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 第七十四章 貿易

作者 ︰ 旻寧

拿人錢財與人消災,今上在崔閣老的番貨坊參了股拿大頭,對于自家半個產業,自是百般照應,當夜就讓衙門里給備案,造冊,甚至還給番貨坊在番坊(外國人居住的地方)番市(外國人做買賣的地方)特批了地契和商契。

這下崔閣老這個假番貨貿易由于陛下這麼一出,倒把假的做成了真的,就連番人也皆認為這個被陛下命名「恆兆祥」俗膩名字的商行是真的番貨坊,以至于若干年後其他商行聯合揭穿恆兆祥里面的貓膩,百姓也皆不信。

崔閣老那邊的產業搞得風風火火,林熙菡獻了暴利買賣,手上產業均是平穩買賣,沒什麼得利的。

一時閑了下來,等梨珠上了盞玫瑰清露,林熙菡才陡然想起前段日子,林熙薇姐妹調香做胭脂時,她琢磨著要不把番國的香精露子給搞了來。

便傳了信給趙冬兄弟,看看能不能擄了些懂香精露子的番人。

番人擅工器,哪怕是林熙菡這類自負天朝上國的大胤朝貴女亦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就拿清露這類吃的露子來說吧,大胤朝也是有這類花草露子的,最有名的就是木樨清露和玫瑰清露兩種,最早出現于漢朝景帝年間,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流行各種香羹、香飲、香膳。

等到女帝時期,女君皆愛此類雅好,更讓這類花草香料與飲食結合的越發密切,最有名「天香女王」發明了近上百種香料、香飲、香食。

例如流行于大胤朝菊花宴上一道主菜「蟹釀橙」用菊花、香橙與螃蟹一起腌燻制成的,宴會上的用「金飯」也是菊花、甘草汁放入米中制成,可明目延年。

還有眾所皆知的用桂花制成的廣漢糕、蒼耳制成的蒼耳飯都是追根久遠。

可就是這樣,林熙菡還是不得不承認番人制作的各種香露、清露和香精的確比大胤朝的好,除了種類繁多,更多的是他們的香精露子更純更清澈。聞起來更清雅。

以至于價比黃金。

當然大胤朝的清露香料也是不便宜。

大胤朝的清露貴在成本和工藝,例如上貢的江南木樨清露就是采用燒酒蒸餾法制成,礙于技藝據說千斤堪一勺,耗資甚廣。年年進貢僅幾十小瓶,就連皇後娘娘手上亦不過兩瓶而已。

但藩國的清露就不同了,不僅看起來比大胤朝的清露純淨,制作耗費的花木也少之又少,只是礙于交通不便,海上風險大,才年年居高不下。

林熙菡若是擄番人到大胤朝制作清露。又少了成本,又不用擔心海上風險。

再來便是番人在大胤朝制作不出純淨的清露,那些殘次品做成洗漱的香露也是利潤不菲的。

林熙菡的一番打算看似簡單。做起來卻難,林熙菡喚了踏浪這個剛培養出來專門負責接應趙冬趙春藩國貿易的小廝。

踏浪顯然知道林熙菡要問什麼,很是干脆答道,「趙大爺口信說錫蘭、三佛齊、巴林馮這類南海藩國生產香料,哪里的番人恁是不值錢。早幾年桑園織坊工匠不夠,趙大爺就擄了一堆番人,里面就有好幾個擅長制作香料的

林熙菡點點頭,番邦小國多戰爭,百姓辛苦,對于到大胤朝做工皆是歡喜異常。這幾年桑園開辦,林熙菡連連從海外運人,還真運了不少技藝精湛的工匠。

比如這次獻上的金衣制作方法就小國吉蘭丹。

只是這類小國擅長制作香料。蒸餾法卻與大胤朝土制蒸餾法大同小異,大胤朝又沒有南海藩國氣候炎熱,花草繁盛,做起來成本也少不了多少。

「我听說大食、波斯、大秦等地已經有蒸餾出來的上好清露香料,趙冬來口信不曾提到嗎?」

「提是提了。主子還是您看吧?」

踏浪有些猶豫。還是將信件取了出來,遞給林熙菡。林熙菡仔細一看,才明白為何。

大秦前段日子剛剛結束內戰,現如今想要再去擄人有些難,老百姓剛剛安定下來,更是故土難離。

而大食、波斯等地屬于中陸比較強盛的國家,他們也是多與大胤朝通商往來,自是不會好好上國良民不做,跑到別處做起了奴隸來的。

林熙菡心中一嘆,這香料清露的技藝還真是難拿。

「咱們不與示巴通商嗎?」

林熙菡又想到林玉 記錄的膠州通商的《藩國造冊》里面有提到示巴盛產香料來著。

林熙菡少年對前朝女帝王朝極為感興趣,但大胤朝對前朝噤聲,林熙菡很難了解更多的酆矢王朝,而示巴這個同樣女王登基的王朝自然引起了林熙菡的關注。

踏浪原先就是跟著趙冬跑腿的海上貿易的小廝,他對林熙菡手下海外貿易的地點還是相當清楚的,細想了一下,還是搖搖頭道,「示巴離得遠,那里又多瘴蟲,極為容易生病,咱們船從沒開過去那里,膠州的海船也是少有去的

林熙菡笑笑,她也只是想到了,才琢磨了起來的,《藩國造冊》上還真沒提到大胤朝與那兒通商過,只是提到早年有人去過那兒。

「有靠著示巴,又與大胤朝通商的番國嗎?我想著這小國地兒不大,離得近的幾個國家總是氣候生產差不多的,指不定他隔壁的番國亦是生產這類香料的

林熙菡一說,踏浪就想起來笑道,「主子不提,小的還想不到來著,斯伽里野國離示巴不算近,氣候卻多是相當的,那兒多有檸檬香,也和咱們通些商。再來斯伽里野人擅造酒,酒純淨,香露需蒸餾,想來酒蒸餾也是想通的

林熙菡听了亦覺得有理,要道,「那兒遠了點,也不知道國家強盛與否,能不能帶些匠工

「主子,這您放心。那兒的人小的還是知道些。那兒和咱們大胤朝不一樣,成日里戰爭,大秦人來,大食人來,人不甘休的,斯伽里野人也分不清自己是哪國人了。大秦、大食這幾個大國強盛咱們擄人不容易,可到了那兒卻是再容易不過的了

「你們悠著點,大胤朝可是抓海匪的

踏浪笑里有幾分賊,林熙菡有些頭疼,早幾年。林熙菡就知道這些海上貿易的沒幾個老實,多是大國交易,小國橫搶。一看踏浪的樣,怕是他們沒少搶劫掠奪斯伽里野國。

「嘿嘿,小姐,小的們知道來著,咱們是大胤朝良民。「

對啊。是大胤朝良民。卻不見得是其他國家的。

林熙菡心里有桿秤,這她雖然同情藩國人,但海上貿易的商賈皆是如此行事,她也不能逆了這規則,再來趙冬趙春替她辦事兒的,她不能給好處。還能阻了他們的門路不成。

「心里清楚就成,進了膠州衛所的海線,還是放了旗幟。老實辦事,隔幾天,怕是陛下又要抓起這塊來著

林熙菡說得是,踏浪也嚴肅了起來,這幾年憲宗和勛貴世家爭奪海上利益。掐住了許多利潤源頭,讓大胤朝的世家勛貴不得不和朝廷共分利潤。

「小姐。若是同意了,小的現在就去傳信,明年夏天,就能擄了斯伽里野國(大概西西里島附近)的人。「

「成,順便多看看當地的特產果種和旁的匠師技師,指不定日後還能用到。「

林熙菡的習慣,家里的奴僕皆知,她一提,踏浪就連連點頭。

「那你去吧。「林熙菡見沒的事兒,就放踏浪下去。

「諾。對了……

踏浪陡然想起什麼來,出了書房門,又轉回來道,「小姐,還有一事兒。「

林熙菡抬頭。

「趙二爺走的西北商路,前段日子也賺了不少銀,卻都投到了幽州老兵殘兵贍養上面去了,賬上半點銀子都沒留

林熙菡不大過問趙春的內陸藩國買賣,蓋因那處兒的買賣皆是老國公再世和衛所、幽州十三省的地方武官合作的,利潤看似大,到手的卻不多。

更主要的是這部分利潤林熙菡已經讓趙春隨原先的例,將買賣收益用于支付那批跟著老林國公打仗的殘兵家屬。

老林國公最後一次對抗蠻族的敗仗,雖然是被朝中人出賣,泄露的行軍圖,才敗了戰,死傷慘重,但到底是老林國公做了指揮。

如今那些士兵死的死,殘的殘,他們和家人皆沒了生計,朝廷補恤得再多也是不夠的。

林熙菡留下幽州買賣的利潤用于贍養這批士兵,也算是全了老國公生前舊願。

「這我是知道的。幾個月前我就讓趙春將利錢用于贍養林家老兵

林熙菡嘆了口氣,她也是牛老太太死了才知道,老林國公將他手上的走馬買賣交給了國公府,就希望國公府能夠繼續資助殘兵老兵,沒想到牛老太太也是心黑的,半點不留,進了她的私房。

後來一個抄家更是進了國庫。

那些老兵殘兵自然沒著落了。

林熙菡知道後,就將西北的買賣利錢用于完成老林國公遺願。

錢這東西,自是越多越好,只是對于林熙菡來說,多了是錦上添花,沒了也不痛不癢,可對于那批老兵殘兵卻是救命銀子。

林熙菡一想到剛看到來求救的老士兵,打了一輩子仗,渾身是傷,卻拖著一條殘腿,走了幾年,爬到國公府求助。

還有趙春來信,說的慘狀,林熙菡心里就難過。

她覺得幽州這些老兵殘兵是守護大胤朝的勇士,卻老無所依,殘無所靠,實在讓人心痛。

踏浪見林熙菡神色不做偽,說得又干脆,才松了口氣,神色卻沒輕松。

「踏浪,你是不是還有事兒?」

林熙菡問了踏浪也不敢隱瞞,又道,「趙二爺覺得他做了買賣,卻沒給小姐帶來利潤,虧得緊,心里不痛快,于是……」

「難到老兵營的銀子不夠,還是什麼?」林熙菡有些擔心趙春不願意出銀子,虧了老兵營的用度。

林熙菡心里清楚如今老林國公不在了,西北的商行利潤看著大,卻受上面層層盤剝,再加上老林國公的政敵對付,利潤實在不算多。

何況要養五千余戶家庭,怕是不大夠的。

「沒的,沒的。二爺辦事不會陰奉陽違的踏浪保證道。

「只是二爺在兵痞中待多了,那些老大爺不服老,前段日子溜達出去賺了些花花銀

踏浪嘿嘿笑笑,故作憨厚,林熙菡卻看出憨厚皮下的奸猾。

「趙春竟然和一幫老人家做了響馬去了林熙菡哭笑不得,好好買賣不做,做起了土匪。

「也不是,也不是踏浪狡辯,「只是偶爾殺富濟貧來著

「都是西北那些子黑心腸的,吃獨食,欺負咱們沒人,壓得我們買賣做不成,咱們就教訓一下他們來著

「哼——」

林熙菡冷笑,也懶的和踏浪狡辯是不是做了土匪,只道,「做了多久了

「沒多久,就半個月來著踏浪見林熙菡神色不對,也不敢隱瞞了。

「你們怕是劫了幾個鏢了,原是不說,如今怎麼說了起來的林熙菡肯定道,「怕是劫了硬杠子了

「這個小的不太清楚。只是趙二爺傳了口信,說最近送來的這批貨物要打散了混賣,最好給大爺送到海外去來著

林熙菡心里其實對趙春黑吃黑劫了幽州官員奸商的貨物不甚在意,只是對趙春半點沒回報,做了這事兒,有些不快。

林熙菡不發話,踏浪只好把趙春的信遞給林熙菡,又道,「二爺,說要是小姐生氣了,就讓您看這個

林熙菡一看信,神色才微緩,原這趙春劫鏢也是無奈之舉,全然不僅僅是西北入不敷出,支付太大,更多的西北打壓太厲害了。

林熙菡心中暗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林熙蕙惹事,國公府買單,最後還拖累自己這個不相干的

看來還是要回京城一趟來著。

安穩日子太短了。

林熙蕙愜意的躺在軟榻上,裹著毛皮大毯,溫著小壺酒,吃著丫鬟遞上來的烤肉,一邊曬太陽,一邊賞梅。

河間王世子果真如前世般對她痴心不改。

河間王世子哪怕被河間王揍了一頓,就關在了京城王府,都不忘替林熙蕙安排妥當。

不僅將名下的產業都過給了林熙蕙,還將身邊得意的丫鬟和貼身護衛均遣了來照顧林熙蕙,就怕她受了人欺負。

更主要的是河間王繼妃,這個與林熙蕙有著血緣關系的繼妃出于什麼心態,對林熙蕙亦是百般維護,甚至還不顧身份的帶著她去了幾次花宴。

林熙蕙甚至一度覺得國公府沒了也沒什麼不好。

至少她在國公府的時候也沒如今這麼順心順意,想干什麼就干什麼,沒有長輩呵斥制止,也沒有兄弟姐妹嫉恨下絆子。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最新章節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全文閱讀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