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煉逆修 第二章 心緒

作者 ︰ 白凡

()晨光熹微,清風徐徐,柳絲搖曳,羞花待放。(鳳舞文學網)一切的美好隨著天邊的雲朵隨之而來。

而雲朵飄散開來的是昨天的戰火、鐵蹄和煙塵。剩下的是城外的寧靜,滿野的青草和野花,歡快的飛禽和走獸;剩下的是寒山城里的喧鬧和祥和。

寒山城雖然地處邊陲,可是城內的繁華程度,也可以比得上一般的大中型城市了。

究其原因,寒山城雖是趙國防守敵國的一道重要屏障,但同樣也是趙國與其他三國交易的重要場所。來自各國的商旅,都在城內集結。各國之間,兌換各自所需要的貨幣和物品,可謂是好不熱鬧。而且趙國還特別在城內,設有專門交易廣場。

這不,今天是寒山之戰結束的第二天。沒有了戰亂,原本繁華的寒山城又熱鬧起來。

中央大街的兩側,也早早的就擺滿了貨架,站滿了叫賣的商販和討價還價的顧客。貨物更是色彩繽紛、種類齊全、質量可靠。

你看那位于大街東北角的位置,一戶頭戴貂紋皮帽的商販,正從背後一匹俯臥的駱駝駝峰上,卸下一個黝黑發亮的鐵皮箱子,箱子上還鎖了一把黃銅大鎖。

如果有明眼人在場的話,一看箱子就知道,這是由火油澆注而成,這並不是趙國本國的做工。而是出自,火油出產國韓國。韓國以礦產豐富著稱,然而火油產量卻小的驚人。

據說韓國火油的產生非常奇特,多出產于大型的沼澤地帶,是由大量的礦物結合,更是在大量腐爛植物的作用下,經過長時間的作用才形成的。火油通體黑色,成液體狀流動。

雖然它名字叫火油可是溫度一點也不高,反而溫度低于常溫,所以要想澆注使用,必須要經過高溫加熱才可以。過程相當的復雜,再加之形成時間長久,澆注技術也韓國獨有的。于是火油就更顯珍貴了。

可這戶商販居然用這麼貴重的箱子裝貨物,而箱子里究竟是什麼呢?

只見商販轉身來到貨架旁,把雙手托著的箱子,輕輕地放在貨架上。然後從右腰間的虎皮布袋里,找出一把鐵質鑰匙。商販打開箱子,小心捧出一株全身布滿五彩的三葉草本植物。

就在商販剛剛拿出物品之時,恰巧有一身穿趙國服飾的長臉老者走過。老者看到植物,頓時停住腳步。走到貨架上,問「請問,小哥你的這株植物,可是五彩三葉芝?」

商販看到有人詢問他的商品,頓時喜笑顏開。連忙熱情的介紹道「老丈,果然是慧眼識寶啊!」商販指著五彩三葉芝,「這的確是,五彩三葉芝。已經有一百年份了。對療傷來說很有好處。」

老者捋了捋自己的山羊胡點點頭「不錯,的確有一百年份了!」,老者放下靈芝又問「那小哥可否把這株藥草,賣給老夫啊?」

商販一听更是喜不自勝,剛出攤就來了個開門紅啊,當即說「五十兩金子!」

老者開始並沒有回答而是又拿起靈芝,看了看。商販仿佛也知道了什麼,眼珠轉了轉。就听老者不慌不忙的看著商販說「本來以這種靈藥來說小哥索要的價格並不是很高,小哥的這株靈藥有一百年份也是不假的,但是靈藥要是存放的時間久了,藥性就會慢慢的損失。這株靈藥現在的藥性也就還剩個**成。」

仿佛被老者說中,商販並沒有生氣,而是早有預料一般,微笑著對老者說「老丈眼力驚人,在下佩服。」商販一抱拳又對老者說「既然老丈也是懂行之人,那在下就不再虛與委蛇了。一口價,三十兩金子。如何?」

老者也是快人快語,這株藥草對他來說極為重要,雖然丟失了點藥性,但也節省了二十兩金子。當即回答「成交!」商販給老者包好,兩人都很高興。最後告辭一聲,老者繼續向前走去。

叫賣聲也並未因為老者和青年商販的交易而停止,因為在寒山城這種交易,每天都有,所以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了。

除了這個商販的三葉靈芝,在大街的中央還有賣絲綢衣服的,絲綢薄若蟬翼,拿在手中十分光滑,穿在身上涼意可感,很是舒適。再看西南角是賣兵器的,一件件兵器,有斧,有槍,有戟,有刀……,可長可短,可輕可重。但是無一例外的是,這些兵器全是由精鋼打造,兵器上寒光陣陣,一看就是不可多的好武器。

而城南的西南角是賣馬匹的,有韓國的棗紅馬,此馬烈性十足,耐力十足,四蹄雄壯,全身火紅,奔跑起來,猶如一道紅色的匹練;還有趙國的千里隙,此馬以速度見稱,據說最快的可以一息百里,快如閃電。此外燕國的戰刺,也是聲名在外,是行軍打仗不可多得的良駒。

寒山城內除了貨物交易,最值得一提還要數這里最大的酒樓--四海居。四海居以店內的四海釀聞名內外。

原因無它,四海釀是由趙國特有的寒山草、青川、晨子花。用店內特有手法釀治而成。所以來這的人,大多都是為了能品嘗一口佳釀。

而此刻四海居內顧客滿堂,店里的小二一邊忙著招呼客人,一邊招呼著酒水、點菜,忙的是不亦樂乎。而這客棧的老板富三甲,一臉贅肉,滿臉紅光的敲打著算盤,滿心歡喜的計算著今天的收入。

當然寒山城內也還有一些玉器店,典當鋪……但是因為地處偏僻所以也少有人知。

城內熱鬧非凡,仿佛昨天的戰爭沒有發生過一樣。百姓就是這樣,只要有一個安穩的日子,只要有一個生存的空間,只要內心存在一種對未來的希望。他們就心滿意足。

可是對于呂亮又何嘗不是呢!

在遠離城內熱鬧喧囂的城樓之上,還是那個身影,還是那身白袍,還是眉頭緊鎖,充滿了疑慮。不錯這人正是,昨日大敗燕軍的呂亮。似乎他並沒有因為打了勝仗而高興的樣子。

望著城外的天空,望著依稀可見的燕國邊城。呂亮雙手後背,他知道自己有自己的使命。他時刻牢記父親身死之前,告訴他的遺命「輔佐新主,收復河山。」

他也知道現在的趙國不同以往,十分弱小。可是他也曾上書朝庭,也曾勸諫皇帝,「親賢臣,遠小人。勵精圖治,收復河山。」可是聖意難測啊,更何況當今天子已是昏庸無能。只知鶯歌燕舞,只知詩詞歌賦。全然不管江山幾何,全然不問百姓疾苦。可是呂亮又能怎麼樣呢?

只有盡自己最大努力,守住疆土,安居百姓。至于收復之事,還需奏明聖上,群臣共議才可。

「唉!」嘆息一聲,此事罷了。

其實呂亮現在擔心的是另一件事。燕國為什麼屢屢犯境。除了要吞並趙國之外,呂亮覺得一定還有一個更大的陰謀。可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燕國要三番五次的攻打趙國。這是呂亮想不通的地方。

從趙國來看,要是在以前。太祖皇帝在位之時,疆域遼闊,四海稱臣,物阜民豐。侵略還有所可圖。可是今日之趙,疆域皺縮。不得已以寒山為險。除了一些各國交界地帶因為互市的緣故,發展的較快以外。其余各地,百姓也就溫飽而已。假使災害加之戰亂,百姓更是顆粒無收,流離失所。

這難道會對強大的燕國有所危害。難道還會有多大的利益不成?

可是再想到燕國的種種,呂亮覺得此事必有蹊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百煉逆修最新章節 | 百煉逆修全文閱讀 | 百煉逆修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