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青天 十五回 鼎文

作者 ︰ 一種風流

居然隨隨便便一遇,就能撞見個修仙者,還與大呂是舊識。雖然是個棄徒,但是五行劍派這個名字祝清風可真是听很多次了。

听得這種秘辛,祝清風很驚訝地發現李攬月居然沒有任何震驚的表情,顯然她也了解修仙之類的秘聞。

李攬月對大人的寒暄並無半點興趣,粉臉上大眼楮骨碌碌一轉,然後發現了令她十分感興趣的一個人。

「荊從雲!你蹲在這里做什麼?」

「我……我在試圖溝通這棵樹……」蹲在大樹邊上的荊從雲看起來很怕李攬月,畏畏縮縮滿臉通紅道。

「咦,你莫非也是在修仙?」李攬月對荊從雲表現的震驚反而要大于先前。

「喂——」祝清風也湊過去。

「做什麼?」李攬月沒好氣地白了朱清風一眼。

「你還欠我一兩銀子哪!」祝清風好心提醒道,「你周航哥哥那瓶藥還沒付錢呢。」

……

這隨後的半年里面,祝清風的清淨日子就沒有了。

荊從雲與祝清風半年里面幾乎是同吃同住,連續幾日黑眼圈之後,李鐵就不得不給荊從雲另做了一張床擺在了房間里面。荊軻則貌似接受了荊從雲以後修仙的事實,對荊從雲每日被大呂先生扣押持了默許態度,可憐的荊從雲從堂堂郡守公子變成了一個任人使喚的小雜役,而且每周只能回家兩天。

若說荊從雲留在這個院子里面還好理解,那嬌蠻的李攬月也是三天兩頭往書院跑,雖然她說是父親李仲*迫,但是祝清風覺得她絕對是欺壓荊從雲比較過癮。而最頭疼的還不是李攬月,李攬月一來,她的死對頭金如意也轉移了陣地,也是動不動就跑來私塾這邊,那個金主大人貌似也很支持,兩個女孩子在這個院子里面天天大呼小叫,針鋒對麥芒。

不過倒也奇怪,無論是金如意還是李攬月,見了大呂道人如同老鼠見了貓兒,溫馴純良得不得了。祝清風心里惡狠狠地想著,果然呂大先生天生就是克小孩子的命。

……

學堂里面的學生雖然不是太多,但是所交束修「注︰古時的學費」也夠開銷。而他們每隔一個月進山一次,去撿拾鳥糞和換香麝木,日子還是頗為滋潤的。

「咳咳,今天我來問問你們,你們爹爹媽媽罵別人的時候怎麼罵的啊?」大呂先生循循善誘。

「混蛋」「王八蛋」「兔崽子」……孩子們女乃聲女乃氣爭前恐後地回答。

「對啦,罵人啊可是很有講究的。比如說王八蛋,那你們知道為什麼要說王八蛋嗎?」

「這個王八蛋啊,原來是指忘八端。很早很早之前呢,有個老頭子,就跟你們先生我一樣老的老頭子說,人啊,有八種最可貴的品德,那就是禮、義、廉、恥、忠、義、孝、悌……有的人具備了其中幾種品德,有的人全都有。說最混蛋的人呢,就是八種品德里面任何一種也不具備的人。那就叫忘八端。」

「後來呀,傳著傳著,有人口吃說不清楚有人耳背啊听不分明……听著听著就變成了王八蛋!」

孩子們哄笑個不停。

在窗外分揀鳥屎的祝清風手下一顫,把鳥糞撒在了地上,听听听听,這老家伙就是這樣給那些孩子上課的。

這鳥糞祝清風也知道了,那是一種極為罕見的靈鳥,叫做鵁,喜歡群居。這種鳥的糞便可以用來制藥,療效非常奇特。這種鳥來去如風,除了修仙者見過之外,凡人很少知道。在修仙界這種藥多是入門弟子若切磋時受傷所用,算一種很低階的靈藥。

這也是為什麼郎中們都沒有辨認出這種藥材,而李仲一聞就大驚,這種修仙者的藥物使他找到了大呂先生。

這都是銀子啊,嘆口氣,祝清風彎下腰細心地撿拾起來。

下課的時候,有家長來接孩子,模模腦袋問︰「娃兒,你今天學了什麼啊?」

「學了王八蛋!」孩子女乃聲女乃氣地大聲回答。

看著家長那跟燒飯鐵鍋鍋底差不多的顏色,大呂先生從容地捋捋胡子︰「莫亂講。我問你今天學的︰什麼是八端?」

「禮義廉恥忠義孝悌!」那孩子仰著小臉回答。

家長這才松了口氣,行了禮帶著孩子逐漸消失在傍晚的夕陽里。

吃過晚飯,荊從雲和祝清風才開始他們一天的啟蒙功課。

「昨日讓你們寫的文章拿來給我看看。」大呂先生認為自己是師長的時候還算是嚴肅和端正。

兩個孩子拿出滿滿幾頁彎彎曲曲的文章,看著大呂邊捋胡子邊點頭。祝清風問道︰「這號稱鼎文的字體到底是什麼呀?」

「這算一個問題。這是一萬年前修仙界還是統一的一個道派時候的文字。那個時侯的書籍都是這種文字。」大呂回答道,「明日交一遍用鼎文翻譯的《弟子規》。」

「以前?那現在鼎文不用了麼?」小孩子就喜歡刨根問底。

「不用了。」大呂道人狡黠地補充,「再加上一遍。」

早知道自己就不問了,祝清風想著寫兩遍用鼎文翻譯的《弟子規》的浩大工程默默流淚。

「那我們學了有什麼用處?」荊從雲很慎重地問出了今天他第一個問題。

「以後等你們修仙了出去歷練尋寶,很多上古遺跡里面還是殘存著很多銘刻的鼎文,記載的都是秘辛秘寶,這不是很有助益麼。」大呂道人的回答讓祝清風和荊從雲都好受了很多,想想以後探寶的時候,只有他們兩個人看懂的文字,那得多麼瀟灑啊。「從雲,你抄寫一篇鼎文翻譯的《太上感應篇》。」

……

呂大先生的確不肯教他們修仙,但是卻允許他們習武,也教導了他們基本的導引術,引導他們去感悟天地間的靈氣,為以後修仙打下基礎。

每天白天,他們自行安排時間,或復習導引術感應天地元氣,或跟著周航練武,拜李攬月所賜,現在長風鏢局跟自己家並無甚區別。每天晚上的時候,他們還需要學習這種修仙界萬年前的文字——鼎文。

鼎文的學習困難程度很大,幸好祝清風和荊從雲都天資聰慧,並且啟蒙得早,半年下來也頗有進展。當然這麼快的進境也跟呂大先生的教學方式有關系,問一個問題就會布置下去一篇作業,不僅要讀正常版的啟蒙書,還要用鼎文翻譯一遍。

孩子們最旺盛的天性是什麼?好奇心。這問題問得多了,作業自然也多。呂大先生用他獨特的教學方式教導了這兩個孩子,問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慎重。

……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度過。眼看著暑去冬來,荊州城雖然地處南方,卻也下了幾場薄雪,天氣冷了起來。

這世道百姓多是安土重遷之輩,荊州城外的難民們旱災過後不久大多數人都恢復元氣之後,接了官府的救濟,回了家鄉。只有極少一部分感受了南方第一城的富庶,家里無甚牽掛的人,在官府的安排下定居了下來,荊州城外七里地有一個小小的村落,就是專為安置這些定居下來的流民。

難民潮一退,學堂因此少了很多學生,只剩下附近家境貧寒的十個左右的學童留了下來。呂大先生每日清閑而無所事事。督促兩個小子修習也更加嚴厲。

時至年關,私塾也放了年假。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準備迎接新年,連荊從雲都回了郡守府。李鐵和李姑姑老早置辦了年貨,把學堂和後院都貼上了窗紙窗花對聯,點上幾盞紅燈籠,喜氣洋洋。

這日臘月二十八,時興上祖墳拜祭,一方面也是請過世的長輩神靈回門過年。

李鐵一家一大早起來陪著祝清風去城郊給他母親上香。他那被女魃葬在青陽山的母親,已被愛屋及烏的郡守大人征求意見後命人遷到了荊州城,那墳墓也被好生修葺了一番,里面葬著祝朗文的一節指骨和祝氏,算是兩位長輩的合葬墓。旁邊依了祝清風的意,還為女魃立了一個衣冠冢。

看著寒風中的墳墓,荊從雲失聲痛哭。

這個孩子終日與荊從雲、金如意和李攬月打打鬧鬧,活潑調皮並無二致,但是早失父母的傷痛卻無法磨滅。他還不過是一個不足七歲的孩子,旁人都是在父母的懷抱里嬌憨撒嬌,而他卻已然孑然一身。李姑姑心里微微嘆口氣,小子明也懂事地牽著媽媽的手,一聲不吭。

唯有寒風慢慢地回旋著冥紙,有幾株寒草在風里瑟瑟發抖。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補青天最新章節 | 補青天全文閱讀 | 補青天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