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寵愛之玉埋深宮 第七十章 萬貞兒要生了(一)

作者 ︰ 諸葛守仁

如今的後宮,只要萬貞兒不惹出來點事端,那麼便是天下太平。

懷著對誕下小皇子的憧憬,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萬貞兒居然與後宮中的妃嬪們相安無事,甚至連打罵宮人的事情也幾乎不曾發生。

能讓萬貞兒心情如此之好的除了肚子里的孩子,還有她那位全天下最最獨特的夫婿,當朝皇帝朱見深。每日,除了上朝繁忙于國事、按照慣例到慈寧宮向他的母後皇太後周太後請安之外,朱見深是任何地方都不去,一腦門扎進昭德宮至第二天清晨。仿佛他的後宮里,只有萬貞兒以為妻子,其他的女子都不存在一般。

圍繞著萬貞兒,朱見深做了從古至今以來,任何一任帝王都不曾做過的事情。

為了萬貞兒,他曾經向先帝跪求;為了萬貞兒,他把僅僅大婚一個月的皇後廢黜;為了萬貞兒,他在本該安慰失去愛子的安妃的當夜留宿九華宮;為了萬貞兒,他幾乎要與宸妃老死不相往來。

種種行為,讓其余諸如德妃、麗妃、惠妃等妃嬪對朱見深的念想與幻想,漸漸消失,妃嬪們從來沒有爭寵的想法。

至于洪選侍之類的小主,隨著時日流逝,也慢慢斷了有朝一日得幸侍奉朱見深的天真想法。

後宮中出現了歷史罕見的一幕,人人淡然處之,在自己的小天地中過著自己盡可能喜歡的生活,要麼養花種草,要麼喂鳥逗魚,想進一步陶冶情操的便練起了琴棋書畫。她們都已經看透,與其獨守空房、自怨自艾、怨天尤人。還不如放下胸懷,能讓自己過得更快樂一些。

這一年的冬天,大雪一場接著一場,幾乎就沒有怎麼停過。京城的百姓們紛紛猜測,之所以會出現如此詭異的天象,是因為下第一場雪的時候妖狐夜出連滅齊家和鞏家近百口人的緣故。怨氣太大了。漂浮在京城上空,久久不能散去。

即使是在過年,爆竹聲響徹滿城,驅趕「年」的時候,大家也都是來去匆匆,歡聲笑語比往日少了許多。

黑雲壓城城欲摧。讓北京城的百姓不安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北方有一群一群人。他們始終以重現祖先成吉思汗橫掃亞歐大陸的輝煌,妄圖先佔據大明漢人的花花江山,奪了漢人們的一切,再揮師四方,他們便是分裂成兩部的韃靼和瓦剌。這兩部中,尤其以韃靼威脅更大。在太師孛來的鐵腕統治之下,韃靼部日益強盛起來。伴隨著勢力強盛的,是韃靼部的野心。他們開始蠢蠢欲動。認為手握雄兵,兵強馬壯,已經有足夠的實力重走祖先走過的路,一點點試探性地派兵多次襲擾邊關。

北京紫禁城御書房,朱見深和內閣以及六部大臣正在商議著戰事。

在細細翻閱了兵部呈送上來的戰報後,朱見深氣急敗壞地把奏本摔在桌子上,吼道︰「孛來、毛里孩兩個狂悖之徒,不過是北方的跳梁小丑,居然被他們佔去了河套地區。還……還以河套為新的大本營,抄掠靈州、延綏、固原、平涼以及宣府大同等大小邊關重鎮。朝廷每年花費那麼多的餉銀,養了幾十萬的邊軍,為什麼會把河套丟了?誰可以告訴朕,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

「請皇上息怒。」內閣及六部大臣們從未見過朱見深發如此大的火,連忙跪倒在地。

「息怒息怒,朝廷養你們不是讓你們勸朕息怒的,與其勸朕息怒,能不能想一點比較好的辦法?」

一時之間,御書房沒有人答話。

「沒人說是吧,那朕開始點人。李賢,你先說,應該怎麼應對?」

此時李賢已任當朝吏部尚書,在朝野之中聲望甚高,听到朱見深指名道姓首先問他,叩了下首,道︰「回皇上的話,雖然韃靼部在不久之前奪佔了河套地區,並以此為根據地,四處出擊,好似風頭正勁。不過,他們始終是立足未穩,根基未固。臣以為,當務之急便是派干將領兵馳援大同以及朔州兩處。韃靼人是游牧民族,向來是逐草而居的,來去如風是他們兵將的優勢,而我朝的軍隊,相對于騎射而言,更善于攻堅守城。他們不是佔據了河套地區嗎?我們便以大同和朔州兩座西陲重鎮為拳頭,先頂住他們的瘋狂發展勢頭。當他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之後,再主動出擊,逐步逐步往前推進,每推進到一個地方便開始建鎮屯民屯兵,在幾年之內形成狼牙遍地的態勢。如果他們膽敢再發動攻擊的話,將會引起邊軍的群起而攻之。這樣處理雖然曠日持久,但是這是目前為止,臣所能想到的最穩妥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李賢的這番話把解決辦法思路清晰地擺到了朱見深的面前,等待著朱見深的決斷。朱見深把眉毛擰到了一起,細細咀嚼李賢所說的方案,琢磨了會兒道︰「辦法听起來挺不錯,但是如此一來,朝廷便要把大筆的稅銀耗費在遷徙居民、築建城鎮上,彭愛卿,國庫可能支撐地住?」

作為戶部尚書的彭時道︰「啟稟皇上,皇上不必為此時憂心煩勞,朝廷經過最近幾年的休養生息,早已是國庫充盈,尤其是民間貿易往來頻繁,小作坊變成了大作坊,他們所上繳的稅收呈暴增的趨勢。以現在國庫的收入應對西陲的城鎮逐漸、邊軍給養、遷民等費用,綽綽有余。」

朱見深道︰「彭愛卿如此說,朕的心里面便覺得踏實好多。不過,派遣軍隊人馬過去容易,從什麼地方遷移人口過去呢?」

彭時道︰「說到這件事情,皇上就更不需用煩憂了。在遷移人口方面,臣等幾人早就私下里商議過,總結出兩點。首先,如今的江浙地區,從事經商的城鎮居民逐漸增多。雖然經商有可能獲得豐厚的收益,但是同樣伴隨著極大的風險。隨著近兩年大商戶形成規模,他們開始通過各種辦法吞並小商戶,導致很多小商戶經營不善落得個家庭衰敗破產的命運,很多人從小有殷實淪落到一文不名,幾乎要流落街頭的命運。

另外,四川山都掌彝族、苗族、荊襄流民、斷藤峽瑤族、僮族、趙鐸造反被我朝軍隊剿滅後俘獲了不計其數的追隨者,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是出于無奈,被生活逼迫到無法生存下去的程度,才跟隨一起造反的。

這兩大撥人都是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如果朝廷能夠在此時向他們宣告,誰願意舉家遷往河套地區開墾田地,誰家便可以得到良田百畝。急需改變困境的人們一定會心向往之,爭先恐後往河套地區而去。「

听到這個極大膽且可行的想法,朱見深不由得精神一震,興奮地砸了一下桌子,道︰「好,果真是好計。真是辛苦李愛卿、彭愛卿幾位老大臣了,想必平日都絞盡腦汁了吧,呵呵。若不是你們,朕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辦才好。」

幾位大臣連忙道︰「為皇上解除煩憂是臣等本分。」

朱見深道︰「你們勞苦功高,朕記在心里,若得成效,朕必定重重賞賜。」

「臣等惶恐。」

在敲定方案後,朱見深道︰「彭愛卿。」

「老臣在。」

「從雲貴地區調集三萬軍馬,從川蜀地區集結五萬軍馬,分別馳援朔州與大同,朕要在五年,不,三年內看到韃靼部從河套地區撤離,讓孛來、毛里孩向朕俯首稱臣。」

畢竟年少,朱見深還是想大有一番作為的。現如今,除了後宮的事情處理地過于偏頗,讓絕大多數的人詬病外,在國家大事上,朱見深還是能處理得井井有條,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方面,都頗有些建樹,儼然一副新朝新氣象蒸蒸向上的局面。年輕人大多是有抱負的,朱見深也想在在位的這些年里,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被史官們記載到史書上,讓後世者見到有他這樣一位明君存在。

正在朱見深意氣風發地指點江山,享受朝中重臣們越來越欽佩的目光時,只听「噗通……」一聲,一個身軀重重砸在了地上。

所有人都循聲望去,只見一名宦官正掙扎著,上氣不接下氣地撐著地面爬起來。

「汪直,你好大的膽子,這里是朕與眾位大臣商議國事的地方,沒有朕的應允,誰都不能進來,你有幾個腦袋,居然如此失態,還鬧出了那麼大的動靜打斷朕。」

好不容易樹立起來的帝王威信在瞬間蕩然無存,讓朱見深很是惱怒︰「說,是什麼事兒,若是說出來朕覺得可有可無的話,小心你的性命。」

汪直並沒有被朱見深地雷霆震怒所嚇著,而是跪倒在地,邊喘著氣邊道︰「皇……皇上……娘娘……娘娘她……十……十萬火急……奴才……奴才顧不了……」

最近幾個月,汪直一直在萬貞兒身邊服侍,他不光聰明伶俐,而且好像能夠預知很多事情一般,萬貞兒心里面想什麼還沒有說出來,他便能早早給辦好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萬千寵愛之玉埋深宮最新章節 | 萬千寵愛之玉埋深宮全文閱讀 | 萬千寵愛之玉埋深宮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