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12.第四六回 享優待清廷退位 行騙術袁氏篡權(下)

作者 ︰ 若愚

第12節第四六回享優待清廷退位行騙術袁氏篡權(下)

第四六回享優待清廷退位行騙術袁氏篡權(下)

入夜,袁世凱密令其心月復、北洋軍將領曹錕率部在北京制造兵變,劫掠商鋪,焚燒民宅。一隊北洋軍士兵闖進蔡元培等人的住所,惡意騷擾,搶走文件和行李,極力恐嚇,造成混亂局面,借以證明必須由袁世凱坐鎮北京,才能穩定北方局勢。次日,天津、保定也接著發生兵變。隨後,各帝國主義者立刻配合行動,揚言要保護使館和僑民。京津一帶列強駐軍紛紛出動,日本軍隊在秦皇島登陸,故意制造緊張空氣。種種跡象表明,只要袁世凱一離開北京,「內憂外患」馬上會接踵而至。

京津地區的亂象,通過報紙、電波向四面八方擴散。蔡元培等人如坐針氈,晝夜惶恐不安。忽見袁世凱親率大批衛士,趕到專使團駐地。袁世凱滿臉汗珠,表情痛苦,向蔡元培表示︰「連日兵變,騷擾不安,讓諸位受驚;此袁某之過也。北方秩序不易維持,人心未盡一致。袁某不能南下,只能在北京就職。」說著,轉身命令衛士長道︰「專使團的安全,至關重要。你們務必要切實保護。」又回過頭來,向蔡元培一揖,道︰「袁某公務繁忙,暫且失陪。」言訖,匆匆離去。蔡元培等人信以為真,當即議定,並電告南京臨時政府,稱︰「北京兵變,外國人極為激昂。日本已派兵入京。設使再有此等事發生,外人自由行動,恐將不可避免。我等目睹此情形,集議以為速建統一政府,為今日最重要之問題,余事盡可遷就,以定大局。」

消息傳出,輿論嘩然。立憲派、舊官僚、政客等齊聲吶喊,反對建都南京。上海十多家報紙聯合致電孫中山,主張建都北京。革命陣營中的異己分子也紛紛為袁世凱幫腔;副總統黎元洪公然通電全國稱︰「舍南京不至亂,舍北京必至亡。縱使南京形勢勝似北京,猶當審時度勢,量為遷就。」孫中山成了孤家寡人,在帝國主義的威脅和一片妥協輿論的壓力下,終于被迫再次讓步,同意袁世凱在北京就職。

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布就任臨時大總統。按照《臨時約法》規定,新政府實行責任內閣制,由大總統任命國務總理,由總理提名的各部總長須得參議院通過。三天後,袁世凱任命其老友唐紹儀為國務總理。唐紹儀隨後趕到南京,向參議院遞交內閣成員名單︰外交總長陸征祥,內務總長趙秉鈞,財政總長熊希齡,陸軍總長段祺瑞,海軍總長劉冠雄,司法總長王寵惠,教育總長蔡元培,農林總長宋教仁,工商總長陳其美,交通總長唐紹儀兼。參議院履行了一個形式上的批準手續,「唐氏內閣」即告成立。同時,存在了三月之久的南京臨時政府宣布解散。4月1日,孫中山宣布解職。次日,參議院決定民國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辛亥革命不幸夭折,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篡奪。

辛亥革命勝利了,它推翻了封建帝制,播下了民主共和的種子,推動了中國歷史的前進。嗣後,無論何人,若想恢復帝制當皇上,都會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台。辛亥革命失敗了,它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質。後人有詩議辛亥革命曰︰

雖說是成敗參半,卻實屬功勛卓然。除帝制播灑民主,推巨輪鏗鏘向前。孫中山誠實受騙,袁世凱奸詐篡權。遭挫折積累經驗,革命者任重道遠。

袁世凱竊取臨時大總統職位後,立即開始了北洋軍閥的獨裁統治。此時,在中國政治舞台上,出現了革命派、立憲派、北洋軍閥和地方軍閥同時並存,各種政治力量爭權奪利的復雜局面。袁世凱老謀深算,一步步謀劃著在全國實施獨裁;他一面公開宣稱︰「世凱深願竭其能力,發揚共和精神,滌蕩**之瑕穢。謹守憲法。」一面暗中鼓動親信破壞憲法,制造矛盾,與責任內閣作對。按《臨時約法》規定,國務總理是責任內閣首腦,大總統發布命令,須經內閣成員副署才能有效。這無疑是保護共和,限制總統權力的有效制度;也必然成為袁世凱實行獨裁的最大障礙。為了盡快破壞責任內閣,袁世凱授意湯化龍、張謇、章太炎等人組成共和黨,推舉黎元洪為理事長,大反責任內閣,公開為袁世凱獨裁搖旗吶喊。接著,利用直隸總督的任命,挑起事端,強行安插親信,迫使唐紹儀內閣辭職。袁世凱毫不掩飾,立即動用軍警,以武力脅迫參議院通過陸征祥為國務總理,組成「陸氏內閣」。干了兩個月,袁世凱嫌「陸氏內閣」不順手,又任命心月復爪牙趙秉鈞為國務總理,組成「趙氏內閣」,從而把內閣變成了他的御用工具。在袁世凱看來,內閣不過是他手中的玩偶,可隨意玩弄,不受任何限制。

當袁世凱在政權問題上步步緊逼之時,革命黨人卻毫無警覺。同盟會領導人錯誤地認為帝制已被推翻,民國已經建立,革命已經成功,從而失去了明確的奮斗目標,組織更加渙散,內部矛盾重重。袁世凱乘機分化瓦解,各個擊破。他一面大力擴張北洋軍,購買槍炮彈藥;一面借口財政困難,對黃興統轄的南方革命軍停發糧餉,迫使黃興遣散了南京的十四萬軍隊,辭去南京留守之職。把革命黨人手中僅存的一點軍權剝奪殆盡。

此時的同盟會骨干宋教仁,特別醉心于資本主義議會政治,幻想著通過議會選舉,由他出面組織責任內閣。他將同盟會與若干個小黨派合並,組建了國民黨,使之成為參議院中的第一大黨。國民黨名義上推舉孫中山為理事長,實權卻操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手中。宋教仁為了能在議會選舉中取得多數,不惜把大批的政客和封建余孽拉入黨內。他為了籠絡各種政治勢力,把同盟會綱領中的革命內容全部刪除,以爭取議會席位為唯一宗旨,使國民黨完全退步成毫無原則的官僚政客集團。

宋教仁才華出眾,品行高潔;對袁世凱的奸詐虛偽、權勢威逼、金錢收買等手段均軟硬不吃。經過宋教仁的努力,國民黨在參議院中佔據了多數席位。對此,袁世凱恨在心頭,但卻笑在臉上。他施展開渾身解數,竭力拉攏孫中山、黃興等人,為自己裝飾門面,制造革命黨人對他的幻覺。

1912年9月,袁世凱特意邀請孫中山、黃興進京,對他們優禮有加,極力恭維。他稱贊孫、黃是「革命領袖」,「開國元勛」,對他們提出的各項主張均表示「完全贊同」,「堅決實行」。孫、黃二人被袁世凱的**湯灌得暈頭轉向,完全相信了袁世凱的一派謊言。孫中山表示︰「我國種族革命、政治革命俱已成功,惟社會革命尚未入手。我此次解職,即願為一普通公民,投身鐵路建設實業,為國家自強出力。」袁世凱鼓掌道︰「先生遠見,著實英明。請先生就任中華民國鐵路總辦之職。」孫中山道︰「我計劃用八年時間,在全國修建二十萬里鐵路。」袁世凱贊許道︰「先生計劃,非常宏偉。八年以後,大功必成。」孫中山道︰「我想先去日本考察,然後做出遠景規劃。」袁世凱道︰「先生出國,費用全由政府負擔。」黃興接口道︰「革命成功,我打算急流勇退。不求地位,不圖權勢,返回家鄉,當一介草民足矣。」袁世凱道︰「先生大才,不能埋沒。世凱誠心邀請先生為川粵漢鐵路督辦,與孫先生共同致力鐵路建設,齊心協力,振興中華。」送走孫中山、黃興後,袁世凱立即指派心月復謀士楊度道︰「盡快收集孫、黃的個人陰私,印成書冊,廣為散發。」這真是口蜜月復劍,貌恭心奸;當面唱贊歌,背後下毒手。

1913年2月,在第一次國會選舉中,國民黨取得了參、眾兩院的多數,宋教仁志得意滿,準備組織責任內閣。于是,他遍游兩湖、安徽、南京、上海,到處發表演說,宣布政見。3月20日,宋教仁準備從上海趕回北京,進一步做好組閣準備;卻在上海車站遇刺,兩天後身亡。

消息傳到北京,袁世凱立即電令江蘇都督程德全︰「徹底查清主使行刺之人,務必依法嚴辦。」然而,抓住的凶手武士英,在庭審前卻突然暴病身亡。嚴刑審問在場的證人,查抄罪犯的書信電報,結果表明︰直接布置暗殺的就是袁世凱的心月復、內閣總理趙秉鈞和內務部秘書洪述祖,主使行凶者正是袁世凱。「宋案」公布,真相大白于天下,各家報紙紛紛轉載,「舉國痛哭宋教仁,天理難容袁世凱」。袁世凱的卑劣手段、凶殘嘴臉成為千夫所指,遭到萬口唾罵。有人在北京新華門兩旁書寫一副對聯,曰︰「民猶是也,國猶是也,民國何分南北」;「總而言之,統而言之,總統不是東西」。此聯一出,即被時人萬口譏誦,恣意諷談。

噩耗傳到日本,正在考察途中的孫中山聞之大哭。他終于從對袁世凱的幻覺中猛醒,立即返回上海,召開國民黨人緊急會議,主張舉行二次革命,武裝討伐袁世凱。但是,此時的國民黨組織廢弛,人心懈怠,對孫中山的號召,響應者寥寥無幾。以黃興為代表的一部分黨員,主張「通過法律解決」;胡漢民等人認為「時機未到」;譚延則首鼠兩端,汪精衛則公開為袁世凱幫腔。另有一部分國民黨人因舍不得丟掉議員席位,幻想在國會內進行倒袁活動。眾說紛紜,矛盾重重,致使孫中山孤掌難鳴,二次革命起步維艱。

正當國民黨內部四分五裂、猶豫不決之際,袁世凱卻磨刀霍霍,積極備戰。他以辦理善後為名,指派國務總理趙秉鈞、外交總長陸征祥、財政總長周學熙等人,與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集團談判,簽訂了《善後借款合同》,借款總額高達二千五百萬英鎊;以全部鹽稅作抵押。從此,中國的鹽政主權落入帝國主義者之手。

袁世凱利用借款,大肆購買軍火,裝備北洋軍,其兵力迅速擴張到近二十萬人馬。同時,袁世凱下令統一幣制,發行銀元,銀元一律鑄上大總統頭像;被世人稱為「袁大頭」。鼓勵工商業發展,增加稅收,強化中央集權。經過一番整頓,袁世凱財大氣粗,兵強馬壯,又有帝國主義的支持,更加有恃無恐,決定先發制人。他派遣北洋軍大舉出動,沿津浦、京漢鐵路南下,向南方的國民黨勢力做出兩面夾攻的姿態,伺機發起進攻。

袁世凱做好軍事布置後,便一把撕掉假面具,露出了青面獠牙。他發表《傳語國民黨人》的談話,公開辱罵道︰「現在看透孫、黃,除搗亂外別無本領,左也是搗亂,右也是搗亂。我受四萬萬人民托付之重,不能以四萬萬人之財產生命,听人搗亂。」「彼等若敢另組政府,我即敢舉兵伐之。」隨後,他借口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曾通電反對「善後大借款」,是「不服從中央」的抗上行為,下令予以免職,並指示北洋軍南下江西,大張撻伐。公然挑起了南北戰爭。

面對袁世凱**果的軍事挑釁,國民黨人倉促應戰。孫中山在上海號召南方各省立即舉行二次革命。李烈鈞在江西湖口成立了討袁軍總司令部,並發布討袁檄文,歷數袁世凱「暗殺元勛」、「擅借巨款」、「以兵威劫天下」等罪行,宣布江西**。接著,黃興在南京出任江蘇討袁軍總司令,並逼迫都督程德全宣布江蘇**。此後,安徽、上海、廣東、福建、湖南、重慶等省市相繼宣布**,加入討袁軍行列;但多半是虛張聲勢。

討袁軍和北洋軍廝殺的重點是江西和南京。袁世凱蓄謀已久,其軍力、財力、物力均大大超過國民黨。他派段芝貴率第一軍主攻江西湖口,馮國璋率第二軍主攻南京,張勛率第三軍主攻九江。隨後又不斷增兵,並派出奸細用金錢收買部分討袁軍將領。相反,國民黨事先未做準備,倉促應戰;各省討袁軍步調不一,互不統屬;槍炮低劣,糧餉不足。北洋軍炮火猛烈,攻勢強勁,三路大軍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討袁軍寡不敵眾,節節失利,步步後退。不到兩個月,段祺瑞部首先攻破湖口,張勛攻破九江,隨即揮師東下,佔領南京。

討袁軍被擊敗後,南方各省又宣布取消**。國民黨的二次革命遭到失敗。孫中山、黃興等人成為被通緝的「亂黨」,被迫再次出國,去日本流亡。在東渡的輪船上,黃興感慨萬千,對孫中山道︰「回首遙望祖國,依然是風雨如晦,災難深重。多少年夢寐系之的革命事業,就這樣失敗了。」孫中山深有感觸地道︰「是的。我們經歷了無數次失敗,我們犧牲了許多同志。但我們不會屈服,還要繼續奮斗下去。」黃興道︰「我不甘心,但前途渺茫,路在何方?」孫中山道︰「路要靠我們去開闢,要看到我們播下的革命火種,會在祖國大地上生根發芽。民主共和是時代潮流,袁世凱逆歷史潮流而動;他背叛革命,賣國獨裁,必將為人民所唾棄、所推翻。」黃興听罷,慨然言道︰「繼續努力,開闢新的道路。」孫中山道︰「我們先去日本,重新聚集革命力量,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再回來,和反動勢力繼續斗爭。」黃興受到鼓舞,面向茫茫大海,高喊道︰「我們還會回來的。」這才是︰革命道路多挫折,仁人志士再求索。要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