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 第五十五章 大膽

作者 ︰ 旻寧

甄夫人身邊幾個婆子丫鬟一見不敵蘭嬤嬤帶著一群粗鄙潑悍粗使婆子,立馬拖著幾個太太逃了出去。

蘭嬤嬤也不阻擾她們逃跑,而是帶著十來個粗使婆子繼續跑到內院和甄夫人安排搜查園子丫鬟扯打起來。

內院伺候一般能混到主子身邊都是長相好看標志年輕丫鬟,少有粗鄙難看粗使婆子,她們哪里是蘭嬤嬤找出來那些專門干體力活粗使婆子對手,三兩下就被打得哭天喊地。

蘭嬤嬤收拾完她們,將這一群打著渾水模魚丫鬟攆出了園子,又得了林熙菡令,將貴重緊要東西,藏了衣兜里,帶著一幫子粗使婆子,邊哭邊跑從國公府一路沖了出去,直往崔府跑。

路上還不停哭喊「救命,老太太,天殺,謀財害命」,惹得路人議論紛紛。

蘭嬤嬤原是崔老太太身邊伺候,做過崔大姑女乃女乃,崔詩韻乳母,現一把年紀,頭發花白,衣著散亂,臉上還帶著些傷痕,帶著一群衣裳破爛、面露苦相中老年婦孺,一路哭喊,話里意思又讓人心驚害怕,怎麼不引人注意。

崔家京城宅子是崔大舅母特意挑選清雅方便之處,靠著皇城,方便崔大舅爺上朝來著,這幾條街都是文官世家,幾多御史均住此處。

蘭嬤嬤沒到崔府,半路救被歸家宋御史給遇上了。

大胤朝上朝早,下班亦早,一般是卯時上朝,哺時歸家,就是申時下班。

這個時間段,太陽高掛。官員們歸家也閑得慌,多是去搞個聚會,逛逛瓦舍什麼,瓦舍就是瓦肆並不是後世理解勾欄妓院,而是百技演出和商業集市,當然美色誤認,那里青樓妓館、書苑茶館比較有名,大胤貴族官員們也多愛下班後,穿上便服混老百姓中去玩樂。

但宋御史不同,他出生貧寒。為人方正,是清流中都少有清官,為人不畏權貴。不愛錢財,不好美色,一般不與同僚閑逛瓦子,個人也沒什麼癖好,除了好奇心過重。愛好八卦外。

宋御史愛好多數表現下班沒事就皇城附近幾個官員貴族府邸聚集地閑晃,窺探同僚動作,看看各個勛貴動態,家里有沒有發生什麼事兒來著。

大到張家李家結黨營私,搞聚會,小到官員妻妾通房數量。甚至于閣老掉牙掉幾顆,他都打探得清清楚楚。

他這種癖好和興趣讓大胤朝勛貴世家、官僚富商都是又恨又怕,外帶惡心。多是無可奈何。

你還不能說他有錯?無聊?變態?

他工作就是負責監察朝廷、諸侯官吏失職和不法行為,他這種沒事就跑到人家家門口閑逛行為不正是兢兢業業為大胤朝廷效力行為嗎?

這種廢寢忘食一心辦事行為,陛下當然只能嘉獎鼓勵,再來宋御史愛盯人,陛下覺得只要不盯著他後宮吃穿就成。旁大臣與他何干。

陛下這一鼓勵,導致于宋御史越發愛上了他八卦、彈劾事業。

他不僅自己沒事閑逛。看看附近有沒有什麼鮮事兒,還養了一批家奴,沒事就繞著皇城一圈子逛,看看有沒有鮮事兒,看看有沒有不平之事,或者勛貴世家官僚是不是附近又干了什麼違法亂紀事情,讓他第二日有東西上朝彈劾、糾察官僚勛貴。

宋御史行為讓小心又小心朝臣不斷地被彈劾,幾乎人人都被罵習慣了,讓宋御史對他事業少了幾分熱情。

正當宋御史悲劇近沒什麼鮮事兒,大理寺就發生商人子撞大理寺大大門伸冤事兒,他得了家奴消息,一下子就樂了。

搶大理寺上告前就彈劾了大理寺玩忽職守、尸位素餐,拒不受冤案,導致老百姓求告無門狀院牆什麼。

誰料大理寺卿裴希是個狡詐,知道御史台盯上他了,當即就將案子上報朝廷,還告之涉及了林國公府什麼。

宋御史棋差一步,心里毀啊,又讓人偷偷查探了里面涉及了明獻宗姬嫁妝私租之事,立馬彈劾國公府強霸孤女遺產,多處違法亂紀行商賈之事,又彈劾國公府以權壓人,強搶民財,逼殺良民等等諸如此事。

沒想到牛閣老倚老賣老,提前進宮求了陛下恩典,竟然想將案子壓下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當做國公府與商戶經濟糾紛,罰了國公賠償商賈銀錢就草草了結。

可惡是御史台奏折竟都被壓內閣里,陛下見都沒見著。

宋御史自然不甘心,他看不慣這些內閣大臣包庇家中子弟,何況案中還涉及了忠義之士後嗣,他一想到類似于林玉 這樣大臣為國捐軀後,他們子嗣還需要受權貴欺辱,朝廷不僅不庇護,還縱容,他心頭血就氣了出來。

只是今上受了蒙蔽,牛閣老又親自下保證定會管教國公府,庇護明獻宗姬,他們又沒有國公府虐待宗姬證據。

可真是邪不壓正,天助義士,宋御史剛懨懨出了皇宮就听到下僕稟報,國公府打殺了明獻宗姬身邊老奴,這老奴還是其母乳母。世人重孝道,乳母相當于小主子半個母親,再來此老奴還是崔詩韻乳母、明獻宗姬教養嬤嬤,簡直是比打了林熙菡還過。

這可是實打實欺辱宗姬證據,何況听奴才稟報中,國公府不僅打殺了明獻宗姬身邊人,還查收繳獲宗姬屋內一切東西,甚至放話說打殺了宗姬不過是個病逝事兒。

明獻宗姬既然封了宗姬,就算半個皇家人,與蔑視皇權簡直無一二。不說國公府遭罪,就連做擔保牛閣老也犯了欺君之罪。

宋御史掌握這等子天大把柄,如何不得意,他一出宮門就連轎子也沒做,直坐馬車追著蘭嬤嬤等人過來。

「老人家。你有什麼冤屈,就稟報來吧宋御史氣喘吁吁地從馬車上爬了下來,一上來就直奔主題。

蘭嬤嬤一見,心道來了,面上露出一臉苦相,哭道,「大人,救救我們家小姐吧……」

蘭嬤嬤一通哭訴,就絮絮叨叨地將國公府平日里如何欺辱刁難林熙菡,如何逼迫林熙菡交出根本不存林玉 墨跡。甄夫人等人又如何強搶林熙菡身邊物什,打殺她們這些奴婢,又將她們攆了出來。

宋御史听得義憤不已。又看蘭嬤嬤形容狼狽,一把年紀哭得淒苦可憐,心里也是萬分同情。

又一群老奴磕頭謝恩和一群圍觀者鼓動下,當即帶著蘭嬤嬤進宮面聖去了。

至于蘭嬤嬤其他跟出來不夠聰明粗使婆子,自是不能進宮面聖。蘭嬤嬤攆了他們去崔家報信,後續就交給崔家處置了去。

宋御史本就是老愣頭青,他這樣人能混到如今官職,除了本身才華,就是氣運過人,他是半點不顧及牛閣老執掌近半朝廷勢力。也不害怕牛黨一脈算計,無畏陛下已經給牛閣老通融了。

反而一群圍觀老百姓青天大老爺鼓動下,愣是差點闖宮門。讓剛進內宮陛下,不得不接待了。

蘭嬤嬤一身狼狽見了當今皇帝憲宗,憲宗少年就與林玉 相交,自是對蘭嬤嬤印象深刻,沒想到保養過人、氣質堪比貴婦蘭嬤嬤蒼老衰弱。形容狼狽,竟然比他見過冷宮婆子還枯槁淒慘。這下冷情憲宗也于心不忍。

憲宗念及往昔情分,當即赦免了宋御史闖宮門之罪,又听蘭嬤嬤艱難敘述,以及宋御史腦補各種添油加醋,瞬間就對國公府厭惡不已,將對老林國公愧疚拋腦後。

礙于後宅之事,隸屬婦孺所管,他插手過于小氣,只讓人追究林國公諸多罪事,而將牛老太太婆媳交給了皇後處理。

憲宗皇後一向對牛閣老、樓閣老兩黨印象不好,多年前崔氏事情對牛老太太婆媳所作所為早有耳聞,又因四年多前崔林官司對國公府影響糟蹋,特別是林熙蕙七夕宮宴上自作聰明,設計算計其甄玲和樓家女,就對這能教出這樣閨秀林國公府不抱有任何好感。

這也是憲宗皇後明知樓家姐妹宮中算計林熙蕙,她亦不曾插手半分,讓她自生自滅原因所,不然憲宗皇後又不是大胤幾代不得寵又無勢皇後,何至于不知道樓家這點子勢力活動情況,只是她懶得插手而已。

但憲宗皇後沒想到是,林國公府再一次下刷了她想法。

國公府不僅是沒規矩,婦孺亂權,愚蠢無比,自作聰明,而且是無法無天蔑視皇權。

憲宗夫婦給林熙菡一個宗姬封號,不僅僅是獎勵林熙菡,多是作為一個長輩對林熙菡幫助。

林熙菡無父無母,屬于大胤五不娶,日後出嫁難,這樣一個女子為家族謀利世家環境中,林熙菡價值不大,自是不受家族重視,會飽受諸多苦楚。

皇後娘娘心中知道女子難,故提及要給林熙菡一個宗姬封號,好保住林熙菡家族中地位,也同時對世家朝廷表示了憲宗夫婦對林熙菡重視和喜愛。

要知道大胤不僅爵位難得,皇女封號難,這個講究多子多孫社會,皇家女子多不勝數,但真正有封號寥寥無幾。

不說王爺皇子女無封號,就連陛下親女也不會未出閣前分封。

而林熙菡不僅有了宗姬身份,還有了明獻封號,明為日月,一般只有得寵皇女才有次封,獻有賢者之意思,又象征著宗廟犬。犬兒,犬兒,里面包含了憲宗夫婦其實心中將林熙菡當做自家子佷意思,並不是外人所想,林熙菡獻了書,陛下所獎勵來著。

這個封號,皇後夫婦早多年前就打算林熙菡及笄之時贈送,方便她嫁娶,又免除旁人算計和欺辱,好讓她順利長大。

只是沒想到國公府明知林熙菡已經有了族姬身份,還處處刁難,讓林熙菡處境艱難,不得不獻書謀求,皇後娘娘夫婦這才提前將封號送給了林熙菡。

林熙菡獻書時並不知道,林玉 其實多年前就已經將他覺得堪用之物,早早就偷偷備份送給了今上夫婦。

皇帝夫婦沒有執行原因是朝廷黨爭嚴重,沒有找到合適人去操持這些,原打算林玉 站出來倡導這些,只奈何林玉 出事去了,林熙菡獻書,也好給了皇帝夫婦借義士之口,鼓勵大胤朝百姓換糧種,沒有將功勞交到任何黨派手中。

听了蘭嬤嬤敘述,皇後頗為驚訝,實是太過……

皇後娘娘無法形容心中所感,只讓秋白去領了牛老太太婆媳來處理這些事情。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最新章節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全文閱讀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