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宋 第二十三章 海棠樓爭鋒

作者 ︰ 草上匪

()起點作家,《武布天下》的作者十年落雪過世,他是家中唯一經濟來源,家中還有母親和妹妹,妹妹正要上大學。起點已經承諾該書的訂閱打賞都歸作者,還不知此事的朋友可以去訂閱打賞,聊表心意,大家多一分貢獻,人間多一份關懷。

王沖莫名一笑,激得那鮮于萌捶胸頓足︰「你可把咱們都害苦了!現在整個成都,所有沒滿十六歲的學生,都在詛咒你一傻百年,一直傻到死,你還敢出來見人!?」

王沖一愣,這話怎麼說?

他這表情轉折自然流暢,讓鮮于萌也是一呆︰「看你這樣子雖然傻……怎麼也不像能傻到去燒王相公家牌坊的啊?」

宇文柏俊俏小臉撐出淡然之狀,解釋道︰「你光忙著去燒牌坊,還不知前事呢。許大府得知你被文翁祠的牌匾砸傷後,就下令學子必須滿十六歲才能入府學,說這是卓異折夭,上天示j ng……」

王沖苦笑,自己挨了一匾額,牽累一大票神童進不了府學,生生拖了人家的功名之路,可真是無妄之災了。

理解歸理解,這罪名王沖可不會擔,扮出一副深沉模樣,他幽幽嘆道︰「許大府所言極是,天意不可違啊,我就是活活的例子。」

宇文柏再道︰「本還以為那一下能把你砸醒了,卻不想又傻愣到去燒人家牌坊……大家都說你是孝子,我看你還是個傻子。」

沒等王沖反應,另一個抱著算盤的少年好奇地道︰「你真是那個過目不忘的王二郎?」

鮮于萌點點腦袋,非常「遺憾」地道︰「人雖好了,腦子卻不好使了,唉……可憐哪……」

王沖忍不住笑,這個鮮于萌,壞都壞得有些萌啊。

見他不以為意,甚至還能笑出來,三個少年很是意外。

宇文柏搖頭晃腦,月兌口而吟︰「惜哉今仲永,泯然倚田壟,猶笑不自知,沽酒醉冬烘。」

輪到王沖意外了,鮮于不說,這宇文柏果然是神童出身,張口就成詩,雖只是打油詩,卻切中此時此景。

他沒了過目不忘的神通,詩文的感覺還是繼承下來了。四句話全是罵人的,你這個王仲永真是可惜啊,泯然眾人,只能當泥腿子了,別人說你你還笑,買酒干什麼?浪費啊,喝醉一個蠢貨而已,煞風景哦。

濃濃的怨氣正自這兩張面孔噴出,直躥王沖臉面。王沖找到了往r 的記憶,發現他們這態度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是因王相公家之事而生的,以前相遇時就是如此。

看來不止是入府學之事得罪了他們,根本是早有舊怨,王沖轉瞬就明白了這股怨意的由來。

華陽四神童的名號豎起了好幾年,他王沖一直以超凡異能穩居神童之冠,排名第二的是範九,宇文柏和鮮于萌都敬陪末座。雖然這個排名不過是民間之論,不值一提,可對心高氣傲之人來說,被人壓在頭上總不是滋味,像宇文柏這樣有才華的神童,傲氣該不是一般的足。

王沖還在想,如果他王沖出自王相公家,不定宇文柏還沒什麼怨氣,可惜,不僅排名第二的範九是平民,他王沖也出自尋常人家,這對出自文宦世家的少爺們又是一樁刺激。

若是直白的惡言相向,王沖倒還要跟他們杠上,可踩人都這麼文縐縐的,再加之在自己眼里,他們不過是該喊自己叔叔的小輩,哪值得他費神對付。

「傻人有傻福嘛……林掌櫃,海棠ch n現在多少錢?」

王沖隨口回了一句,轉頭跟林掌櫃說話。

「海棠樓童叟無欺,海棠ch n一直是四百文一斗,稍後就叫伙計送上門去。」

林掌櫃一直在旁拈須微笑,默默看著少年們的來往,回答王沖也是禮貌有加,職業j ng神十足。

「煩勞林掌櫃送兩斗到家中,再加兩斤豬頭肉,各式小菜……」

王沖將身上的鐵錢「砸」在桌子上,一串串數著,不去理會宇文鮮于。

宇文柏只是皺起了好看的劍眉,沒有開口,鮮于萌卻不屑地道︰「王二郎,你不是自認傻子麼?還數得了數啊,真是不幸之幸喲。」

嘿,給你三分顏s ,你就開起染坊了!

王沖開始認真了,果然是拍子不到,蒼蠅不會自己飛掉。

細看兩人,見他們服s 雖不顯華麗,衣料卻是上好綢絹,腰間還都掛著玉佩,不由心中一動。這兩少爺都是富二代,不,嚴格說是官二代,欺負起來可沒什麼罪惡感。

記起剛才三少年的對話,王沖暗定心計,誰說數學掙不來金銀?眼前就有兩頭肥羊。

他昂首朗聲道︰「數數算什麼?我現在雖再不能過目不忘,算學的本事卻沒丟下,榜眼、探花,敢與狀元一比?」

倨傲的姿態,狂妄的話語,順帶還以華陽神童的排位踩了兩人一腳,鮮于萌一下就跳了起來︰「比就比!十六,讓他知道你的厲害!」

宇文柏的小白臉瞬間染作粉紅,揚著下巴道︰「你還真是變得像個活人了,不過算學這事,千萬別覺得跟記東西一樣簡單。《孫子算經》、《九章算術》,我十歲前就已學通了,現在正在學《黃帝九章算經細草》。這位林大郎,出身算學世家,也……」

宇文柏該是想說「也不如我」,可眼角瞄到一邊立著,依舊笑意盈盈的林掌櫃,頓了一下,改口道︰「也跟我在伯仲之間。」

那林大郎趕緊插嘴道︰「要不就比速算!你們用算籌,我用算盤,咱們一並來比!」

林大郎自己送上門來,正中王沖下懷,好一個台階!他依舊擺出滿滿傲s ︰「算籌?不用,一張紙,一枝筆,足矣!紙筆既能生花,也能衍劃!」

不止林的人卻不多,長于算技的就更少了。士子算數,都靠算籌,也就是小棍來擺弄,算盤還只限于商人圈子,而這筆算麼,沒听說過,怕就是心算而已。

宇文柏不屑地笑道︰「便是千數相乘,你也只用紙筆?」

王沖點頭︰「既是比速算,四位數怎麼夠?八位數相乘都行!」

「四位數?八位數?」

老少四人同時怔住,林掌櫃最先明白過來,「二郎說的是千萬數吧。」

掃視三個少年強自壓住驚愕的表情,王沖心說自己墮落了,欺負他們,有些無恥吧。

「王二你休要這般無恥!提個大家都難辦到的題目,就能彰顯你的能耐了?我們可不是三歲小兒!」

鮮于萌反應激烈,宇文柏和林大郎眼中卻同時升起j ng光,那是興奮之光。

「千萬就千萬,看你怎麼用筆算!」

「算盤在手,多少位數都無所謂!」

兩人克服了心理障礙,頓時自信滿滿,鮮于萌見好友也應下了,態度驟然一轉︰「輸贏總得有個說法,立個彩頭如何?」

這個時代,勿論男女老少,尊卑貴賤,全民好賭,既是比試,立起彩頭是題中之義。

宇文柏道︰「誰最快誰得其他人身上的錢,不過你的錢要買酒菜,咱們也不欺貧……」

他還在尋思,鮮于萌惡狠狠地道︰「你若是輸了,就背桿旗子,上寫‘傻子王沖’,進城到府學門口轉一圈……」

宇文柏拍掌叫好,王沖正中下懷,將要應下,本是看熱鬧的林掌櫃嗯咳出聲︰「十六郎,何必鬧得這麼大,家中知道了可不好。」

再勸王沖︰「十六郎家學淵源,不僅文學出眾,算學也是出自名師的,二郎不要賭氣啊。」

稱呼雖是親熱了,可前後話全是不看好王沖,好像王沖肯定得背著旗子去城里招搖,鬧出了動靜,宇文家會怪宇文柏。

最後招呼林大郎,一听就知林大郎是他兒子︰「大哥,你就別摻和了,這種大數演算,正是算盤的長處,本是器利,怎可當作自己之能呢?」

這又是認定算盤絕對最快,不管是算籌還是筆算,都不可能望其項背。

林大郎有些不甘,宇文柏也有些猶豫,王沖卻朝林掌櫃拱手道︰「謝林丈關心,王沖對算學還是有些自信,若是輸了,便是學藝不j ng,願賭服輸,與十六郎有何干系?就請林丈作個中人,至于算盤……」

他語氣平淡,像是在說什麼天經地義的真理︰「怕也不及我的筆算。」

老少四人暗暗對視,都沒開腔,鮮于萌又戳了戳自己的腦袋,作了個「還沒好呢」的嘴型,宇文柏冷笑,林大郎翻白眼,林掌櫃則是嘆氣。

雖只是少年斗氣,王沖還有癲狂之嫌,可林掌櫃作起這個中人來,還是毫不馬虎。一一安排妥當,更親手將紙墨筆硯遞給王沖,再一聲令下,分散在不同角落的三人同時開動。

算盤珠子聲,筷子挪移聲響個不停,再看王沖,手執小毫,正在發愣。

觀戰的鮮于萌忍不住嘀咕道︰「咱們別是陪傻子作戲了吧?」

林掌櫃捻著胡須,沉吟不語。以他識人之能,一眼就能看出,王沖已非傻子,更不是瘋子。不過王沖之言卻顛覆了他的常識,近于瘋話,讓他想不明白。

他並非單純的商人,士人所擅的算學和商人所擅的算技已經融會貫通。就這道千萬數相乘的題目而言,毫無實際用處,商人絕不會涉及,屬于士人算學。但商人面對的是繁復計算,j ng于算技,所用的算盤,正是應付這種題目的利器。

相對而言,士人算學更注重深究學理,熱衷于探討各類不同問題,這種只需硬橋硬馬去啃的題目,不管是哪本算經,都沒怎麼深究過。畢竟算得再快,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觸及「數理」,對士人來說就毫無意義。當然,並不是說士人不重視單純的算技,只是當作最基本的能力。

用算籌來算千萬數相乘,著實考校人心細致和耐x ng,手腕一抖,算籌擺錯了一根,就是前功盡棄,足以讓九成九的人打退堂鼓,也就宇文柏這樣的神童不僅敢接,還敢比速度。

可王沖在說什麼?靠紙筆就能演算!紙筆怎麼算?不就是心算嗎?心算怎可能快過算籌?還要比過算盤,這真是痴人說夢……嗎?

林掌櫃忽然記起了什麼,有些懷疑自己的常識是不是錯了。听說東南商人在用一種數碼1,是把算籌記在紙上,還听說嶺南商人也在用什麼胡數2,便于紙筆計算,難道王沖學了這種門道?

或者換一個思路,王沖之前本有過目不忘的神通,被文翁祠的匾額砸了腦袋後,那神通丟了,卻又得了神算的神通,所以才這麼自信?

「那小子到底在干什麼啊?」

鮮于萌的嘀咕打斷了林掌櫃的浮想,定楮看去,見王沖已經落筆,卻是縱橫揮灑,大開大闔,像在作畫一般。

「去找根繩子來……」

林掌櫃招來伙計,低聲吩咐道,身為酒樓東主,自是見多識廣。

「繩子?」鮮于萌不解,林掌櫃略帶隱憂地道︰「等會比下來,還不知王二郎會不會躁狂,有備無患的好。」

鮮于萌摩拳擦掌︰「交給我!到時我來綁住他!」

1︰蘇州碼子,也叫花碼,南宋時盛行,是中國人自創的一套數字符號,只流傳于商業領域,用途也限于速記,沒有發展出算法和運算符號。匪頭個人認為,北宋晚期該已有前身了。

阿拉伯數字(其實是印度數字)在唐朝時就傳入過中國,只是那時形象還跟現代有所不同,之後泯然于歷史,直到蒙元時才重新進入中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鼎宋最新章節 | 鼎宋全文閱讀 | 鼎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