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機 第十四章

作者 ︰ 高冕

傅恆于三月入雲南。尋找網站,請百度搜索+四月抵達邊城騰越。在乾隆帝心目上,傅恆是一張王牌。這張王牌不負重托,辦事用心,進軍迅速,乾隆帝十分滿意,並期望他征緬得法,揚武威、宣仁德。為此,他特賜傅恆扇子一把,並在扇面親書御詩一首,諄諄叮嚀︰「炎徼熾煩暑,軍營區畫頻。大端應釋記,細務不辭親。世人誰知我,天邊別故人。勖斯風到處,揚武並揚仁。」傅恆愈感責任深重,尤其是「世人誰知我,天邊別故人」,足見皇上對自己倚眷之隆。他倍加用心,經仔細研究勘察,不僅找出了明瑞兵敗的癥結,並且得到意外的收獲︰有個叫翁古山的地方,有許多參天大樹,其中晝楠、夜槐兩種樹木是造船的上等材料;附近有個叫野牛壩的地方,涼爽無瘴,是個造船的好去處。他一邊命其子傅顯率清軍三千、湖廣工匠四百六十余人秘密趕造戰船,一邊制定水陸並進、直搗緬甸都城阿瓦的軍事計劃。這一計劃,正合聖意,乾隆帝大喜,給予充分肯定︰「至于造船一事,水陸並進,實征緬最要機宜。」特別對造船巨木、造船佳地獨為傅恆發現之事,大加贊賞,「何以前此並無一人見及,而傅恆得之,竟爾便于取攜,可見事無難易,人果專心致力,未有不成者。」乾隆帝意猶未盡,還賦詩《造舟行》盛贊傅恆。

當年七月,傅恆祭 誓師,兵發騰越,對緬發動突襲。初戰告捷,乾隆帝十分高興,賜給傅恆三眼孔雀花翎。傅恆上疏,堅辭不受重賞。此時,緬甸正值收割季節,對清軍進攻猝然不防。清軍深入猛拱、猛養二千余里兵不血刃,如入無人之境。只是因為氣候惡劣、煙瘴彌漫,清軍運糧困難,官兵多有病倒。九月,野牛壩戰船造成,清軍水陸並進,擊潰緬甸水軍。十月,攻克前被緬軍攻佔的軍事重鎮新街。十一月,進攻老官屯。該城位于金沙江東岸,南通緬甸都城阿瓦,是緬甸都城的北方屏障,是由北往南水陸交通咽喉。老官屯易守難攻,緬軍設立木寨、水寨,據險堅抗。去年清軍在這里吃了釘子,久攻不下,被拖累拖垮。傅恆調集清軍主力猛攻二十余日,炮擊、火攻、挖地道爆破,各種戰法都用上,就是拔不掉這顆釘子。因這一帶成天煙霧繚繞,濕度很大,水土惡劣,清軍特別是久居北方的滿洲兵身體很不適應,官兵染上瘴癘之疾紛紛病倒,有的甚至一命嗚呼。在可怕疫病襲擊下,清軍原有水陸軍三萬一千余人,死亡過半,遭受重創,僅幸存一萬三千余人,連傅恆之子傅顯、總兵吳士勝、副將軍阿里袞、副都統水瑞、提督五福、葉相德等重要將領,均被惡性傳染病奪去生命。主帥傅恆,也未能幸免,染上惡疾,月復瀉一天比一天厲害,以致一病不起。未被緬軍打敗的清軍,在一場惡性傳染病面前潰不成軍,失去戰斗力。

乾隆帝獲悉大驚,頒諭令傅恆立即班師回京。踫巧緬甸國王、緬軍主帥懾于清軍兵威,也有罷兵乞和之意。決計撤兵、不願將征緬戰爭再拖下去的乾隆帝,正好借機下了台階,同意前方清軍與緬方議和息戰。

傅恆深知這次征緬戰爭並未取得乾隆帝預期的結局,自己作為主帥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主動上疏向皇上請罪︰「用兵之始,眾以為難。臣執意請行,負委任,請從重治罪。」乾隆帝沒有將傅恆當做替罪羊,積極為他開月兌責任︰「此次出兵非好大喜功,而傅恆承命經略,職分應爾,設以為辦理是非,朕當首任其沖,其次方及傅恆,豈宜獨以為己責?昔皇祖于吳三桂一事,諭令廷臣集議,而主撤藩者,惟米思翰、明珠數人,後逆藩抗命,眾皆歸罪議撤之人,皇祖諭曰︰‘朕自少時以三藩勢焰日熾,不可不撤,豈因吳三桂反叛委過于人?’大哉聖言,足為萬世法守。傅恆此事即可援以為例。前于傅恆收服猛拱時,曾賜三眼花翎以示褒寵,傅恆懇俟功成後再用。今既未經克攻賊巢,前所賜翎即著繳回,仍用伊原戴之翎。」皇上將責任攬到自己身上,並用心良苦地援引祖父康熙帝與米思翰、明珠等執意撤藩的先例,朝臣們自然也就息事寧人,不敢貿然攻擊傅恆。身為首輔、貴戚的傅恆充分回收謙遜低調的好處,既未受辱,更未奪命,避免了那些恃寵驕狂的貴戚一旦失足便從雲端跌落的悲慘結局。♀

傅恆在接到緬甸國王乞降方物後宣布撤軍,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回駐虎踞關。翌年二月,班師回朝。三月,帶病趕赴天津覲見正在當地巡幸的乾隆帝。乾隆帝遲遲未見期待的緬王屈服求貢的表文,很是窩火,本想斥責傅恆撤兵過于草率,但看到傅恆重病纏身,不忍將他治罪。兩個月後,傅恆病情惡化,乾隆帝幾乎每日派人去看望,並好幾次親臨慰問,關懷備至。然而乾隆帝浩蕩關愛,未能挽留寵臣的生命。七月十三日,傅恆病逝,年僅四十八歲。

心膂之臣英年早逝,乾隆帝「深為震悼」。蓋棺定論,乾隆帝對傅恆一生予以充分肯定,並對他謙虛之風特別贊賞︰「及崇爵再加,堅讓不受,尤足嘉焉。」乾隆帝將悲痛寓寄于對他的高規格治喪中。他命戶部侍郎英廉負責承辦傅恆喪事,諭示喪禮按宗室鎮國公規格辦理,賞內帑五千兩治喪,允其入賢良祠,賜祭葬加禮,賜謚號「文忠」。乾隆帝還親登其府在靈前祭酒,賦詩舉哀,留下「鞠躬盡瘁誠已矣,臨第鳥悲有是哉」的詩句,既是對傅恆的高度評價,又充分流露痛失寵臣的內心哀痛。後來乾隆帝賦詩悼念傅恆,嘉許他為「社稷臣」。

傅恆子佷也都深受皇上恩寵,獲高官顯爵。長子為皇帝女婿(多羅額駙),曾任正白旗滿洲副都統,官正二品,在代理雲南永北鎮總兵時去世;次子福隆安,被乾隆帝招為女婿(和碩額駙),封一等忠勇公,任兵部尚書;第三子福康安,官居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仍任兩廣總督,封一等嘉勇公;四子福長安,任工部尚書。內閣六個部,傅恆的三個兒子竟當過三個部的第一把手。福隆安之子豐紳濟倫,襲一等忠勇公,官副都統,在御前侍衛行走,為皇上心月復之臣。傅恆子孫個個高官顯爵,其留下的雲騎尉世職,便由其佷子承襲。

謹慎低調是部厚沉沉的人生哲學,尤其天生顯貴如傅恆者,只要讀懂用好,必終生受益。

高明奴才

6?乾隆朝紅人/和珅

高明奴才

和珅鑽營的最大特點,是精于揣摩主子心理。成為乾隆帝肚里的一條蟲子,他就有這番本事。只要乾隆帝喜好之事,他都搶著去做、盡心去做,什麼事都能干得出來。身為堂堂軍機大臣,朝廷大員,他總是「言不稱臣,必曰奴才」,「皇帝若有咳唾,和珅以溺器進之」。要成為皇上肚里一條蟲子絕非易事,和珅卻做到了。查辦雲南總督李侍堯案,就可見識和珅這一手的厲害……乾隆帝與和珅,世俗層面論,一個是甩手掌櫃,一個是出色管家;精神層面論,一個是俞伯牙,一個是鐘子期。在世俗王國和精神世界的兩端,君臣兩人都心心相印難舍難分。清代皇帝好把寵臣稱為「心膂」,乾隆帝真的將和珅當做了自身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說主動求寵、順境固寵還不足以顯示和珅全部本領的話,那麼,其反敗為勝、逆境邀寵的招數,不得不令同僚自嘆弗如、望而生畏。但也有人說,和珅受乾隆帝異寵,原因是君臣兩人為一對同性戀……

乾隆朝後期,和珅一躍成為權傾朝野的政治暴發戶。

和珅在弘歷當皇帝期間,雖始終未能跨越阿桂,當上首席軍機大臣和內閣首輔,實現位極人臣的夢想,但朝臣們心里明鏡似的,都知道他才是皇上最寵信的大臣。《清史稿》稱和珅「寵任冠朝列矣」,說的就是這意思。和珅與皇帝的特殊關系和在朝中的獨特地位,連英國訪華使團副使喬治•斯當東也看在眼里,「這位中堂大人統率百僚,管理庶務,許多中國人私下稱之為‘二皇帝’。」

這種現象具有特殊而典型的意義,因而值得冠以一個時髦稱謂︰「和珅現象」。

和珅為何能夠飛速躍上政治舞台,為何得以長期受到專寵,實在是一個天大的謎。

乾隆四十年(1775年),是破解「和珅現象」的重要時間界碑。這之前,和珅平淡無奇,名不見經傳,官場之中不知和珅為何許人;這之後,和珅平地一聲雷,超級禮炮般直躥九霄雲天,而且這朵巨大神奇的耀眼禮花,從此寶石星辰似的瓖嵌于蒼穹,終乾隆一朝不再消隕。

乾隆四十年前,和珅是一個名落孫山的窮學生,是一個偶爾陪同皇上捕魚、罟雀,尋開心的小混混。

《清史稿》載,少年和珅是在貧窮中度過的。乾隆十五年(1750年),他出生于一個旗人之家。父親常保,姓鈕祜祿氏,隸屬滿洲正紅旗;母親是河道總督嘉謨的女兒。和珅祖上沒得過什麼高官顯爵,高祖尼牙哈沖鋒陷陣、出生入死,掙下三等輕車都尉世職,這個爵位允許世襲罔替,算是給後代子孫留了一官半職。三等輕車都尉政治待遇相當于正三品官,但物質待遇比正二品還要高一些。常保除承襲三等輕車都尉世職外,生和珅那年任副都統,論品級為武職正二品;後來,他還晉升為都統,成為從一品官員。就拿副都統俸祿來說,每年白銀一百五十五兩,俸米七十五點五石,蔬菜、燭炭、紙張等各項補貼銀三百七十六兩,養廉銀六百至一千兩。另外,清廷還發給三十五個人的口糧(每人三十五石)作為官員家屬補貼。武職官員的歲俸比起待遇最高的宗室歲俸要低得多。宗室歲俸最高的是親王,歲俸白銀一萬兩、米一萬斛。但要比起尋常百姓家來,武職正二品官員的收入就夠富庶的了。然旗人有旗人的生活方式。八旗軍入主中原一百多年,絕對優越的統治地位將他們誘入墮落的羅網。眠花宿柳,聲色犬馬,賭博斗毆,看戲遛鳥,酗酒豪宴,甚至吸食鴉片,無休止的揮霍享樂,往往使他們坐吃山空,債台高築。和珅一家生活方式大概與其他旗人沒多大差別。特別是和珅父親常保,中年喪妻,前妻撇下和珅、和琳兩個兒子,不久常寶續娶吏部尚書彌泰女兒為妻。和珅在後娘那里得不到從前那份嬌慣,要想過其他八旗子弟那種奢華日子,只好經常向外祖父嘉謨討錢。有一回,和珅又派僕人去找兩千里外的外祖父討銀子,嘉謨給他五十兩;沒過多久,又派僕人劉全討要三百兩,被嘉謨拒絕。和珅只好自己出京去找外祖父。嘉謨惱了,打算將外孫和珅法辦(逃人法規定,旗人不得私自外出,旗人奴僕不得擅離主子)。這時,嘉謨部下郭大昌出面說情,嘉謨才很不情願地掏給外孫三百兩銀子,郭大昌也掏給三百兩。這種屈辱生活,給少年和珅留下很深刻的記憶。和珅父親是都統、母親是河道總督之女,這等身份,要是放在外省特別是邊遠之地,也算是顯赫門第了,但放在皇子皇孫一大幫、王公貴族滿大街的京師,就再尋常不過了,窮兮兮的和珅絕對找不到一丁點優越感。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玄機最新章節 | 玄機全文閱讀 | 玄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