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在線 第三章 ︰胡來的胡亥

作者 ︰ 飄雪樓主

(5)胡亥的奪位

修萬里長城,建阿房宮,焚書坑儒這幾件大事一折騰,已是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據說當時有預言家說「亡秦者胡也」。

表意上的胡當然是指北方大草原上的少數民族,這其中亦包括匈奴了。所以秦始皇當初在派蒙恬打擊匈奴時,又不惜花掏空國家的銀庫修建了萬里長城。就是為了阻止匈奴的「胡」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如果後來秦始皇泉下有知,知道這個「胡」是指他兒子胡亥的意思,他只怕會後悔莫及,自己最後一趟出巡時,為何不早立長子扶蘇為太子呢?

秦始皇一生放蕩不羈,他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到外面游山玩水一番。在咸陽時微服私訪是經常的事。當然,這其中也有遭人暗算遇險的時候,但他福大命大,很多次都有驚無危的化解了。

然而,這一次卻沒有這麼好的命了。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他最後一次出巡的行程吧。

從咸陽出發,先是到了雲夢(游洪湖,逛洞庭湖),然後到九嶷山祭祀虞舜。沿江東下,登會稽祭祀大禹,到達錢塘江,沿東海北上,到達山半島海邊的瑯邪,當來到平原津時,卻發生了一件大事。

秦始皇病倒了。

群臣們萬分著急時,秦始皇卻認為這是小事一蝶,強打精神繼續深入北國大地,涉濟水,渡漯水,最後來到一個叫沙丘的地方。這時的秦始皇已病入膏肓。

做為一個皇帝,這次游山玩水居然超過一年之久,風寒所染之下,秦始皇終于走到了人生的近頭。

秦始皇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光輝的一生。只是他死時忘了一件事,雖然他已經暗示過了。但如果他後來知道自己的「暗示」無效後,他一定會欲哭無淚。

他的最後一道聖旨是這樣寫的︰(先省略那可惡的八個字)將兵權交給蒙恬,急速返回咸陽參加朕的葬禮。(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

據著秦始皇一生中有十二個兒子,他平常也偏愛最小的兒子胡亥,此番出巡還把他帶在身邊。但在後繼人上,他最終信任的還是長子扶蘇。從這一點來看,秦始皇並非真到老眼暈花的地步。

如果真讓仁義厚道愛民如子的扶蘇當上了皇帝,秦朝是不可能這麼快就走向滅亡的道路。

可惜這個世上沒有如果。趙高把這一切都改變了。

當時朝中分為擁蘇派和擁胡派。

擁蘇派的代表人物是著名大將軍蒙恬,至于蒙恬的功績,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過了,他抗擊北方匈奴的光輝戰績已名垂千古。而扶蘇做為秦始皇的長子,是個有理想有文化有抱負有修養的「四有青年」。

這一對組合,可謂是百姓心目中最完美的組合,是正義和光明的代表。

擁胡派的代表人物是趙高。歷史上趙高的臭名遠揚,想來大家都不會陌生。他沒有文才也沒有武才,但他卻擁有阿諛奉承之才。因此在官場上一路青雲直上。此時他的目標很明確,堅決打倒以蒙恬為代表的擁蘇派,以便日後更好的發揮和施展我擁胡派胡作非為的光榮傳統。

胡亥和趙高亦堪稱完美的組合,是黑暗與無恥的代表。

除了擁蘇派和擁胡派,還有個不可小看的派別,那便是中立派。

中立派的代表便是李斯了。

李斯做為秦始皇倚重的老丞相,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法碼。本來平衡的兩個天平,他只要加入任何一邊,都會發生傾斜。

這出行的途中,秦始皇不聲不響的就走了。而此番擁蘇派的此時根本就不在出巡的隊伍中,因此擁胡派的自然可以為所欲為了。

趙高的目的很明確,關鍵是搞定中立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就行了。

趙高就是趙高,他審時奪勢,因人而異,這次改變了以往常用的「金錢美女」攻關方法,對正直廉潔的李斯直接動用了語言攻心方法,只用了五問就把他搞定了。

「丞相的才能與蒙恬相比如何?功績與蒙恬相比如何?謀略與蒙恬相比如何?人心所向與蒙恬相比如何?與諸位公子的感情與蒙恬相比如何?」

趙高這五問可謂一針見血,問的李斯頭上冷汗涔涔,呆了半晌才嘆道︰「皆不如也!」

夠了,後面即使趙高什麼也不說了,聰明的李斯也明白了,一朝君王一朝臣,如果扶蘇當上了皇帝,那麼丞相的位置肯定沒他的份了,肯定是蒙恬的了。

退一步來說,丞相的位置是小事,掉腦袋的事才是大事。掉他一個人的腦袋是小事,掉全家及所有族人的腦袋才是大事。

思來想去,權橫利弊,李斯最終動搖了,選擇了擁胡派這一邊。

他雖然是一個正直的人,但在「切身利益」這問題上他沒得選擇,否則他所有的一切都將會如昨日黃花。

然而,他選擇擁胡派就真的能「富貴依舊」?

官場如戰場,佔在十字路口選擇何去何從時,這回就連久經沙場的他也沒能選對自己的路。

中立派的李斯站在擁胡派這一邊後,這次宮廷之爭已毫無懸念可言了。

隨後的事是這樣,秦始皇的死密而不發,為了掩蓋尸臭味,那些鮑魚派上了用場。我們不知道秦始皇以九五之尊,和鮑魚親官接觸這麼多天的感覺是什麼,如果還能他說一句話,他恐怕會說,下輩子我再也不吃鮑魚了。

同時,出巡的隊伍還在回朝途中,一封由趙高主筆,李斯做總監的詔書卻早已飛到了擁蘇派那里,詔書的大致內容是︰朕巡幸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令扶蘇與蒙恬率大軍與匈奴作戰十余年,至今仍無尺寸之功。不僅如此,反而一直從政治上批叛朕之所為。為抵扶蘇不孝之罪,賜此劍以與將軍蒙恬一起自裁。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邊境營賬里的扶蘇接到敕命後,不听蒙恬的勸阻,揮劍便自刎了。

扶蘇在沒有搞清狀況下就輕易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令人嘆息。

主子已死,擁蘇派的代表人物蒙恬孤掌難鳴,最終被趙高落井下石,以「莫須有」的罪名打入大牢,在領教了各種刑法後才追隨主人去了。

就這樣,這次對打,胡亥和趙高不費吹灰之力便搞定了扶蘇和蒙恬。原因是,扶蘇和蒙恬太謙讓對手了(或者是太小看對手了),對手出拳後,他們跟本就沒有還手的意思,直到倒下的那一瞬間,他們也許還沒明白,原來謙讓是會付出生命的代價的。

胡亥奪位後,他繼續了秦始皇在位時光榮傳統的同時(大興建築),還進一步發揚了他民主獨斷的作風。把朝中元老級大臣功臣包括自己的兄弟姐妹,來了個好人做到底送佛上西天。

然而,胡亥想不到的是,他隨後按照趙高的計劃一步一步的施行下去,不久就光榮的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傀儡」皇帝。

(6)指鹿為馬

話說趙高竄通胡亥奪下皇位後,不再管匈奴那邊的事,攘外先安內唄。朝中雖然該殺的殺了,不該殺的也殺了,但在趙高的眼里還有一根眼中釘肉中刺必需要拔。

這個人便是李斯。李斯是先皇最寵愛的人,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一職。此番胡亥能順利當下皇帝,多虧了李斯相助。胡亥自然對他也格外看重。

一山不容二虎。趙高待時機一成熟,利用皇帝對他的信任,他把刀子開向了李斯。可憐的李斯還沒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就被趙高的連環拳擊倒。

李斯也許後來會後悔的,當年他居于宰相之職時,那是何等的威風,如果他那時能激流勇退,就不會有今日之滅門之災了。

退一步來說,他既然選擇了擁蘇派,憑公子扶蘇的為人和蒙恬的正直,他也不會落到這種淒慘的地步來。

李斯是冤死的,在獄中屈打成招,然後趙高拿著他畫押放到胡亥桌前。

居然敢謀反。胡亥只得痛苦的在詔書上寫下一個大大的「斬」字。

被斬的那天,咸陽城的百姓們淚如雨下,他們都知道,朝廷現在唯一個還算正直的清官就這樣走了。

那一天的雨下個不停,黃河的水泛濫成災,也許老天也在為李斯鳴不平吧!

沒了李斯,趙高的權力一手遮天。他說一誰敢說二。連秦二皇也不例外。

為了證實自己的權威,順便試探一下自己在群臣中的地位,聰明絕頂的趙高做了一件絕頂聰明的事。

一天上朝,他牽著一頭鹿就往皇宮里闖,衛士們自然誰也不敢阻攔,誰也不敢詢問。

見了胡亥後,他便說自己牽的是一匹馬。胡亥也不是好被胡弄的,就問群臣倒底是鹿是馬,結果毫無懸念,馬大于鹿。

都說群眾的眼楮是雪亮的,看來果真不假。

「恩,這明明是一匹馬嘛。」胡亥揉了揉眼楮最後無奈的下結論了。

「皇帝英名。」趙高說這話時,一雙刀子般的眼楮早已掃視了一遍那些說是鹿的人。

連皇帝都說這是馬了,你們居然敢說是鹿,太沒有眼光了。收拾行禮回家吧。

就這樣,待那批指鹿說鹿的人走後,朝廷只剩下指鹿為馬的人了。

從此,趙高一手遮天,打造了他至高無上的宦官地位。

朝廷**如斯,天下百姓處于一片水深火熱之中。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剝削哪里就有反抗。

救世主,你在哪里。只等你振臂一揮,我等皆和你一起反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朝在線最新章節 | 漢朝在線全文閱讀 | 漢朝在線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