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 第六十一章 南藩計

作者 ︰ 旻寧

唐蕊心中有些怨怪陳侍郎的匯報打擊朝臣的信心,她深知本來她作為一個女子干預朝政就引得在場的諸多臣子不滿,陳侍郎這番話更是給了朝臣駁斥她建議的機會。

唐蕊當即站起來,將另一份關于南藩諸國的詳細糧食產量給拋了出來,指著其中的標注處道,「南藩諸國的確是糧食庫存不多,若是口出本地消耗,能夠提供給北胤的甚至不足一萬萬擔……」

唐蕊直白的話更讓朝臣心中一涼,有種旱災難存的感覺,北胤滿朝文武原先還各有心思。

只是如今隨著旱情越發嚴重,這些依附于北胤朝的權貴官宦也不敢有多余的心思,到底是關系他們的榮華富貴,這便是那些朝臣明明對唐蕊舉動心存不滿,還能忍耐唐蕊大放厥詞的緣由。

「娘娘,如今南藩國也沒什麼余糧賣給咱們,那您剛才前往南藩國購買糧食的主意又有什麼意義?」

唐蕊細細的分析南藩國如今的局勢,讓早就被現實打擊到的朝臣越發不耐。

唐蕊輕笑一聲,「郝大人,您問的問題,正是我想告訴大家的

眾人朝唐蕊看去,唐蕊對姬文璟輕輕一笑,點點頭,「南藩國的糧食,便是咱們舉國之力也不見得買得到夠用的糧食,那麼還不如不買

唐蕊指指姬文璟腰間的佩刀,「北胤新國,什麼都不缺,唯獨不缺這個……」

「娘娘是說讓我們去南藩國搶糧食?」姜尚書語氣中有幾分不滿,他骨子里有天朝上人的思想,覺得靠武力強搶小小番邦的東西,實在是不怎麼得體。

姜尚書不滿。但是其他幾個武將倒是覺得是不錯的主意,交頭接耳地議論,很是對此認同。

就連張侍郎也問及唐蕊,「娘娘,您說這南藩國的庫存是否夠得著北胤人的消耗

「便是夠不著,遷徙些咱們北胤人去。按照那兒的物產和條件,也能養活些唐蕊這一提議,讓張侍郎心中覺得南藩國戰事很是靠譜。

沒一會兒,姬文璟就讓北胤的幾個朝臣商議一下唐蕊的建議,眾人大臣商議了不到半個時辰,就覺得攻打南藩諸國。謀奪他們的糧食和領地是個非常可行的計劃。

唯獨幾個實戰武將心中對攻打南藩國水戰有些疑惑和不放心,在唐蕊一番經驗船員保證下。也放下心思。

此時的南藩諸國,尤其是南海島國說是藩國實則大多數島國均還處在氏族和愚昧的奴隸制度下。

尤其是這些島國沒有完整的家國制度和嚴謹的文化,國民也沒有國家的思想,往往戰爭中很難有忠君愛國的意識。

甚至很多當地的居民被大胤朝的富饒和繁榮所吸引,甘願被大胤朝的奴隸販子拐賣。

先帝好海戰,先帝年輕時期就曾多次對南藩諸國發動攻打。

有一次。僧伽羅,也就是後來的細蘭(斯里蘭卡),上貢的貓兒楮。珍珠,藍寶石,紅寶石這類的珠寶讓先帝很是不滿,疑心僧伽羅有不臣之心,張太後又挑唆了一番,便一怒之下發動了戰爭。

可讓攻打僧伽羅的海龍衛沒想到的是,當戰艦抵達僧伽羅港口時候,不僅沒有遇到任何阻礙抵抗,還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熱烈歡迎。

海龍衛的校尉發現情況不對,怕是這次事件有誤會,立即質問了國王,那個叫做羅布達達的國王當即又哭又跪表示從未有不臣之心,絕對忠心耿耿,就差切月復表白,甚至打算將他們全國那個又黑又老的最美公主獻給先帝爺。

當時的校尉哭笑不得說要押著國王去見先帝,好讓他當面給先帝解釋,一般這種國王做俘虜的事兒,有點腦子的都不大願意,校尉還做了國王不願意,就活捉了的準備。

可更讓校尉無法理解的是那個極品國王不僅喜得眼楮都成了一條縫,還將老婆孩子一家近三十余口,一個不留帶走,就和全家游玩沒兩樣的跑到大胤朝做俘虜。

就連校尉自己都不忍了,暗示國王留個兒子做個種吧,沒想到那個差點被留下的小王子恨得以自殺做威脅,一定要去大胤朝做一次俘虜,校尉無法只得憐憫得帶走無知的小王子。

校尉一開始不理解這些僧伽羅國居民的心里,後來才知道大胤朝的繁華是他們心之所向。

就像葛葛僧祗國(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東北伯勞威斯群島中的一島)的昆侖奴為了到中土做奴隸,族群發生爭奪戰爭和個人挑戰,甚至拿出全家的積蓄收買大胤奴隸販子,便是為了大胤朝繁榮富裕的生活。

特別是後來僧伽羅國王全家來燕京府的事兒惹得其他南藩島國羨慕嫉妒不已,爭相挑釁起大胤朝,就為了到大胤辯一番,玩樂一番。

直到年底,大胤朝官員才發現其中奧妙,下令不听話的就不許朝貢到大胤朝,那些不斷挑釁的南藩諸國才消停。

所以唐蕊和北胤的大臣根本不覺得打不下來南藩諸國,均覺得大胤朝的神武軍隊掠奪和殺戮化外之民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也完全不擔心會敗給那些子住木屋,穿草裙的黑皮人。

他們唯一擔心的就是海上航行辨不清方向,一不小心吹到了十萬八千里,畢竟北胤朝除了對倭的商船,大多數是走東京府(現在朝鮮半島)的內海商船。

可唐蕊既然說到了她們手上有老安家海商的船隊,北胤將士當即放了十萬個心,甚至當晚姬文璟就下令做出攻打南藩諸國,搶糧救災的準備。

北胤朝的這種大天朝思想流傳甚久,唐朝便處于天方地圓,中土正心,萬朝所向的過度膨脹的心態中,以至于後來北胤民間流傳天國大軍被南藩諸國打敗的事兒,北胤王朝的高層也半點不相信,依舊沉寂在南藩大量的糧食救災的美夢中。

北胤朝的秘密取南補北計劃,剛剛開始,南胤憲宗皇帝也從燕京北府得到了這些消息。

憲宗近日來也針對北胤爆發的旱災,做出了諸多準備,與新帝姬文璟在南胤水災所表現的態度不同,憲宗皇帝決定短時間放下成見舊怨,先協助北胤抗災,以防蠻族趁機攻打北胤。

在憲宗皇帝看來,他深恨姬文璟謀朝篡位,分裂國土,與虎謀皮,引蠻族入月復地,背叛民族和家國,是大胤朝和姬氏皇族最大的恥辱。

但是在天災和民族面前,這些都可以暫時放下,畢竟姬文璟再不是,也是姓姬的,北胤朝綱再亂,老百姓也是大胤朝的老百姓。

憲宗作為一個君主,哪怕現在落魄了,他也不能放下他的臣民,憲宗無法放下北胤的旱災。

故北胤朝的旱災爆發,憲宗皇帝和南胤小朝廷都為此出謀劃策,夜以繼日,比北胤本地的皇帝大臣還憂心得多。

月底,憲宗皇帝最終下定決心,希望暫緩南胤與北胤之間的仇恨,讓部分北胤老百姓來南胤朝避旱,借以減緩北胤朝的賑災壓力。

可惜憲宗的一番苦心終究被棄,憲宗的兩國協議書當場被姬文璟撕毀,甚至連來使都差點被斬殺。

在北胤朝看來,憲宗皇帝就是典型的趁火打劫。

憲宗政策一出,豈不是將北胤朝的老百姓都搜刮走了,那樣北胤朝還不沒人了,姬文璟這個皇帝還做得有什麼意思。

唐蕊自從獻策成功,又與姬文璟親密幾分,二人心中芥蒂還在,卻也回復從前的甜蜜。

姬文璟對憲宗的目的錯誤認識就是由這位計策百出,目光遠大的唐娘娘所引導,在唐蕊看來只要是憲宗出的主意和要求都是不安好心的。

唐蕊當即以最惡毒最可怕的念頭考慮南胤朝的用意,甚至舉出諸多例子,勸說了姬文璟,引得姬文璟越發覺得南胤才是生死大敵。

月初,土地干涸得草根裹露,老百姓的存糧越發稀少,街上的乞丐也不見蹤影,城外餓死的尸體養得野狗膘肥體壯,可沒多久這些野狗又成了饑餓的人口中的糧食。

北胤朝開始出現斷斷續續地逃難人群,當他們歡喜逃到南北交界,好像找到了生的希望之時,北胤朝的軍隊出現在南胤和北胤的交界處。

新帝姬文璟有令,膽敢越界逃亡南胤不問男女老少,是商人還是官員通通殺無赦,甚至連南北通商也在此禁止了。

難民頓時哭聲喊地,有些膽大的不僅無視新帝法,反而翻山越嶺誓死逃離北胤,雖然十存一的到達南胤,但還是擋住北胤朝老百姓對生的期望。

北胤那些私逃的老百姓抵達南胤當地,短時間內也對南胤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南胤也是剛剛遭受水災,損失慘重,糧食緊缺,好在南胤早年通過膠州一些海貿商行早早購進了諸多的糧食,緩解了糧食緊張,再加上南方許多地方是一年二熟,一年三熟,冬麥和其他糧食收入還是相當可以,才沒給南胤帶來巨大影響。

現在北胤老百姓的到來又一次提高了糧價,讓部分當地老百姓對北胤難民有了排擠和不滿。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最新章節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全文閱讀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