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13.第十七回 黑龍江俄國鯨吞 白河口英軍慘敗(上)

作者 ︰ 若愚

第13節第十七回黑龍江俄國鯨吞白河口英軍慘敗(上)

第十七回黑龍江俄國鯨吞白河口英軍慘敗(上)

在英法聯軍攻佔廣州的同時,俄國則趁火打劫,在黑龍江流域陳兵騷擾,恫嚇誘騙,訛詐了中國的大片領土。其起因則可追溯到八年前,俄國沙皇任命穆拉維約夫為東西伯利亞總督,負責對中國的黑龍江流域實行侵略擴張的任務。穆拉維約夫上任後,擅自在黑龍江口的廟街樹立俄國國旗,設兵屯守。他積極擴充外貝加爾的哥薩克軍,並狂妄地叫囂︰「要實現佔領黑龍江的意圖,唯一的方法就是向懦弱的中國炫耀武力。」

四年以後,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節節失利,穆拉維約夫借口要抄近路緊急增援,親率大批船隊闖入黑龍江,一直東駛出海。為了掩飾其對中國領土的公然侵犯,穆拉維約夫致函清朝政府稱︰「本大臣之往東海口岸,雖由中國黑龍江地面行走,然一切兵事應用之項,俱系自備。並無絲毫擾害中國,且絕無出人不意,因而貪利之心。兩國和好已久,此意必能相諒。但願中國同心相信,勿以兵過見疑。此次由中國境內行兵,甚得鄰好之益。」此為俄**隊第一次在黑龍江航行。

清朝政府雖然在黑龍江上兵力薄弱,不敢加以阻攔,卻也沒有被其好話所迷惑。咸豐皇帝發出上諭,告誡黑龍江、吉林的邊防官員道︰「俄羅斯性情狡猾,諸事從無實話,不可不防。我國內地江面,不能听任外國船只任意往來,此後斷不可再允其從黑龍江行駛。」由此可見,俄國和清朝都明確認為黑龍江是中國的內江。因為,按照清朝初年與俄國簽訂的《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中俄邊界遠在外興安嶺一帶。

事隔一年,穆拉維約夫又在黑龍江進行了第二次航行,不僅以大批兵艦武裝示威,而且約見中國官員舉行所謂的「劃界」會議。這穆拉維約夫身高近兩米,膀大腰圓,一身元帥戎裝,腰佩長劍,斜跨手槍;滿臉橫肉,虯髯滿腮,一副凶神惡煞像。談判一開始,穆拉維約夫就蠻橫無理地宣布︰「黑龍江為兩國之間最無可爭辯的天然疆界。」企圖把黑龍江左岸全部地區以及整個沿海地區都劃歸俄國所有。中國官員吉林將軍景淳拒絕了其無理要求,並宣讀了尼布楚條約的有關規定,又宣讀了穆拉維約夫上年致中國政府的公函。穆拉維約夫無言以對,談判遂告結束。咸豐皇帝在收到有關談判結果的報告後,批復道︰「黑龍江、松花江左岸,其為中國地界確然無疑,該夷膽敢欲求分給,居心叵測。」

清政府明知沙皇俄國「居心叵測」,絕不會善罷甘休,但卻始終未能加強軍事防御力量。吉林將軍景淳奏請朝廷道︰「東省兵丁軍器,一概不足。請把調到南方去的軍隊調回吉林,以資防守。」其時,清政府正在長江流域和太平天國激烈廝殺,兵力嚴重不足。在咸豐皇帝心目中,太平天國是最大的敵人,俄國人的挑釁和領土要求不算大事。他降旨訓斥景淳道︰「此時長江流域匪患未平,正在攻剿之際,調出官兵,萬難撤回。從來撫馭外夷,惟有設法羈縻,善為開導,斷無輕率用兵之理。」皇帝的態度如此,守土的地方官只好听任俄軍為所欲為。

又過了兩年,克里米亞戰爭結束,俄**隊又在黑龍江上進行第三次武裝示威。黑龍江、吉林的地方官員紛紛上書奏報朝廷說,不但俄國兵船來往紛紜,而且他們竄上江岸,到處搭棚建屋,存糧屯兵。皇帝的上諭對此仍然只說了些「不可輕啟事端,亦不可漫無限制」;「釁不我開,朝廷敦崇睦宜。應外示羈縻,內加防範」之類的空話。與此同時,英國已經借口「亞羅號事件」在廣州公開挑釁,俄國沙皇政府認為時機已到,決定趁火打劫,一面命令穆拉維約夫實施軍事佔領,一面派出專使普提雅廷到中國來活動。

穆拉維約夫接到沙皇的指令後,立即出動俄軍,對整個黑龍江左岸進行了軍事佔領,並肆無忌憚的推行其殖民政策。他張貼告示,公開宣布︰「從1858年航期開始,凡留在黑龍江左岸的居民,均屬俄國管轄。」他集合俄軍軍官部署道︰「如果我們對中國人使用武力,那麼黑龍江將是我們的主要作戰基地。在璦琿登陸,從那里有幾條平坦大道,穿過人煙稠密的地區,通向南滿和北京。」于是,在黑龍江兩岸出現了實力懸殊的對峙,左岸是俄軍重兵雲集,虎視眈眈;右岸是清軍兵力空虛,疏于防守。

俄國專使普提雅廷來到中國,首先跑到天津與直隸總督譚廷襄會見。普提雅廷道︰「貴國內地不靖,英法聯軍又侵擾廣州。我國政府深為關切,特派我出使貴國。我代表沙皇,要求去北京辦理兩國交涉事件。」譚廷襄道︰「按我國體制,涉外事件一律在廣州辦理。貴使不能去北京,也沒有必要去北京。」這時,普提雅廷竭力裝成是中國最好的朋友,說出了他的目的是︰「我代表俄國政府,祈將兩國在黑龍江一帶的邊界之事及早完結。以後,我們情願與貴國彼此相安,共防將來不測之事,兩國永遠相安,互相輔助。本國深知大義,非同貪利之國也。但願貴國勿懷疑心,致誤大事。」譚廷襄道︰「中俄邊界問題,在尼布楚條約中已經明確解決,即使需要談判,也只能到黑龍江方面去,同我國政府指定的官員協商。」普提雅廷道︰「如果這樣,我必須回國向沙皇請示。」

事實上,普提雅廷並未回國,而是去了香港,又隨同英、法、美三國公使一起到上海。說來有趣,當時英、法兩國已經同清朝政府處于戰爭狀態,而美、俄則裝成是清朝的朋友;這些敵人和「朋友」竟然攜手並肩、一路同行,來到了上海。他們分別代表自己的國家,向中國當局遞交了外交咨文。普提雅廷在咨文中除了支持英、法、美的「修約」要求外,特別提到中俄兩國邊界問題,公然聲稱︰「不能以外興安嶺為兩國邊界,而應當以黑龍江為界。」清朝政府在接到天津、上海官員的奏報後,立即通知黑龍江將軍奕山︰「向穆拉維約夫詳細曉諭,務期駕馭得宜,勿使該夷肆意侵佔。」

1858年5月,黑龍江將軍奕山奉清廷之命,同沙俄的穆拉維約夫在璦琿城舉行談判。第一天,穆拉維約夫就拿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條約草案,蠻橫無理地主張,必須以黑龍江為兩國國界。奕山雖然混賬,但還是拒絕接受這個條約。第二天,穆拉維約夫稱病不出,而由他的一個助手彼羅夫斯基繼續談判。顯然,穆拉維約夫也覺得很難迫使中國接受其條件,所以要留有余地。連續三日,彼羅夫斯基胡攪蠻纏,氣焰囂張;奕山憂心忡忡,六神無主。夜晚,奕山上城瞭望,只見黑龍江上火光明亮,俄**艦列隊示威,槍炮之聲不絕于耳。奕山的神經徹底崩潰了,回想起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在廣州敗給英軍,乞降求和的狼狽相,他再也堅持不住了。第五天,奕山完全屈服了。第六天,奕山和穆拉維約夫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穆拉維約夫喜不自禁,連聲說道︰「俄中兩國是好鄰居、好朋友。要維持和好,永久和好。」次日,奕山向朝廷上奏稱︰「當此中原未靖之日,南海又起戰端,黑龍江地區不能再出意外。臣思之再三,勢處萬難,若不簽約,必致夷酋憤激,立起釁端,所以只好妥協,以紓眉急。」而穆拉維約夫給沙皇的報告是︰「中國虛弱無力,清皇朝風雨飄搖,特別害怕我們聯合英國,發動新的戰爭。」

按照中俄《璦琿條約》之規定,大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廣大領域都劃為俄國領土,烏蘇里江以東直到海邊約四十萬平方公里的地區為中俄共管之地,黑龍江、烏蘇里江成了俄國可以自由通行的航道。而所謂的中俄共管不過是為了過渡到俄國獨佔;兩年以後,俄國便實現了這個過渡,霸佔了烏蘇里江以東的全部地區。就這樣,俄國沒花一分一文,沒傷一兵一卒,完全依靠恫嚇與訛詐,侵佔了中國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咸豐皇帝接到奕山關于簽訂《璦琿條約》的奏報後五內如焚,陷入了極端痛苦的抉擇之中。黑龍江流域是滿族人的發祥地,一直被大清皇室看作是祖宗的基業,是不能割舍的命根子。然而,面對著千瘡百孔、風雨飄搖的大清江山,既要在長江流域和太平天國激烈廝殺,又要應對黃河兩岸捻軍的頻繁進攻,還要在東南沿海迎接英法聯軍的挑戰,黑龍江地區豈能再起戰火?咸豐皇帝心如刀絞,食不甘味,臥不安席,苦思冥想了十多天,終于忍痛咽下這杯毒酒,批準了《璦琿條約》。後人有詩議之曰︰

沙俄狡詐猖狂,使我河山遭殃。可恨大清王朝,舉措何其荒唐。對內屠殺人民,有兵有糧有餉。面對外敵入侵,只會屈膝投降。

再說廣州淪陷後,英國公使額爾金和法國公使葛羅立即率領大批艦隊北上,在上海與先期到達的美國公使列威廉、俄國公使普提雅廷會合,分別向中國政府發出照會。英國的照會先敘述了廣州事件的現狀,接著表示︰「英法聯軍將繼續佔領廣州,直至一切要求得到滿足。我們的要求是︰賠償損失和軍費,公使駐北京,修改條約,增開新口岸,內地游歷自由。如不能滿足則兵戎相見,攻佔天津和北京。」法國的照會與英國大致相同。美國的照會則詭稱在廣州是中立的,願意擔任調停事宜。俄國的照會表示中俄兩國是好朋友,請準公使駐京,十分樂意在中英之間進行調停,除此之外,別無它求。這四個強盜,分別裝成敵人和「朋友」,兩個叫打,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兩個勸和,希冀坐收漁人之利;向清朝政府進行恐嚇和誘騙,實際上是串通一氣,合伙打劫,共同敲詐中國。

時任兩江總督的何桂清接到照會後,立即上奏朝廷道︰「就天下大勢而論,內寇外患,交而來,不能輕言用兵。外夷欲赴天津,現已無法阻止,宜派欽差大臣到天津與之接見,籌定大局,使其無釁可尋。」咸豐皇帝接受了何桂清的建議,一面命令天津、大沽口暗地設防,一面告誡直隸總督譚廷襄等要「心平氣和」的與侵略者交涉︰「現在中原未靖,不得不思懷柔之計、羈縻之方。爾等不可恃勇,先啟兵端,只可加以詞色,勸其息兵罷戰。」咸豐皇帝絲毫沒有訴諸武力,捍衛國家主權的打算,只想通過好言相勸,乞求侵略者大發慈悲,不要開戰。

然而,侵略者毫無慈悲之心,英法艦隊殺氣騰騰地逼進天津大沽口外。數日後,譚廷襄才率領八千清軍,倉促趕往大沽口布防。譚廷襄一面向額爾金等人發出照會,約期談判;一面命令清軍不能率先開炮,只能在敵人進攻時予以還擊。額爾金在接到譚廷襄的照會後,借口譚廷襄官餃太低,派人將其照會退回,並蠻橫地要求清軍撤出炮台,把大沽**給英軍駐守。同時,命令英法戰艦十六艘,舢板二十余只,在大沽口外擺開陣勢,發起進攻。一百多門大炮同時轟擊,清軍陣地上立刻硝煙彌漫,塵土飛揚,彈片四處飛舞,炮台起火燃燒。清軍奮起反抗,開炮還擊,雖然打得英勇頑強,但實際效果卻極差。原因在于大沽口炮台陳舊落後,火炮全固定在木制支架上,無法調節高度和射程。其炮位設置之依據是敵人將于漲潮時進攻,而實際上敵人開始進攻時,卻是低潮的時候。因此,清軍大炮射出的炮彈,都高高地掠過敵人的炮艦,未能造成有效的殺傷,也無法阻止敵人的進攻。英法軍艦一邊瘋狂開炮,一邊快速行駛到岸邊。清軍只專注于海上的敵艦,沒有料到數百名法軍像賊一樣偷偷地爬上陸地,越過岸邊的泥沼,從背後鑽進了主炮台。偷襲成功的法軍,瘋狂開槍射擊,許多清軍後背中彈,死傷慘重。極度危機之關頭,一名受傷的清軍引燃了火藥庫,一聲天崩地裂的大爆炸,和四十多名法軍同歸于盡,又使一百多名法軍身受重傷,鮮血淋灕地躺在地上翻滾、扭曲、掙命。

激戰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清軍陣地逐漸沉寂。利用硝煙的掩護,英法聯軍大隊登陸,攻佔了大沽口各個炮台。譚廷襄聞訊魂飛魄散,放棄守軍,率先逃跑;清軍士氣受挫,相繼潰散。大沽失陷,英法聯軍繼續溯白河而上,逼進天津,並迅速佔領了城外望海樓一帶。額爾金派人對天津府縣官員聲稱︰「轉告你們的大清皇帝,另派頭品可以主持之大臣二員,迅速前來共議。否則仍將進京,並立即攻擊天津。」

地方官具折飛奏朝廷,咸豐皇帝立即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馳驛前往天津談判;又特旨起用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聲名狼藉的耆英協助議和。桂良等人來到天津,約額爾金在海光寺會談。額爾金率隨從坐轎十二乘,由一百五十名水兵護衛,以樂隊為前導,耀武揚威地來到海光寺。寒暄過後,桂良道︰「此次會談,雙方均應平等相待,協商解決有關事項。」額爾金擺出一副桀驁不馴的架勢,極其傲慢地道︰「今天會見的目的,只是互驗全權證書。」隨即把英國政府授予他的全權證書攤出來,朗讀一遍。桂良等人沒有同樣的東西,便以皇帝的諭旨代替。額爾金粗暴地道︰「沒有全權證書,一切免談。」說完,即帶著他的隨從離開會場,揚長而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