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門縱橫 第一章 謝氏安石

作者 ︰ 安遇時

建康,古稱秣陵。

漢建安十三年,諸葛亮出使江東,對吳主孫權說︰「秣陵地形,鐘山龍蟠,石頭虎踞,此帝王只宅。」後孫吳建國,遂以此為都,改稱建業。建業東傍鐘山,南枕秦淮,西倚大江,北臨後湖,處于天然屏障之內。自晉室東渡以來,再次以此為都,改建業之名為建康,又分置建康、秣陵二縣,城區範圍擴為東南西北各四十里。中心為宮城,四面衛城環繞,地居形勝,守衛堅固,北面有白石壘、宣武城、南瑯邪郡城,西面石頭城,西南冶城、西州城,東南東府城,南面有丹陽郡城,都屯有重兵。

建康城外十里的驛道上,一個有著五輛馬車的車隊在舒緩地前進著,四周上百名j ng銳的騎馬護衛小心地j ng惕著。馬車造型古樸,不顯奢華之氣,兩邊窗格均有遮檔的簾布,遠遠望去,那簾上左右均繡著j ng美的圖案,近處細看下來才發現右邊窗簾細膩地繡著行草「陳郡」二字,左邊窗簾則為「謝」字,若有對高門大族了解的人,便會對這隊車馬肅然起敬,因其為陳郡謝氏的車隊。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後三國鼎立,最終鹿屬司馬家。于此階段所建立的「九品中正制」,繼承東漢官吏選拔制度又加以改革的結果。東漢選拔官吏,主要是依據儒家的道德行為標準,宗族鄉黨的評定成為zh ngf 選拔官吏(具體途徑是察舉、征闢)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依據。漢末大亂造ch ngr n士流移,給鄉閭評議帶來困難,用人不可能一一核之鄉閭,九品中正制便是針對「察舉征闢制」選舉權流失的弊病,而采取的選舉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將選舉權收回zh ngy ng,便于皇帝控制,重新建立士人與朝廷官僚制的正常關系,以逐步削弱地方化的傾向。

九品中正制度的評定自有其標準,首先是「家世」,即每人父親和祖父姓甚名誰,任何官爵,任職情況,本人直系親屬姻親的官爵大小,類似于今天的家庭出身和狀況;其次是「狀」,即對本人道德狀況才能學識的評語;然後根據「狀」參考「家世」,評定每個人的「品」,品的分類受東漢史家班固評議古代人物的影響,將人物等級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個等級,這也正是九品的九個等級。而這給予評判的人便為「中正」官。

九品中正制創立之初,評議人物的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並重。但由于魏晉時充當「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參預中正推舉之權,而獲得二品者幾乎全部是門閥世族,故門閥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于是在中正品第過程中,才德標準逐漸被忽視,家世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唯一的標準,到晉室東渡前終于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僅成為維護和鞏固門閥統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構成門閥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晉室懷、愍二帝被俘後,江北各高門大族紛紛遷入江南,這些僑姓大族全力支持時任瑯邪王的司馬睿稱帝,在東渡晉室朝廷之中獲得了更大權勢。

而在僑姓大族中尤以四族為尊,其分別是瑯琊王氏、陳郡謝氏、潁川庾氏、譙國桓氏,四姓之人充斥政堂軍旅,輪流執掌朝廷,由此可知這隊標志著「陳郡謝」字樣的車隊權勢了。

「安公,前面還有十里便抵達建康了。估計申時將可到達。」侍衛首領宋悲風騎著馬在中間的一架馬車旁輕聲匯報著。

宋悲風今年三十五歲,是謝府龐大家將團中的第一高手。南方江湖中以朝廷的九品中正制為例,建立了九品高手榜,其上高手均為一時之冠,這宋悲風的劍法不在九品高手之下,只因出身寒門,故不入九品高手榜上。以他如此人材,天下本可任其嘯遨,只因現陳郡謝氏族長謝安對他家族有大恩,兼之仰慕謝安為人,故甘為其護衛高手。隨著謝氏名聲逐漸上升,多年來,各方派出刺客行刺謝安,到最後仍過不了他的一關,宋悲風三個字,在建康武林之中確是擲地有聲,無人不稱其英雄好漢。

宋悲風一生專志劍道,至今仍獨身未娶,生活簡樸刻苦,極為謝安器重,視之如子如友。他如此恭敬地稱呼「安公」,車內定是那謝氏家主謝安了。安石是謝安的別字,被譽為中原第一名士,但自會稽東山隱居後十六年拒絕出仕,故有「安石不出,將如蒼生何」之語,可見南晉人對它的期待和仰慕。

一雙潔白縴細的女敕手緩緩掀開窗簾,露出的是一張美如明月的俏臉。美人支著簾幕,微微欠首,其神態端莊嫻雅,好一派大家閨秀的風範。此女閨名道韞,三十出頭,望上去卻有著少女的風情,又不失婦人的成熟。她是謝家最受外人推崇的才女,被稱譽可與前古才女班捷妤、班昭、蔡文姬、左芬等先後輝映。她是謝安最疼愛的佷女,因為了維系高門大族的利益,而嫁入瑯邪王家,丈夫是當代書法大家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不過這椿婚姻並不愉快,宋悲風可從她每次回娘家時眉眼間的郁結覺察到。今年年初,孫恩利用北方強虜壓境、大司馬桓溫率兵晉見皇帝逼宮之際,造反攻取了會稽,擊殺了當時任會稽內史的王凝之,謝道韞便領著子女回歸建康外東山內。東山是原來謝安于會稽隱居之地,後謝安出山入仕,便將建康之外謝家的一座土山重命名為「東山」,閑暇之余,家人均在此東山內休閑,暫時享受片刻遠離政治的悠閑風光。此次謝安代表朝廷,奔赴姑孰悼念大司馬桓溫逝世歸來,路過東山,謝道韞便隨之赴建康。

謝道韞的旁邊便是被譽為當代第一名士的南晉現任吏部尚書謝安,雖已入知命之年,仍是一副j ng華內蘊豐神俊朗的樣貌,手搖羽扇,仿似諸葛武侯復生于世,五綹長須,身裁高頎,有一種說不出的瀟灑和悠閑自得、孤傲不群。

謝安對著宋悲風微微點頭,道︰「悲風,讓車隊加快點速度吧。爭取早進建康。」說完,繼續閉目養神。

謝安的心情卻不如表面那麼寧靜。

十三年前,先是堂兄鎮西將軍、豫州刺史謝尚病逝,緊接著長兄安西將軍謝奕病逝,之後領豫州刺史的四弟謝萬北伐燕國失敗,令許昌、潁川、譙、沛等豫州各郡落入燕國之手,故謝萬回時就被被為庶人,後羞愧致死。謝氏家族朝中人物盡數逝去,一向只喜隱居山野、談詩論玄的謝安不得不東山再起,用以維系陳郡謝氏的顯赫威名,于是接受了時任征西大將軍的桓溫邀請,在其麾下任司馬。

在他動身前往江陵的時候,許多朝士都趕來送行,中丞高崧挖苦說︰「卿屢次違背朝廷旨意,隱居東山不出,人們時常說︰‘安石不出,將如蒼生何!如今蒼生又將如卿何!’」而謝安夷然毫不介意,這朝中之士如何能知道自己心意。

謝安從小便從異人處學得觀人之術,此術乃中土源遠流長相人生死禍福之法,貫通天人幽微,玄妙異常。他早已看出這朝中雖然名士輩出,可統兵作戰之人卻匱乏,其中惟有桓溫的見識和才干出類拔萃,只有桓溫能抵擋北方燕、秦軍隊的侵襲。其時桓溫攜擊滅巴蜀的成漢政權,權勢正隆,其與先堂兄謝奕私交甚厚,定能以其為助力,快速壯大謝氏的實力,為佷子謝玄的統兵之路鋪路。謝安早已看出,這桓溫雖是梟雄之姿,卻並非北伐中原、恢復故土的最佳人選,故而他親自培養了佷子謝玄,等十年的軍旅鍛煉,定能成為一代絕世統帥。

果不其然,桓溫的三次北伐均以失敗告終,他最大的缺點便是在需要作出最後決定時,缺乏孤注一擲的膽量。是以灞上之役、枋頭之役,無不失利,原因全都在此。他的這種x ng格,幾乎可以預料他的結局。在灞上,跟長安相距咫尺,他不敢挺進;在枋頭,跟鄴城也相距咫尺,他也不敢挺進。兩次潰敗,都不是因為攻擊,而都是因為撤退。為什麼他不敢攻擊?理由當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他的膽量不夠,在必須冒險時,卻出奇的畏縮。

當今年桓溫率軍進逼京師,京師謠言紛紛,人心惶恐,人們都言桓溫要誅殺王坦之和謝安,並奪取司馬皇家政權。王坦之恐懼到了極點,可謝安卻鎮靜一如平常,臉s 絲毫沒有改變,那是因為他曉得桓溫的x ng格弱點,若有人不懼其聲威,定能讓其退縮。故他于新亭從容不迫地就座,然後神s 自若地對桓溫說︰「我听說有道的諸侯設守在四方,明公何必在幕後埋伏士卒呢?」從容談笑良久,桓溫果然不敢公然逼宮上位。

後來謝安看出桓溫命不久矣,在桓溫y 讓朝廷為其加授九錫之禮的時候,與王坦之一道故意拖延,終等其病重逝世。

謝安的心緒起伏,謝道韞也不打擾,安靜地坐在車內,緩緩地搖動著絹扇,為叔父送上涼風。

馬車停止了下來,宋悲風再次來到車旁稟報︰「安公,前面路旁有人受傷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魔門縱橫最新章節 | 魔門縱橫全文閱讀 | 魔門縱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