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機 第六章

作者 ︰ 高冕

索尼從此摔入仕途深淵。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發,搜索+你就知道了。

若不是「匿信事件」案發,多爾袞是不會將索尼官復原職的,索尼這輩子可能置身草野,難有出頭之日了。

順治三年(1646年)正月,巴牙喇 章京彈劾譚泰,此案涉及索尼。據譚泰說,他隨多鐸遠征江南時,譚泰曾要求將南京留給他來攻取,圖賴對此有意見,遂向多鐸告發。多鐸寫信派塞爾特送給索尼,讓他轉呈多爾袞。但這封信一直沒有到多爾袞手中,詢問索尼,索尼說他從沒見過此信。于是,逮捕送信人塞爾特,對他進行審訊。

塞爾特說︰我將此信送到索尼手中,索尼囑咐我以後不要再提及這封信。

審訊諸大臣信以為真,公議索尼罪當處斬。

索尼不服。多爾袞親自審訊。

索尼道︰我以前告發過譚泰擅自隱匿諭旨的罪行,難道我會隱匿圖賴書信庇護譚泰之罪嗎?

索尼的這一反詰,具有無可辯駁的說服力。

于是,再次提訊塞爾特。塞爾特料知這次難以蒙混過關,只好據實招供。原來,佐領希思漢怕譚泰因這封信獲罪,便向塞爾特要過書信,將它丟進河里銷毀了。

真相大白,塞爾特、希思漢有罪,譚泰也有罪。但多爾袞遲疑三天,不予結案。在圖賴催促詰問下,才將譚泰判罪下獄。由此得出結論,索尼是被譚泰陷害的。于是,索尼恢復二等子爵爵位,重見天日。至于懲處譚泰,多爾袞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不到兩年,又將他放出,官復原職,委以重任。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登上權力巔峰,譚泰隨之高升,榮任吏部尚書。吏部為六部之首,管理全國各級機關全部官員,擔任吏部尚書一職,可謂身居要職。若不是多爾袞親信,斷乎難以獲得此職。而譚泰的死對頭索尼,就沒有這份官運了。

「匿信事件」使多爾袞及譚泰之流對索尼怵恨交加。♀索尼雖然因此揚眉吐氣,佔了上風,但其背後多了幾雙陰冷仇視的眼楮。

摔跤倒霉沒能使索尼變得「聰明」起來,他還是那麼死心眼。處理政務,心中只有小皇帝而沒有他人,凡不利于皇上和朝廷的事,他都要說個清楚辯個明白,而且得理不饒人,非要討得公道不可。索尼我行我素、堅硬如釘,成為多爾袞獨裁道路上的可怕障礙。多爾袞決計拔掉這顆釘子。

順治五年(1648年)清明,朝廷派索尼赴盛京(今沈陽)祭祀昭陵。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極陵墓,因位于盛京北郊,俗稱北陵。索尼剛啟程離開京師,貝子屯齊就跳出來訐告索尼,說在崇德八年(1643年)秋,索尼伙同圖賴等兩黃旗大臣,陰謀擁戴皇長子豪格為帝,並且私下盟誓,其罪當死。對此法司議斷︰索尼應當處死。多爾袞心中埋藏著對其兄長皇太極的怨恨,曾私下說過,皇太極的皇位原本是奪來的,言下之意是說,這把龍椅父汗努爾哈赤本是傳給他多爾袞的,只因父汗死時皇太極年長且實力強大,才將皇權奪了去。這下好了,他正好借機出掉郁積多年的怨氣。多爾袞假借皇帝名義下旨︰索尼免死,罷免其官職,籍沒全部家產,追奪所有賞賜,派其守護昭陵。

多爾袞對索尼的懲處,表述最貼切的唯有兩字︰陰毒。這一陰毒之招,含義非常清楚︰你索尼效忠皇太極,效忠皇太極繼位人小皇帝福臨,不是始終以忠臣自居嗎?那好,我多爾袞成全你,讓你永守昭陵,與那荒郊孤墳為伴去吧。

索尼再次摔入仕途深淵。

至此,打擊索尼還沒有畫上句號。在多爾袞婬威之下,那些與索尼交情不錯的人,也大倒邪霉。鰲拜也是兩黃旗中少有的忠君死硬分子,從這個意義上說,他是索尼的同盟,也就成了獨裁者多爾袞的打擊目標。一天,多爾袞問跟前大臣,是不是鰲拜與索尼交情很厚,護軍統領伊爾德,侍衛坤巴圖魯、巴泰、費揚古、郭邁、鄂莫克圖都沉默不語。多爾袞就問巴泰︰你是不是與索尼很好啊?巴泰承認他的確與索尼共事時處得很好。多爾袞又問鄂莫克圖︰你與索尼是郎舅,關系一定不錯吧?鄂莫克圖說,他雖與索尼有郎舅關系,但兩人相處得不怎麼樣。這時,費揚古、郭邁也替鄂莫克圖幫腔。費揚古還特地為自己洗刷道︰我平生倔強,對無關之事一概不理。多爾袞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很不開心,反認為這些人不講實話,不分青紅皂白,羅織罪名,懲治伊爾德、坤巴圖魯、巴泰、費揚古、郭邁、鄂莫克圖,將他們革職的革職,處罰的處罰,婬威之下無一幸免。

要不是老天爺出來干預,索尼很可能老死昭陵,成為其主子荒墳前的一株野草。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多爾袞暴死。順治帝福臨聞訊,立即派人將多爾袞府中所有信符、賞功冊都收回內府,隨後采取一系列措施,奪回屬于自己的最高權力。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年近十三周歲的少年天子福臨,登臨太和殿,舉行親政大典,接受文武朝臣賀拜,標志著從此親掌皇權。少年天子立即為索尼平反昭雪,特召還朝,恢復其爵位。不久,頒恩詔,晉升索尼為三等伯,準予世襲。順治九年(1652年),諸親王議功,將索尼晉升為一等伯,而且賜赦免死兩次,擢升為內大臣兼議政大臣,總管內務府。

索尼加官晉爵,揚眉吐氣。他所任官職,都是要職,是皇帝寵信之臣才能擔任的職務。更令他舒心的是,皇上給他兩次免死特權,這是對他因效忠皇上兩度瀕臨死亡絕境的最好嘉勉。索尼老臣捏著兩次免死特權,更可以無所顧忌地行忠君之道了。

索尼成了順治朝最走紅的大臣。索尼對皇上的忠誠,是經過極端考驗的。順治帝對他非常寵信,總是言听計從。順治十七年(1660年),索尼對十一項政事提出應改應革應行建議,順治帝看後全部同意,降旨說︰「所奏皆實,飭部議行。」

順治十八年(1661年),皇帝福臨死于天花,年僅七周歲的皇三子玄燁繼承皇位。此時,王朝鐵幕之後掌握朝政舵把的孝莊太皇太後,以順治遺詔名義,命索尼與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共同輔政。首輔索尼听到這一遺詔頗有顧慮,因為這是破格之舉,未經王、貝勒、文武大臣商議,就讓四位異姓大臣輔政,自努爾哈赤以來從未有過。在原任學士麻勒吉當著諸王、貝勒、貝子、公、大臣、侍衛的面,宣讀遺詔之後,索尼等四輔臣趕緊推辭,跪告諸王、貝勒說︰「今主上遺詔,命我四人輔佐沖主,從來國家政務惟宗室協理,索尼等皆異姓臣子,何能綜理,今宜與諸王、貝勒等共任之。」諸王、貝勒忙答道︰「大行皇帝深知汝四大臣之心,故委以國家重務,詔旨甚明,誰敢干預?四大臣其勿讓。」于是,索尼等人就將諸王、貝勒的表態奏報太皇太後。孝莊太皇太後與索尼等四輔政如釋重負。隨後,索尼領率輔政四大臣到順治帝靈位前,共同宣誓︰「先皇帝不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等為庸劣,遺詔寄托,保翊沖主。索尼等誓協忠誠,共生死,輔佐政務。不私親戚,不計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佷教唆之言,不求無義之富貴,不私往來諸王貝勒等府受其饋遺,不結黨羽,不受賄賂,唯以忠心仰報先皇帝大恩。若復為身謀,有違斯誓,上天殛罰,奪算凶誅。」誓畢,索尼等四大臣就擔起輔佐小皇帝玄燁處理朝政的重任。

任命四位大臣輔政,而不是由一二位大臣攝政,而且不讓宗室諸王貝勒干預四大臣執政,這是孝莊太皇太後深思熟慮後展現的政治智慧,顯然吸取了前朝多爾袞專權欺主的教訓,試圖在小皇帝沒有能力獨把朝綱的歲月里,由異姓四大臣分理政務、互相牽制,最後實現皇權的平穩過渡。

在小皇帝年幼、沒有能力理政的情況下,索尼作為首輔,實際上就是代替皇帝處理朝政。他深知,這是孝莊太皇太後對他的無限信任,他不能辜負這份比山重、比海深的信任。

但事與願違,形勢朝著孝莊太皇太後和索尼意願相反的方向快速發展。處于四輔臣末位的鰲拜,輔政後權欲日益膨脹,步上了前朝多爾袞老路。他結黨營私,打擊異己,不顧小皇帝和索尼的反對,悍然誅殺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直隸巡撫王登聯三大臣,借故打擊與他政見不同的蘇克薩哈,公然逾越遏必隆起坐班行,盛氣凌人,霸鋒無忌,專橫跋扈。一班趨炎附勢的臣子們,各懷鬼胎,專以阿諛奉承為能事,在朝廷內外形成了一股很大的「鰲拜勢力」。少年康熙帝近乎傀儡,形同危卵。索尼此時已年近古稀,加之早年出生入死、鞍馬勞頓,後又兩度遭多爾袞政治迫害,身心受到嚴重摧殘,年邁多病,無力阻止野心勃勃、精力充沛的鰲拜日益加劇的專權步伐。為此,他內心如焚,非常憂慮。

康熙六年(1667年)三月,索尼病重。在走進冰冷墓穴之前,這位四朝老臣,將畢生智慧和耿耿忠心鑄成一顆「彈丸」,射向背誓欺主的鰲拜。這顆「彈丸」就是奏請皇帝親政折。他領餃擬寫這份奏折,于情于理,鰲拜都不敢公然提出反對意見,只好曲意贊同。但少年皇帝一時沒有同意,以自己「年尚幼沖,天下事務殷繁,未能料理」為由,要求索尼等四大臣再輔政數年。索尼見皇上未允,領餃一再陳奏,但康熙帝一概留中不發。

六月二十三日,索尼病逝,享年六十七歲。此前,四月二十九日,少年康熙帝特頒諭旨,令議政王大臣會議議敘索尼功勛,對其一生作出評價︰「輔政大臣、伯索尼在太祖高皇帝時,授為內秘書院黽勉效力;在太宗皇帝時,任以內外大事,悉能果斷殫厥忠誠;及太宗文皇帝殯天時,重念皇祖恩遇,堅持忠貞之心,不惜性命,克勤皇家;在世祖章皇帝時,亦任以內外大事,竭盡純篤。世祖章皇帝殯天時,以其勛舊大臣夙秉忠貞,堪受重托,遺詔俾令輔政。恪遵顧命,畢殫忠忱,夙夜靖共,厥職茂焉。今身既染痾,且復年邁,宜加恩寵,以示酬庸之典。」實際上這是對索尼的蓋棺定論。

在這段簡短評語中,一共用了四個「忠」字。這個評價,對在太宗至世祖、世祖至聖祖兩次皇權交接中,忠誠竭力捍衛皇帝的索尼來說,十分達意,恰如其分。六月二十四日,康熙帝頒旨,加授索尼一等公爵位,且與以前所授一等伯並加世襲。索尼逝世後,賜謚「文忠」,享獲高規格的死後哀榮。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玄機最新章節 | 玄機全文閱讀 | 玄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