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電影帝國的誕生 第十四章 浪潮

作者 ︰ 愚樂

世界是現實的,有錢的好處,不僅體現在豪宅名車上,更多的是體現在各種生活細節上,比如坐飛機,從洛杉磯到香港是熱門航班,頭等艙要提前幾天預定,沈沖卻在深更半夜打一個電話,第二天一早,運通公司就派專人把機票送了過來。

沈沖在美國呆了將近兩個月,東忙西忙,和張愛嘉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也不足一周,這次更是才呆了一晚上,就又要離開,讓她頗為不舍,依依惜別之態,和李開元的于脆利落相比,別有一番風情。

雖然平時和人打交道的時候,沈沖面面俱到,從不缺禮數,但他其實非常討厭繁文縟節,這點在旅行時最為明顯,不管去哪,他都是只帶一個小箱子,裝幾件日用必需品,說走就走,從不墨跡。

洛杉磯和香港之間,相距一萬多公里,即使是直達的航班,也要飛十六個小時左右,為了打發時間,沈沖帶了一本書,一本剛剛出版不久的書,一本他獨家買斷中文版權的書,一本他前世看過很多次的書——《第三次浪潮》。

《第三次浪潮》是未來學大師和社會思想家之一阿爾文-托夫勒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于19RU年3月出版,他在書中,把人類的社會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是「農業階段」,即人類從原始野蠻的漁獵時代進入以農業為基礎的社會,歷時幾千年,形成了以家庭為單位的社會結構。

第二次是「工業階段」,歷時300年,它摧毀了古老的農業文明社會,在這次浪潮中,家庭不再是共同勞動的經濟單位,小家庭、工廠式的學校加上大公司,形成第二次浪潮時期的社會結構,在這一時期,受標準化工業生產的影響,社會追求一致性,崇尚整齊劃一,拒絕標新立異。

而「第三次浪潮」,則從50年代的美國開始興起,以信息和高科技為基礎,以具有創新精神的人為前提,以「產銷合一」滿足人類個性多樣化需求為目的,信息化或者說服務業成為主流,社會不再以技術和物質生活標準來衡量,而以豐富多彩的文化來衡量,多樣化,個人化,小型化,互動化的生產,成為工業主流,人們崇尚個性,拒絕千篇一律。

托夫勒分析了這種浪潮對人類社會方方面面的影響,從微觀的個人感情到宏觀的全球政經大勢,都有涉及,除此之外,他還對未來做了很多預測,比如跨國公司即將盛行,全球將進入電子網絡時代,用電腦在家辦公成為可能,人們可以自有的在有線或者無線的網絡里自有的收看電視節目,網上商店,送貨上門,貨到付款的商業模式也會出現……

要知道在19RU年,連TCPp協議都還沒出來,即使是資深的計算機專家,沒有幾個人對全球互聯網有概念,而阿爾文-托夫勒居然能提前二十多年,預測到utu,亞馬遜等商業模式的興起,這眼光,可謂超凡月兌俗,絲毫不遜色穿越黨。

在沈沖前世,《第三次浪潮》出版後,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商業周刊》認為它是「解讀人類現在和未來的永恆坐標」,英國的《衛報》認為它是「一部超級偉大的作品」,1983年三聯書店引進了這本書,刪除其中有關批判馬克思的內容之後,在1984年大規模發行,迅速成為內地最暢銷的書籍之一,銷量高達10UU萬冊之多。

無數人看過這本書,可惜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拿這本書當回事,並以此為參照進行個人前景規劃或者商業活動的,鳳毛麟角,因為每個人都喜歡預測未來,但矛盾的是,沒有人相信未來真的可以預測。

但把他的話奉為圭臬,並有能力加以實踐的信徒,則都建功立業,成就了一番偉業,比如特德-特納信奉他對信息化的預測,于是生了,比如史蒂夫信奉他對互聯網的預測,于是L成了網絡巨頭,還有美國總統克林頓,同樣是他的信徒,于是耗資數千億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得以開展,為美國經濟復興和攫取全球網絡霸權奠定了基礎……

不說二十年後才興起的互聯網,就說最近,托夫勒預測「世界經濟將進入資產重組、資產轉移狀態,將有一部分人從中獲取不可預知的財富。」這是對的,在dU年代初,全球範圍內興起了一股並購的浪潮,凡是膽子大的,眼光靠譜的,個個吃的嘴角流油。

但此時美國經濟正處在谷底,因此沒人相信托夫勒的話,這兩個月來,美國的媒體對沈沖冷嘲熱諷,就是明證——他在美國,一口氣花了四五億美元,投資了三十多種股票,並購了十多家不同領域的公司,《紐約時報》認為他是個「瘋狂而又無知的暴發戶,仿佛誤入華爾街的毛驢,對投資一無所知。」而《華爾街日報》的專欄作者更是直言他「忘乎所以,腦袋被飛機撞了。」

越是如此,越發顯示出阿爾文-托夫勒不凡的遠見卓識,因此沈沖在華爾街搗鼓完事後,特意去拜訪了他,不僅買到了《第三次浪潮》的中文出版權,而且還在協議里加了特別的一條︰沈沖可以發行一本以此書為基礎的中文點評版。

沈沖加了這一條,也是技癢難耐,反正即使在二十一世紀,也沒幾個人認為「未來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更多的是把它當作一門神棍學,既然如此,那麼何不把那些他知道,但是沒精力或者沒興趣去涉及的未來知識,以點評的方式放出來?假設這本書還能在內地賣10UU萬冊,不求多,這10UU萬讀者中,有10個人把他的話當真,而且有本事做出來一番事業的話,說不定未來中國會多幾個商業巨頭或者科技達人。

在下飛機之前,沈沖用鉛筆,在托夫勒親筆簽名的書籍上,劃了其中的一段文字︰「面對‘第三次浪潮,的文明沖擊,每個人都要自覺的掃除三種文盲,即文字文盲、計算機文盲和傳播媒介文盲。」

電影,電視,報紙,雜志,都是傳播媒介,是第三次浪潮中極端重要的東西,但中國的那些頭頭腦腦,對傳播媒介的理解,還停留在宣傳和洗腦的三四十年代,希望這本書,能給他們帶來不一樣的思路……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一個電影帝國的誕生最新章節 | 一個電影帝國的誕生全文閱讀 | 一個電影帝國的誕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