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墨殤 江水城

作者 ︰

宗敬三年清明

依米倉江而建,名字亦據此而來,本是傍河自然形成的村落,因航運慢慢發展成一個城市。這年的春天來的特別早,米倉江從融化的冰雪中蘇醒,從城中穿過,源源不斷的船只,滿載著貨物和行人,給帶來新的活力。

沿江兩岸是城中最繁華的地段,客棧商號集市幾乎都分布在這里,江面上散落著三三兩兩小舟,花幾個銅板,舟主便會帶你慢慢從城東搖到城西,將城中熱鬧的景象看個通透。此時距兩國休戰已兩年多,加上戰時陸路蕭條,行人多願選水路。只見一條條客船順江而入,此時的比起其他城市反而更加顯得繁華。

又一條客船上,船頭一個年過六旬的老翁,鶴發長須,精神矍爍,旁邊一個女孩,六七歲的年紀,眉目清秀,滿臉好奇的四處張望。

只見江水軟波拖碧,岸邊蒲草新綠,花晴柳暖,再遠處三三兩兩踏青賞春的仕女少年,換下臃腫的冬衣,輕便的春衫隨東風飛揚,好不愜意。未及城中心,就听見隔岸歌聲陣陣,河道兩岸商販小攤櫛比,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絲毫沒有想象中剛經歷過戰亂的樣子。即便是位于華族北邊的,此時也已春光無限。

易牙本是念墨吟大了,帶她出來游歷一番,一路向北,行至,見春光正好,墨吟一直跟自己生活在鄉野之中,未見過大城市熱鬧,便帶她上岸來逛逛,順便采購些生活用品。

且說墨吟什麼都希奇,看到攤子上的糖人、泥塑之類小巧玩意兒便挪不開腿,正拿著一個九連環的小圈擺弄著,忽听的那邊一家酒樓上有人抑揚頓挫說著什麼,兼雜叫好鼓掌之聲。墨吟從小長在靜僻之處,哪听見過如此熱鬧,便拉易牙帶她上去瞧瞧。

這酒樓外面看不怎起眼,進屋內卻猛然寬敞許多,樓下大堂有普通的兩層高,更顯得靠近右牆角的樓梯又窄又小,易牙拾級而上,破舊的木制台階跟著吱吱呀呀叫著,整個樓都跟著搖搖欲墜。墨吟跟在易牙後面,緊緊抓著易牙的衣襟,怕一不小心踩空掉下去,又忍不住快點上去看個新鮮,心里急得像小貓抓一樣,還偏要一步一步謹慎走路,看還剩幾個台階,松開手,三步並一步跳上了去,轉眼就從前面人堆中擠了進去。

易牙無奈的搖頭︰什麼時候才能有個淑女的樣子,但往前擠,卻看見人群中一個熟悉的面孔,便尋小二另開了間雅座,自去坐了。

墨吟身子小,一會就擠到前面,看是個人在搖頭晃腦,正講到前武成皇帝年間祁北道之戰︰「那場面,嘖嘖,殺人就像除草一樣,誰顧得誰。且說那時小皇子才七歲,有個蠻人活該不長眼,見是個孩子,便先砍過去。真真是天佑斯人,萬里晴空,忽的一記霹靂下來,那蠻人頓時連頭帶身子給劈成了兩半。」

祁北道之戰老幼婦孺人人皆知,少皇子種種事跡更是傳的神乎其神。三歲作詞,五歲吟詩,深得大帝喜愛,又是正宮娘娘所獨出,只等成年後立為皇子便是。當年大帝帶他在祁山圍獵,不想遭了蠻族埋伏,無一人歸還,大帝也從此杳無音訊。幾個月後,小皇子出現在皇宮大殿外,引起了一陣嘩然。單總角稚子,居然能從萬里沙場中全身而退,徒步千里回到皇城,就連蠻族薩滿,也說他是哪吒轉世,神明附身。蠻王提出兩國休戰,條件便是將他作華族質子,送入庫庫爾。新登基的奉天帝樂的順水推舟,既消除了自己皇位的最大威脅,又換得暫時休戰。可惜小皇子,一入異國,從此泯然,總是讓人不免讓人唏噓。

有人打趣到︰「陳瞎子,你又看不見,哪知道那麼真切?」

這陳瞎子朝那人方向白了一眼︰「我這眼楮那時候可看得見,我真是親眼所見的。」

話沒說完,又被一陣哄笑聲蓋了下去︰「你那眼楮不是小時候麻風沒了的麼,騙人也靠譜些。」

陳瞎子大概是听慣了,絲毫不惱,繼續說道︰「那我給講個新的,眾位明公仔細听著,這武成皇帝生平大事人人皆知,可有誰知道他登基前曾秘密去了一個地方,大家猜猜是哪?正是咱西北邊那個慈念寺,以前,那可不是慈念寺,是個小墳子地,埋了個女人,名字中正是帶個念字的。這慈念寺正是為她而修的,小皇子,怕也是跟她有很大關系。」

這故事陳瞎子頭一次講,加上他表情做的足,氣氛渲染的濃,大家也不起哄了,都伸著耳朵等著下文。墨吟正听到興處,回頭沒尋著易牙,倒也不著急,待听完人群散去,自看到易牙已在不遠處等她。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塵墨殤最新章節 | 塵墨殤全文閱讀 | 塵墨殤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