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6.第四三回 袁世凱若隱若現 孫中山不屈不撓(下)

作者 ︰ 若愚

第6節第四三回袁世凱若隱若現孫中山不屈不撓(下)

第四三回袁世凱若隱若現孫中山不屈不撓(下)

以八百名外來人想一舉而佔領廣州,純系軍事冒險行動。又四路分兵,各路指揮人員意見不一,有的主張立即起義,有的主張延期,有的主張退回香港;難以形成統一指揮。正在爭執不下之時,又突發意外事件︰同盟會員溫生才不守紀律,單獨行動,槍殺了廣州將軍孚琦,引起官方高度警覺,戒備越來越嚴。黃興被迫將起義推遲到4月27日舉行,趙聲拒不服從,率領本路人馬退回香港;陳炯明、姚雨平則心存猶豫,動搖觀望。當此緊要關頭,黃興認為如再延期,無異于解散,決定立即行動。計劃分四路同時發難︰黃興率一路進攻總督衙門;姚雨平率一路攻打小北門;陳炯明率一路攻取巡警教練所;胡毅生率一路攻打南大門。

是日,下午五時,黃興率領所部一百六十多人按計劃行動。他們臂纏白巾,化裝潛入城中,突然襲擊兩廣總督署衙。槍聲暴起,炸彈轟鳴。黃興手持短槍,帶頭沖鋒;喻培倫胸前掛著一筐炸彈,邊沖邊扔;一百多人奮不顧身,勇猛沖殺,很快擊潰了總督署衛隊,擒殺了清軍管帶,攻入衙門。兩廣總督張鳴岐從後院穴牆逃跑。起義軍未能抓住總督,憤而放火燒毀總督衙門。黃興又率軍轉攻督練公所,途中與清軍遭遇,在大街上展開激戰。然而,陳炯明、姚雨平、胡毅生等則怯弱動搖,按兵不動,所指揮的三路人馬藏身據點之內,袖手觀望。

兩廣總督張鳴岐逃到水師提督衙門,與水師提督李準一起調集大批兵力,圍攻起義軍。是夜,黃興把隊伍分成三股,企圖沖出城外。清軍四下堵截,全城鼎沸,槍聲激烈,彈火閃灼。陳炯明、姚雨平、胡毅生大恐,率領所部提前撤出廣州城,致使起義行動僅剩黃興一路孤軍奮戰。

黃興所部孤立無援,奮勇沖殺,被敵人打散,在各條巷道中人自為戰,艱難支撐。戰到半夜,起義軍大部分英勇戰死,余部彈盡力竭,寡不敵眾,退入一家米店內,以米袋作壘,向敵射擊。張鳴岐、李準指揮清軍放火燒街,煙火彌漫,彈雨紛飛,起義軍逐漸陷入絕境。黃興大怒,揮舞手槍,帶頭沖鋒陷陣,率部突圍。混戰中,黃興不幸右手中彈,血染征袍。身旁衛兵急忙上前攙扶,互相掩護撤退,躲進民居藏匿。次日,黃興等人化裝逃出廣州;起義以失敗告終。林覺民、喻培倫、陳可鈞、李雁南等勇士被俘後,面對官府的審訊,痛斥清廷暴政,宣傳革命思想;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終被官府殘忍殺害。事後,同盟會員潘達微多方設法,收殮烈士遺骸七十二具,合葬于城東黃花崗,立碑紀念。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黃花崗之役雖然失敗,但它所造成的影響卻震驚了世界。當時,遠在美國的孫中山得知後,寫信告慰黃興等人道︰「事雖不成,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轟轟烈烈之概,已震動全球。而國內革命之時勢,實以之造成矣。革命之聲望,從此愈振,而人心更奮發矣。」何以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廣州起義槍聲響,舉世矚目革命黨。奮勇救國氣概豪,視死如歸雄心壯。白刃加頸頭方貴,黃花陪葬骨亦香。後死諸君多努力,前僕後繼莫彷徨。

黃花崗之役後,兩廣總督張鳴岐驚魂甫定,即上報清廷,大肆渲染恐怖氣氛。攝政王載灃覽奏,六神無主;急忙奏報隆裕太後,隆裕太後心無城府,哀嘆之余,下令召開御前會議。各王公大臣商議數日,均束手無策。此時,忽然接到雲貴總督李經羲為首,十八個省的督撫聯名上奏的電報,稱︰「各省亂黨風起雲涌,立憲新政勢在必行。當務之急,惟有速開國會,成立內閣,實為消弭內亂之良方。」載灃閱電大恐︰「十八省督撫串通一氣,立憲黨議員請願逼宮,革命黨四處叛亂,國勢岌岌可危。要挽救危局,只好先成立內閣,再謀求外國政府相助。」此言一出,眾王公大臣齊聲附和。

5月8日,清政府下詔頒布中央官制,撤銷軍機處,組成內閣。由慶親王奕劻擔任內閣總理大臣,計十三位內閣成員中,皇族竟佔了七人,分別掌控了總理、民政、度支、海軍、司法、農工商、理藩等大臣職位;另有滿清貴族那桐、蔭昌則任協理、陸軍大臣。由于軍政大權集中在皇親貴族手中,成為名副其實的「皇族內閣」。詔令頒布,立即引起全國輿論大嘩。各家新聞報紙爭相評論,紛紛譴責︰「名為內閣,實為軍機;名為立憲,實為**;名為新政,實為騙局。」皇族內閣的成立,使中央政府和地方督撫之間,滿族官員和漢族官員之間的矛盾空前尖銳。就連積極謀求參政的立憲派,也看出清廷的新政實質上是一場騙局。一部分立憲派轉向了革命陣營,積極謀求推翻清朝統治;一部分則轉而投靠到袁世凱的腳下,竭力鼓動袁世凱東山再起。從而使清政府陷入了眾叛親離、四面楚歌的窘境。

相反,此時的洹上村卻熱鬧非凡。袁世凱名為隱居,實則晝夜忙碌,密切關注著國內局勢。他在村里架設了十多部電台,每日與各省督撫、外國使館、立憲派議員頻頻函電往來,消息極為靈通。他重金賄賂朝中大臣,對清廷的決策了如指掌。他遙控北洋將領,不斷擴張實力,把守京畿要地。他拉攏社會名流,為自己廣泛制造輿論。他每日賓客盈門,高朋滿座;眼觀六路,耳听八方。洹上村成了清政府提心吊膽的政治漩渦。

袁世凱的舉動,亦有密探隨時報告朝廷。攝政王聞之如坐針氈,然遍觀滿朝文武大臣,均難以與袁氏匹敵。思之再三,惟有乞求外國人介入,才能制約袁氏之咄咄氣焰。于是,清政府頒布了「鐵路國有」政策,宣布將各省商辦的鐵路一律收歸國有,準備以出賣鐵路主權之法,求得帝國主義的支持,挽救其垂危的統治。在載灃的授意下,郵傳部大臣盛宣懷出面,與英、德、美、法四國銀行集團簽訂了《粵漢、川漢鐵路借款合同》,以借款六百萬英鎊為幌子,出賣了這兩大鐵路干線的修築權。企圖以此換取帝國主義之武裝干涉,防止袁世凱集團的崛起。

粵漢、川漢鐵路的修築權,是湖南、湖北、四川、廣東四省人民經歷艱苦斗爭,于六年前從帝國主義者手中收回,由四省富商、紳士、官員集資入股自辦的重大權益。清政府突然宣布「鐵路國有」,立即引起四省各個階層的強烈發對。四省的民族資產階級上層、地方官紳以及立憲派頭面人物,因與四省鐵路公司有著切身利害關系,無不積極行動,推波助瀾,迅速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

保路運動首先從湖南掀起。湖南咨議局的立憲派以民意代表自居,四處散發傳單,召開萬人大會,要求清政府收回成命。長沙株洲鐵路段上千名工人罷工游行,各級學堂罷課,商人罷市,並成立保路團體。立憲派又組成請願團,進京請願。同時,湖北各界數千人在咨議局集會演說,拒絕借款築路,提出「路存亦存,路亡亦亡」。革命黨人詹大悲在漢口《大江報》上發表題為《大亂者,救中國之藥石也》的文章,公開號召民眾起來革命。咨議局派出代表趕往北京請願,在郵傳部門外絕食三晝夜,要求清廷懲辦賣國賊盛宣懷,廢除借款合同。隨後,廣東則舉行了鐵路公司股東會議,堅持鐵路商辦,反對國有,並成立保路會,通電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一致行動。

保路運動規模最大、斗爭最激烈的是四川。6月17日,四川鐵路公司舉行股東會議,決定成立「保路同志會」,咨議局議長蒲殿俊和副議長羅綸被推為會長和副會長。他們出版報刊,散發傳單,四下演講,派人進京請願。他們發表宣言,稱︰「政府鐵路借款合同,實為葬送人民于死地之合同也。」宣布「以保路、廢約為宗旨」,特別聲明︰「川人之極端反對者,不在借款,而在借此喪失國權之款;不在路歸國有,而在名為國有,實則為外國所有。」從而使運動帶上了鮮明的愛國主義色彩,博得了全省人民的紛紛響應。到八月下旬,成都全城罷市、罷課,全省六十多個縣均成立了保路會,近七千萬四川人民卷入了保路運動。9月1日,以嚴楷為會長、張瀾為副會長的川漢鐵路股東大會發表通告,稱︰「自本日起,實行川人自保,不納正糧,不交捐稅。」大有奪取地方政權,實行**之意。新上任不久的四川總督趙爾豐驚慌失措,急忙電奏朝廷,請示對策。清廷回復電諭,稱︰「川人抗糧抗捐,已屬目無法紀。茲復倡言自保,其意專在**,尤屬罪不可赦。著該督對四川亂民,速以實力彈壓之。」同日,又下令將各省請願代表強行驅逐出京。

本來,四川保路同志會的領導者蒲殿俊、羅綸等人,竭力想把保路運動限制在合法的範圍之內,搞成「文明爭路」的局面。沒料到運動發展極為迅猛,各界百姓情緒日益高漲,局勢大有難以駕馭之勢。更沒料到清廷會借機動用武力,痛下殺手。9月7日清晨,趙爾豐派兵突然出動,把蒲殿俊、羅綸、嚴楷、張瀾等九名「禍首」逮捕入獄。趙爾豐原想借抓捕紳士,將保路運動強行平息下去。他也沒料到,抓捕行動反而使矛盾大大激化。當天中午,數千名憤怒的群眾擁到總督衙門請願,要求釋放被捕人員。趙爾豐氣急敗壞,命令軍警向請願、示威群眾瘋狂開槍。頃刻之間,督衙門前,槍彈橫飛;十字街頭,血雨如注。當場打死打傷數百人,制造了駭人听聞的成都大慘案。後人有詩議之曰︰

文明爭路欲善圖,官府鎮壓手段毒。人民愛國有何罪?喪心病狂殺無辜。

槍聲宣告了「文明爭路」的失敗,鎮壓也促成了武裝起義的開始。四川各縣聞訊而起,紛紛組建保路同志軍,發動起義,圍攻成都,圍城人數多達二十萬人。但是,倉促舉事的同志軍僅憑手中極為原始的武器,難以攻克成都堅城。在城內軍警的槍炮轟擊下,很快被打散。趙爾豐雖然用武力鎮壓的手段,保住了成都未被攻破,但卻無法平息全省各地的騷動。四川省的同盟會領導人吳玉章、王天杰乘勢而起,組織同志軍一舉佔領榮縣縣城,宣布**,建立起第一個地方革命政權。其他各縣陸續效仿,各種勢力群起爭權。

四川大亂,驟然而起的革命風暴,使清政府大為驚駭,立即從湖北調集大批清軍入川鎮壓。如此一來,又造成了湖北兵力空虛,革命黨人乘機發動武昌起義,敲響了大清王朝的喪鐘。這才是︰清廷氣數已盡,難免顧此失彼。要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