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 第六十章 洪水

作者 ︰ 旻寧

林翟氏本來帶著她們幾個是為了給林三太太下面子的,可林韓氏丟臉沒丟多少,卻听了丈夫死不悔改的怪癖,一氣之下提出了和離,場面是一陣雞飛狗跳。林二老太太迅速反應過來,將輩一溜地讓林韓氏領了出去,她將林大太太、林大老爺喊進了屋子。林韓氏領了幾個孩子回了園子,問了幾個丫鬟屋內的事兒,也沒再什麼,很是教訓了韓嬗雅,挨了頓罰,關了禁閉。當然幸災樂禍地林熙菡等人也沒逃過挨禁閉,都是罰禁閉二十,各在各屋內反省,背家規。林韓氏大概也清楚些事兒,當日屋里執勤的丫鬟婆子通通挨了二十大板子,罰了兩個月月錢。林府出了大事兒,家宴自然開不得的,林熙菡在禁閉出不得門,族學、閨學也沒去的成,等林熙菡出來的時候,林大太太早就病重,去別院修養去了。林熙菡心里門清,林翟氏一大把年紀了,孫女都是有的,兩兒兩女,平日里又沒什麼大錯,外面名聲也是不錯的,這突然和離,還不是壞了林府名聲。再來翟林兩家結兩姓好,快百年的老關系了,哪里能讓一個老姑女乃女乃壞了兩族關系,何況林翟氏一把年紀了,和離了去哪里啊。許是,林熙菡與這學業還真無緣,二十剛過,便傳來潮汛,大水的消息。林家老宅考慮到連續多日暴雨連綿,水都快漫過河堤,若是再下上一兩日,絕對會決堤,發洪水的。便組織家僕,將各房主子和財物遣到山上,避開洪水。林二老太爺原先得了薛家兄弟的消息,並沒有怎麼放在心上,不過心謹慎慣,另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早早做了些準備,現在林家老宅的人很是慶幸。慶幸的人,不止林二老太爺子,還有薛家兄弟和林熙菡,更是河道總督這些官員們。薛家兄弟早早通知了河道總督崔大人,雖是未曾得到一線關注,好歹礙于薛林二族的權勢,又有幾分當官的謹慎機敏,崔大人和河道一些官員們還是早早做了防洪準備,疏通了百姓,組織了防洪,更是將幾個潰堤,提前加高修繕了。現在這些河道官員和當地知府看到漫過河堤的洪水,淚流滿面,好在提前疏通了河道,炸了幾個疏水道,加高河堤,不然便是又是一場大水無情,黎民遭殃。「薛三哥,你怎麼來了?防洪還順利嗎?」薛三爺薛翔到來,林熙菡還是很高興的,她來林府,就一直被關在屋子里,得不到外面一點消息很是煩悶。♀「還行,我們提前做了防洪準備,疏通百姓,今年洪水雖大,但不會有人員傷亡,又炸了幾個入海河道,這大水排水也快,洪水也不會再各州停留太久,水面也不會太高,各家各戶除了家當被淹沒損壞,屋子也是不要重建的。你們大概再過兩三便能回去了薛翔聲音有些愉快,他們兩兄弟大半月奔波,好歹有了收獲,更重要的是救了黎民百姓,符合薛家家訓,濟世下。「噢,這麼快巧兒听薛翔的話,有些激動,這斷日子呆著山上,吃著干糧雜面,早就憋壞了,「這下好歹能夠喝口熱湯了林二老太爺早做了防洪準備,山上準備了充裕的食物干糧,但這洪水什麼時候退,還是很難得清的,到底是先緊著主子吃喝,奴才們不過是干糧雜面混著。林熙菡雖然心疼她們,她不過一個外房的,平日里她用度又未曾短缺,又不只針對她房里伺候的,句實在的,她房里用度比別房還高上兩三分。林熙菡平日里也只能將自己的用度賞賜些給下面的,就這樣量還是少了些,饞的屋里伺候的丫鬟偷偷模魚兒吃。林熙菡也沒訓斥巧兒失禮,蘭嬤嬤瞪了一眼巧兒,嚇的巧兒不敢再吱聲,頻頻朝林熙菡望去。林熙菡知道屋里人意思,暗笑了一聲,對著薛翔問道,「不是太湖的水都漫了嗎?太湖那麼大,這每寸地兒的水怕是不好排吧「呵呵,原先倒是個麻煩事兒。但家父給崔大人推薦的河工早早就提出了堵不如疏,讓各地提前多挖了幾個水道,又炸了幾個彎曲的泄洪口,重新改了水道,才這邊排水快的……」薛翔眉飛色舞地講了這次提前防洪改水道的過程,了幾個名詞,林熙菡是听不懂的,倒是屋里的丫鬟婆子听得漸漸有味,驚呼連連,惹得薛翔的越發細致。蘭嬤嬤見了給林熙菡使了個眼色,悄悄道,「咱們又沒遭洪災受罪,薛大人沒事也不好來內閣的,怕是為了災後的事兒林熙菡听了,心中有數,點點頭,「這洪水便是防了,農田怕是淹了不少,就算蘇州是雙季稻,又大多早早做了搶收準備,農戶損失也是嚴重的「可不是。這災**的,老百姓一丁點都是折騰不起的季嬤嬤雖是家生子放了良的,但外面接觸多了,也感觸頗深,心里暗自認為一般老百姓過得日子還不如跟著主子家來得舒坦。當年她便是心底不願意放良的,卻抵不過當家的心高,最後這般下場,還是應了那命兒。林熙菡不知道季嬤嬤想法,知道了也是很難回答,季嬤嬤當家還是相當遠見的,她家孫子的確是個讀書種子,不然林玉 也不會那般為她家放良用心,安排她孫子讀書。可各人追求不同,想法也是不同的,不能季嬤嬤有錯,也不能她對。薛三爺在林熙菡屋里了老一會兒,又絮絮叨叨地交代了林熙菡好好照顧自己,卻來的事兒一字未提。林熙菡見薛翔心里急得直撓,可嘴里不出來,面上猶豫不決,很是為難,暗嘆一口氣,若是薛二爺來了就好了,薛二爺來了林熙菡還能置之不理,裝傻到底,但薛三爺心善的,她不願讓薛三爺為難,何況薛家既不是為了利也不是為了名,不過基于本心做善事罷了。「薛三哥,你來有什麼事兒嗎?薛二哥交代了什麼事兒了嗎?」林熙菡問。「沒什麼大事兒?」薛翔掃了兩眼屋里丫鬟婆子,林熙菡會意讓惠兒幾個丫鬟頭出了門,季嬤嬤給拉上門,站在門外看著。蘭嬤嬤給薛翔續上一杯新茶,薛翔喝了一口水道,「這往年也不是沒有大雨,但姑蘇地兒五六年沒大洪水了。今年不知道為什麼市面上糧價又高,江南兩熟地兒百姓早早將陳糧早稻都賣了出去。現在這一遭災,百姓家里的種子米糧都遭了災,災後栽種是個問題「是賣出去的糧食都沒個再售賣的嗎?」林熙菡問道。「是啊,不知道什麼原因,大概去年開始各地這糧食就早早被搶購了,便是這發洪水,也未曾見有商船往兩淮地兒運糧的薛翔心中也是奇怪的,去年市面上糧買的快,價格也只是貴了一錢,沒有礙著各地民生糧價,這幾年又風調雨順,出了好多酒廠,所以朝廷也沒關注,不過當商人作祟,制定了限酒令,來平衡了一翻。今年早稻又被商戶搶收,到底朝廷稅收佔大頭,也沒怎麼注意。兩淮水災,上奏朝廷,朝廷賑災出了部分米糧,更多出了銀錢,讓去收購,可收購了才發現市面上買賣的糧食未曾有想象多。朝廷又頒布了平衡糧價的法令,那些子地主大商賈也未曾買賣,更主要的是大米商們庫存的確和往年一樣。這下子當今和朝廷才重視起來,可重視對兩淮現如今的情況還是不頂用的。兩淮搶種時間上等不及的。「你二哥道是妹妹手下有個商行,走的海道,能買些南島海外的糧食……」薛翔完心里有些不好意思,好像有些企窺孤女父輩私產似的。蘭嬤嬤听了心中有些不快,薛家這辦事兒怎麼的,還打听義女父輩留下的私產不成,著實讓人瞧不上眼,斜了薛翔兩眼。薛翔也是羞愧,自家二哥的癖好,誰和薛家接觸,他都要模個底朝,實在不是什麼君子所為,相當不體面,現在更是上門問私產。「妹妹,不是薛家企圖你的私產,而是想要讓你們走些糧食來,我二哥,那些商人不賣糧食,怕是又更大的利益,更大的災難,才這般的薛翔急辯道,「這買糧的銀錢一分也是不少的薛翔完從口袋里掏出一疊銀票。「薛三哥,你這是做什麼林熙菡將銀票推給薛翔道,「我不吭聲,不是我不願意,而是我不能「那商行是我母親的嫁妝,如今我還,便是家里人管著的,我也是做不了主的林熙菡話一落,蘭嬤嬤臉上露出了笑意,崔詩韻的確有個商行,做的卻是南北通貨的生意,里面也有些米糧貿易。薛翔不明就里,心里听了也覺得有些道理,不想為難林熙菡,又覺得回去很難面對哥哥。林熙菡見薛翔為難,心里暗想還真是傷不起的老實人,「薛三哥,薛大人認了我做義女,哥哥也是我的哥哥,薛家的事兒也是我的事兒。如今若是用到了九娘,九娘也該出分力。我想讓我母親嫁妝中的商行托付給薛家哥哥們托管一二薛翔原先林熙菡怕是不願意的借口,現在坦蕩了這話,心里又羞愧,便道,「如此這般,便謝過妹妹了。只是……」薛翔想這托管義女嫁妝大胤朝也是有的,按照大胤朝的例兒,無父無母的孤女,父輩給認領了義女,一般義父家等同原家有教養義女,置辦嫁妝的義務,也有托管未出嫁的孤女嫁妝的權利。大胤法律孤女母家遺留嫁妝都是三房監視的,嫁妝清單于衙門備案,母家一份,父家一份。至于嫁妝留在父家,還是母家,或存在銀號都是隨各家的。有上紅契義父義母的,更是嫁妝單子也要留一份義父家的,將來添妝也要根據原清單添加,不能違律出丑的。更有父輩擔心孤女被欺壓,大多數單子是四方共存,嫁妝卻是一半留在銀號,一半留在父輩放心的義父家的。薛翔心里猶豫,覺得好像有些不妥,但想著又不曾違例失禮,本來九娘年紀,自己又不會侵吞也侵吞不了林熙菡的嫁妝,替她管著也是應該的。「好,就這麼辦吧蘭嬤嬤一笑,暗想這姐的嫁妝留在京城國公府,怕是那貪財好利的大太太這侵吞的事兒還真做得出來。姐到底是林家人,也是不好揭發國公府,不然世人閑言碎語也經不起的。可薛府不同了,不過是個義父家的,單子在三處,崔林兩家人還活著,礙于情面也不會讓薛家侵吞的。何況薛家原先沒問這事兒,就沒打算接收這燙手山芋,這嫁妝中的產業,管得好增收了是應該的,管得不好,薛家便被懷疑侵吞了產業,損了名聲。林熙菡心里是不願意折騰老實人的,這要是薛二爺在,萬萬是不答應的,可從林祥寄來的信兒,怕是等到自己回了京城,這崔詩韻嫁妝鋪子里的人都變成了國公府大太太的人了。往日還是幫襯些薛家人吧。「三哥,這我寫封信給你和二哥,畢竟這鋪子商行里的管事兒,你們也是不知道的林熙菡想想順便也將林玉 那個私產上的商行管事寫了上去,「這兩個管事都是母親的商行管事,一個管內地的兒,一個管著南島外海事兒薛翔也不是什麼心細的,他掃了一眼,便將信件塞到了自己懷里,便道,「妹妹,這次我來,除了商行的事兒,更主意的是家父遣了一對家丁,用來護住你的安全,你二哥覺得這一年怕是大胤都是災禍連連,再林家宅門大院的是非多薛翔完將信件遞給林熙菡,林熙菡見了都是薛虯殷切的關心囑托,信末才淡淡交代了一隊人馬,給林熙菡用于平日里出外安全,更多用來外面使喚的。林熙菡心里有些淡淡感動。「他們如今都在山下扎營,听從你調配薛翔完給林熙菡遞了給令牌。林熙菡看了一眼令牌,道,「這對家丁原是軍營的「原是鄉戶,都是立過大功的,但這朝廷不是那英勇善戰的好兵就能一直廝殺戰場的。他們各地服徭役的鄉兵,雖是驍勇不凡,但沒權沒勢的,又沒什麼特別大的貢獻,很難升任官員,戰時多去,身上又有些暗傷,便退了下來。父親舍不得這些老兵,便收用做了護衛家丁薛翔嘆息不已,林熙菡在薛家待久了,也知道些大胤兵制,鄉兵除非大功,一般功勞不過是些銀錢,難升任官員。再者大胤兵員珍貴,上戰場鄉兵都是炮灰。用最差的武器,吃最糟的飯菜,得最少的兵響,卻做最危險的任務,沖在最前頭,死得最多,得不到軍功升不了官。故大胤有服兵役,十死九生,生者十有九殘,半活半佛。像王大人那種能夠從服徭役從鄉兵調到府兵,最後還年少為官的簡直是少有的傳奇,堪稱福星高照,這也是為何王家對韓家忠心不二的原因。韓副總兵的確稱得上王大人的伯樂、貴人。林熙菡听了心中對薛虯感激不已,這些老兵的確可遇不可求,便提醒薛翔道,「薛三哥,那個我家下人在惠州便發現了有個京城商行,很是奇怪從去年就開始到處收購糧食,而且好似早早知道了膠州匪禍,提前做了膠州匪禍的買賣。……」林熙菡細細與薛翔了那商行事兒,又讓蘭嬤嬤喚了安伯等人過來給薛翔敘了一些細節。薛翔听了也很是凝重,他想得多,若是這商行是禍亂朝綱的人置辦的怕是大胤大禍,便又重新問了安伯一些事兒,心下焦急的想要和哥哥匯報一下,去查探一下這商行。「九娘,三哥還先行了,有事讓隊長陳英通知我「這商行不管是不是些為非作歹的人開的,他這種發災難財的商行的確不是什麼義商。我家商行便是從南海外島運了糧食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特殊時候還是該做些特殊手段,大不了日後再扶持他一把林熙菡提醒薛翔,她心中有種感覺這個商行的主人絕對和膠州匪禍有關,特別是林氏夫婦的死絕對和他月兌不了關系。「知道了薛翔心里清楚,接過安伯手中的資料,匆匆趕了出去。

^erwe^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最新章節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全文閱讀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