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毀滅還是新生? 4.北約悍然襲擊中國大使館

作者 ︰ 天行獵人

第4節北約悍然襲擊中國大使館

在現代「愛戰」故事中,第二號女主角是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東歐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作為東歐劇變的組成部分,1945年成立的南斯拉夫聯邦在1991年也迅速解體,分裂為5個**國家︰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以及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科索沃戰爭是由科索沃危機引發的。科索沃是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個省,人口200萬,其中90%為阿爾巴尼亞族人。阿族人于1991年單方面成立了「科索沃共和國」,後又組建了「科索沃解放軍」,試圖通過暴力手段**。南聯盟當然不會接受科索沃**,于是雙方矛盾加劇,阿塞兩族的矛盾升級,武裝沖突不斷。

1999年3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介入科索沃危機,並在24日發動了對南聯盟的空中打擊,科索沃戰爭爆發。科索沃戰爭主要以大規模空襲為作戰方式。連續78天的轟炸給南聯盟造成了重大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也造成了許多無辜平民的傷亡。

1999年5月8日,北約戰機使用導彈,從不同方向悍然襲擊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導致3位中國記者犧牲、多人受傷和館舍的毀壞,制造了世界外交史上罕見的重大事件,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激起了海內外華人的極大憤慨。

與海灣戰爭不同,北約在科索沃的戰爭行動並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這嚴重地違反了《聯合國憲章》,在國際關系史上開創了一個危險的先例,也充分暴露了美國唯我獨尊,世界老大的霸權主義嘴臉。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之所以敢冒天下之不韙,公然轟炸一個主權國家,是為了推行其所謂的「新戰略概念」。為確保歐洲—大西洋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北約可以在其成員國以外地區采取國事干預行動,包括對付恐怖活動、民族矛盾和地區沖突等一切被認為是可能危及北約安全的威脅。這充分暴露了美國企圖獨霸全球的野心。

作為北約新戰略概念的一次預演,科索沃戰爭的嚴酷事實表明,冷戰雖然結束了,但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非但沒有消失,反而在新的條件下呈現出進一步膨脹的勢頭。

科索沃戰爭還可能引發或激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民族、宗教矛盾。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打著維護人權的幌子,散布所謂「人權高于主權」的謬論,肆意干涉別國內政,把主權國家的內部事務國際化,將「科索沃模式」強加給世界,有可能導致被干涉國及其所在地區的各種矛盾進一步復雜化。一些國家的民族分裂勢力也有可能進一步抬頭,成為影響這些國家生存與發展,導致世界不安寧的一個重要根源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2012︰毀滅還是新生?最新章節 | 2012︰毀滅還是新生?全文閱讀 | 2012︰毀滅還是新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