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警戒之新帝國的誕生 第111章 學校開學了

作者 ︰ 大刀老猿

()在李庠的親自過問,甚至暗中出手下,太平國的學校也是最早完成的一批建築。(鳳舞文學網)

因為基礎是直接坐落在堅固的玄武岩上,又大量采用了預知構件,人員和機械又不匱乏,雖然沒有15天建造30層樓的速度,但半年的時間全部建造完多數是四五層的各類建築,甚至包括最為耗費時間的安裝和裝修等項目,也還是沒什麼太大問題。

學校甚至在春節前就已經完工,只剩下內部相關教學設備的安裝和布置。

過了春節,島上的孩子明顯多了。

很多父母都一起來了,孩子自然也就跟過來。所謂海盜的威脅等,就連普通的太平國國民也不放在眼中。至于美國人和日本人的威脅,又似乎離著他們太遙遠。太平島的生活吸引了很多人,雖然活動空間小一些,但至少比空巢農村和城中村那樣的環境要強一些。更何況,很多人都覺得太平島的學校要比他們原來的學校要好很多。

「除了地方小點,這里的學校比我們那兒的實驗小學好多了!」史國柱神采飛揚的向身旁的妻子柳慧芳介紹道。

身為一名建築工程技術人員,他對學校的建設很了解。

太平島上有兩所小學和兩所中學,分別位于太平山的西南和東南兩側的山腰上。雖然各只有兩三座教學樓,但除了操場外,學校的各種功能建築基本都健全。雖然空地和綠化面積稍小一些,但各種教學設備和儀器甚至比國內的一些省級學校都齊備,都要先進。一些甚至是李庠從歐美國家挑選出來的儀器設備。

當然,學校教師的水平才是決定一個學校好壞的關鍵所在。

「這兒的老師都是國內精挑細選出來的,個個都是專業5級以上,水平比咱們那兒的實驗小學強多了。」史國柱繼續向妻子賣弄他听到的消息。

這不是秘密,很多太平國人都知道,也就他的妻子和女兒在3月28日最晚的一批才到了太平島,對太平國的學校不是很了解。

華夏文化中對老師的尊重是傳承已久的了。太平國對老師的待遇也格外重視,但凡是太平國的老師,都絕對是太平國的公民,甚至和軍職一樣,升為士一級也更快一些。

能夠一下子成為太平國公民,自然是需要專業等級超過5級。

這個要求雖然高了點,但在華夏本土,這樣的高水平比比皆是。一邊是各學校人員的飽和,一邊是每年大量遠超過退休人員的師範院校畢業生無處就業,被推上社會,要在其中擇優錄取很容易。只要待遇高,就連一些學校中的優秀教師也能跳槽。

一名好的教師,不在于自身學識的高低,而在于用心不用心。

華夏本土一個班動輒就四五十名學生,一個教師一般都要負責最少兩個班的課程,有些甚至還要多。要應付各種形式檢查和審核以及處理各種社會雜務的老師能有多少精力來教育學生?這些精力分配到一百來名學生身上,又如何才能因材施教?

這些年來,華夏本土教師的待遇在不斷提高,但隨著商業化和特權化的滲透,卻也讓老師在老百姓心目中為人師表的名聲越來越低。

和華夏本土教育優勝劣汰的只勝出少數精英不同,太平國充足的資源盡量讓教育之光可以照在每個學生的身上。

在太平國的教育法規中明確了,幼兒園一個班不超過20人,小學和中學一個班不超過36名學生,這也是一個老師教授學生的最大數值。這意味著一個老師只需要全心全意的教育好一個班即可。

「這麼一來,一個班的老師的人數都快趕上學生了?」柳慧芳听到了這個規定後不由驚訝道。

她們的女兒上五年級了,不過她們學校的五年級現在只有一個班,應該說她們的太平國第一小學五個年級一共只有7個班,除了二三年級各有兩個班外,其他年級都是只有一個班,而且很多班人數都不滿30人。她們女兒的五年級現在只有12個人,而專門教授五年級的老師就有9個人。

「我說這里好吧?老師多了,學生少了,教起來更用心!這都不用請家教了。你看音樂、美術、武術等各種素質教育的課程,在學校就全包了。」史國柱得意道。

正是他的公民身份,把妻子和女兒以及父母也一起捎帶成了太平國的平民,除了父母不願意離開家鄉,依然留在國內外,妻子和女兒這一次都在他的一次次的美好環境的描繪下跟來了。此時太平國優越的學校條件終于讓擔心孩子教育問題的妻子放心了。

「閑著這麼多的老師,怎麼還要分為兩所學校,直接合成一所學校,不是更能節省費用?」柳慧芳還是有些疑惑道,「听說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可都是免費的?不僅學費全免,而且課本校服等學雜費也全免,還有免費的午餐,這樣下來得花多少錢啊?」

「不要看現在老師閑著,用不了多久,學校的人數肯定要滿了!」史國柱斷然道,「這麼好的條件,學校的學生很快就會越來越多。」

……

「咱們是不是把咱兒子接來,在這里上學?」陳桂芬表情有些尷尬的問自己丈夫道。

「你不是說過,兒子在家鄉市里的高中上的好好的,干嘛遷到這兔子不拉屎的小地方?」終于成為了太平國公民的周達山瞪起眼高聲喝道。

「周達山,反了你了!」陳桂芬一下子落下臉,聲調比周達山高了八度叉腰道,「你到底接不接咱們兒子來?」

「接、接,我過兩天就去接!」不要看常年干廚師的周達山五大三粗的,但在小個子陳桂芬面前卻比他小時候在老師面前還要乖,不由連聲應道。

不過他很快又小聲問道︰「你不是擔心咱們兒子的學籍不好處理,以後沒法在華夏上大學,找工作也不好找嗎?」

「這里的教學條件這麼好,正好能給咱們兒子補補課。我早打听了,這兒的高中生可以去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什麼的去留學,就是以留學生的身份考回華夏,分數也低了不少。再說了,太平國自己的大學已經開學了。听說入學條件很低,只要想去就能去,最多考核嚴格一點。」陳桂芬把這幾天打听來的消息小聲嘀咕道。

最後猛然拉高了嗓門道︰「周達山,事關咱們兒子的前途,你可不要拖拖拉拉的,否則我跟你沒完!」

……

太平島上和周達山家差不多的情況,還有很多。

華夏的家庭為子女的前途,向來是最為關心。當在華夏本土那茫茫人海中泯然眾人後,家長們把希望就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所以很多家庭的妻子被說動,隨著丈夫來到了太平島,但沒有眼見為實,誰也不敢輕易帶孩子來。雖然丈夫們極力攛掇,但在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華夏本土,他們的意見被擱置,很多家庭最終選擇了讓孩子繼續留在華夏本土,夫妻兩人先去太平島打探情況。

但隨著對太平島熟悉後,很多家庭都動心了。在學校開學沒多久,申請轉學的人數猛然激增。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全球警戒之新帝國的誕生最新章節 | 全球警戒之新帝國的誕生全文閱讀 | 全球警戒之新帝國的誕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