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殤宋金 第七十九章、金太宗磨刀霍霍 宋徽宗罪己詔書

作者 ︰ 代平

宋江臨死前交代的事情辦好之後,王道仙似乎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知道自己在大宋朝廷的時間不會太長,師傅鐘離權一定會帶走自己,為了兒子的將來,他憂心忡忡、寢食不安。怎麼辦?兒子從小寄養在結拜兄弟馬覺的家中。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馬覺因西北軍糧摻假大案被冤入獄,西北軍歷來都是馬家提供軍中補給。蔡京為了錢財,伙同童貫在軍中的糧食上打起了主意,那馬家袋袋白花花的大米,到了邊境竟然成了含有沙石的軍中糧食。

西北軍的將士們怒不可遏、義憤填膺,將按有將士手印的萬言書,呈到了徽宗皇帝手里,宋徽宗忿然作色、目眥盡裂,誓言一定追查到底,他隨即擬旨成立了由王黼、高俅、劉彥文等人組成的西北軍糧調查小組。王黼任小組的組長。

馬覺入獄,恨死獄中,兒子馬師揚隨母親回到了寧海州(今煙台市牟平區)。王道仙厚葬了結拜兄長之後,便帶著兒子王重陽來到了「龍德宮」。韋婕見重陽是道仙的孩子,又有太監馮益擔保,便答應了道仙的請求。

蔡京倒霉後,在軍中有良知的將士,正義官員,及太學生陳東等人的倡議之下,徽宗只好擬旨重新徹查了西北軍的糧食摻假大案。

仇人王松被弟弟誅殺,王松的兒子王黼遭貶後,被仇家追至殺死,劉彥文雖說可惡,但他是從犯,況且,在太師府里,幫了道仙大忙,得饒人處,且饒人,如今大仇已報,只想在離開大宋之前,面見弟弟王老氣、妻子江秀美、女兒靜善,安排好兒子的日後事宜,解決十二皇子的重癥難題

可重陽對嬛嬛是日思夜想、傾心愛慕,嬛嬛是王道仙跟懿肅貴妃的女兒,是皇上御封的「柔福帝姬」,若是長久下去,傷風敗俗不說,萬一泄露秘密,為了名譽,皇上必然要牽怒到重陽,重陽就有生命的憂慮,不行,一定要把兒子送到母親身旁,現在的徒弟非昔日可比,看道仙與他師徒一場,看重陽是喜兒的親生骨肉,劉陽不會置身事外、袖手旁觀,而會鼎力相助,竭力幫忙。

基此,王道仙向兒子全盤托出了過去的隱秘,王重陽一听,搖首咋舌,死不相信。無奈何,道仙只好把馮益從「龍德宮」請到了「國師府」。有了舅舅的一旁證實,重陽對「柔福帝姬」的身世不能不信,他仰天長嘆︰「老天爺,王重陽的命,咋就會這樣地苦?自己的心上人竟然是同父異母的妹妹?漢鐘離啊!漢鐘離,您老創立的全真道究竟是咋回事?收下的徒弟皆是說一套、做一套,利己苦人的花心蘿卜皮。

王重陽難過至極,他飽含熱淚地離開了卞京城,離開了朝思暮想的「柔福帝姬」。

且說,金帝完顏晟召集皇室成員商討國家大事,完顏昌建議道︰「遼朝已趨向了滅亡,剩下的只是耶律大石的殘部游蕩在荒涼的沙漠,對金朝構不成什麼威脅,西夏國王向金稱臣。金在西部和西北部不再有後顧之憂。與此同時,交替使用武力和招降手段,征服了當地的民眾,使佔領區的統治日趨鞏固。現在是對宋開戰的最佳時機,趁宋廷對金朝無有防備之時,立即用兵,攻下卞京

金帝搖了搖頭說︰「太祖歷來鐘情漢族文化,自海上之盟後,金朝與宋廷皆保持著正常關系,若不照會,悍然用兵,如此的作為和宵小的行徑沒有什麼區別。大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地產豐富,它的物質儲量和財富積累是金、遼、夏三國的十倍還要多的多,它的人口也是三國總和的三翻。太祖雖然喜歡漢族的千年文化,但是他更加喜歡大宋的豐富物產,發動戰爭容易,征服異族更難,我們要師出有名,讓宋廷輸得心服口服,為日後的統治打好基礎

完顏昌道︰「師出有名,談何容易?宋廷沒有半點對不住金朝的地方,金朝又哪來的借口出兵?」

完顏杲坐不住了,他大聲呵斥道︰「要當婊子就別立牌坊,開戰就是,大宋是個好看而不中用的胖子,海上之盟就證明了一切。只要皇上一聲號令,大金的將士就能迅速奪下卞京城

一番爭論後,金朝皇室最後達成了一致意見,金帝擬任完顏杲為都元帥,完顏杲即刻命完顏宗翰為左副元帥兼西路軍總指揮、完顏宗望為右副元帥兼東路軍總指揮。他們聚集會寧,操戈演習。

完顏晟不舍于文虛中、吳激回宋,想用高官引誘他們月兌宋投金,引誘無效後,遂打起了趙構的主意,張邦昌知道後,與金帝理論,金帝道︰「是否同意用于文虛中、吳激來交換兩國的交戰時間

「怎麼交換?」張邦昌連忙問道。

「留一個拖半年,留兩個拖整年

張邦昌和趙構商量。趙構道︰「即刻就開戰,宋廷要吃虧。金人早有進犯的準備,而大宋歷來就疏松兵防建設,真要打起來,怕是會猝不及防、一敗涂地

「既然是這樣就讓二人留下,使得朝廷有了充足的準備時間

趙構嘆曰︰「留吳激一人,不讓金人得到了太多便宜

在張邦昌的力爭下,金帝答應了趙構的要求。

徽宗得到密報,金人動作異常,恐有犯境的舉動。可宋廷如何去對付金朝的大軍?構兒還在金國,怎麼辦?還是讓宗澤去磁州任知州,聯合相洲的汪伯彥,讓他們一起保護構兒的安全。

趙構等人返至磁州,宗澤率兵全力護駕,並勸趙構留在磁州,而河北正定的汪伯彥也帶上兩千人馬抵御金兵迎接趙構進入相洲。果然不出徽宗所料,內線來報︰宋使人員剛踏上征途,金國人就後悔放趙構回宋,要扣留他作人質,為今後的談判作砝碼。完顏杲連忙派兵追趙構回金,追至宋國境內,忽然有兩撥的人馬沖出救駕。金人無奈只好收兵返回。徽宗覺得趙構出使有功,便任命他為兵馬大元帥,宗澤、汪伯彥為副帥。

回到卞京的于文虛中,很快成為皇上身邊的大紅人,皇上還時不時地給他講些金人背棄信義,宋廷將士群情激憤,太學府學生街頭游行的一些事情。于文虛中長嘆言︰「國事頹唐,陛下惟有先下罪己詔,改弦易轍,革除弊政,以挽回人心。至于御敵之事,臣不才,只能委之于將帥

徽宗听了于文虛中的建議,感覺這也算是個沒有辦法的辦法。只要國家穩定,將士能奮勇殺敵,學生安心學習,這老臉可以不要,于是他擬命宇文虛中負責起草「罪己詔」。宇文虛中領命後,一夜沒睡,把一道感人肺腑的罪己詔擬了出來。這詔書總算是說了些真話,可謂是字字泣血,悔恨不已。次日便頒行全國。「朕自登基以來,言路閉塞,阿諛奉承之聲不絕;奸佞掌權,宵小得志,忠良之臣蒙冤受害。朝綱敗壞,世風日下。賦斂畸重,生民之財枯竭;戍役繁重,軍民不堪其擾。無益于國計民生之事甚多,奢靡之風漸成。國家資財被竊取一空,謀利者仍然搜刮不止。戍邊士卒衣食不保,冗官濫將坐享富貴。數年來災異不斷,實乃上天示警,而朕不思悔悟。天下百姓怨聲載道,而朕居深宮而不知。追思己過,悔之何及!」

罪己詔書一下,相應的措施也就立即展開了起來。重點是節約用度,宮中開支大幅度地削減,親信的俸祿也有所降低,道士當官的一律免職,給寺院的賜田也強行收回。對那些招致天怒人怨的采石所、教樂所、應奉局、行幸局、制作局、花石綱等等,一古腦都撤掉,可是他不知道︰民心一失,就再不可能收回來。胡鬧了二十年的執政者,老百姓誰還相信他能改邪歸正嗎?

罪己詔頒下後,在民間根本就沒引起什麼動靜。誰的心里都在嘀咕︰把國家禍害夠了,忽然又想起改邪歸正,這不是愚弄民智又是什麼?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情殤宋金最新章節 | 情殤宋金全文閱讀 | 情殤宋金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