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在線 第七章 ︰借出一段奇緣來

作者 ︰ 飄雪樓主

做人要hd,獻花,收藏,收藏,獻花——

(3)項氏集團的迅速壯大

項氏集團建立後,因為其信譽和廣告打的好,各有識之士聞之紛紛慕名而來,並且強烈要求入股。

總經理項梁和懂事長項羽正在籌劃著怎樣壯大項氏集團,正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對送上門來的股東們(包括小股民)自然來者不拒,並且按投股大小給他們不同職務來當。

這其中以陳嬰和英布兩人所帶的股金最多(各有二三萬人馬),所以成了項氏集團的頂梁柱。

這里不防來說說這兩位大股東。

陳家在東陽縣很出名。不是因為錢,而是因為忠厚,縣里人有什麼事都會首先想到請他來幫忙。因此大家對陳嬰很是尊重。

陳勝革命的道火迅速傳開後,東陽百姓一起殺了那個胡作非為的縣令。幾千人聚在一起,準備參加到革命當中來,可殺了縣令後,他們才發現,他們還缺一個信服的頭領。

群龍豈能無首。

這時大家想到了老好人陳嬰。

陳嬰雖然樂于助人,但卻不願當頭領。但世上的事就是這樣,你越是不想當,眾人就要拉你下水。

陳嬰就是這樣被眾人強拉著下了賊船。

做好人真難啊,這里大家總算信了吧。陳嬰當了頭領後,附近起義的人聞風而來,紛紛歸于他旗下。

到了兩萬人馬時,眾人紛紛要求陳嬰自立為王。

陳嬰此時站在賊船上進退兩難,不得已只好回家去問老母。

知兒莫若母,老母對他說的話,中心思想歸納起來就只有這麼兩句︰你只是一個做侯的料,不是為王的命。

老母的話毫不客氣,一針見血的告訴陳嬰,眾人推你為王並不是看中你的才,而是把你當成擋箭牌,革命如果最終成功了,他們可以封妻蔭子,榮華富貴一生,一旦革命失敗了,他們做為附從之人容易逃命,而你卻成了罪魁禍首。

與人無爭,就能親近于人;與物無爭,就能育撫萬物;與名無爭,名就自動到來;與利無爭,利就聚集而來。禍患的到來,全是爭的結果。而無,也就無災禍。

————《難得糊涂經》

由此可見陳嬰的老母見識有多深遠,居然懂得糊涂經了。陳嬰本來就無當王之心,回去後,便打死也不肯再為王。

但他的部下可不是吃素的,不斷以「三個代表」來做他的思想工作。對于陳嬰來說,這是一段艱苦的拉劇戰。

推來讓去的結果是,讓項梁叔佷撿了一個大便宜。

好吧,既然你們這麼想要一個明主,我幫你們推薦一個吧。

面對陳嬰帶著數萬人馬來投,項梁的臉上笑開了花,當時,他心里可能在想,真是天上掉陷餅啊。

令項梁始料不及的是,天上掉的陷餅不是一塊,還是兩塊,都被他撿到了。

另一塊陷餅便就是英布。

英布是廬江郡六縣人,後犯了罪,被判了黠刑,此後被人稱為黠布。

服刑期間,他也在驪山打過幾年免費的工。後來革命的春風吹醒了他頭腦,他逃出驪山後,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只因剛剛扯虎皮拉大旗,兵不強馬不壯,又懼怕殺人狂魔章邯來剿,所以投靠大名鼎鼎的項梁來了。

這樣一來,項梁手下由八千江東子弟兵一下子變成了八萬人的項氏股份(請注意這兩個字)集團有限公司,發展如此之迅速,卻是始料不及的。

(4)拜把子的好處

就在項氏股份集團有限公司日新月異時,劉邦以其敏銳的眼光,知道這是一個潛力股,具有美好的投資前景。

可是,眾所周之,股市風險大,入股要謹重,劉邦同志也不例外,雖然很看好項氏股份的發展,但真要入股,總得先考查吧。

恩,現在就開始吧。

他考查的方法很簡單,首先看看項氏集團的總經理項梁是不是康慨大方,是不是一個好老板。

試想想,如果一個老板很小氣,舍不得給投股的人一點好處,這樣的公司再好,發展潛力越大,也不能入股。原因很簡單,你投了役也分不到什麼錢財,撈不到什麼好處。

于是乎,劉邦一個人昂首闊步的來到了項氏集團公司。對招待的人理都不理,直接殺向總經理的辦公室找到項梁,然後把早就寫好的借條交給項梁。

項梁有點驚訝的看著眼前這個相貌非凡的人,素末謀面,開口就向自己借東西,這樣的人的確少見啊。

當時項梁甚至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牛!真他媽的牛!真他媽的比牛還牛!

感嘆歸感嘆,當時項梁不知怎的,拿起筆就龍飛鳳舞地簽下了同意兩個字。

就這樣,劉邦空手而來,滿載而歸,當然,他帶回去的不是一麻袋一麻袋的錢財,而是五千精兵。

直到今天我仍然在想著這樣一個滑稽而搞笑的場面,一個滿身是泥的鄉巴佬,沖進一個豪華無比的大公司,點明要見公司老總。見了面後,老總詫異地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後的看了他一番,最後搖頭說了三個字︰不認識。

認不認識並不重要,那鄉巴佬二話不說,直接塞給老總一條借條,大言不愧的道,我要向你借多少多少錢。請注意,當時鄉巴佬並沒有拿刀架在老總的脖子上,也沒有任何的威脅條件可言,但老總卻想也沒有想,就滿足了他的條件,塞給了他一大筆錢。

這樣的情節明顯缺乏必要的邏輯關系,素不相識,你又不是人家的老丈,人家憑什麼要借你錢。說白了這簡直就是天方夜潭。

但當時劉邦卻成功了。當然,他的成功是建立在一個特定時代特定時期特定條件上。

這個條件很簡單,因為他們當時都處于一個階段層上。(都在鬧革命)

其實這借兵的主意是張良出的,他見劉邦志在奪取豐邑,但苦于勢單力薄,就建意他前往項氏集團借兵。

從後面的進程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借」便借出一段傳奇來。

按常理,大凡你借了別人什麼東西,一度過難關或者到了期限,肯定要「還」了。

劉邦也不例外,借了項梁的五千精兵順利拿下豐邑,打敗「情敵」雍齒後,他自然得來還兵了。

常言道,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看來這話一點也不假。

也就還兵時,劉邦和項氏集團的少董事長項羽邂逅了。

當時的劉邦39歲,而項羽只有25歲,兩人相差了整整14歲。

明明是兩代人嘛。在我們現在來看,年齡相差這麼大可能在溝通和交流上有隔閡。

但當時的劉邦和項羽卻不是這樣的,兩人一見面後,侃侃而談,國事、家事、泡妞的事無所不談。

兩人越談心越近,可惜兩人都是大老爺們,不能往那方面發展了。

罷了,罷了,既然不能做情人那就做兄弟吧。

對于拜把子結成異姓兄弟這一套,對劉邦來說已是司空見慣的拉人伎倆了。

從小和盧綰結為把子兄弟後,他馬上就領略到了結為兄弟的好處,因為從此以後十余年的寒窗苦讀生涯中,他爹沒有交過一分錢學費,都是盧老地主給付的。(還有那個劉交也是白搭的)

劉老爹開始還過意不去,後來就理所當然起來。用盧老地主的話來說,我家綰兒既然和邦兒是兄弟,就是一家人了,還講什麼彼此。

劉邦後來粗粗地算了算(他數學不好,也不知道少算了多少),為此至少為家里節省出蓋一棟樓的錢出來了。因此,他常常這樣感嘆,我小時候和盧綰這一「拜」,拜的真他媽的有水平,有情操,有內涵……(靠,扯遠了)

挫學後,劉邦走上了流氓這條光明大道,他和那些一起混的狗肉朋友都稱兄道弟的,雖然再也沒有領略到盧老地主那樣的好處來,但平常打架斗毆,劉邦高呼一聲,兄弟們便提著家伙浩浩蕩蕩地涌到他身邊來,那架式你看看當今的黑社會的火拚就知道了。

可以說,劉邦就是靠拜把子,發家致富最終走向了革命的道路。此時見項羽已中了他的「糖衣炮彈」,自然不會錯過機會,也顧不得堅韌的地板,「撲通」一聲,先跪在地上再說。

可憐的項羽畢竟年輕,哪里知道劉邦有這麼多「拜把史」,眼見比自己大14歲的劉邦可憐惜惜的跪在地上,他如果不跟著跪下去,良心和道義都說不過去吧,再說,還有這麼多項氏集團的員工眼巴巴地在看著呢?

于是,兩人設案焚香,拜天拜地對拜(暈,這好象是結婚的禮儀),然後對天起誓,還是劉邦說的口都起繭的那幾句老掉牙的話︰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隨後傳來這樣一段音樂︰

這一拜

春風得意遇知音

桃花也含笑映祭台

這一拜

保國安邦志慷慨

建國立業展雄才

展雄才

這一拜

忠肝義膽

患難相隨誓不分開

這一拜

生死不改

天地日月壯我情懷

……

只是令人譏刺的是,兩人成了拜把兄弟後,項羽只活了六年,到了31歲時就在烏江被拜把兄長劉邦逼的自殺身亡。而比項羽大14歲的劉邦同志死時那可是活了好幾十年才老去。

什麼「同年同月同日死」統統都見鬼去吧。

由此可見,當時劉邦和項羽結拜兄弟,純粹是戰述上的需要。他那時勢單力薄,而項梁項羽兵強馬壯,先借項羽這棵大樹乘下涼,伺機再一展抱負。

就這樣,劉邦拉攏了項氏集團的少懂事長,又見項氏集團是個值得期待的潛力股,自然把自己的股份投進去了。

只是他投入股的資金雖然少,收獲卻一點也不比另外幾個大股東陳嬰、英布小。而且他的股份是不動股,嬴利了就分紅給他,沒有嬴利與他無關,他的股份還是原封不動的在那里,最為特別的是,他還擁有隨時撤股的權力。(想什麼時候撤就什麼時候撤)

劉邦同志自加入項氏集團後,什麼事也不用做,整天就是看看股份漲跌情況,吃香的喝辣的睡軟的,那日子可是過得消遙之極。

結拜的好處有這麼多,難怪後來很多人都學劉邦動不動就搞個什麼結拜主義,看來這一招是無上法寶,古代通用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朝在線最新章節 | 漢朝在線全文閱讀 | 漢朝在線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