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14.第七回 犯長江海盜訛詐 簽條約耆英辱國(下)

作者 ︰ 若愚

第14節第七回犯長江海盜訛詐簽條約耆英辱國(下)

第七回犯長江海盜訛詐簽條約耆英辱國(下)

英軍逼近城下,海齡親冒槍林彈雨,指揮城上守軍開炮還擊。大戰半日,連續打退了敵人的數次進攻。次日,英軍調整部署,調集數百名大炮猛轟城牆,密集的炮彈在牆體上炸開一個缺口,持續的轟擊使缺口擴大、坍塌。臥烏古指揮英軍蜂擁而上,從缺口沖進城內。海齡督率部眾與侵略者展開巷戰,槍聲大作,子彈橫飛,刀光閃爍,血雨四濺。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海齡麾下的八旗子弟兵個個彪悍,人人勇猛,任憑子彈在耳畔呼嘯,依然奮不顧身,沖入敵群殊死格斗。前面的中彈倒地,後面的踩著尸體繼續撲向英軍揮刀猛砍。海齡手持大砍刀,帶領近百名衛士與英軍混戰于中心街頭。海齡步伐矯健,武功高強,刀法純熟,快如閃電。手起時,英軍人頭落地,腳到處,敵寇人仰馬翻。激戰多時,海齡斃傷英軍七八人,血盈刀把,滑不能握,依然高呼殺賊。他身邊的衛士個個殺紅了眼,迎著血雨腥風,揮舞大刀長矛,抱著必死決心,拼命沖鋒陷陣。其英勇氣概,令敵膽寒。英軍大隊不斷涌進,一面拼命沖鋒,一面瘋狂開槍射擊;成排的子彈飛來,清兵成批的倒地傷亡。戰至天黑,雖然清兵竭力拼殺,終因武器落後而全軍覆沒。海齡身中數彈,遍體血污,腳步踉蹌,掙扎回到寓所,縱火**而亡。何以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鎮江城頭槍炮鳴,英夷犯境氣焰凶。海齡將軍奮神勇,督率部眾揮刀鋒。血雨飄過征衣濕,腥風吹來戰旗紅。兵敗**殉國日,留取丹心照汗青。

槍聲漸漸稀疏,鎮江陷入敵手。鎮江保衛戰雖然失敗了,但是,它所顯示出的中華民族敢于與來犯之敵血戰到底的英勇氣概卻永世長存。

鎮江之戰,英軍死亡一百八十余人,傷者不計其數。為了報復在鎮江的損失,英軍用盡各種野蠻殘暴的手段屠殺城內居民,無數的老人、婦女、兒童慘遭殺戮;鎮江城中尸積成山,血流成渠。瘋狂的侵略者仍不罷休,又四處放火焚燒民居,一股股黑煙沖天而起,熊熊火光映紅江面;美麗繁榮的鎮江被燒成了一片瓦礫。發泄完獸欲,侵略者再次起錨西進,十多天後駛抵南京下關江面,隨即列隊架炮,揚言攻城。

可笑的是耆英、伊里布、牛鑒等人,在得知英軍進犯長江的消息後,也急忙起轎跟進——不是組織兵力迎頭阻擊,而是從陸路尾隨英艦迤邐跟進,伺機乞降。當英軍抵達南京城下時,牛鑒的官轎也進入南京城中。喘息未定,就接到英軍揚言攻城的報告,牛鑒慌忙派人到英艦上宣示道光皇帝求和的上諭,聲明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即刻到達,乞求英軍切勿開戰。數日後,耆英、伊里布到達南京。璞鼎查開列議和條款,派人送達,並勒逼耆英等全部接受。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鑒三人來到英艦「皋華麗」號上,同英國政府代表璞鼎查正式會談。在談判桌上,璞鼎查傲慢地道︰「叢林法則就是弱肉強食;人類戰爭的後果是任意宰割。戰勝國擁有主宰一切的權力,戰敗國不能講任何條件。你們只有在投降書上簽字的權利。」耆英連連點頭道︰「明白,明白。」面對侵略者咄咄逼人的氣勢,耆英等人不敢有任何異議,全部接受了英方提出的條款,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該約共十三款,主要內容有︰中國割讓香港給英國;賠款二千一百萬銀元;五口通商;協定關稅等。

簽字儀式結束後,璞鼎查十分得意,邀請耆英、伊里布、牛鑒參觀英艦上的大炮,以炫耀武力。耆英等人恬不知恥,連連贊美。璞鼎查乘機提出︰「台灣道姚瑩、總兵達洪阿專與英軍作對,至今還扣押戰俘一百六十余人。此次和談成功,你們必須釋放戰俘,嚴懲姚瑩和達洪阿。」耆英滿口答應︰「一定照辦,一定照辦。」

返回城里後,耆英、伊里布、牛鑒立即聯名上書道光皇帝,請求批準《南京條約》,同時,把姚瑩、達洪阿革職查辦。強盜的要求全部得到了滿足,璞鼎查率英艦退出長江,返回香港。

至此,歷時三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在清朝統治者出賣國家民族利益,向侵略者妥協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清政府進行的這場戰爭,本是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是在自己國土上進行的民族自衛戰爭,且有斗志高昂的愛**民之廣泛支持,理應有足夠的條件打敗遠涉重洋、兵力單薄的英國侵略者。然而,由于清王朝政治**,經濟、軍事技術落後而敗北,使中華民族蒙受了一場奇恥大辱。何以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鴉片戰爭起硝煙,大清政府部署亂。忽戰忽和無定策,節節兵敗後果慘。奴顏乞降簽條約,公然割地又賠款。中華民族蒙奇恥,耆英辱國喪主權。

《南京條約》訂立後,有關開埠通商、關稅稅率等事項還未作明確規定,因此,第二年八月,中英雙方又議定在廣東繼續談判。璞鼎查因侵華有功,被英國政府任命為香港總督、英國駐華全權代表。耆英則仍被清廷派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接洽。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補充。英國從中取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權。

在鴉片戰爭中,美國竭力為英國發動侵華戰爭辯護,並派出艦隊停泊在中國領海上,為英國侵略軍助威。在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之時,清政府也被迫賠償美國煙販近二十五萬銀元。美國政府看到英國用訛詐的手段,從中國獲得許多利益,就派專使顧盛趕到中國要求訂約。顧盛還從美國帶來了四艘戰艦,闖進虎門,駛抵黃埔,以武力相威脅。清政府被美國侵略者的婬威所嚇倒,又派善于簽訂賣國條約的耆英為兩廣總督兼欽差大臣,來與顧盛談判。1844年7月3日,耆英與顧盛在澳門望廈村觀音堂內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此條約使美國享有英國在《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賠款外的一切特權,同時還擴大了侵略權益。如美國兵船可任意到中國各通商港口「巡查貿易」;美國人有權在通商口岸「開設醫院,建立教堂」等。

中美《望廈條約》比中英《南京條約》更進一步地把鎖鏈加在中國人民的頭上,更深一層地剝奪了中國的主權和**,極大的有利于外國侵略者在中國實施資本主義擴張。所以,在條約簽訂後,顧盛竟得意忘形地自夸道︰「美國及其他國家必須感謝英國,因為它訂立的《南京條約》開放了中國的門戶。但現在,英國和其他國家,也必須感謝美國,因為我們將這個門戶開放得更為寬闊。」

英、美兩國用訛詐的手段,在華獲取了巨大利益。消息傳到巴黎,法國政府格外眼紅;急忙派出專使拉萼爾率八艘兵艦駛抵澳門,實行武力恫嚇,借以達到簽訂不平等條約之目的。耆英接到法國的照會後,即赴澳門和拉萼爾會見。拉萼爾盛氣凌人、夸夸其談;首先吹噓法**力無比強大,聲言願助中國攻打英國,要求中法互派使臣駐扎兩國京城。忽而又說願派兵艦替中國守御虎門,防止英人滋擾廣州。嗣後又說要求中國開放天主教禁令,允許法國傳教士來華傳教。如此種種,虛聲恫嚇,詭譎莫辨,弄得耆英大感困惑,疑慮憂懼。

耆英回到衙門後,左思右想,不得要領。為了防止節外生枝,他主動把歷來中英、中美條約抄錄給拉萼爾,希望他仿照英美取得對華通商特權,放棄其他要求。耆英此舉,實屬把國家和民族利益拱手送敵之賣國行為,博得了拉萼爾的連連喝彩。1844年10月24日,耆英與拉萼爾在黃埔的法國兵艦上簽訂了中法《黃埔條約》。此條約使法國享有了美國在《望廈條約》中取得的一切特權,同時還規定,允許法國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傳教,修建墳地,清朝地方官負責保護教堂和墳地等權利。

繼英、美、法侵略者之後,比利時、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瑞典、挪威、普魯士、丹麥等國紛至沓來,要求同清政府正式訂立通商條約;清政府抱定「一視同仁」的賣國方針一一應承。到1848年,葡萄牙殖民主義者公然趕走中國在澳門的官吏,停付租金,強行霸佔了中國領土澳門。這真是︰屋漏偏遭連陰雨,船破又遇強台風。群盜打劫接踵至,中華民族災難重。要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