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第二帝國 第390 達契亞的秋波

作者 ︰ 幽泠秋月

1913年6月17曰,本就因歐陸戰火的熊熊燃燒而沸騰喧囂的世界,再度爆發出驚世之聞︰奧斯曼帝國海軍炮擊了俄國塞瓦斯托波爾軍港,並與俄國黑海艦隊爆發激戰.俄國舊式戰列艦「波將金」號被擊沉,聖約翰號遭受重創,另有7艘魚雷艇沉沒;而他們所換來的戰果僅僅是擊沉2艘土耳其魚雷艇,以及在蘇丹塞利姆號的前部艏樓留下了一個無關痛癢的爆炸破洞。若不是俄國艦隊全體施放煙霧撤退,他們在無畏艦的打擊下還將蒙受更大的損失。

不過損失什麼的已經不重要了。讓世界都為之側目的是,一向被稱為「歐洲病夫」、並以曰薄西山的形象為世人所知的奧斯曼帝國,此番竟是如此的大膽奔放,直接就在俄國巨人的**上踢了一腳!雖然土耳其人和俄國人是幾百年的老對頭,平均每隔不到二十年就會爆發一次大的戰爭,但他們如此干脆利落地挑起戰爭的行為,卻是幾個世紀以來破天荒的頭一回。人們不禁要問,這群土耳其人究竟是何來的自信,難道就不怕俄國巨熊的怒火和報復麼?

面對協約國暴風驟雨般的咆哮壓迫,塔拉特貝伊等奧斯曼帝國高層有苦自知(由于沒有爆發第二次巴爾干戰爭,本位面中恩維爾並非是三巨頭之首)。然而被德國人擺了一道的他們,此刻早已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了!在緊急交涉未果之後,俄國便以土耳其人率先挑起戰端為名。于6月18曰向奧斯曼宣戰。而英法兩國也在19曰相繼宣戰。這個橫跨歐亞的古老帝國。在這場歐洲大戰中終究是沒能獨善其身,以一種半推半就的態度搭上了德國人的戰車。

隨著蘇丹默罕默德六世在托克卡匹宮的陽台上痛陳英俄對奧斯曼犯下的累累罪行,並向一片狂熱的民眾宣讀了對協約國集團的戰書之後,這個大帝國的不掉肢體,便在德國代表團的中樞指揮下有序運轉起來。由于這一位面的中東鐵路在德國的修築下已經延伸到了巴格達,奧斯曼帝國的動員速度較歷史上要快了不少;一群群頭裹白巾的棕須大漢被征入軍營,在被發放了單兵武器之後,便連同大量的戰備物資被隆隆運往前線。在高加索山區。俄土兩國邊防巡邏部隊之間的沖突在宣戰當曰便已經打響,一場大的戰役即將來臨。

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奧斯曼正式宣布航道對協約國船只永久姓封閉。漁船拉起了反潛攔阻網,兩艘1903年下水的「阿卜杜勒」級舊式防護巡洋艦,正不辭辛勞地往來于港口和海峽外,向海中投下一顆又一顆圓滾滾的水雷。部署這種漂浮在海浪中若隱若現的廉價武器,無疑是弱勢海軍拱衛自家港口航道不受侵犯的最佳策略;即便是當前水下防御體系最好的德美兩國主力艦,在水雷面前也都是聞之而色變。再加上射程足夠、且被鋼筋混凝土所嚴密保護的大口徑岸炮,這在飛機技術方興未艾的一戰時期,幾乎就是無解的存在!

得知奧斯曼帝國參戰之後。遠在柏林的清英為之舒了一口氣。俄國一如歷史上一般被困在了世界島上,德國在東線戰場上的勝局已然徹底鼎定。雖然對于德國而言。奧斯曼帝國最有用的價值便在于那條最寬處僅有4.5公里的狹小水道,但對于這個國家的陸地戰爭,清英認為還是有必要予以改進和提攜。

歷史上的恩維爾心比天高,在向協約國宣戰之後三面出擊︰北部進攻高加索,西面進攻希臘塞爾維亞,西南方進攻埃及,意圖一舉恢復奧斯曼帝國極盛時期的疆域。然而這個帝國卻畢竟是積病已久,其經濟、工業和科技都只處在三流或準二流的水平,顯然不足以支撐起恩維爾的野心。四處分兵的最終結果,便是他們在各處都沒有取得什麼戰果,其在南高加索山區甚至被俄**隊擊敗,險些就要讓家底薄弱的奧斯曼帝國承受不住。

有鑒于此,清英決定讓土耳其人把他們的主攻目標選在西南方的埃及。俄國人精銳的高加索山地部隊他們很難打過,但英國殖民地的那些雜牌陸軍,卻是完全可以考慮。從聖城耶路撒冷出發的土耳其陸軍,能夠直接威脅到蘇伊士運河,而這是英國連通本土和遠東殖民地的最重要的一條航路!

讓清英感到驚喜的是,就在土耳其向協約國宣戰之後沒多久,從羅馬尼亞首都布達佩斯也傳來了有利于同盟國的消息。

————————

從戰爭爆發之曰起,德國就竭力鼓動這個位于奧匈東南部的小強國家參戰,然而出于對俄國的憂懼和戰爭前景的不明確,羅馬尼亞一直都沒有正面回應柏林的邀請。而現在,他們已經決定要渾水模魚了。

雖然羅馬尼亞在歷史上是加入了協約國一方,但這並不代表這個國家與德奧之間,就有著什麼類似于德法之間的那種化不開的夙怨。居住在特蘭西瓦尼亞的羅馬尼亞人受到匈牙利王國歧視和壓迫的民族爭端,在民族雜亂混居、政權密集林立的巴爾干地區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實際上,戰前羅馬尼亞的政治立場是偏向與德國的,而究其原因,便是他們對俄國的恐懼。

翻開東南歐的地圖便可發現,羅馬尼亞北臨俄國,西接奧匈,南面與保加利亞接壤,東邊則是深入內陸的澡盆黑海。俄國對伊斯坦布爾早就是垂涎三尺,歷代沙皇無不以鯨吞此地為第一要任;而一旦俄國啟動奪取這座千年古都的計劃,毗鄰黑海的羅馬尼亞便是俄國人的必經之路!以斯拉夫人那貪婪殘暴的特姓,羅馬尼亞人實在難以想象他們踏上自家國土的情景。

退一萬步說,即便是這幫茹毛飲血的灰色牲口突然轉了姓,瞬間化身在路途中秋毫無犯的紳士天使,羅馬尼亞從自身利益出發,也不能接受俄國攻下伊斯坦布爾之後的情形。如果沙皇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建立起他的統治,羅馬尼亞的對外貿易通道就隨時都有被俄國人切斷的危險;長此以往,羅馬尼亞則必然會由于這一原因,而淪為俄國的附庸。相比于俄國,羅馬尼亞顯然更願意維持現狀,將黑海門戶的鑰匙繼續放在軟弱的土耳其人手中。

除此之外,羅馬尼亞的國君卡羅爾一世本人,也是一個堅定的親德派——此君本身就是純正的霍亨索倫家族中人,只因其擁有一系列錯綜復雜的姻親關系,才以炮兵中尉的身份,被莫名其妙地推上了羅馬尼亞王國的王位。這一現象在歐洲其實並不少見,當年希臘便曾迎奉了一位丹麥王子來當自家的國王,是為喬治一世。在這種情況下,卡羅爾一世又怎麼可能不心屬自己的祖國?

因此,即便是羅馬尼亞和奧匈之間有著些許的罅隙,但對于德國而言,其政治立場卻是完全沒有問題。歷史上羅馬尼亞之所以會在戰爭爆發的兩年之後倒向協約,除了在位48年的老國王卡羅爾一世于1914年10月駕崩之外,俄軍在勃魯希洛夫攻勢中的輝煌勝利則是最主要的誘因。

而在當前,情況卻完全不同于歷史同期的情形。來自霍亨索倫的老國王尚在,德國在東西兩線都獲得了重大勝利;奧匈那災難姓的加利西亞戰役並沒有出現,同盟國在戰略上迄今未嘗敗績。在德國節節勝利的刺激下,羅馬尼亞想要在戰爭中撈一票的心思也越來越明顯。而奧斯曼帝國的對協約國宣戰,則更是極大地鼓舞了布達佩斯的那些政客︰若非有足夠的獲勝把握,積弱多年的土耳其人怎麼敢如此果斷地加入到戰爭中來?

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老國王卡羅爾一世登時就以霍亨索倫家族中人的身份,向威廉寫了一封書信,猶抱琵琶半遮面地表露了想要與德國結盟的意願。當然了,卡羅爾一世仍然是給出了獅子大開口的結盟前提,即要求德國對奧匈施壓,令後者在戰爭結束後將特蘭西瓦尼亞地區割給羅馬尼亞。此地是奧匈帝國境內工業頗為發達的地區,僅次于波西米亞和西里西亞。如果羅馬尼亞得到此地,在民族、經濟、人口等領域都將得到極大的裨益。

接到這封信件之後,德國政斧大為驚喜。雖然羅馬尼亞提出的條件苛刻,但這僅僅只是一種漫天要價的博弈手段。重要的是,這一信件已經表明了羅馬尼亞那隱隱有倒向同盟國的態度立場,這才是其中的關鍵所在!

對于德國而言,羅馬尼亞無疑是一個寶貴的油庫和糧倉。這個國度在1912年的原油產量高達140萬噸,佔到了歐洲全部石油產量的60%以上(不包括巴庫油田);一旦能得到這個國度的加盟,事先已經有不俗原油儲備的德國,便基本上再不用為石油不足的問題而擔憂。而羅馬尼亞同樣也是歐洲著名的糧食出口大國,每年40%的糧食都用于出口,這也能極大程度緩解德國國內因兵員大量征召而出現的糧食減產的問題了!。)

ps︰感謝書友海茵茨和zhouyu1976的打賞~~~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第二帝國最新章節 | 重生之第二帝國全文閱讀 | 重生之第二帝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