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唐 007.獻計

作者 ︰ 樓枯

()更新時間︰2013-11-28

石雄的計劃實際上是對李老三李代桃僵計策的深化和完善,本身並無出奇之處,但他的氣魄比較大,玩的比較絕,甚至到了一著不慎就有可能掉腦袋的地步。(鳳舞文學網)

石雄這個計劃的核心是隱瞞楊贊的死,不僅對楊葛氏隱瞞,對大帥劉稹隱瞞,對朝廷也要隱瞞,隱瞞楊葛氏可以說是出于好心,隱瞞劉稹,萬一敗露,即便受責,怕也不至于掉腦袋,隱瞞朝廷,隱瞞天子,這就有些禍福難測了。

但是石雄對此卻充滿了信心,他所倚仗的理由有二︰

第一,楊贊雖然是世襲的子爵,但楊家自十五年前,靖邊侯被閹黨陷害後,便一蹶不振,名義上他楊家是高門大戶,真實境遇比之殷實的小康人家尚且不如,屬于典型的破落貴族。又因為楊父靖邊侯是蒙冤屈死,舊日朋黨避之惟恐不及,所以楊家在長安社會背景簡單到沒有。

除了瞎眼的楊葛氏尚有幾個走動的故舊,楊宅門前當真可以羅雀。這樣的一個人活著也是死了,只要身邊的幾個熟人不說話,則他的死將永遠是個迷。

心細如發的石雄掐指一算,楊宅下人不過十人,除了幾個粗使的下人,敢指斥楊贊替身,又能跟楊葛氏說上話的不出三人。這三個人容易擺平。

第二,楊贊雖然頂著平山子的爵位,在軍中職位並不高,是劉默彤的親隨護兵,親隨護兵類同私兵,是主將的影子,他出現在哪不出現在哪,全由主將說了算,旁人無權過問。

此外,因為性格內向,除了自己和劉默彤外楊贊在軍中一個朋友也沒有,平素出了執勤公務,他就呆在營中讀兵書,或練習刀槍、打熬氣力,從不外出會客走動。軍中能認出楊贊,叫出楊贊名字的人不超過十人。為策萬一,到時候找個理由把楊贊的替身與外界隔絕起來,既方便,別人也不會說什麼。

第三,染布赤心已經伏誅,大軍班師回朝指日可待,大戰結束,拔營回京之前,按慣例都是要亂上一陣子的,這時候各路神仙巧設名目臨走勒索地方一筆,或載酒看花,自找樂子,誰還有心思去管別人家的一個親隨護兵是誰不是誰?

有這三點,石雄覺得隱瞞楊贊死訊並不難。而要在麟州城內尋一個口技藝人做楊贊的替身也十分簡單,麟州騾馬市上什麼人才沒有?即便一時找不著,也不要緊,回長安再找也來得及,那樣的話就先從騾馬市上買個形體相貌跟楊贊差不多的奴隸臨時客串一下替身。

隱瞞了死訊,有了替身,隨後就得劉默彤出面了。

身為擊殺染布赤心的首功之臣,他若開口為同樣是有功之人的親隨護兵楊贊向大帥討個差事,相信他的大帥叔父應該不忍拒絕,何況他開口討要的官職又不是什麼高爵顯要,只是邊遠的南方某州縣的一員佐官。

文武都無所謂,是肥是瘦也可以商量,大帥願意出函推薦到某位同僚的幕府做幕職最好,朝廷正兒八經的正員官也無所謂,只要不留在京城即可。

若問為何不願意留在京城,就說楊贊這小子志存高遠,有遠大抱負,想趁著年輕到邊遠地區煆煉、煆煉,學好本領以後酬報君父社稷,這個理由很上得台面吧。

討來了官職,待大軍回京之後,循例是要上朝去謝恩的,只要軍中這邊安排妥當,進宮面聖能出什麼簍子,誰還能像狗一樣趴在身上聞聞是不是替身?搞笑。

聯系到不久前天子才平定淮西之亂,這會兒又接到西北大捷,龍顏大悅之下,接見一下有功之臣是免不了的,甚至還會留宴宮中,以示榮寵。當然啦,能有機會面見天子的,那至少也得是個品級武官吧,一個小小的親隨護軍去湊什麼熱鬧?

不過為策萬一,先排演一下進宮後如何應對,做到有備無患,也是十分必要的。其實這也很簡單,只要記得八字箴言即可︰天子接見時,少說多听,天子賜宴時,少喝多吃,如此想不糊弄過關都難。

陛下接見、賜宴後,有司定然還有邀宴,那時節就更好應付了。

這一切都忙完後,就該回楊宅見老夫人了,這才是最難的一環。

首先,如何讓幾年不見孫子的老祖母見面後不去模孫子的臉,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石雄並不奢望能找到一個跟楊贊一模一樣的人,即使是找到一個比較類似的,短時間內幾率也很小。退一步講,縱然是僥幸找到了一個,那也不敢讓做祖母的去模啊,祖孫連心呢,一模之下誰敢保證不露餡?

石雄的應對之策是,喧賓奪主,打馬虎眼,假楊贊不能一個人進楊宅,得由劉默彤邀上一幫紈褲子一起去。劉默彤交游卻很廣,到時候一聲吆喝,找個二三十個朋友去壯場面還不是小菜一樁?這些京城紈褲子對楊贊並不認識,誰分得出真假?

到時候眾人在老夫人面前一哄一鬧,先把她老人家的耳朵吵聾了,身上的香水味再讓老人家的鼻子失靈。這麼多有身份的後生同時登門拜望自己,這是多少年沒有的幸事?老夫人不覺得自己臉上有光彩?她光顧著高興了,哪還有時間去模孫子的臉?

過了這一關,大事就成了一半!

邊疆立功歸來,又被授予了官職,來道喜的人是免不了的,迎來送往的事,自然只能由楊家的嫡系子孫「楊贊」來擔當,如此渾渾噩噩的忙上大半天,不等到有閑暇,劉默彤又該登場了,領著一幫兄弟來拖楊贊出去飲宴。

到那時候老夫人縱然不痛快,也只能由著。她是大戶人家小姐出身,豈不知做官即做人的道理,在朝為官,若沒個三五個幫扶的兄弟,做了孤臣,那死翹翹是遲早的事。再說了自己的孫子能有如此出息,還不是仗著劉家的光,如今人家主動上門邀請,哪有拂卻不去的道理?去,得去,得高高興興地去。

宴飲過後,當然還是要回來的,楊門家風嚴,楊贊又是個文靜內斂的性格,豈有在外喝醉了酒不回家的道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東唐最新章節 | 東唐全文閱讀 | 東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