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 第七十三章 產業

作者 ︰ 旻寧

崔府風雲,林熙菡自然半點不知道,她迎來了難得清靜的時候。

林熙菡從膠州到燕京,近五年來,皆是寄人籬下,半點不得安寧,手上產業又是見不得光的,怕惹了人眼。

如今不同了,國公府這座大山被推倒了,崔府又不是國公府那般貪圖林熙菡那點子家當。

再來惹人眼的幾個上好產業,林熙菡又借著新糧種的名義,進獻給陛下,換了皇莊。

剩下的掛著銀號里的產業,均是交給崔府管著,崔大舅母一接到手,就交給林熙菡自己打理了。

林熙菡交接也容易,人事掌握的七七八八。

蓋因季嬤嬤和林祥早就在國公府沒抄家前就接上號了,不然也不能讓人攛掇了甄夫人和林熙菡手上的人做了租賃買賣。

林熙菡本來打算躲在溫泉山莊處置了這些事務,怎奈白霜霜去了溫泉山莊,不得不讓林熙菡避了出來。

白霜霜和崔明不同。

崔明知道什麼是視而不見听而不聞,什麼是守口如瓶,什麼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崔明對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從來都是保持視而不見的態度,從來不對外透露,也無一絲相法。

而白霜霜慣愛做姿態,骨子卻極為計較這些。

她看到了林熙菡打理產業什麼的,不會像崔明一般故作不知,反而會引起好奇心,處處打探,企窺別人**。

若是沒打探出什麼,猜出什麼,到處挑唆閑話也是煩不勝煩的事兒。

若是打探出來半分,林熙菡更不敢保證她的人品。

林熙菡看出來這個霜霜表姐也不知道是不是在白家受了委屈了,和旁的世家女半點不同,眼皮恁的淺。極好金銀俗物,貪圖利益。

年紀不大的時候,就無視閨閣規矩,直接越過崔大姨媽,私自在外面開店鋪,膽子極大,心性又小,怕人貪圖了她的店鋪,竟然發瘋了似的將店鋪契書掛在自己這個未出閣的閨秀名下。

要是白霜霜知道自己手上的產業,還指不定會做出什麼事兒來著。

再來林熙菡和白霜霜處了多來。也看不出白霜霜這個表姐不知道出于什麼原因,對自己和崔大表姐都有一種嫉恨的情緒在其中。

沒事還要挑唆了旁人針對林熙菡二人,更不要說當她知道林熙菡手上有了些子產業。還不知道做出什麼事兒來著呢。

最主要的是林熙菡手上的產業極為豐厚。

除卻林玉 夫婦多年來通過海上貿易的利錢置辦了的那些產業,還有崔詩韻手上豐厚的嫁妝。

就僅僅林熙菡手上那些子桑園,每年就有幾十萬兩銀子,哪怕是這兩年,桑園被旁人學了去。銀錢漸漸少了,可少量假冒舶來品的織錦毛毯還是帶來了高昂的利潤。

林熙菡打量了賬目,計算了一下得失,還是讓季嬤嬤通知季希逋整理了下蠶種和織工技藝造冊,打算借著崔閣老的名義推廣下去。

桑園這麼多年的獨財賺得夠多了,錢多了不是好事。尤其是獨食,吃相太難看,惹了眾怒的。與其被圍攻一鍋端,不若是給崔閣老重整保守黨。

崔閣老听從憲宗吩咐接收了牛閣老留下的爛攤子,與其說重整破船,不如說白手起家。

保守黨中堅力量幾乎被憲宗一鍋端,剩下七零八落的。冒個尖的都被趙氏一脈和樓黨圍攻旦盡,留下歪瓜三兩只。有等于無。

再來保守黨因牛黨的事情,在民間聲望降到了最低點,新進進士幾乎都不屑加入,就連民間讀書人贊同保守黨的思想,都覺得羞恥非常。

若不是柳太傅一脈聲望極盛,保守黨的兼容思想極為可取,樓黨改革派的政策又在民間難以真正執行,怕是保守黨已經不復存在了。

崔老太爺聲望不及柳太傅,手上老人又在李黨案子中端得差不多,實在沒能用的人。

他的性子又是另可無,不可講究,收斂的人才皆是寒門新進士子,青女敕得很。

光這點也就算了。

清貧讀書人,寒門子弟非勛貴,家境一般,僅靠不算少俸祿實乃在大胤京城這個繁華高物價的地兒生存,特別是想要出人頭地,總要有些同僚交際來著,這手上沒銀子,是半點難活動開。

崔閣老這位黨首總要資助些吧。

崔家算是老字號的世家勛貴了,在唐朝、女帝兩個王朝皆是赫赫有名,但大胤朝卻不是頂級的,祖上積累的資本再多,也不是崔閣老一人說了算,再來崔氏族人肯支持崔閣老,一族財力也養不起那麼多官員。

何況當官不發財,不好為官。

保守黨聚斂的官員再清廉,也架不住人性浮動,利祿誘人,更不能不讓手下人吃飯來著。

就算保守黨成員心中願意,崔閣老這個魁首也是做不出來的。

救濟天下,連自己人都救濟不得,那豈不是搞笑來著。

林熙菡搞起淤泥灘涂桑園,崔家作為江南地頭蛇,也陸陸續續置辦了多個桑園,只是賣蠶繭的利潤到底不比上舶來品這種終端利潤。

林熙菡原先偷偷假冒少量,不敢透露出去,就是怕崔家護不住這塊肥肉。

如今崔閣老做了閣老,不是受李黨案牽連的罪臣,也算是大胤頂級權貴之一了,小小的舶來品利潤,崔閣老還是一句話的。

崔閣老生為宰輔,自是有過人度量,林熙菡將藩國技藝和蠶種交給崔閣老,崔閣老就以密技入股的名義,算了林熙菡二分股,還立了契書。

林熙菡見了,笑笑,讓人給崔閣老去了信,請崔閣老進獻給陛下。

崔閣老一看,心中一嘆,到底是林玉 的女兒。

旁人一看小小契書,不知道其中利潤。但林熙菡小打小鬧就從中獲取大量利潤,她如何不知這其中利潤。

崔閣老明白林熙菡的意思,將契書銷毀,又將這二分利潤歸到進獻陛下的四分利中。

大胤朝國庫和皇族私庫分得幾極為清楚,如今大胤朝不僅戶部缺銀子,就連陛下的私庫也缺銀子。

宮里中殿宇從陛下登基就不曾修繕過,除了外朝的大慶殿,就連陛下日常辦公內廷也皆是多有破損。

先帝好大喜功,行事奢侈無度,大胤朝三代積累皆被耗的一空。等陛下接收的時候,連官員的俸祿也發不出來,還是陛下和皇後賣了潛邸的家當和後宮女眷的嫁妝才還了拖欠三年的官員俸祿。

大臣私下里還風傳陛下當時為了還上官員的俸祿。私下里還借了趙氏一脈的銀子,這是陛下對趙太後厭惡至極,還不得不忍耐的原因,實在欠人銀錢,腰桿子挺不直。

這種情況。大胤朝的陛下莫說修葺宮殿了,就連多吃碗肉,陛下都心疼得緊,宮里過時辰,從不讓加火加炭的做夜宵,哪怕是陛下自己也是不成的。

大胤朝的世家女眷私下里都笑道。做陛下的妃子還不如做鄉下土財主來著,至少能吃飽飯。不像宮里的妃子,心情不好。過了時辰,想吃碗面,都要到陛下親自批準。

當然這也只是說說。

畢竟進了宮,就是躍了龍門,不僅自己身份尊貴。家族中人亦是得力的。

朝廷上都說陛下對林玉 寬厚皆是林玉 為陛下的錢袋子,沒看到林玉 自從到了膠州為一方父母官。就控制了整個膠州海上利潤,也就那時候今上手上才漸漸寬裕起來。

等林玉 被外調錢塘時,今上私庫和戶部才平了赤字。

這類事情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林玉 和陛下關系甚密,陛下做王爺的時候,林玉 就私下里管著陛下的產業,陛下當時手里的東西有多少,陛下自己也不清楚,萬事皆要問一下林玉 ,惹得外人嘲笑,若是林玉 生為女兒,必是王妃。

不過也難怪陛下重視林玉 ,林玉 主意多,腦袋賺的快,他夫人崔詩韻又是個擅長管理產業,二人合作整理今上的產業,連連翻幾翻,不然陛下一個不討喜的王爺,哪能補得起大胤朝三年百官的俸銀,正常情況下怕是半年都不成的。

今上收到崔閣老送來的立契,喜得直接站起來,他私庫產業不少了,但是做皇帝哪個不想過先帝那等子痛快日子,可他偏是個倒霉的,交他手上的江山亂成一鍋粥,戶部私庫還是紅艷艷的赤字,簡直比佃農家的碗還干淨,佘了一堆外債,簡直可笑至極。

好不容易他擱下臉面,和林玉 幾個手下,狠心端了幾個世家商賈,掐住海上貿易,搞平戶部赤字,想要調林玉 去江南配合拿下鹽政這一塊。

誰知道林玉 偏偏沒了,全然打斷了他整盤棋的計劃。

好不容易花了五年,才堪堪控制住鹽政,宮里又要開始花費了。

先帝留下的幾個相差甚大的弟弟漸漸長大,總要賞賜府宅產業,不然落了話柄,他膝下無子,卻有好幾個女兒,總要開始備下嫁妝,還有宮里的好多殿宇已經不能住人了……

這些零零碎碎的事兒,處處都要花銀錢,深深把個皇帝變成了碎碎叨叨的嬤嬤。

憲帝又是規矩分明的,總不能學先帝從戶部討銀子吧,再來戶部的銀子也就堪堪將好,哪里能資助得了皇室用度。

憲帝和皇後愁得要死,甚至發狠干脆直接撕破臉面抄了幾個昏官的家,來補貼一下。

可惜大胤朝是內閣制,一審再審,只要不是昏君,實在擱不下臉,做事兒,先帝做下禍事,養肥了多個強勢世家,憲宗手上沒錢沒人,想端人,也要有利劍才行。

憲帝只能徐徐圖之,一個一個讓他們陷入黨爭,然後端掉所謂的世家。

唯一欣慰的是林熙菡的事情端掉了牛閣老這頭肥牛,戶部和私庫七三開,幾個王爺的府宅有了著落了。

憲宗開始發愁嫁娶聘禮花費了,這個時候崔閣老送來的銀子,簡直是及時雨。

不僅憲宗喜壞了,皇後娘娘也是喜壞了。

「到底是林玉 和崔詩韻的女兒來著憲宗手上暗線多了,崔閣老也不曾隱瞞,片刻就知道了這些來處,大筆一揮,給林熙菡明獻宗姬上面又加了個賢字,一下子讓林熙菡成了正一品宗姬。

林熙菡接過聖旨,有些哭笑不得,這陛下還真是……

林熙菡了結了桑園隱患,就開始整理買來的林國公府舊產。

國公府舊產,產業極多,極雜,林熙菡接收就沒時間盤查。

她抽調了桑園新培育的管事兒開始重整這些產業。

林熙菡整理時候發現,國公府舊產業和她手上原先產業本就是互通的,想來皆是出自一脈之手。

比如說京郊和通州好幾個莊子都和她手上的莊子隔臨而局,林熙菡大為驚奇,蘭嬤嬤道是這些莊子皆是崔詩韻生前置辦的。

林熙菡才明白,原國公府許多莊子產業皆是崔詩韻掌家才置辦下來的,難怪國公府那麼肯定林玉 夫婦手上私產必極多,林熙棠這個大房得勢少爺也籌劃過繼七房來著。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最新章節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全文閱讀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