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殤宋金 第八十四章、宋徽宗悔過自懺 蔡太保自縊而亡

作者 ︰ 代平

童貫在西北領兵,與完顏宗翰的大軍一觸即潰,他拼命地往京城逃跑,丟盔棄甲,十分狼狽。回到卞京便請求太上皇跟他一起南逃。他在徽宗面前大肆渲染金兵的殘忍。說金兵愛吃俘虜腦漿,好吸俘虜骨髓。徽宗有些許顧慮,童貫將自己的兵員,高俅的禁軍告訴了徽宗,「下官與太尉可保太上皇到達江南。倘若不走,定會死于金人刀下徽宗一听,嚇得雙腿直哆嗦,他戰戰兢兢地說道「也罷,依童愛卿所言

童貫跑回京城,欽宗既難過又竊喜,難過的是大宋的軍隊不堪一擊,喜的是正找原因詔他受審。欽宗要吳敏拿著京都留守的聖旨去拖延他,卻不想,未等到天亮,童貫就隨徽宗南巡逃跑,欽宗得知,悔之晚矣。

未出十里之地,高俅領著禁軍返回京城,欽宗一看,自然是高興一番。

金兵退後,太上皇接到欽宗要他返京的聖旨,徽宗的親信不敢回去,回京不是好事,可轉念一想,不回京就是抗旨,抗旨之人,地方官員有權誅殺,王黼便是最好例證,回京雖有危險,但畢竟還有太上皇的庇護,即使是問罪,也要經過大理寺的詢問調查,讓自己死個明明白白。哎,有什麼辦法?親信們個個垂頭喪氣,現在是別人砧板上的一塊肉,就看人家怎麼砍你。

返京途中,徽宗沒有看見和自己同行的梁師成。

蔡攸跟著徽宗逃跑,其實是賭博。剛開始欽宗是感激他的,蔡攸為了抗金大業,勸說徽宗退位,頒布的措施是有力的,為了趙桓的帝位,立下了汗馬功勞。欽宗沒有虧待蔡攸,擬任他做了宋廷的太保。

其實皆是假像,是蔡攸的無奈之舉。徽宗退位決心已定,李綱等主戰派官員,為凝聚抗戰之心,強烈要求徽宗讓賢。蔡攸要贏得人心,就要和主戰派的人站在一起,擁護太子為帝。他總是以為欽宗會像自己一樣,是記仇之人,登上大位後,沒有自己的好果子吃,加上蔡攸妒忌心太強,深怕李綱搶他風頭,所以落下可悲下場。現在就看徽宗能否為自己開月兌罪責了。真他媽的後悔死了,跑去外面嘛,欽宗聖旨上說得明白,不回京者,外地官員殺無赦。他越想越是恐懼,仿佛死神召喚著自己。

徽宗回到了卞京城,他深感自己逃跑對不起祖先和大宋子民,對不起為保衛大宋江山而犧牲的將士,尤其怕見到李綱,當初要是听了李綱的話,也不至于像現在這樣狼狽不堪,他後悔至極,可是,怎樣為自己減輕罪行呢?徽宗想到了隨他一同逃跑的大臣們,于是他洋洋灑灑地寫下了一份懺悔書,把責任全都推給隨逃官員。

陳東等愛國學生,得知徽宗一行人員回京,趕忙和京都的百姓,衛戍的將士,連名要求朝廷懲治逃跑人員,欽宗恐生變故,慌忙召集百官連夜商議,最後商榷的結果,由黃潛善代表朝廷協助大理寺一起審理,由欽宗做出最後的判決。

待大臣們散去,欽宗在黃潛善的耳邊嘀咕幾句,放心就寢。審理中黃潛善按照欽宗的要求︰快刀斬亂麻,他幾乎是宣布似的,將事先和大理寺官員一起擬好的材料,大聲地宣讀起來︰「童貫,早在太原帶兵之時就不思抗金,潛逃京城,不領取東京留守聖命,唆使太上皇南下逃跑。高俅,有悔過之意,能帶著逃跑的禁軍回京御敵。梁師成,雖然追隨太上皇南下。但是能急時回頭,有悔過表現輪到蔡攸了。蔡攸也知道自己犯下的罪行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他無力回天,垂頭喪氣地等待著黃潛善公布自己的罪責。

黃潛善看了看蔡攸,略微小聲地說道︰「蔡攸,在金兵逼近卞京之時,鼓動太上皇,南下逃跑,身為皇上近臣,大宋棟梁,只想著自己的安危卻不顧國家的存亡蔡攸一听,無力回駁。

宣布完畢後,黃潛善急忙覲見欽宗,欽宗與大臣們商議後,作出了如下決定︰童貫早年伙同蔡京軍糧摻沙,害死宋江。而今,是為大宋將帥卻不思抗金,只想逃跑,還抗旨不遵,實乃劣行昭昭、最大惡極,按律當斬、即刻執行。蔡攸身為朝廷重臣,不與朝廷共患難,反而唆使太上皇南逃。引起民眾憤怒,將士嘩變,賜其自縊。高俅雖南下逃跑,但知悔過,故而撤消其職務,留京養老。梁師成,因返京舉報,但功不抵國,故貶彰化軍節度副使。

其實這些逃跑官員一回來,就各自打著小算盤,梁師成是最聰明的一個,當李綱派出的追兵,要南下官員返京時,就知道京都解圍,他快馬加鞭地往京城方向跑來,一到卞京,就學廉頗負薪請罪,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抖了出來。把濁水盡往童貫和蔡攸的身上倒,說得自己希哩嘩啦,讓人可憐。

高俅雖和蔡攸走得很近,但為人處事方面做得清楚,據說他能及時返回跟李綱的勸阻是分不開的。

童貫和蔡攸知道徽宗寫下懺悔書,把南逃的罪責全往他們身上推的時候就心涼半截,只等宣判。

為平息民憤,鼓舞士氣,欽宗決定將童貫的人頭掛在城牆上展示三天三夜。

蔡攸,賜其自盡。他猶豫不決,左右擺弄繩子,哀人生苦短,嘆官場黑暗、他大喊一聲︰「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自縊死亡。

蔡攸死後,顯肅皇後流下了眼淚,她和他畢竟轟轟烈烈地愛過一場,要是蔡攸不娶胭脂姑娘,即使娶了胭脂,也不會喜新厭舊、忘恩負義,那看在過去的情分上,顯肅無論如何都會保住蔡攸性命。

蔡攸去後未過三天,李枚自縊,隨夫而去。

南下逃跑的官員得到了應有的下場,鼓舞了將士們抗金的士氣,也給了投降派沉重的打擊。黃潛善在審理南逃案中處理得當,既保全了皇帝的尊嚴,顧及了皇室的面子。又懲治了腐朽官員,平息了國民的訴求風波。可謂大宋的良才。欽宗對他十分贊賞,心想︰眼下正是用人之際,希望他能為朕排憂解難。

此時的黃潛善慶幸自己站好了隊伍,他感謝張邦昌,是張邦昌又一次地幫助了他,想起當時所為,真是羞愧難當。

原來徽宗要逃跑的時候,黃潛善也動過這個心思,可是自己因為上次在徽宗「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之爭,站在師弟李綱一邊,得罪了蔡攸。逃跑之人又沒有一個和自己走的比較近的人。正當左右不定的時候,張邦昌給了他方子,勸黃潛善不要走,跟在欽宗身邊。走的人基本上都是徽宗的舊臣,你又得罪了蔡攸,跟著他們沒有好處只有壞處。李綱是你的同門師兄弟,為何不去幫他?」站在一邊的小枚也勸說道︰「恩公,義父的話在理,不能南下啊!」

李綱生怕黃潛善出了意外,怕人會說自己閑話,大家知道他們兩人關系特殊,官員們全都堵在高牆內不得外出,萬一黃潛善跑了,人家會說他有失公允,幸好有張邦昌幫忙。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情殤宋金最新章節 | 情殤宋金全文閱讀 | 情殤宋金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