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4.第二二回 三次易帥剿捻軍 兩路分兵皆慘敗(下)

作者 ︰ 若愚

第4節第二二回三次易帥剿捻軍兩路分兵皆慘敗(下)

第二二回三次易帥剿捻軍兩路分兵皆慘敗(下)

僧軍的覆沒,使清廷喪失了唯一的嫡系精銳武裝。浪客中文網慈禧太後在傷心悲嘆之余,只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漢族軍閥武裝身上。她即刻下旨,任命曾國藩為欽差大臣,督辦河南、山東、直隸三省軍務。其時,曾國藩正在南京安置移民,恢復市井,招引商賈,重建城區。忽接朝廷聖旨,深感責任重大,必須親自出馬。經過一番準備,曾國藩率領湘軍二萬、淮軍六萬,攜帶大批洋槍洋炮趕往剿捻前線。曾國藩屯大軍于河南開封,先後派出數支精悍部隊追打捻軍,均被捻軍采用游擊戰術,迂回包抄,設伏聚殲,打得大敗。

半年時間,連吃敗仗,曾國藩被捻軍鬧得焦頭爛額,狼狽不堪。一日,忽接清廷上諭,責備其剿捻不力,勞師無功。嚇得曾國藩直冒冷汗,急忙上書清廷,為自己辯護道︰「捻賊狡詐多端,飄忽異常,從不肯與我堂堂之陣約期鏖戰,必伺官軍勢孤力竭之時,出其不意以困我。其戰術之詭異,實為罕見。有時疾馳狂奔,日行百余里,一連數日不稍停歇。有時盤旋于百里之內,如蟻旋磨,忽左忽右。賊中相傳秘訣曰︰‘多打幾個圈,官兵之追者自疲矣。’僧王曹縣之敗,即系賊以打圈之法疲之也。臣已熟思多日,當調整戰術,用查圩編戶之法,必能收效。」

曾國藩深知,剿捻無功,自己的下場將很不妙。他針對捻軍高速流動、迂回游擊的特點,制定出了一套「變追為堵,查圩編戶」的對付辦法。曾國藩傳令各省督撫、府縣官員齊集開封,安排實施其剿捻計劃。他首先部署通商大臣崇厚的洋槍隊,重點防守黃河北岸,防止捻軍攻入北京一帶。其次,在捻軍經常出沒的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省層層防堵,利用自然河流、城鎮,于各交通要道布置重兵,設卡圍困。再次,鑒于捻軍和老百姓關系密切,實行查圩編戶,徹底斬斷捻軍的群眾基礎。曾國藩勒令各州縣必須修築圩寨,用地主團練力量守御之,以抵抗捻軍。當捻軍攻來時,強迫各村老百姓將糧食、牲畜、柴草等都搬進圩寨里面,使捻軍無法得到任何物資。曾國藩責成各縣官員,必須以圩寨為單位,編制「良民冊」和「莠民冊」各一本。凡擁護清廷的人登記入「良民冊」;一般多少與捻軍有關系,但沒有積極活動的人則強迫其寫出「悔過自新書」,亦編入「良民冊」。凡堅決反對清廷的人被稱為「莠民」,計入「莠民冊」;在外者,一律派兵追剿,在家者,一律擒拿正法;並實行五家連坐。對于捻軍家屬,則滿門抄斬,一個不留。

曾國藩的計策可謂毒辣至極,其查圩編戶之法實施半年,單是河南省內,就屠殺捻軍家屬達十四萬人之多。在此殘酷、血腥的恐怖政策下,捻軍的群眾基礎被徹底割斷,成了流離逐突于各反動壁壘、圩寨之外的孤軍。賴文光、張宗禹等捻軍領袖為改變被動局面,不得不采取硬拼的戰法,才能獲取物資給養。

曾國藩雖然孤立了捻軍,但其大局並不得意。他所指揮的各路部隊充滿了爭風斗狠的尖銳矛盾。淮軍不服從他的調派,各省地方武裝只求自保,互不救援。各處防堵軍隊只知機械死守,不會靈活作戰;而多處分兵防守,又使其處處兵力薄弱。賴文光發現了敵人的弱點,便集結各部捻軍,形成強大優勢,發起進攻。1866年9月,賴文光指揮捻軍在河南打敗清軍,一舉突破其賈魯河防線;隨後乘勝東進,再次殺入山東,又擊潰湘軍防守的運河防線。曾國藩急忙趕往山東,調集清軍三面堵截。不料,捻軍突然掉頭向西,殺了個「回馬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湘軍殘部近萬人反包圍于運河岸邊。經過半日血戰,湘軍全部被殲,曾國藩的老本徹底輸光。

捻軍越過運河,又返回河南,屯兵陳留。捻軍沒有遠大的政治目標,亦未能建立起牢固的根據地,雖然長于機動作戰,但卻帶有濃厚的流寇風格。曾國藩的嚴防死堵、查圩編戶策略,使捻軍高度孤立,處處被動;雖然取得了數次戰斗的勝利,但自己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賴文光等人深深感到四面被圍,孤立難持之威脅,于是,決定分成東、西兩軍,分頭突圍。東捻由賴文光、任化邦統率,繼續轉戰于長江、黃河流域之間,計劃由湖北殺入四川。西捻由張宗禹、張禹爵率領,從河南攻入陝西,向西北發展。

曾國藩連吃敗仗,又輸光了老本,被清廷以「剿捻無功」免職,退回兩江總督原任,其湘軍勢力也從此消沉下去。何以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機關算盡太聰明,查圩編戶肆血腥。設卡防堵遭敗績,老本輸光回南京。

曾國藩失敗下台,清廷降旨任命李鴻章為欽差大臣、剿捻主帥。李鴻章不敢怠慢,調集了十萬淮軍,全部配備洋槍洋炮,殺氣騰騰地撲向湖北戰場。李鴻章向朝廷奏報自己的剿捻方略是︰「扼地兜剿。即追堵結合,將捻賊蹙之于山重水復之地,棄地以誘其入,然後會合各省兵力三、四面圍逼之。」看來,學生比老師技高一籌,知道單純的「追」或「堵」,均難奏效,故而決定采取「追堵結合,四面圍逼」之法。

當李鴻章集結兵力之時,東捻在賴文光的統領下,沖破清軍的重重堵防,逐漸攻入湖北尹隆河一帶。李鴻章命令各路軍馬集中湖北,實施其「扼地兜剿」的戰略,指揮各部逐步向尹隆河收縮包圍圈。賴文光審時度勢,充分運用騎兵善于快速作戰之特點,突然向東襲擊,包抄了淮軍之劉銘傳部,一場勇猛拼殺,打得劉銘傳部潰不成軍,狼狽而逃。隨即又向北回兵,把從河南跟蹤而來的張樹珊、郭松林部打得大敗,張樹珊被擊斃,郭松林被活捉。

東捻在湖北雖然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自身兵力損傷亦極大。同時,恰逢湖北久旱,赤地千里,糧食奇缺;捻軍在湖北缺乏群眾基礎,籌集糧草極為艱難。賴文光和任化邦計議後認為,鑒于淮軍重兵堵截,攻入四川已不可能。于是,決定回兵北上,越過河南,突入山東,到群眾基礎較好的登萊一帶,征集糧食物資,再伺機重返中原四戰之地。經過近半年的行軍作戰,東捻突破清軍的重重封鎖線,直入山東半島的尖端,始得以息兵歇馬,補充軍需。

東捻回軍之際,李鴻章率淮軍一路跟蹤而進。當探馬報知捻軍進入山東半島時,李鴻章大喜道︰「捻賊進入絕境矣。山東半島三面臨海,官軍只須堵死運河、膠萊防線,即可將其困死。」他命令各省清軍火速向山東境內集中,制訂了「先部署運河防線以杜絕其出路,次扼守膠萊防線以斷賊咽喉」的戰略。以二十萬兵力,分為十路,步步為營,向山東半島節節推進。同時,雇用外國輪船運送英法軍官訓練的洋槍隊趕往煙台,對捻軍實施圍攻。又邀請英法軍艦三艘、兵力四百余人,進駐膠州灣,實施夾擊。

東捻軍原擬在登萊一帶征集軍資後,即重返中原,千里躍進,伺機殺入四川。然而,賴文光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過高的估計了捻軍的機動能力,過低的估計了敵人的運動速度。他沒有料到李鴻章用兵神速,很快就堵死了捻軍的出路。待到發現被圍困之日,為時已晚。

為了擺月兌困境,賴文光組織五萬捻軍向膠萊防線發起強攻,淮軍憑借壁壘以洋槍洋炮猛烈轟擊。捻軍戰士躍馬掄刀,冒著槍林彈雨勇猛沖擊,不斷有人中彈倒地,然大隊依然前僕後繼,數萬鐵騎如同山呼海嘯般突入敵陣。鐵蹄滾滾,殺氣騰騰,槍聲激烈,刀劍呼嘯。雙方近身混戰,血肉相搏,陣地上煙塵飛揚,喊殺震天。經過半天的拼命廝殺,雙方均死傷近萬人,東捻軍終于突破了膠萊防線。稍事休整,賴文光揮軍繼續西進,向敵人的運河防線撲去。

次日,東捻軍抵達運河岸邊,立即遭到對岸敵人的猛烈炮擊。捻軍猛撲渡口,淮軍槍炮齊發,彈雨傾盆而下;捻軍被打得人仰馬翻,血肉橫飛;扔下大批死尸,匆忙後退。第三日,賴文光重整隊伍,再次向渡口發起強攻,無奈敵人火力太猛,捻軍死傷慘重,又挫敗而退。一連數日,捻軍頻頻沖鋒,均無法搶渡。河岸邊尸體堆積如山,任化邦戰死,捻軍傷亡逾萬,亦未能突破運河防線。當此進退兩難之際,東邊又響起激烈的槍炮聲,英法軍教官指揮一萬多名洋槍隊逐漸逼近,東捻軍面臨著被夾擊的危險。賴文光當機立斷,下令撤出戰斗,率領捻軍向東北方向轉移。經過兩晝夜奔馳,于第三日抵達壽光,止兵暫歇。

李鴻章指揮各路清軍連夜跟蹤,四面緊逼,把捻軍重重圍困于壽光。捻軍長于野戰,而不善于固守和攻堅戰。山東半島戰場局蹙,無法進行長驅千里的游擊戰,致使捻軍之優勢喪失。陷入重圍後,軍心開始動搖,士氣大為低落。李鴻章抓住戰機,督軍猛攻;調集數百門洋炮狂轟濫炸,壽光城內外處處硝煙彌漫,彈雨紛飛,牆倒房塌,烈火翻騰。捻軍擁擠在極其狹小的地域內被動挨打,死傷過半。賴文光數次組織突圍,均遭到暴風驟雨般的槍彈阻擊,無法沖出。清軍的大炮持續轟擊,晝夜不息,壽光城被炸成了一片瓦礫。炮彈落下,碎磚爛石凌空亂飛;彈雨襲來,殘尸斷臂遍地狼藉。清軍主動進攻,刀槍並用,凶悍異常;捻軍被迫迎戰,艱難相持,士氣衰落。大戰進行了三天三夜,捻軍犧牲二萬多人,被俘一萬多人,主力損失殆盡。賴文光率殘部一千余人僥幸沖出重圍,一路馬不停蹄,晝夜狂奔。數日後,逃至揚州,疲憊至極,又遭當地清軍四面包圍,全部戰死。至此,東捻全軍覆沒。

再說西捻軍由張宗禹、張禹爵統率從河南攻入陝西後,清廷急派左宗棠率楚軍進陝追剿。數次接戰,左宗棠被捻軍飄忽馳騁、避實乘虛的戰術搞的暈頭轉向。他向清廷奏報道︰「捻賊之慣技在于,遇官軍堅不可憾,則望風遠引,瞬息數十里;俟官軍追及,則又盤折回旋,亟肆以疲我。其欲東也,必先西趨;其欲北也,又先南下,多方以誤我。」他采取的辦法是「畫地圈河」,即利用自然河流地形,設立防線,以限制捻軍的活動地區,並逐步緊縮,予以剿滅。為了防止捻軍與西北回民起義勢力會合,左宗棠駐兵耀州,重點堵隔;切斷了捻軍與回民的聯系。西捻軍被迫東返,一直攻進直隸,逼近北京。清廷大駭,急派恭親王奕?督率旗兵抵抗,又調集淮軍和安徽、山東、河南數省地方軍分路圍追堵截。張宗禹率西捻軍在直、魯、豫三省內奔馳疾走,伺機殲敵,屢敗清軍。左宗棠率領楚軍晝夜尾追,疲于奔命。

1868年夏,中原地區連降大雨,持續月余而不止;黃河大汛,濁水暴漲,灌入運河。黃河、運河、漳河、海河,四條水系交匯泛濫,千里中原變為茫茫澤國。爛泥沒膝纏腰,戰士舉步維艱,馬匹不能馳騁,紛紛倒斃于沼澤泥灘之中。居民遷徙入堡,四野糧草乏絕,西捻軍陷入極其困苦的境地。清軍乘各河漲水,加緊對西捻軍的分割包圍,憑借堅城強堡、厚壁高壘,不斷地槍擊炮轟,晝夜防堵。西捻軍戰士日夜在野外跋涉,泥水齊腰,風雨交加,無食果月復;加之禍不單行,軍中流行月復瀉惡疾,又無醫無藥,許多戰士泄得有氣無力,東倒西歪,相繼倒斃于污泥濁水之中。兩月婬雨,四面清軍,天地蒼茫,黃水橫溢,西捻軍因風吹、雨淋、饑餓、疾病、槍擊、炮轟,勢孤力窮,疲憊至極而全軍覆沒。這才是︰天地有意助官府,洪水無情滅捻軍。要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