,應當賜給恩師的東西還未賜予。他立即頒發上諭,晉贈恩師為太師、大學士。

實際上,咸豐帝早就有意將太傅、大學士職餃授給恩師。但皇上手中的東西,無論一條破褲,還是殿閣職餃,都是政治象征物,何時賞給寓有濃重的政治色彩,因此只有到了他認為時機成熟時,才會鄭重賜予。咸豐帝當權後沒有很快將太師、大學士兩個顯赫頭餃賜給杜受田,很可能是有意避嫌,以免卓秉恬等朝臣說他偏愛恩師。

卓秉恬比杜受田早出生六年,晚逝世三年。他死于咸豐五年(1855年),享年七十三周歲。咸豐帝贈這位政敵之師為太子太保,謚「文端」。

杜受田生前官餃低于卓秉恬,但死後哀榮遠蓋過他,無論榮譽頭餃還是謚號,都高出好幾個等次。

扶傾定危

10?同治朝紅人/曾國藩

扶傾定危

曾國藩當官奧秘用兩句話概括,就是︰文能應試,武能殺人。文人屠夫,天壤之別。但這兩者在曾國藩身上自然合而為一。自古以來,喜歡讀書會讀書的人成千上萬,但不見得考試面前應付裕如;當兵打仗縱橫疆場者成千上萬,但他們不知道如何鑄就一部所向披靡的殺人機器;投筆從戎的文人也成千上萬,但攜筆從戎、如此高明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殺人之道的惟曾國藩一人。後來成為大「聖人」的曾國藩,仕途多次遭遇陷阱,點翰林後一度迷失人生航向︰愛扯談妄語;喜揭人短處;嗜煙如命;放縱**,狎褻,放蕩不羈,見他人美妾如雲眼熱心跳、艷羨不已,甚至強看、調戲友人小妾,戲謔席間兩姬……連他本人都暗罵自己「放蕩至此,與禽獸何異」……但他終于戰勝自我,痛省涅槃。

曾國藩當官有術,若要探尋其中奧秘,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此公置身官場數十年,經歷王朝最為動蕩的歲月,立德、立業、立言各方面均恢弘、博大、深厚,為官之道浸潤其間,想要概括一二,必然出現「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局面。這是很自然的事。

曾國藩能從腥風血雨的大清晚期政治舞台迅速崛起,成為同治中興名臣第一人,究其為官之道,直白而言,可用兩句話概括︰文能應試,武能殺人。

文人屠夫,天壤之別。但這兩者在曾國藩身上那麼自然地合而為一。自古以來,喜歡讀書會讀書的人成千上萬,但不見得考試面前應付裕如;當兵打仗縱橫疆場者成千上萬,但他們不知道如何鑄就一部所向披靡的殺人機器;投筆從戎的文人亦成千上萬,以至那麼多金戈鐵馬鏗鏘有聲的詩文佔據了中國文學的大量篇幅,但攜筆從戎、如此高明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殺人武器者,惟曾國藩一人。

舞文弄墨,能寫出一手漂亮道德文章,舞槍弄棒,能締造一支克敵制勝殺人如麻的軍隊,這里邊道道,關鍵在一「能」字。

還得佩服我們老祖宗的能耐,他造了一個詞,叫「士兵」。曾國藩就是「士兵」,他既是地地道道的士,又是名副其實的兵,士兵合一,水乳交融。讀懂曾國藩,就能明白「士兵」的確切含義,就能領悟老祖宗造詞之妙。

曾國藩出生于一個叫白楊坪的山村小旮旯。這是一個地道的小山村。這個山村旮旯即便後來曾國藩名揚四海,人們也不知它在版圖中的確切位置,只知道它在湖南的某個角落。這個小山村實在太偏遠了,它離湘鄉縣城(今雙峰縣)還有一百三十里之遙。

科舉很可能有九十九個壞處,但有一個好處是明擺著的︰給無依無靠的平頭百姓子弟留了一條出人頭地的隙縫。

湖南湘鄉山民以讀書入仕為榮,對讀書做官的渴望甚至超過刨地覓食的渴望。曾國藩父祖輩,又是這支讀書求功名隊伍中的鐵桿分子。嘉慶十六年(1811年)十月十一日,曾國藩出生之時,曾祖已將這份渴望寄托于孫媳肚里的曾長孫了。

冬日的這個夜晚,年逾六旬、白須飄飄的曾祖竟希,忽見一條巨蟒從天而降,風馳電掣地在自家宅堂左右盤旋,隨後突然躥入內庭,環繞飛騰。老人大吃一驚,翻身起來,才知是南柯一夢。老人正琢磨此夢凶吉,有人敲門報喜,說是孫媳生下一個男嬰。老人大喜,忙將兒孫叫來,將方才所夢如此這般說了一番,並斷言,此乃吉祥之兆,這個孩子將來必光耀曾氏門庭,要兒孫好生看護。

這個取乳名為寬一的孩子,六歲那年就跟隨父親曾麟書啟蒙讀書。曾氏深知,兒孫要想出人頭地,只有讀書一條路,舍此別無他途。曾家從太高祖曾元吉起,有四十畝薄田、幾處宅院,依靠這份不厚的家業,各代都致力于培養讀書人,但他們都未能博取科場功名,沒有擺月兌布衣身份,只能累世務農。曾祖竟希老人在科場上奮斗不成,將希望寄托在兒子曾玉屏身上;曾玉屏自己奮斗不成,又將希望寄托于兒子曾麟書身上。讀書做官,這個代代相傳望,到曾麟書身上已到了非常熱切的程度。但曾麟書一次次應試,一次次黯然而歸,連個秀才都沒掙回來。曾麟書將羞辱吞進肚里,一邊百折不撓教書備考,一邊及早將兒子曾國藩引進科場之路,將祖輩薪火相傳的希望火種,播在兒子心田。

曾氏家族讀書做官的熱望,不僅沒有因一次次科場失意而降溫,反而有增無減、持續升溫。曾麟書大概怕自己學問淺薄誤了兒子,將年方十歲的曾國藩,送到岳父江沛霖所設學館讀書。外祖父青舍瓦屋旁有一口水井,有一回曾國藩跟外祖母去打水,與表弟在井口擠來擠去打鬧嬉戲,不小心一頭栽進井里,好在外祖父應聲趕到,不慌不亂將他撈起,救回一條小命。篤信佛教的江沛霖,深信這是曾、江兩家祖上積德行善所致,而且斷言,這個淘氣的小外孫將來必能金榜題名。因為,外孫掉進井里差點「浸死」,在湖南湘鄉方言中,「浸死」與「進士」諧音。

巨蟒投胎的精怪傳說,「浸死」就是「進士」的牽強附會,對少年曾國藩都是無形的壓力和動力。他在長輩們灼熱目光的關注下,青燈黃卷,寒暑不輟,在重重山巒中攻讀聖賢之書,遙想著進京趕考、榮登進士榜的那一天。

曾國藩讀書應試本領超群,果然不負所望。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玄機最新章節 | 玄機全文閱讀 | 玄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