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選集(一) 常熟“鴨血糯”

作者 ︰ 六九中文網

()常熟「鴨血糯」,米粒殷紅如血。民間相傳,這種糯米,內含鐵質,有補血強身之功。用它來制作糕點等食品,香糯可口,人人愛吃。那麼,為啥叫「鴨血糯」呢?這里有個悲壯的故事。

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經常騷擾常熟一帶。這批亡命之徒,燒殺擄掠,無惡不怍,把個好端端的常熟城搞得六缸水渾,老百姓吃盡了他們的苦頭。當時,常熟的知縣官名叫王鐵。他上

任後,帶領百姓修築城牆,親自訓練士兵;他張開強弩,給士兵示範。當地軍民看到這個有膽有識的知縣,無不從心底里尊敬他,信賴他。

有一年,一伙倭寇直犯東門。王鐵得到消息,立即帶兵前往迎擊。他登上城堡,拉開大弓,「嗖」一聲,一個倭寇被擊中倒地。其他倭寇見勢不妙,「嘰哩呱啦」,亂竄奔逃。第二天,

軍民同心,乘勝追擊,把停泊在長江里二十多艘敵艦燒得一片火海,殲滅倭寇不知有多少。網首發

凶惡的倭寇損兵折將,惱羞成怒,他們把王鐵看成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想拔掉他。

第二年,倭寇又糾集了一批兵力,偷襲常熟,被當地駐軍一陣沖殺,趕到了長江口。王鐵接到密報,氣得七竅生煙,怒吼道︰「倭賊如此猖獗,老夫下了決心,不同他拼個魚死網破,決

不罷休!」于是,他立即率兵,乘著數十只小艇,悄悄地追到讓塘。沒想到詭計多端的倭賊埋伏在讓塘四周,他們見王鐵已進入包圍圈,就伏兵四起,一下把王鐵歸路切斷。王鐵眼看中了計

,但他仍帶領兵勇日夜沖殺,一連好幾天,糧草斷絕了,大家就挖長江邊的蘆葦女敕根充饑。王鐵在戰斗中雖然身受重傷,但他忍痛挨饑,沉著應戰。最後,在和敵人肉搏中,不幸雙腳陷入蘆

葦泥塘中,被殘忍的倭寇活活戳死了。

抗倭英雄前僕後繼,奮勇殺賊,終于平息了寇亂。老百姓從外面逃難回到江邊,得知王鐵壯烈犧牲,頓時哭聲震天,哭得天空雪花飄,哭得長江水倒流。這時,忽然從遠處飛來一群野鴨

,「呷呷」叫著落在蘆葦叢中。老年人看見野鴨,大叫道︰「呃,這麼多野鴨從東面飛來,不是倭賊又將入侵的預兆嗎?打死它!打死它!」

原來,長江邊上,到處都是青生生的蘆葦口,這些野鴨每年冬天都成群結隊到南方來過冬。而常熟土話「鴨」、「倭」聲音相似。老鄉們看到野鴨,認為這是不祥之兆;又因王鐵慘遭倭

寇毒手,個個咬牙切齒,要為王鐵報仇。于是,到了晚上,男女老少,大家燃起火把,在蘆葦絲中張開羅網;大捕「鴨」寇。等到王鐵安葬時,鄉親們將數干只野鴨在長江邊上宰殺後,進行

祭奠︰一時間,野鴨的血流滿地。鄉親們心里痛快,這才揮淚離去。網首發

可是,說來也巧,第二年在宰鴨的血地上,突然長出一種紅芒矮桿的稻谷,谷粒皮呈淺紫色,月兌皮精輾,米粒紅如血珠。大家猜想,這種稻谷,一定是鴨血變的;因為王鐵遇難時曾經斷

糧挨餓,倭寇罪孽深重,死後變成了稻谷,向王鐵請罪。這件事傳開來,鄉親們都從四面八方趕來采集這種紅米煮飯。大家燒好一嘗,香糯異常,特別好吃,于是就把這種米取名為「鴨血

糯」,並且廣為種植,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又因為這種谷粒的兩旁生有一對翼狀薄膜,形似鴨翅,所以又把它叫作「飛來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短篇小說選集(一)最新章節 | 短篇小說選集(一)全文閱讀 | 短篇小說選集(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