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江頌 3.第二章 生死祁家淵

作者 ︰ 興利

第3節第二章生死祁家淵

這一年6月16日,洪湖新堤進入設防水位,19日燕窩蝦子溝堤段內發生翻沙鼓水險情,洪湖縣長劉干親自組織力量,經三晝夜拼死搶護方才月兌險。這是最早發生的重大險情。

6月24日,洪湖丁家堤發生嚴重內月兌坡,滑動堤長近200米,滑動面接近堤頂,下矬陡坎1.1米,堤腳出現口徑10厘米的清水漏洞。

6月25日,洪湖新堤上下堤段紛紛報險,余家灣、蔣家碼頭等堤段內坡由嚴重散浸發展為月兌坡險情。

6月30日,監利堤段散浸普遍發生,部分堤段成為濃泡。楊家灣首次發生月兌坡……

江陵堤段也在告急。

繼7月5日沙市出現第一次洪峰後,22日沙市又迎來第二次洪峰,水位高達44.39米,明顯高于第一次洪峰7月8日的43.89米。

特大險情出現了!

7月21日,隨著洪峰逼近,在江陵縣祁家淵沖和觀荊江大堤樁號720+240—250堤頂下八米處,內坡先後發生渾水漏洞7個。7月22日晨,在堤頂下約二米處發現進口洞1個,直徑1.2米,水向內涌出,水面已形成漩渦。在樁號320和350堤頂下內坡5——7米處發現渾水漏洞3個,直徑0.8米左右。

這里正是去年饒民太一行重點檢查的防汛險段。

早在汛前,祁家淵至沖和觀堤段發生坦坡下滑險情,崩岸長達一千多米。因內外無土可取,時間緊迫,長江修防處副處長唐忠英親率數千民工趕赴現場,架設輕便鐵道,從遠處取土,並于對岸取卵石裝籠拋護堤腳,才及時穩住了灘岸。

6月中旬,江陵縣長鄭順炎、副縣長李大漢率領全縣一千多名干部,七萬多農民、工人、解放軍戰士、教師和學生奔赴荊江大堤和各干、支民堤查險、護堤、搶險。鄭言順和李大漢分別在孫家屏牆和祁家淵險段駐防。

7月7日,荊江大堤孫家屏牆堤身險情突變,危險萬分,民工驚慌,陣容混亂。江陵縣長鄭順炎趕赴險地後,立即制定搶護方案,表明領導決心,堅決搶救。經過一天一夜鏖戰,使險情轉危為安,鼓舞了全縣防汛大軍的斗志。

7月22日晨,江陵副縣長李大漢巡堤查險到了祁家淵至沖和觀堤段,首先發現特大險情。他遇險不慌,沉著應戰,一邊緊急向防總報告,一邊帶領民工進行搶護。

只見堤內洪水如泉水般涌出,堤外水面已形成漩渦,險情萬分危急,大堤危在旦夕,隨時可能潰口。見此險情,膽小的民工嚇得面如土色,退縮不前。

在這關鍵的時刻,只見李大漢抓過一床棉絮,大聲呼喊︰「不怕死的跟我來!」奮勇跳進漩渦中,用雙手死命將棉絮堵向洞口。聲音驚天動地,威震滔滔洪水。

在最危險的時候,是人民的縣長于自己的生死而不顧,表現出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譜寫了抗洪搶險的贊歌!

在他的英勇行為激勵下,許多干部挺身而出,奮不顧身抱著棉絮接連跳進漩渦……總共塞進棉絮17床之多。

從他們身上,仿佛看到無數個黃繼光拿起爆破筒,向敵人的碉堡撲上去……

英雄是永遠不會被人們忘記的!

後人四湖工程管理局副局長姚治洪作詩贊曰︰

江陵縣長李大漢,抗洪搶險祁家淵。

堤內翻砂渾水涌,江外漩險浪波翻。

危急時刻舍身跳,特大管涌用絮拶。

洪滔惡魔何所懼,英雄浩氣千秋贊。

防汛總部副指揮長饒民太及時帶援兵趕到了險段現場,指揮搶險。民工們不顧疲勞,扛起麻包土袋一涌而上,奮力搶險。

7月23日晨,又在外坡堤頂下二米處發現進口洞3個,直徑0.6米左右。上午,在樁號721+500的堤外肩處,發現了極為罕見的跌窩險情2個,直徑達2米左右,險象環生……

滂沱大雨中,饒民太高舉拳頭,大聲呼喊道︰「同志們!我們要像李大漢那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決不退後!誓與大堤共存亡!」

慷慨激昂的聲音猶如戰鼓擂響,震撼人心。

軍民們采取在堤內肩取土作圍井反濾的搶護辦法,挖的挖,挑的挑,搬的搬,扛的扛,只見大堤上人煙如潮,人頭涌動,個個奮勇當先,沖鋒陷陣,激戰了三天三夜,由于措施得當,終獲成功,大堤安全月兌險了。

千里大堤,潰于蟻穴。事後檢查,這里出現的漏洞、跌窩險情主要是白蟻隱患造成的!

7月28日,**湖北省委向全省通報表揚李大漢,並號召全省防汛干部向他學習。

多年後,長江修防處副處長袁玉波作詩贊祁家淵搶險︰

抗洪五四斗翻天,量大峰高超百年。

堤上加堤築子埂,險中特險祁家淵。

翻沙管涌淘基腳,反濾導圍堵漏源。

奮戰軍民終勝利,指揮得宜頌專員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荊江頌最新章節 | 荊江頌全文閱讀 | 荊江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