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宋 第八十五章 理念相爭以行齊

作者 ︰ 草上匪

「馬雲羈、牛雲縻,言制四夷如牛馬之受羈縻也。唐域萬里,多由羈縻而得。也因羈縻開疆,才有武人攬政,外重內輕之患,興也亡也,皆系于此。」

謝潛之子謝孚一句話提綱挈領,顯出不淺的史學造詣,卻暴露了舊黨立場,別說範小石和唐瑋,宇文柏這樣的騎牆黨都面露不然之色。

眼見爭論將起,王沖擺手道︰「有大利必有大害,論策從來都不是找萬全之策,而是趨利避害,還是先听七郎道來。」

鮮于萌朝謝孚呲呲牙,這才擺出一副說書人模樣,開始說起了羈縻州的百年之變。

所謂「羈縻」,是一套管治蠻夷之地的體系,羈縻州是政治層面的舉措。即立土州縣,授土官,不征賦稅,只由土官貢納(多是象征意義的特產)。土官世襲,由中央認可,由此實現對化外蠻夷的統治。

羈縻州就是小號的臣屬國,只是土官所領地域太小,丁口太少,不成一國而已。而羈縻制除了羈縻州,還有以開榷場等經濟手段,以財貨確保羈縻州忠誠,又限制其發展,使其無威脅中央之力。

要說羈縻,就得從唐時說起,唐時設羈縻州多達八百五十六個,環抱中土,幅員何止萬里。而到宋時,羈縻州只存于四川、荊湖和廣南,也即是大宋月復地西南和南面,集中于成都府路、梓州路、夔州路和荊湖路、廣南西路。

與唐朝繼隋朝的基礎不同,宋朝的底子先天不足,羈縻州就是繼承唐朝遺留下來的東西。幾乎不成體系。很多羈縻州都只在圖籍上空有其名,早已名存實亡。成了化外野地。還能維持羈縻制的羈縻州,也就是成都府路的黎州、雅州、茂州、威州。梓州路的戎州、瀘州。夔州路的黔州、施州和渝州。廣南西路的宜州、邕州。以及荊湖路北江和南江流域一帶。

這百多年來,宋朝在羈縻州上並沒有大的舉措,更沒有作過全盤規劃,多是因循守舊,以維持原狀為目的。羈縻州與朝廷的關系大多淡漠,以致朝廷和民間將其與化外野地混為一談,以某某州蠻來稱呼這些蠻夷。便如眼下的瀘州之亂,朝廷公文都直接以「晏州蠻」稱呼。

「羈縻之地但有變亂,朝廷從來都是一個字︰打!打完了再撫……」

鮮于萌一番介紹後。再作此總結,大家都默然。這話似乎有些多余,如果把「夷」的範圍限定為目前羈縻州所及的這些區域,這些蠻夷不管怎麼鬧騰,都只是疥癬小患,當然就以打為先,自不會吃什麼憋屈。

陳子文學識淺薄,話卻很犀利︰「契丹和黨項都不算夷,那不是掩耳盜鈴麼?這羈縻也沒見有變化。說來又有何用?」

問題又拐回華夷之辯了,不幸的是,北面的遼國,西北的西夏。都是具文之國。有國法典章,有君臣禮儀,很難當作夷狄看。而且……都不是一個打字能解決的。跟遼國打得腦漿子都噴出來了,燕雲之地還是爭不回。只能談和。西夏先是速打,不行改成緩打。再改速打,反反復復,打了幾十年,依舊沒見結果。

西夏勢弱,還送了個稱臣的名義台階,與遼國則干脆是兄弟之邦。漢唐時除了自己,四面皆是夷狄,而本朝的環境卻迥然不同。

範小石有限度地支持陳子文的觀點︰「黨項該要算夷……」

鮮于萌道︰「我話還沒說完呢,我叔公親口說過,本朝羈縻有兩變。其一是,唐時所遺羈縻州雖多名存實亡,可在橫山、河湟、青唐,又是無名有實。由‘以夷制夷’、‘聯蕃制夏’而來的蕃官、蕃兵,便是羈縻制的延伸。」

「其二,便是羈縻之地,乃至化外之地,這百多年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算起來,共有三次大動。第一是仁宗朝時,平定儂智高之變後,以羈縻制析分其族……」

精于史學的謝孚點頭補充道︰「參唐制,析分種落,大者為州,小者為縣,又小者為峒,凡五十余所。」

鮮于萌再道︰「其二是嘉佑年間,章敦拓荊湖,荊湖南北兩江羈縻州由此變郡縣,納入朝廷版圖,同時另有開梅山等事。其三是崇寧大觀以來,成都、梓州和夔州開邊。也即是說,羈縻有變,一是將化外蠻夷納于羈縻之下,一是將原羈縻之地置為郡縣。」

說到這,唐瑋又激動了︰「這三變都是熙豐之政!其一和其三暫且不論,就說其二,章敦拓荊湖,立沅、誠二州,可到元佑時,廢州為軍,前功盡棄!元符末官家為安撫舊黨,又盡廢荊湖、廣南西路的新設堡寨,荊湖和廣南西路諸蠻由此叛服不常!」

「晏州蠻為何亂起?大家都說是賈宗諒尋釁所致,卻沒想過,十來年前晏州蠻本就作過大亂,朝廷雖派兵平定,卻未能闢地置郡縣,永絕禍患,為何?不就是舊黨之論所阻?」

「威州茂州本已開邊,為何羌蕃敢在成都作亂?不就是接連兩任大府改之前開邊之策,一力撫蕃,廢新設堡寨?失威于羌蕃,羌蕃怎不異心再生?」

範小石也道︰「唐時羈縻制,以都督府治羈縻州,再以都護府統都督府,是以兵威相加!本朝所沿羈縻,徒具儀名耳!鮮于七,你說我宋人在夷人面前不憋屈,那是不相往來之故,怎麼是立威之故!?」

宇文柏也激動了︰「誰不想永絕禍患?誰不想剿平四夷?可軍國之事豈能一廂情願?大處說,五路攻夏,結局如何?小處說,就論羌蕃,熙寧八年,範百常在茂州築城,只是防匪亂,就被酋首煽動羌蕃圍攻,範百常將求援信裝入瓶中飄江而下,才把消息傳出去。邊事之難。怎能紙上談兵,徒逞意氣!?」

宇文柏提到了範家的範百常。範小石臉色頓時一變,再沒話說了。

範小石不說。唐瑋卻是紅了脖子,其他人也嗡嗡不斷,爭論又起。

王沖也攔不住,只好在一邊听著。

听了好一陣,就覺話題雖是一個「平夷策」,里面的文章卻太大。

首先,「夷」的範圍該怎麼劃定,就是篇牽涉到華夷之辯的絕大文章。其次,該怎麼「平」。就不是單純的刀兵還是教化之爭,而是更具體的舉措。唐時羈縻制便是前朝遺產,本朝用得對不對,好不好,又該怎麼進一步發展,立場不同,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也不同。

三位山長出這一道策論題目,還真是出對了,王沖對這一幫海棠社成員的觀念根底已有了直觀把握。

範小石、唐瑋等人是堅定的新黨派。當然不是說他們贊同現在的新黨,而是認可之前王安石一脈的觀念。希望國家富強,主張對外強硬。

謝孚等人則是堅定的舊黨派,雖然也不滿司馬光退土求安的軟弱。以及盡廢新法的黨爭意氣,但主旨卻是舊黨所堅持的以安為本,以和為貴。認為不管是大變革,還是大動刀兵。都是禍國之源。

宇文柏、鮮于萌等人則是騎牆派,不空談道理。只看實際。範小石等人主張強硬,他們就要提這麼做的難處。謝孚等人主張安定,他們又要批判這是消極逃避。但要他們提出什麼具體對策,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王沖暗自感慨道,真是一個小朝堂啊……

真讓這些爭論都噴出來,丟到王彥中等人面前,王沖覺得,怕不是王彥中三人來統一大家的思想,而是他們三人也要吵起來。

王彥中是程頤弟子,骨子里卻帶著濃濃的蘇門氣息。宋鈞雖是蜀黨根底,卻又偏向新黨理念。而謝潛也是程頤弟子,又很尊奉司馬光一脈的朔學,由他兒子謝孚通史這一點就能看得清晰。

這三位山長明顯低估了海棠社成員的學術水平,以為這些少年為主的學生理念還未成型。卻不想他們在這一道策論上的爭論,已經觸及了當今學術和朝政的根本分歧,這分歧在三人之間怕是更為嚴重。

若是三位山長都吵起來,非要堅持自己的理念才是治學之路,這書院就別想開了。

「都別吵了!」

王沖有了盤算,拍桌大喊,眾人終于安靜了。

「早前我就說過,學問未成時,妄論天下,便是空談!此時你們在爭什麼?爭的是該怎麼治國!這是你們能談的?」

「我來的路上,听到快活林一群喝得半醉的漢子正在吵架,他們在吵什麼?要怎麼滅夏!該淺攻還是深攻,速攻還是緩攻,五路還是八路,好笑吧?知道我听著你們吵是什麼感覺嗎?也是一般好笑!不,更是悲哀!那幫漢子不過是盡酒興而已,你們呢?你們是士子,是學問人,認真地吵,卻如他們閑談一般,還有什麼比這更悲哀的?」

王沖將眾人的學識一通猛踩,可不管是範小石還是宇文柏,都面露愧色,無人反駁。

這番踩是有淵源的,冬天時安濟坊和漏澤園所見,已讓眾人感觸頗深。之後的文案以及顧豐之死,更讓眾人痛感自己歷世淺薄。王沖拿的就是他們的痛腳,怎麼還敢反駁。

「你們都沒搞明白這道策題要談什麼?不是讓你們談一國之策,談百年之計,而是談當今時務!眼下蜀中有什麼大事?一是晏州蠻亂,一是羌蕃鬧成都……」

王沖干脆歪曲起三位山長的出題用意,你們想查根底?別查了,查到最後,你們自己也要露了根底,還是談點實際問題的好。

听到王沖這話,眾人恍然,原來是這樣啊!唐瑋更是目露光彩,這更合他心意,如此他就能有的放矢了。

「山長希望能從你們的策文里看到有價值的建議,晏州蠻亂,平定不是問題,平定之後要怎麼辦?茂州威州羌蕃,要怎麼具體處置,既能安定成都,又能安定兩州?這些問題才是策文該談的。」

「既是時務,要談就得談到實處,你們的策文里,最好有根有據。便如知行,無知便行是愚,將知作行是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作足了資料,再來立論,這一策才有真東西。當年王韶上《平戎策》,是客游陝西多年,盡訪邊事才寫出來的,如今你們寫《平夷策》,不能親去邊地,卻不等于什麼都不能作……」

既然要談實際,就談出點東西,讓三位山長眼前一亮,便能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本著這個念頭,王沖拿王韶為例,要求眾人先作調查。

眾人頓時又喜又愁,喜的是原來自己要作這麼大一篇文章,愁的是這道策題只是月考題目,現在要搞調研,那怎麼趕得及?

「我會讓山長將此題推至下月,一月還不夠……嗯,這樣罷,你們完全可以多人作一論嘛。」

王沖隨口就將這道題目變成了項目組運作,眾人本還訝異,可再一想,同論之人聚起來,不僅資料可以共享,成文也可以分工協作,便利太多,也就欣然接受,自去湊組不提。

呼……可算壓下了一難,辦書院還真不是件輕松事,讀書人真難伺候。

王沖發著不知所謂的感慨,負手出門,宇文柏和範小石一左一右攔住了他。

「就不知守正有何論?」

「守正與我們一組,指點我們吧……」

原來兩人是來拉他入伙,王沖哪能干呢,他還忙著呢。

「你們自作,我還有更大的題目等著,正要去調查呢。」

兩人同聲問什麼題目,王沖一邊走一邊揮手道︰「我的生意作得怎麼樣了,這難道不是更大的題目?」

宇文柏與範小石愕然對視,再同時翻白眼,這個王守正,說他胸無大志吧,他卻一心要建書院,帶眾人進學求索。說他志向高遠吧,他卻滿腦子生意經,一臉見錢眼開之色,說他什麼好呢……(未完待續……)

ps︰這是周五的份,周六的更新與此無關。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鼎宋最新章節 | 鼎宋全文閱讀 | 鼎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