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 第五十九章 恩仇

作者 ︰ 旻寧

李氏忍不住嗚咽起來,「沒想到沒幾個月,他們就又下手害了國公爺去了……嗚嗚……」

皇後娘娘半信半疑,這膠州和幽州兵防圖,可不是那麼好得的,一個不曾出仕的家族子弟,一個閨閣千金怎麼會得了去的。

幽州的兵防圖和膠州兵防圖,便是林國公親自在,也不見得能得了去的。

林熙棠和林熙蕙常年在京都,就連遠門也不曾出去,如何聯系倭寇,如何聯系蠻族?

皇後娘娘懷疑該不會是李氏為了月兌罪,隨便找了個由子的。

「你先下去吧

皇後看李氏哭哭啼啼的樣子,倒像是真的,暗想還是細細查探吧。

李氏見皇後沒讓她去指證,也沒處罰她,更沒讓她去前殿,只是讓她下去梳洗,好生疑惑,只是能活命,她也不敢多想的。

皇後深思,本來就沒打算將國公府夫人一鍋端,畢竟牽扯前朝世家太多,主要目的就是借著甄夫人和牛老太太打壓甄氏和牛氏一脈,沒想打一個嚇唬,還得了這麼多好來。

「鄭湖,你將甄氏等人先帶到大殿上吧,半響,本宮必是讓人送柳氏、周氏其他諸人帶了狀紙一同上殿的

皇後娘娘看了看林熙菡身邊幾個丫頭,又道,「這幾個小丫頭也是證人,你也帶了去吧

「娘娘不急。這國公府的案子牽扯的多去了,不僅僅是明獻宗姬的事兒和幾個商戶上告大理寺的事兒?」

鄭湖笑嘻嘻地解釋道,「剛才牛閣老拿了商貿商會換取國公爺打殺商戶的事兒

「陛下剛猶豫,沒想到就有人敲了登門鼓,告國公府屠殺鄉鄰,滿京城的大老爺們都盯上了這事兒來著

鄭湖一指南天門,皇後娘娘才想起剛才好像外殿宮人喧嘩了一下。轉頭看向鄭湖,鄭湖又道,「樓閣老、趙老、宗老都去了大殿,御史台也是結群的彈劾國公府和牛閣老,如今牛閣老是自身難保

皇後點點頭,「怕是牛閣老下台是穩的

「何止穩的。這是有的沒完。陛下讓等娘娘這兒全了再去,那個案子是要大審的

皇後明白陛下的意思,這是要將牛閣老往狠處下手了,听罷更是命令宮人吩咐柳氏、周氏、李氏、高氏將甄夫人和牛老太太以及國公府相關人士所犯案子寫清楚。

鄭湖見皇後明白意思,笑笑。對皇後透露了點消息,「娘娘,您不知道。這國公府和牛府實在太囂張了,做事太不留余地了

「哦?」皇後揚眉。

鄭湖年紀不大,性子有些跳月兌,是陛下和皇後剛剛提拔上來的太監總管,對皇帝夫婦忠心耿耿。對向來慈和的皇後更添幾分孺慕,說話也是隨意了點。

「娘娘,您也知道奴婢出身鄉野,家里過不下去才進了宮,得了主子恩典才過上了這好日子。所以一听老漢的事兒就心酸

鄭湖抹淚感慨道,「這告狀的老漢實在可憐。這老漢家境貧寒。年老體衰,無婦無子,膝下就一個傻女。也無橫財生計,鄉里見他可憐,就謀了個更夫差事,老漢也心存感激,不僅辦事無誤。還常常不辭辛苦的幫助鄉里,得了善良好名

「沒想到好人沒好報。老漢一日救了個富家公子哥,反而遭了罪責

鄭湖面露憤慨,宮人皆驚,「難不成是國公府的人

皇後娘娘亦道,「難不成老漢救了國公府的人,國公府的人得了救,反而害了老漢去了

「娘娘聖明,什麼都瞞不了您,一猜就中。就是這等子忘恩負義事兒

鄭湖點頭,「老漢是姑蘇人,四年前救了前往姑蘇家祭的國公府十一公子林熙棠,當時這位公子哥昏迷不醒,躺在路邊,老漢將家中銀錢米糧都典當出去,救了他一命

鄭湖憤怒捏拳,正義凌然的樣子逗笑了皇後,皇後溫和的看著他,他亦再宮人驚呼中,繼續說道,「沒想到他一朝得救,找到了尋來的家僕,就立馬放火殺了老漢棲居之地,燒死了老漢獨女。那火可大了,一年燒了三天三夜,和老漢連屋的鄉鄰均是被燒光了家財,死了好多人來著

眾人倒抽一口氣,實在是忘恩負義太過,你不思回報,何苦毀了人家家園,殺了人家親人,還是這等子寸瓦不留的手段。

要知道世人重視尸身完整,被殺死的人等同于挫骨揚灰,按大胤民間說法,就是連魂魄也是得不到轉世,只能在人世游蕩,最後魂飛魄散。

再來老漢得鄉鄰救助,卻因救人害了左鄰右舍,不是讓老漢連家鄉也呆不住了嗎?

對于老漢來說實在太過了。

「這還沒完。老漢心中憤怒,想找林熙棠討了說法,模尋到林熙棠主僕還在姑蘇,就求了人一紙狀書將林熙棠告上了衙門鄭湖說一半,剛進來的櫻蘭听了一半,立馬插嘴道,「必是貪官護住林熙棠這個奸賊

鄭湖一見櫻蘭討巧道,「姐姐說得極是

「國公府老家就是姑蘇,祖上不知道在姑蘇經營了多久,可謂是半個土皇帝來著。姑蘇知府自是不敢違了林熙棠這個國公府公子哥的令,再來當時老林國公還在,世人敬重著,又有牛閣老的權勢壓著。姑蘇知府只得故作不知,將老漢關了幾日,給了些銀子,放了老漢

「這知府倒是精怪的櫻蘭撇嘴。

皇後娘娘听罷,又道,「這知府也算是仁厚的,沒的折騰死老漢,想來也算是不畏權勢了

眾人明白,按照牛閣老的做派,要是知道知府陰奉陽違,怕是仕途到底,小命難保。

皇後示意鄭湖接著說,「老漢得了姑蘇知府的銀子,心里又不甘又無奈。便大病一場。病好了,卻沒了銀子,老漢也是硬氣的,一路乞討乞討到了京城來告御狀

「乞討乞了三年……」櫻蘭一嚇。

「這能怎麼辦呢?沒錢沒馬車,一路從姑蘇走到京城,不要三年要幾年,老漢身無分文,打著短工折騰了一翻,才辛苦到了京城

「然後告御狀,敲登門鼓了

鄭湖白了櫻蘭一眼。惹得櫻蘭直瞪他,他嘻嘻一笑,又道。「哪有那麼容易。敲登門鼓,可是有五十杖廷杖的,一個不小心就沒命了,還伸什麼冤。老漢先是去燕京府報案,燕京府無視不受理。然後又到大理寺投告,大理寺無視,還讓國公府得了消息。「

「國公府一下子就派人打殺老漢,老漢差點沒命,好在被京郊村人救了回去。村人救好了老漢,老漢也發現這老百姓難告權貴。也死了心。可是……」

「可是什麼?」櫻蘭慣是沒耐性,皇後娘娘拍拍她的手,她尷尬笑笑。

「可是國公府和牛家女眷操辦什麼胭脂鋪子。就想買了村人的田宅,養花種草。老百姓都是靠地吃飯的,哪里舍得自己田地,自是不肯。牛家和國公府就捏造了村人患上了瘟疫,將村里好少都抓了起來。活活餓死,然後一把火燒了干淨。消了村里人的戶籍。田地成了無主之物,自是歸到牛家和國公府名下

「簡直無法無天了皇後娘娘暴怒不已,掐著案幾,敲斷了指甲。

她和陛下夫婦一心想要成為明君賢後,再造盛世,可這些黨派卻無非作歹,敗壞超綱,毀掉他們的江山。

「娘娘,息怒,息怒……」眾人跪了一地,皇後收斂住情緒,幽幽道,「養花種草,屬于荒廢良田,按照大胤律法是犯罪的。可惜這些閣老們貪圖權勢金錢,早就猖狂得無視律法

「娘娘說的是。陛下當時听到這事兒,氣得碧璽都砸壞了鄭湖接著道,「好在老漢戶籍不在村里,又躲了出去,才免了這災

「哎——,這老漢二次受恩,才活了過來。滿村被屠,老漢心中憤怒,這才拼死一搏,只求能有個機會面聖告御狀

皇後娘娘心神恢復,「這民告官,就該少了那些子限制,那些子廷杖不是阻礙了老百姓伸冤來著嗎?」

「這不是沒辦法來著嗎?陛下也對這類條例不滿,怎奈何老祖宗定下來的,就是怕人沒事敲了御狀,豈不是耽誤宮里正事兒嗎?再來大臣們均是上書不同意更改此令,陛下這才沒改成鄭湖勸慰。

皇後沉吟又道,「老百姓哪里是敢沒事蒙蔽聖听戲弄皇家的,敢的只有那些尸位素餐的貪官污吏,佔著位置盡做魚肉鄉鄰,坑害百姓的事兒。沒的一個是忠心為百姓、為皇家辦事的,都是為了家族、自己撈錢謀權的

皇後一干子打死,鄭湖不敢插話。

「娘娘,那些狀紙、證詞以及罪證都收繳上來了

秋華進了屋里答道,皇後點點頭,又讓人傳話林國公的御醫,以及國公府隱秘事兒畫押的一些人,通通交給了鄭湖。

「你先將這些人證物證帶到大殿,讓大廳上的朝臣看看,他們這些人都干了什麼事兒

皇後娘娘吩咐鄭湖,又將一本造冊交給他道,「旁的,你告訴陛下,都交給了大理寺和燕京府查探了。不過這些子人牽扯到底多了,還需不需要另外再安排人,讓陛下好好斟酌

鄭湖點頭稱是。

「將明獻宗姬……」

皇後猶豫了一下,想了想,又吩咐道,「還是傳喚福慧帝姬妯娌吧,這事兒好歹牽扯了他們家的姑娘,他們總不能不管吧。順便傳喚一下薛家女眷,擔了名義,也不能成日里像是不相干的,難不成就是做做樣子的

「秋白,給我傳喚樓家、金家、白家、裴家等這些冊子上的命婦,她們這些做媳婦、太太的,夫君為大胤效力,什麼事兒該做,什麼事兒不該做,她們也該門清的。不然誥命的俸銀是給她們白發的,別當誥命就是夫君兒子給她們掙得,皇家不發話,兒子夫君在厲害,也是沒門。皇家發話了,就是無兒無女的寡婦,皇家照樣看著她的功勞分封

宮人連連點頭稱是。

皇後又轉念一想,「去樓貴妃、賢妃、淑妃這些天天念叨對陛下一心一意的妹妹那兒,傳話。就道,她們不是一心為了陛下,恨不得以身代死來著的嗎?這事兒,就看她們對陛下有多少真心,多少假意來著

皇後促狹的作弄,讓秋白幾個宮人抿嘴一笑,連連稱是。

皇後又轉動了一下手上的把玩,將一把長劍取了出來,遞給秋白喚道,「你讓秦護給長公主送過去,說是伍家虎兒是該伸出利爪的時候,不然待久了,與養只貓有什麼區別

秋白眼珠一轉,心中明白,是要聯絡伍家爺們配合陛下行事來著。畢竟牛閣老手上還是有幾個勛貴掌著軍權的。

「陛下,那兒……」

「你當我是擅自做主的來著。早幾日前,我和陛下就商議好了,沒想到這麼趕巧,讓我和陛下少了一段折騰。想來也是牛黨作惡了,常在路邊走,哪有不濕鞋的理兒

秋白幾個宮人這才放心,皇後氣勢足,為人聰慧,但是這女子厲害了,男子也是不喜的,好在陛下心里不愛皇後這一款,對皇後還是相當倚重和敬愛的。

秋白四個秋都是皇後家里帶出來的,對其他宮人對皇後忠心,私下里也對皇後與陛下的關系關心地狠,皇後膝下無子,又無聖寵,若是太厲害,引了陛下猜忌,豈不是糟透了的。

皇後也猜出身邊人所想,笑道,「陛下看著有些過于嚴苛,實則是個有原則,大度的,是不會為了這些子小事兒對付本宮的

皇後見幾個秋神色不信,又道「莫把朝臣、民間的議論放在心上。那些子散布這些,不過是拿捏這賢明的名聲逼迫陛下對他們下手軟點。可你看看先帝留下的爛攤子,朝廷上烏煙瘴氣,陛下再不狠的,後世子孫如何,大胤百姓如何,大胤江山又如何?」

高處不勝寒,帝心淒苦何人知。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最新章節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全文閱讀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