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特長,最重要的環節是家長 第二十八章

作者 ︰ 金剛心;文鑫

我在孩子很小時就給他買了一幅大地圖,貼在她能站著看到的地方,然後有機會就帶動她去看地圖︰

「爸爸忙完了這一段事情,帶你出去玩,你想去哪玩啊,快去地圖前看一看?」

「媽媽說春節放假我們要去重慶玩,你快去和爸爸找找重慶在哪呢?;看看你在哪出生的啊?咱們以前都去過那些地方啊?看看孔子的故鄉在哪里啊?以後我們去孔子的故鄉去好麼?孔子是誰啊?」

我覺得地圖是孩子非常有用的教材,對展開孩子的思維空間,認識大事物很有幫助,是別的書本替代不了的;

現在我依然時不時地對孩子說︰孔子是誰啊?孩子會答;是天下人所有人的老師;我說︰「對的,是天下所有人的老師,是天下師表。♀+言情內容更新速度比火箭還快,你敢不信麼?」

我會時不時地問她︰地圖上有首歌是什麼啊?咱們一起唱唱國歌好麼?

「爸爸最想帶你去哪里旅游啊?」

雖然孩子有時記得清,有時又亂指,可是我依然覺得地圖是孩子志向發育的重要教育手段,對她一輩子都有用。

最近她把地圖給摘了,因為掛地圖的地方她想貼她的獎狀,我沒有阻止她。等我們要帶她出去旅游的時候,我就讓她把地圖找出來,然後鋪在地上一起畫路線。

等到有體育比賽,我們會一起看頒獎,看五星紅旗升起,听那熟悉的國歌旋律。

另一個打開孩子視野的教育就是新聞,孩子想看電視,路過新聞節目我都停一下,和孩子商量︰讓爸爸看幾分鐘新聞好麼?你在電視里看到**爺爺了麼?告訴爸爸這個爺爺是誰啊?

以後我只要一看新聞,她常指著屏幕說︰**爺爺呢?

這回四川大地震,到處都有震感。♀我去幼兒園把她接回來,路上我問她︰知道發生什麼事了麼?

她說︰知道,是屋里太熱了,房子要扇扇風?

我當時覺得她太有想象力了,後來一問才知道是她在重復老師說的話。

之後,我和孩子經常守在電視旁,

問她這問她那︰看到那里的小朋友了麼?他們是不是沒飯吃,可是我們是不是有飯還不想吃?他們是不是很需要幫助?是不是等你們幼兒園可以上學了?

當余震傳來時,又會問她︰你感覺到搖了沒有?知道發生什麼事了麼?災區的小朋友是不是很受苦?你看到那麼多人在幫災區的小朋友了麼?

于是,幼兒園老師要發動小朋友捐零花錢時,女兒就很快樂地把儲蓄罐里的零錢拿給災區的小朋友,幫點小忙。

在我的理解里,孩子在上學後能不能出現自學的興趣和自動成長的習慣,和孩子的志向、心中的榜樣很有關系。

我有這個認識和我小時候一件事很有關系。我記得我還沒上學的時候,鄰居家來了一位年青人。那時我們住的都是平房,家家戶戶都敞著門,交流很多。我就老听有人在議論︰「那個人是大學生。」

我小的時候大學生還是社會的稀缺人才,今天就不一樣了,大學生到處都是。

這個議論在我心里扎下深深的根。等我中學時考上了重點中學,又听到鄰居在議論︰「這孩子肯定會上大學。」

如今二三十年過去了,回想起這段經歷,聲音還很清晰,如在耳旁。

我小的時候記憶中還有另一個「深刻」,一位小學的同學在課堂上讀他的作文︰「周恩來總理小時候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老師怕我們听不懂,解釋了好幾遍。我當時就想︰「周總理小時候怎麼就能為了將來振興國家而讀書呢?」

等我大了知道周總理那些革命的故事和很多感人的故事,心里就自動回憶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話。接著就會感慨︰「如此高的志向催生的學習力度可想有多高?」

大學畢業後,我有一段時間對祖國傳統醫學留下的那些身體運行機制有關的「哲學」很有興趣,在《黃帝內經》中讀到「肝主道,道生志(智)」這幾字後就被吸引住了。

「道生志(智)」這幾個字讓我對「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了頓悟。同時也感到遺憾,我小時候得到的「道」的燻陶太少了。

于是在我孩子學特長的時候,我就特別想給她「道和志」的燻陶。

說這些話,不是象顯示作者多有見識,而是想說那些把孩子腦袋當倉庫的家長趕緊「拐拐彎」。

我們做了父母,誰不是本能地想孩子品質健康,智力優秀,接著都很用心,都很努力想讓孩子贏在起跑錢上,想讓自己贏在下一代上,但是本書真的很想更多的父母們重視︰

在成長階段,讓孩子志向和心靈與身體一起發育,比把更多的知識往孩子大腦里堆積重要許多許多。

最後和天下家長分享一個感悟,願更多的孩子成長之路越走越寬。

這個感悟就是——

在孩子長大後,由強大的心靈和志向推動產生的學習力和感受力,會讓孩子比單純用功學習的孩子進步更快,發展空間更大,社會人格更健全。

尾篇——孩子學特長,我做觀念先進的家長

您也是做家長的,所以您一定也常有這個體驗︰如果孩子冒出一些突出的表現,家里就一定會多一些快樂的話題,多一些幸福的感覺?!

因為天下父母同此心,于是,用心培養孩子學特長,想讓小太陽升起來的父母們總是到處可見。

可是,很多家長費了很多心血陪孩子學特長,孩子和大人都收獲不大?!這種情況是不是很值得家長提前想一想呢?

我和愛人(文鑫)把這個話題寫在書里,是想給「同志們」一個全新的思路(這思路可實際啦)︰

孩子該怎麼培養,家長可別老悶著頭、一門心思按著自己的主見硬來,可以多看看大孩子的情況,看看普通的大孩子的生存狀況,看看優秀的大孩子小時候有什麼「潛特長」?

生活里有個現象很有趣,孩子到了三四歲以後,家長們忽然發現大家的共同語言多了起來,即使平時交往不多的家長湊到一塊時話也會很多。有的家長還因此在工作上多了合作和照應。

這個現象有趣,但是也包含著一點隱憂,因為

我們很怕自己會變成這樣的人︰「提升教育孩子的觀念時,勁頭就小頭很,速度慢得很,可是消費觀念噌噌幾下就走在了時代的前面,今天花明天的錢一點都不哆唆。」因此在我們有孩子後,我和愛人都愛反思一句話︰「想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我們這些做家長的觀念要不要走在時代的前面?」

我們的孩子學特長後,我們沒有讓孩子為學而學,而是想讓她透過學特長鍛煉出將來上學時更用得著的兩樣「寶貝︰

主動學習的興趣和自動思考的習慣。

我們很堅定地認為︰

如果能讓孩子把上興趣班、學特長的過程,延伸到「培養主動學習的興趣和自動思考的習慣」上,那這個「特長」在她上學後就大有用處了,孩子消化吸收新知識的能力就會高起來,家長也會輕松很多。一想到我們周圍的孩子,一批一批步入早起晚歸,夜深窗前還亮著燈,情景,就為他們感嘆。如果下了這麼大功夫,成績很突出,考取一流大學很容易也是個安慰,可是實際上多數孩子並非如此。

因為有這個研究和體會,于是自我們孩子學特長起,我和我愛人就決定︰

「讓孩子學特長的過程,成為鍛煉她主動學習的興趣和自動思考的習慣,讓這個習慣帶動孩子把學的特長和文化引向本事」。

我知道別的家長也會自動關注一些教育孩子的新觀念。

可是我很快就發現有個怪現象。

有一天有個孩子在和我女兒一起玩,特長班的老師和那孩子的家里很熟悉,就問︰「今天誰帶你來的?」那孩子說︰「爸爸。」老師問︰「你媽媽咋不帶你來呢?」孩子說︰「媽媽在忙。」老師和我說︰「我了解她媽媽,肯定忙著耍。」孩子听到了馬上接話︰「是,媽媽在打麻將。」

——這樣的現象不會少見吧?一些家長研究麻將的時間比教育孩子的時間多,好多孩子是在麻將聲中燻陶長大的。我和我愛人開玩笑︰「猜猜看,我們周圍這批孩子誰會最早精通麻將?如果有的孩子一邊在外面學英語,一邊又在家里看家里人打麻將,那這個家庭是不是計劃好了,準備讓孩子將來去美國的賭城拉斯維加斯留學?」

不管別的家長怎麼想,反正我們是很不想自己的觀念落後的,即使不能走在時代的前面,至少也別過時。要是不知不覺中自己堅持的那些主見過時了,那可就真的在耽誤孩子啦。如果孩子本來就比較平庸,耽誤一下也沒關系,反正已經平庸了,再多一點平庸又何妨?——可是哪個孩子在父母眼里不是很有未來,很有希望的樣子?所以怎麼能耽誤呢?蘇聯有句老話叫「忘記祖宗就是犯罪。」我覺得我們中國應該有句話叫「耽誤孩子就是犯罪。」

最後匯集眾多專家的觀點與天下父母共體會——

許多有天賦的孩子學習上成績並不一定突出,但是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地方。去發現自己孩子的特殊才能,再給他們一個機會去鍛煉,未來遠離平庸的可能性就大增。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學特長,最重要的環節是家長最新章節 | 學特長,最重要的環節是家長全文閱讀 | 學特長,最重要的環節是家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