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 第一百九章 流年

作者 ︰ 旻寧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最新章節

白霜霜有些小手段,那些手段皆是後世宅斗電影、宅斗小說以及後世之魂個人的社會經驗。

那些手段都是些不痛不癢的小絆子,著實不夠狠毒,她甚至大胤律法和宗族規矩都模不清,更不精通毒術蠱術,連奴婢的教也不懂,一味講究人人平等,卻又做不到真正的發下架子。

以至于被她針對的崔明都替她擔心,她這個樣子能在世家活下去,再大一些去見客,閨閣小姐的潛規則,此君全然不懂,豈不是給崔府鬧笑話。

萬一,某千金雅罵她,她听不懂,不駁回,旁人當她默認了來著,那不是啞巴虧了。再來世家千金講故事,古例都是用來反諷的,有暗意的,她听懂了,又來個冷笑話什麼的,還不是冷場至極。

崔府上下對這個外孫女的擔心,白霜霜卻是不懂的,她只知道自己擁有上下五千年的精髓知識,擁有信息大爆炸時代的信息,還知道大胤朝的歷史以及女主的未來,她天生比旁人佔優勢。

自得其樂的每天一例堅持不懈給崔府大太太上藥水搞破壞,堅持不懈地給崔明在糊涂外祖母面前使絆子,努力讓糊涂外祖母心被她母女收攏來,好對付崔明,或者堅持不懈拉攏收買著崔府上下的奴才。

可惜她的堅持不懈,並沒有像故事一樣讓她得到什麼,除了她手段不高明外,還有就是現實生活畢竟是現實生活,人性是復雜的,不是單純的喜歡或者討厭,糊涂和聰明也只在一線間。

崔府是個不適合她發揮的場地,有一天白霜霜突然如此想到。

崔老太是個小事糊涂,大事精明的。她喜歡白霜霜母子,亦喜歡兒子孫子孫女,她憐惜白霜霜母子,偶爾為了白霜霜斥責一下崔明,不是因為她討厭崔明,也不是白霜霜眼藥水有用了,而是親近劃分,崔明是她孫女,她能管著,白霜霜再是外孫女。也是旁的府上的,她管不得。

白霜霜發現崔明並沒有傷到根骨,反而越發端莊嫻雅。行事周全。

而林熙菡和崔明也在白霜霜的刺激下,吸取了白霜霜的教訓,認識了自己的不足,學習了很多東西。

崔老太爺暗暗看在心里,也有很多想法。

林熙菡過完六歲生日就和兩個表姐被崔老太爺送入了女學。

女學是官家和鄉紳辦理的官學。里面除了學習女四書、禮儀規矩、琴棋書畫、管家御奴還有一般的養生、騎射、牌九、投壺、品茶、布菜以及辨識衣料、珠寶、香料等等零零碎碎的世家生活所需的一切技能。

大大小小課業共計超過六十多種,每日從卯時(早上五點到七點)起至戌時止(十九點到二十一點),除了膳食,此間時間均是排的滿滿的課業。

繁重的課業壓得各有小心思的世家小姐不得不全力以赴的學習,否則考不過季度考核,就要比旁人晚一年進入社交場所。這還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世家聯姻,除了門當戶對,還要看品行四德。可這些非常的虛,又非常的實在。

世家考核這些非常仔細,各種花宴上夫人們通過種種觀察,看閨閣千金的儀態言語,服飾搭配。雅趣對話(各種游戲比賽)來看四德。

還有就是從女學成績來看,畢竟宴會上會偶有失眼。但女學成績是實打實的。

林熙菡本身生為喪婦長女,屬于五不娶,受人嫌棄,若是想要日後不受排擠,那必是要上女學,來改變命運的,三年孝期已過,怕是國公府又要和崔府打官司了,那個時候林熙菡想上女學,國公府不一定讓她上。

自是比旁人認真得多,成績在女學也是相當不錯,再加上有個上了大三歲,多上三年的優秀表姐崔明幫助下學習進步也快,不僅早早超過同齡,甚至崔舅母不斷開小灶直追上了三年女學的崔表姐。

而白霜霜開始還有心思耍小手段,但沒過多久,她就發現她這個比同齡晚了兩年上女學的,在女學不僅沒有任何優勢,反而屬于受人嫌棄,拖後腿的。

她只得放下些小心思,度過眼前的難關,免得被她看不上眼的孩子瞧不起,可一個心思復雜的人,哪里能夠真的靜的下心來學習,也許有些東西,她更有優勢,更有遠見,更有思維,但是學習一個完全沒有接觸過的,枯燥復雜的常識,她比一般女童更難以吸收。

白霜霜學習陷入了困境,等到林熙菡已經進入崔明所在的甲字班時,白霜霜還留在童子科,她才真正的清醒過來,哪怕她有後世靈魂,知道很多大胤人不知道的新奇事物,也知道旁人的未來,她也該改變不了,她不懂大胤的事情,她需要學習世家生存技能。

白霜霜很快沉靜下來,也求到了崔趙氏處,請舅母開小灶。

崔舅母是個大度的,不曾刁難,毫無成見地直接讓白霜霜和崔明、林熙菡一起學習。

此舉也讓白霜霜不得不承認崔趙氏是個真正的女君子。

人放下成見,好好相處,白霜霜發現往昔,她厭惡、她怨恨的人也不是很難讓人接受。

她滿心對崔明提防、算計,相處久了,她還是不得不承認崔明是個真明媚、善良的女孩。

時光匆匆,流年似水,很快到了第三年春天。

林熙菡守孝的日子也快結束了,崔舅母不知道國公府什麼時候發難,將林熙菡領回去,毀掉這個孩子。

崔舅母憂心忡忡地放下所有的事情,停掉了白霜霜、崔明的私下課業,她全心全意將林熙菡的休閑時間填滿,恨不得將所有能教的,不能教的通通教會,好讓林熙菡多長大一點,多懂一些,更明白事理。免得被糊弄,被算計,被迫害。

這樣她才對得起早逝的小姑子,公公婆婆的信任,還有林熙菡對她的喜愛,更對得起她的心。

崔舅母的偏心之舉,崔明沒有絲毫嫉妒,反而對小表妹心疼不已,就連功利性重、好嫉妒的白霜霜也不曾多說什麼,細心地幫林熙菡處理掉學堂那些讓林熙菡分心的事情。

可林熙菡守孝滿了一年。林國公府都不曾提及到林熙菡這個小孫女,讓林熙菡回到京城。

反倒是崔舅舅回京赴任工部侍郎主管屯田、虞部、水部三司,標志著被今上遺忘的保皇黨的柳黨一脈重新進入了人們的眼線。也意味著林熙菡與崔家人不得不進入京城貴族的視角中。

柳黨是保守黨的中流砥柱,歷經三朝,把持大胤朝大部分勢力,與當時的李黨、勛貴、皇族形成四方平衡的勢力。

可惜是隨著各種權利斗爭、皇權變更,柳氏一黨的敵人、朋友都消失在歷史河流中。柳氏一脈的太過聰明和穩重比多智的李氏、悠久的趙氏更讓皇族不放心。

聰慧的柳氏一脈族人趁著李黨沒落,新帝政策改革,迅速撤退朝廷,將朝堂的勢力通通丟給新帝信任的革新派。

甚至連各種姻親多退出朝堂或者擔任不大的官職。

柳黨走得干脆,今上也無意刁難,不戀勸的柳氏一脈得以全身而退。而那些曾經和他旗鼓相當的族黨早就抄家滅族,消失得干干淨淨。

而崔氏一脈就是標準的老保皇黨,柳黨一脈的人。崔老太爺離開朝堂也蓋因柳黨,崔大舅不為四品上官,四品推官,閑賦家中也均因黨爭,怕官高成了黨派爭斗的頂罪羊。

崔老太太的親兄弟是先帝諸位皇子的老師。亦是今上的蒙學老師,是「守常兼容」保守派思想領頭羊。柳氏權黨的首領,可惜他的思想不容于剛即位一心想要「變俗革新」的新帝及他一手捧起來的樓氏革新派,又不容于徹底維護舊統治的李氏保皇黨及皇室宗族。

故柳氏一派急流勇退,不參與兩種思想交鋒的激流中。

現在十多年過去了,李氏保皇黨勢力被今上絞殺旦盡,全族沒落,張氏皇族被抄家滅門,勛貴一盤散沙,新的保皇黨牛氏被壓制得說不出話來,趙氏一脈也只能是找些清流代言人。

而今上曾經的心月復黨派樓氏成了新的李氏,甚至還不及下任皇帝上任,就被曾經的主子對準心口,怕是不多久,今上就要磨刀霍霍。

崔老太爺看著兒子的任命書,幽幽嘆口氣,「怕是今上對柳氏一脈的試探吧

長子六年前就能升任四品官,老太爺見今上二期都不曾讓兒子升職,也是知道意思的,就讓長子以病推了官,在家中休養至今。

可如今這個病了六年的人,今上突然下旨讓長子擔任工部侍郎四品官,讓崔老太爺又驚訝又了然。

朝廷爭斗日益激化,革新派的勢力大到今上把持不住了。

「今上讓你管著屯田、虞部、水部的事兒,是對你的信任,你萬萬不可玩忽職守,丟了崔家臉面,辜負了今上信任

崔老太爺仔細看了一眼年紀不小,卻仍是一臉憨厚忠直樣子的長子,心里微微放心,道,「我看你這方面也是不精通的,資質又愚鈍,就少參與上下級間的餐會,多多和司農研究一下增產的事兒,好好研究一下河道兒,免得誤了正事。若是有些宴會實在要參與,免得得罪了上司同僚,不若讓你媳婦參與去,反正你去也是最笨得罪人的,你媳婦是聰慧擅人事的,她一定能處理好的

崔老太爺說的不客氣,崔大爺卻連連點頭,一點沒有不快,他知道他和娘一樣就不擅長這些,這各種人事宴會還是讓擅長的人來做。老太爺就是不說,他也是不愛去的。

崔老太爺看長子神色沒有勉強,放心了些,男人都有野心,他怕他不在京里,長子就逆了媳婦,到時眼皮子淺,為了權勢走錯了路。好在如今看來,長子還是不曾被權勢勾了心的,還是個听話。

崔老太爺這一想又舒心了些,又想到老親戚,已經死掉的林國公,暗想自己老太太和兒子不聰明,但勝在本分听話,不惹事兒,你看老親家林老頭英明了一世,最後因為有個自作聰明的老太婆和蠢笨貪婪的長子長媳,就毀了一世英明,國公府的根基。

「這娶個賢惠媳婦受益府上幾代人,是個大事兒,大孫子年紀大,想看孫媳婦的事兒,你和兒媳就不用管了,我身子骨還結實,還能想看想看

崔大老爺听了半點不敢反駁,唯唯諾諾的答應。

崔老太爺一想,這事兒和兒子講不管用的,還是和媳婦兒來講的好,就立即和兒子吩咐道,「你讓兒媳婦到了京里看看有沒有好的,年紀小的沒關系,二孫子也不小了,孫女也大了,這把名單送到杭州,我再琢磨琢磨。還有九娘這次也是要回京里的,霜霜也不好留著,也一起帶到京里去

崔老太爺這話說的明白,兒媳定是能懂的。

白霜霜近幾年有長進,少ど蛾子,兒媳謀劃一下,還是能嫁到京里的,離得遠了,後面又折騰什麼事兒,也礙不著崔府。

崔老太爺的心思,崔大爺是半點沒懂,他想得單純,老實告訴媳婦就是了。甚至他還覺得老太爺對姐姐母女的氣大概是沒了,是不是姐姐的事兒,老太爺也可以放過去了。

不過崔大老爺怕老子,不敢問,只得回去先問一下媳婦,反正媳婦說的,老太爺也不生氣。

這一想,崔大老爺心情有些急迫。

崔老太爺看兒子急切的樣子,到對自己不讓兒子為官六年的事兒有些愧疚,哪個男人不想掌權,到底是虧待了老大的,心想要不要替老大好好謀劃一番,又想馬上大孫子要出仕的,大孫子天資聰慧,不能因這個不咋成器的兒子耽擱了。

還是繼續計劃,等孫子升上去,就讓兒子辭官,給孫子挪位置。

崔老太爺謀劃子孫計,崔大老爺還是一心替姐姐高興,念叨是否要告訴姐姐,還是先讓媳婦謀劃一下。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最新章節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全文閱讀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