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新人指南 網文初級階段論和作者需求滿足論

作者 ︰ 血酬

網文初級階段論和作者需求滿足論

今天講的題目有兩個相互關系的部分︰第一是網文初級階段論,第二是作者需求滿足論,這兩部分是有聯系的,所以會交叉的講。

到2012年,網文已經有超過2億用戶,行業年產值超過30個億,可謂是洋洋大觀,巍巍盛世。如果今天我要說,網文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可能會有些人不認同。

那麼,為什麼我仍然要說網文處于初級階段呢?

原因很簡單,我是從邏輯出發,而不是從現象出發的。一個行業的成熟,有個最基本的標志,是什麼呢?

行業鏈條形成,每個鏈條都能通過合理的配置獲得足夠的利潤和生存空間。

拿網文來說,網文的從業者包括四部分︰作者、網站/出版社/出版公司、編輯、文藝理論研究家/批評家(也有人把編輯和網站/出版社/出版公司歸屬到一起,認為是三部分,我認為這只是研究的方便與否,不值得爭論,雖然我更認可四部分劃分法)。

從業者也是人,作為人就會有生存和發展的需求。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主要有五種層次的需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也有七種層次說,里面增加了認知和審美需求,囿于篇幅在這里不詳細展開)。我們判斷網文的從業者過的好不好,受不受尊重,生理和安全需求是排在第一位的,因為這是人們生存的基本需求,但僅有生理和安全需求的滿足是不夠的。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拜金主義的思潮,認為有錢就有一切,有錢就能受人尊重。

此言大謬。這其實是在用基本需求代替包括高層次需求在內的全部需求。我調研過不同網站的上百個中高端作者,他們絕對多數的需求是一樣的︰要賺更多的錢,甚至有個知名作者還說過︰飯都吃不上了,還要臉面做什麼?快要餓死了,你還和我談什麼尊嚴?

但是如果飯吃上了呢,他會不會有更多的需求?

當然會的。

錢,並不是全部。尤其是對作者來說。

大家想想,你會因為一個人有錢而發自肺腑的欣賞、敬佩他麼?

不會。

說會的人,你只有兩種想法是真實的︰第一種是認知錯位。也就是說其實你敬佩的是他的事業,但你誤以為你敬佩的是他的錢。比如馬化騰這批互聯網的精英,你敬佩他是因為他做出了qq,而不是因為他是億萬富翁。

如果你沒有認知錯位,那麼只有第二種解釋︰你想變的和他一樣有錢,基于的是羨慕嫉妒恨的心理,你想通過對他的模仿或者親密關系得到他的錢或者資源。

這是有點可悲的事。但反過來說,這麼多作者朋友一直對金錢有著熾烈的甚至是唯一的追求,不正說明網文仍處于行業發展的初級階段麼?

處于行業鏈條第最前端最應該賺錢的作者的基本需求都沒有得到滿足,這就是隱藏在喧囂背後網文最大的真實。

從邏輯上來講,我們可以從千百萬種現象中歸納出這樣兩條︰

第一,行業的鏈條上並沒有滿足從業者的基本需求(也就是馬斯洛說的生理和安全層面)。大批作者還處于挨餓賺不著錢的狀態;網站/出版社/出版公司倒閉的一片一片,行業里大部分公司是賠錢的而不是賺錢的;編輯靠自己的工資想過上體面的生活還是奢談;文藝理論研究家/批評家隊伍根本就沒有建立,只是有些零散的研究;在這種情況下,網文的成熟從何談起?

第二,即便是現在作者有賺了不少錢的,一年幾百萬的也有。但是,他們真正解決的只是生理和安全層面的問題,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得到滿足了麼?很顯然,沒有。

網文在2011年之前,對巨頭們來說,仍然是雞肋的地位。直到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的爆發,一月收入超過2個億,才真正的引爆了這個市場。于是在互聯網四大娛樂內容中既不賺錢又沒地位,僅能和音樂相提並論的文學,居然成了一時顯學。運營商層面上,在移動之後,聯通、電信迅速跟進,在互聯網市場上,無論是門戶網站新浪、搜狐、騰訊、網易、鳳凰,還是作為電商網站的淘寶、京東、亞馬遜,亦或是你不經常看到的百度等等都不甘人後紛紛進場,更不用提隨著移動互聯網app市場爆發靠著擦邊盜版內容起家而狂掠數千萬用戶的大批閱讀軟件廠商們。

市場很熱鬧,但是回過頭來我們反思︰行業的從業者們得到了他們想得到的東西麼?

現在應該做什麼︰滿足作者的基本需求

最近兩年,有些人批評13800100說︰你們就掉到錢眼里去了,什麼都和錢掛鉤,不收錢你們會死啊?

我只是笑笑而已,不解釋。

因為沒空理他們。干活的總是比較累,而且沒有說話的會說。

13800100每年只有一個核心目標,那就是作者的稿酬收入翻倍。

從09年到現在,沒有改變過,而且每年都是超額很多完成。

為什麼這樣做呢?是因為13800100需要賺錢麼?需要更多利潤麼?

不是的。我們做事,一看行業,二看邏輯。如果這事對行業發展有利,邏輯上也講的通,就是要去做的。如果對行業發展不利,邏輯上也講不通,我們肯定不會去做。價格戰我們是肯定不會再打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必須走一條和行業先行者不同的道路,而不是跟隨。跟隨戰略的唯一結果就是價格戰,價格戰唯一的結果就是對面pk,你砍我一刀,我砍你一刀,大家都流血,只是看誰先撐不住了另一方就獲勝。但真的一個網站倒下了,對其他網站就是好事麼?那麼多受傷害的作者,誰來買單?

價格戰讓市場虛高,最終作者也是寫不長久。曾有個作者和我說,別人怎樣給他開高價。我說︰你自己想想,你賺的回來這些錢麼?他說︰賺不回來。我就笑了,他也笑了。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你自己都賺不回來這些錢,憑什麼別人給你開這麼高的價格呢?

我們只能想的更長久一些,任何短視的做法都會讓我們很受傷。畢竟我們忠誠于網絡文學,視之為終身奮斗的目標,還要在這個行業內工作個三五十年,沒有人想砸自己的飯碗。

從09年通過艱苦卓絕的裁減成本實現盈利以後,13800100這三年以來,每年的收入都是翻番增長,但是利潤卻不見長。我們不需要先給自己賺錢,為什麼?因為行業鏈條的第一個是作者,而不是網站,更不是編輯,遠遠輪不到批評家。

網文處于初級階段最大的矛盾就是︰網文的收入增幅遠遠滿足不了作者日益增長的稿酬需求。

我經常覺得網文的作者太多了。

所以我很不願意再提網文曾經的兩大推廣殺招︰低門檻、高稿酬。

寫作是有門檻的,商業寫作的門檻更高。有人賺了很多錢,但是你就能賺的到麼?尤其是現在行業里居然有一些小公司開始買廢稿了。

這個行業得浮躁到什麼程度?

該到了反思的時候了。

未來做什麼︰逐級滿足作者需求,完善產業鏈條

對未來的13800100來說,我們只有兩件事是重要的︰

第一,為作者搭建一個需求滿足平台。

說句實在話,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真是好東西,他的基本觀點是人的需求是次第滿足的,在某一個時期一定是有一個主要需求是最應該被滿足的,盡量一步步的來,不要輕易越級。每個作者一入行都想著名利雙收,什麼都想要。一個作者和我說︰血大,你幫我買斷吧。另一個作者和我說︰讓我進作協吧。等等等等。有時候我也很煩,但也不好發火,畢竟我懂的東西別人未必會懂。人的需求是需要逐步滿足的,網站的資源也是有限的,需要合理化配置。對作者也好,編輯也好,你有多大能耐就吃多大碗飯,不要干的少,吃的多還埋怨這個世道不公平。這個世上真正的公平不是大鍋飯,而是能者多勞,多勞多得。

第二,完善產業鏈條。

這是個很傻的事,因為會投入不少資源,但是可能效果也並不見得會有多好。舉個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事例「網絡文學聯賽」來說。很多人看不到「網絡的推動作用,他們覺得這只是一個show,只是13800100拉用戶和作者的一個手段。說實話,如果拉用戶的話,我們有其他更省時省力省錢的手段,不必要用這個方式。而且,作為行業內作者資源最多的網站之一,13800100的作者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多到我們無法全部滿足,只能分批分層次滿足還累到吐血的地步。

「網絡文學聯賽」真正的作用和價值,在于建立了一套新的網絡文學評判和選拔體系︰導師制度(作者)。

我認為完整的網文篩選應該至少包括以下四套體系︰讀者、編輯、導師、批評家。這四套體系從影響範圍上來說是逐步遞減的,從建設難度上來說是逐步增加的。

網站的各種自動榜,點擊,鮮花,訂閱,貴賓票等等,這些是屬于讀者篩選體系範疇的;這個行業內絕大多數的編輯都是簽約編輯,都是以讀者的眼光在幫讀者篩書。從商業化的角度上來說,這沒有錯,省時省力事半功倍。

但僅僅有這樣一個簽約編輯的隊伍是不足夠的。

編輯還應承擔主動發掘慢熱、冷門、小眾等作品的職責,但現在絕大多數編輯都是簽約編輯,仍處于跟隨讀者選擇的地步,真正的責編在網文這個圈子里還很少。對13800100來說,建立編輯這個不同于讀者篩選的體系是2013年的建設重點,我們為什麼花大力氣去做責編制,為什麼設立內容運營經理,都是基于這個判斷前提。

第三套就是現在還在模索的導師制度。

說起來這一套體系在傳統出版圈子里運轉的比較順利。比如老作者提攜新作者、主動發掘新作者,有師生傳承關系等等。師徒關系在古代是很盛行,近現代也有,但現在網文里比較少,有客觀原因。我們耗費上百萬資金來做「網絡文學聯賽」也不是在鼓勵搞小圈子,搞小團伙,因為在網文里,書寫的不好看,再大的神(網文里擁有高人氣的作者往往被人稱為大神)推薦也沒用,一樣撲街。那導師制度的價值在哪里呢?

在于通過不同的視角審文。

誰是最了解創作的人?

應該是作者。

誰是最了解作者的人?

肯定是作者。

應該給作者們,尤其是有經驗作者們以判斷的權利。這當然不會影響編輯的權威,因為他們根本就是從屬于兩個不同的體系。

讀者、編輯、導師、批評家這四大體系都有自身存在的價值。對一部作品來說,要看其自身的定位,一百萬人看的書就高貴麼?一萬人看的書就低人一等麼?不能因為一部作品在一個體系的成功就去否定它在另一個體系的失敗,反之亦然。如果看不清這一點,網文就沒有未來,就和現在社會上的金錢決定一切一個德行,網文也會真正的失去生命力。

至于網絡文學的理論家、批評家隊伍,我覺得真是難住我了。怎麼說呢,感覺還有很多年的樣子才能成熟起來。在建立這套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從業者們放下成見,以行業大局為重,齊心協力來做,這樣也許在十年內我們能看到一些苗頭。

還好,我是一個樂觀的人,所以我相信網文的未來,也相信這個世界會更好。你也相信,對吧!

全篇完。

本篇所述內容為作者2013年初在魯迅編輯培訓班授課的文字記錄稿。之後關于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的界定等話題與班上的編輯、作者朋友進行了交流,部分回復記錄在後︰

對于傳統論,我覺得純屬是杞人憂天,因為在我看來,文學就是文學,文學有詩歌、散文、戲劇和小說等類型。而小說就是小說,小說就是作家講故事,講好听、耐听的故事,我們評價一個小說家唯一的標準就是這個人的故事寫的怎樣,好還是不好。

所以,從來就沒有什麼傳統,也沒有嚴肅小說與通俗小說之分。雖然我也寫書,也寫《網絡文學新人指南》,但那只是為了記述互聯網崛起這一段時期的時代特征,現在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詞語來代替,也就這樣約定俗成的了,為了這個概念去爭吵,沒有必要,庸人自擾。難道以前有甲骨文、金文、竹簡、紙書文學,之後會有手機文學、平板文學、腦電波文學麼?

很多人無法理解這十多年以來網絡發,覺得很神秘,很無法理解,于是各種奇談怪論頻出,神聖論,垃圾論等等不一而足。我覺得他們很大的問題在于不懂得文學的歷史,不懂得讀者需求,模不著文學演進的脈絡。

近現代以來,小說有兩次比較大的爆發期,第一次是五四時期。這時候的小說有兩個巨大的改變︰從創作上來說,白話文取代了文言文成為主流,從此受眾越來越廣;從影響上來說,地位空前高漲,被主流作家所欣賞,一躍和詩歌、散文、戲劇並列為四樣式,並逐漸在影響力上成為魁首。

在這個時期,小說的創作其實已經有了道路的分野,譬如政治小說和文藝通俗小說的爭論,文以載道還是文以娛人。鴛鴦蝴蝶派、張恨水、還珠樓主、平江不肖生、甚至沈從文等等,都被嚴厲的批判過。這里不展開。

最終呢,以新中國成立為標志,政治類小說取得全盛,老舍被逼著修改《駱駝祥子》,文藝為工農兵服務,浩然寫《金光大道》,到後來八個樣板戲達到頂峰。

這時候的人們呢,有沒有的需求呢?有。而且被嚴重壓抑下,仍然會有一些像《一只繡花鞋》之類的手抄本流行。

到改革開放後,文學迎來了第二次爆發期。

這次是通俗文化的全面回潮。我不說是入侵,以前總是有人說是港台文化的入侵,其實這是不自信的說法。港台文化從何而來?不一樣是源自1949年前的中國麼?

鄧麗君、四大天王、金庸、古龍、黃易、影視歌曲等等全面流行,娛樂文化蔚為大觀。在國內文壇,路遙、賈平凹、莫言等文學大師級人物紛紛登場。

30多年來,這股風從來沒斷,也沒怎麼轉向過。

到了1990年後,互聯網鋪向全球,讓世界改變了。文學也改變了。

但這股風,是通俗文化的風,是通俗小說的風。

換了身新衣服,小樣,不認識了?

說白了,網文沒什麼神奇的,只是人民群眾以前被壓抑的太狠了,所以瘋狂的閱。但是在基本需求滿足以後,他們也是會挑食的。現在的人天天吃肉,也吃膩了,都想弄點農家樂,吃點田園菜。

大家沒發現網文過陣子就會有幾本小清新,文青味的書火起來麼?

這是有背後的邏輯的。

通俗小說和嚴肅小說的分野,更多是行業內研究人員為研究方便下的定義。對通俗小說來說,銷量就是一切,說白了就是讀者選擇,金庸、瓊瑤為什麼地位高,無他,讀者多爾。

嚴肅小說,從來就是小眾的,所以也沒必要在乎銷量,一本書別說賣1000本,賣1本也值得慶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求仁得仁又何怨?

本文作者是13800100創始人、總經理劉英。筆名血酬,著有《網絡文學新人指南》《網絡小說寫作指南》。

ps︰今天太晚了,以後有想起來的再增補一下。反正我是沒時間爭論什麼的,知道什麼是你的事業,什麼是你的方向,誰是你的客戶就足夠了。

1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網絡文學新人指南最新章節 | 網絡文學新人指南全文閱讀 | 網絡文學新人指南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