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十載踏莎行 第十七章(08)塵消院落新經雨

作者 ︰

(筆者清明假期出行,要耽誤幾日更新,希望大家原諒理解~所以一次性更6000字,算作補償。假期結束更新繼續)洪夫人便笑道,「太妃這話說得不錯,不瞧我們妯娌,只看下頭的幾個年輕的就知道了。也不是我夸自己家的人,峻兒和峰兒家的媳婦兒,哪一個在太夫人手里不是教的還算體面呢,這也沒有我的功勞,都是母親教養的好。」說著便對上官亭道,「唯有長郡主,幾乎不曾跟著母親的,就成了今兒的潑皮性子。」陳太夫人便對洪氏道,「還油嘴說別人,你這個做嫂子的,怎麼今兒也瘋魔起來,長郡主哪里是你能說的?」封氏忙對陳氏笑道,「太夫人可別說這樣的話,既然是嫁到你家的兒媳,自然是有你家的規矩管著,我斷斷不會護短的。我知道你們家里,雖然有些規矩,卻是上下一心,母子妯娌情分都是極好的,我羨慕還來不及。我方才瞧著長郡主一口一個母親地叫著你,我倒覺得和我有些疏遠了呢。」

陳夫人忙笑道,「長郡主雖然是我的兒媳,卻還是太妃的女兒,自然不論什麼時候都和太妃更親了。說起來我倒是有心多疼長郡主幾分,原本嫁進來的時候年歲就小,性子最是開朗活潑,天真爛漫的,誰又忍心去管教呢?何況太妃的女兒,哪里會當真出了格兒呢。只要在外人面前大規矩不錯,咱們娘兒們在家里又何必計較這許多,沒事立著規矩悶著,倒是無趣了,不如這樣親親近近地,才像一家子的樣子。我想是如今歲數大了,倒想著有這樣性子活潑的兒女們在跟前,只可惜長郡主和我家二老爺總在外頭,實在一年也見不著幾次面的。」說著指著另一席上坐著的幾個孫女兒笑道,「幸而長郡主還留了個清玫丫頭在我跟前,倒是和長郡主一樣的性子,沒事兒就叫她們姐妹幾個在我面前說說笑笑的,我倒是歡喜。只是這瓊丫頭和玨丫頭總是不愛說話,倒是不如玫丫頭愛說愛笑的,肯常來我面前和我說話熱鬧了。」想來我和太妃不一樣,瞧著太妃最疼的是二郡主,就知道太妃是個喜靜的。」

封氏擺手笑道,「這話可胡說不得,一會子她們姐妹幾個打起來,都是我們偏心的不是了。」眾人都笑起來,封氏說著卻又嘆氣道,「世人說女兒和娘最親,其實我瞧這話也不盡然。懷胎十月生養一個女兒,後來日日夜夜惦著的辛苦自然不必說,以為是身上掉下來的肉,最親近不過了,忽然一下子就嫁到了別處去,說不準十年幾十年,甚至是一輩子也見不著了。又有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跟著自己十幾年,在別人家卻要過幾十年的,仍舊有自己的兒女,哪里能只是你自己一個人的?不說別人,只瞧咱們自己就知道了,嫁進了這個們幾十年,莫說別人,就連自己也不記得自己原來的家了,一顆心哪里不說撲在這家子上頭呢。就算是養了個兒子又如何?年歲大了,也未必就和自己一條心,若是家門不幸,娶進一個不省事的媳婦兒來,更叫你日日夜夜鬧心,連睡覺也不得安穩。所以咱們一輩子辛辛苦苦,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白白地替人操心了一輩子,誰又能真念著你的好兒呢。饒是這樣,還是心甘情願地把一顆心都恨不得挖出來給了兒女,只念著她們好罷了。」說著忽然就掉了眼淚。

陳夫人想起早早就撒手去了的女兒綠筠,也跟著狠落了幾滴淚。這話說得本就說得傷感,一時間眾人觸動情腸,董氏自然不必說,早就第一個掉了眼淚,那有兒女在眼前的,如鄭氏洪氏等也都心里頭難受,不自禁紅了眼眶。至于那些個沒有兒女的,譬如秦氏、白氏和葛氏幾個,想著自己連這樣的念想也都沒有,更是心里難過。姑娘們倒覺得還好,終究是沒有嫁出去做母親的,也不明白這里頭的傷心究竟是如何。唯有一個背著人偷偷掉了淚,卻是懷蕊。旁的人不論怎樣,終究是有娘去疼惜的,就算是母親早早就去了,終究也在懷里抱過憐過的,唯有一個自己,別說自己的娘是什麼模樣了,就連提起,也似乎都是什麼天大的罪過一般。太妃所說的話,自己這一輩子,是不會有人對自己這樣好了。

最後還是封氏先拭了眼淚,笑道,「這大喜的日子,倒說起這樣傷心的話來,真是我不該了。這是這兒生母苦,想到孩子出世,就想起為娘的苦心了。」便又囑咐秦氏道,「給燕姨娘的賞,可都賜了下去?」秦氏答道,「一個月前就賞了下去,今兒個還有一份子呢。太妃前幾日洗三的時候,不是也送了一份子禮去了麼?」封氏點頭,又對芸月道,「府里的咱們不管,前幾日的也不算,你再去替我備一份厚禮給清曉閣送過去,只從我的私庫里頭拿,也不能簡薄了,就和王府里備的再加上我前日的一起,一般薄厚就是了。」芸月應了又道,「太妃可有什麼話要囑咐的?」封氏便道,「你只和她說,她生養孩子辛苦,今兒個本是她的好日子,該是好好熱鬧的,只是她身子不便不能來了,也是沒有法子的事情,就說咱們都惦著她呢。」封氏對翎燕何曾這樣親眼,眾人一時都有些驚,卻也都不曾說什麼。封氏又瞧了瞧葛氏道,「給大女乃女乃也一樣預備一份,孩子雖然不是她生的,卻也要操做母親的心呢,也是不易。」芸月正要出去依樣辦,封氏卻又道,「王妃那里也送幾樣體己東西去,就是前兩日你翻檢箱子尋出來的那幾樣擺設都給了她。她那里也有個孩子呢,王妃這麼些年跟前也沒個孩子,冷不丁要照管起來,也怪不容易的。」

封氏還在那里說的熱鬧,卻見眾人都笑起來,封氏一怔,一時之間也沒明白是什麼意思。還是上官亭笑道,「母親今兒個是發了橫財不成,滿世界里賞人東西。說起來哪個又是容易的?母親還不如把自己私庫里的東西,今兒個就陶騰了出來,盡數給了我們就是了,也算是替兩個孩子積善積德的好事。」封氏也明白過來,自己笑道,「可見是年歲大了,總是這麼愛嘮叨。長郡主有一句話說的倒是極是,誰又是容易的呢,都是擔著十二分的謹慎小心過日子呢。也罷了,我也沒那麼多心思都顧著了,你們也都自己顧自己就是了。」芸月便立在門口,試探問道,「那姨娘那里的東西還送是不送?」封氏淡然一笑道,「我們都是隔了輩兒的了,她自然有自己的母親姐姐惦著的,咱們也不必去費這個心了。」

上官亭便對安氏和葛氏笑道,「母妃這話,是叫雲姐姐和葛丫頭去表示呢。」葛氏見安氏不說話,自己便笑道,「太妃和長郡主說笑呢,我也沒什麼好東西給的。翎燕妹妹如今生了兩個孩子,我是歡喜得了不得,滿心里都想著把我所有的東西都給她呢,只是各位姨娘和母妃送的東西,已經擱了滿屋子,我想著既然沒得出東西,就出些力氣也就是了,這些日子也就日日在妹妹那里照顧。」瞧了封氏一眼,又懇切道,「只是妹妹這幾日心里頭總是覺得不大爽快呢,也是不知道為了什麼。」上官亭正從桌子上頭拈了一枚櫻桃,「今年的櫻桃倒是結的早,只是不很甜,倒是不如往年的。」听見葛氏的話,便笑道,「葛妹妹這是沒當過母親,所以不知道做母親的心呢。翎燕丫頭十月懷胎受了許多苦才生了這麼兩個孩子,一朝分娩的時候還險些丟了性命,好容易生了,一眼都不曾見著就抱了出去,哪里有不想的呢。」

封氏瞧了上官亭一眼,卻不吱聲兒,葛氏坐在哪里低眉順目地,神情間頗有幾分的憐惜模樣,「長郡主說的很是,翎燕妹妹也實在可憐。若是這兩個孩子能在永思堂里頭長大,雖然她不能親手養著,日日在眼前能見,也算是好的。」說著便掏出帕子來拭了拭眼淚。上官亭見母妃也不說話,又道,「這一個月,葛丫頭的身子也好了許多,母妃不如就把小公子給抱了回去,終究是人家的孩子。」封氏也不答話,慢慢地伸手也去取了一枚櫻桃,嘗了嘗道,「何止是不甜呢,實在是酸,瓜熟蒂落的火候沒到,強扭下來的終究不甜,此時吃了只怕沒什麼好兒。我自然克化不動,你們這些年輕的,也別一時貪嘴兒就吃了,沒好兒呢。依我說,何必急著這一時呢,不如等著也就是了。」封氏的話漫不經心的,葛氏心里頭卻是一跳,再不敢吱聲兒。

封氏擱下櫻桃,卻又笑問葛氏,「你的意思,是要把孩子抱回去養著?」葛氏正欲否認,見著封氏的眼神,卻又只好低頭老實道,「是。我是想著,若是能有個孩子在眼前見著,妹妹的身子只怕好的快些。太妃是沒見著,小臉兒黃的很,神情又憔悴,整日也不說話兒,瞧著實在叫人不忍。」葛氏看了柳氏一眼道,「靜小姐在母妃那里,母妃自然是舍不得的。小公子養在太妃那里,太妃只怕要多操許多心呢。自然的,太妃是心疼孩子,只是太妃清靜慣了,終究又是有年紀的人,只怕禁不住孩子哭鬧呢。」封氏也不動聲色,淡淡便道,「我這里倒是有些辛苦,不如送到你母親那里如何?王妃那里也就罷了,雖然沒有生養過,終究是有年紀的,又是瞧著蕊丫頭長大的,也算是知道些。何況听乳娘說起,靜丫頭雖然早產,身子卻是好得很呢,倒真是個有福氣的孩子。葛丫頭雖然是對燕姨娘好心,卻是個年輕沒生養過的新媳婦,這些關于孩子的事情,你也都不大清楚。倒不如你母親,終究是把大爺一手撫養大的人,比你有經驗些。這孩子的身體終究是最要緊的,小公子本來就是早產,身子又不比靜兒,一般孩子弱了許多,若是有個什麼不好的,誰擔待得起?」

葛氏一時之間不知道說什麼,二月里天已經是有些熱了,因為是筵席又穿著盛大的綢緞禮服,身上就出了一層薄薄的汗。正僵持著不敢動彈,就听封氏又道,「只是我心里又想著,哪家的女兒,沒有第一次做娘親的時候?想我生王爺的時候,也是平生頭一胎,那時候局勢不穩,跟著先王四處顛簸,身邊也沒有知冷知熱的人照顧。可憐婆婆去得早,我也沒有人問的,還不是把王爺帶大了?說起來憑的是什麼,不過就是個真心罷了。所以這孩子再矜貴,也是要親身爹娘疼惜,才能覺得幸福安泰的。」封氏瞧了柳氏一眼道,「只是你們那里如今都是多病多災的,養兩個孩子實在不易,若是誰一個不小心生出了什麼事兒來,倒是不好了。何況王妃眼見是和靜丫頭有緣的,只怕對靜丫頭的心,也不比親生父母少的。至于這小公子,」封氏頓了頓,瞧著柳氏道,「只等王爺今兒個賜了名字,就由你們抱回去養罷。我雖然有心,終究是年歲大了,實在是費不起這個心思了。」

葛氏原本已經不做希望了,卻沒想到峰回路轉,封氏竟然輕易就應了下來。正欲謝了恩,卻又听封氏清清淡淡道,「只是葛丫頭也不是這孩子的母親,等燕丫頭好了,還是要她自己帶著才貼己。你雖然是嫡母,終究隔了一層的。咱們王府里,雖然也有個嫡庶之別,卻也看重這母子親情的。只要是自己生的孩子,不論嫡庶,也都叫養在自己身邊的,私下里喊一聲母親,也都只由得你們。譬如大爺和大郡主,也都是在自己親身母親跟前養大的。蓉丫頭雖然跟著我,也時常叫她回來瞧瞧鄭姨娘。王妃沒有孩子,二爺和蕊丫頭說是她養著,也不過是個虛名兒罷了。二爺大了,蕊丫頭的性子,往年也並不常曾和她親近,何況王妃又病著這些年,身子也不濟。所以我這一次把靜丫頭抱給了她養著,說是和這個孩子投緣,其實也是心疼她的意思。所以你們也要多多念著王妃的好處,她雖然這麼多年膝下寂寞,卻也從沒有和誰抱怨訴苦,就是蕊丫頭,她也不曾說過什麼怨言的。如今難得她身子好了些,也有了精神,燕姨娘又可巧有了兩個孩子,就叫她養一個,打小兒見著,日日瞧著自己的孩子唉眼前長大,當真是最幸福的事情了。算是補一補她心里的缺憾罷。」

一番話說的柳氏幾乎落淚,下頭的秦氏、白氏等人心里卻有些不是滋味。王妃沒有孩子,卻有太妃這樣惦記著。不過是因為她是柳家的女兒,正室的王妃,先王妃的親妹妹。其實王妃何嘗沒有孩子?世子是她的兒子,叫她一聲母妃,三郡主懷蕊是她的的女兒,也叫她一聲母親。其他的郡主公子,哪一個不要按著禮數,在自己親生的母親面前叫她一聲母妃呢?只是這樣,還仍舊有人替她不足憐惜。而自己呢?縱然這一生都這樣孤苦地過了,一聲都只有別人的孩子喊自己姨娘,又有誰會記得呢。這就是所謂的雲泥之別罷,高貴的雲間月,與卑賤的草底泥。別說是別人,連自己的夫君,也從來沒有對自己一視同仁過。姨娘侍妾,若是不能有孩子,便只是以色事人,與水上浮萍,木下飛花一樣,不過是供人一觀的玩意兒,一瞬間便散了。就算是有了孩子又怎麼樣,留給了你,就是莫大的恩遇,就算是抱走了,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為了別人的傷心,就能用你的傷心去換的。推己及人,忽然覺得翎燕也是可憐,好容易挨到了今日,一個孩子已經再不是自己的了,另一個,如今只怕還是別人俎上的魚肉。

封氏神情卻已經是那樣平靜,「我這樣決定,也是做給葛丫頭你瞧的。你是這孩子的嫡母,如今沒有法子,先把靜丫頭給了王妃養,以後若是大爺有了別的孩子,或者你也能留一個在自己身邊樣著的。至于這個孩子,等燕姨娘大好了,還是叫她自己養在跟前罷。自然的,你這做嫡母的,也要有做嫡母的氣度胸懷,切忌和側室爭風吃醋,更忌諱在子嗣的事情上頭動什麼妄念。」葛氏身上一僵,卻明知封氏是告誡自己安分守己不要動別的妄念的意思,連母親安氏也都一並說了進去,把臉上的畏懼神色都斂去了,只低了頭做出柔順的樣子,輕聲應了是。封氏靜靜瞧著葛氏,也是不置可否的樣子,半晌才恩了一聲兒。

眾人正說著話,卻見外頭慢慢踱進來一個人,正是久未露面的上官啟。封氏自然不動聲色,柳氏卻吃了一驚。說起來,她也有許久沒有見著上官啟了。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想一想似乎都記不起了,或者是從除夕夜並肩站在塵世之巔的時候開始,就再也沒有見著他了。她知道他是忙碌的,前一陣子的情勢算是內外交困,他常日住在啟懷堂里頭,或者就在外頭的書房里頭和人商議事情,自家的女眷,幾乎沒有人見過的,更別說往園子里頭逛去。听說白氏和陳氏趕著去瞧了幾次,都被上官啟攔在了外頭,如此幾回也就再也不去了。柳氏自然是不會去瞧的,成日里不是在和韻堂里靜坐念經,就是偶然見一見秦氏,听她過來和自己說幾句理家的話,拿個主意。若說是出門,也不過就是往染雲堂里坐一坐,听慧恆師傅講講佛法,心倒是靜的。

如今這一個月,屋子里頭又多了一個小小嬰孩,雖然出世的時候弱,如今倒是精神好,每日里或哭或笑的,叫一屋子的人也都鬧得不得安生。別說自己夜里睡不得幾個囫圇覺兒,連深月淺月等幾個近身服侍的丫頭,也都輪了班兒地守著。雖然極累,然而寂靜多年的和韻堂,如今忽然這樣熱鬧起來,叫人常年空蕩蕩的心里,忽然就滿了。柳氏覺得無比的滿足,瞧著那個孩子一點一點地長大了,漸漸舒展開去。柳氏猶自記得,靜兒抱回自己的屋子里頭,到了第二日睜開眼楮的時候,兩顆烏丸似的眼珠子,就這麼瞧著自己,也不哭不鬧的,似乎還帶著些笑的意思似的。柳氏只覺得自己的心,忽然之間就覺得軟了。本來瞧著這個孩子,不過是眷戀那抱在臂彎里頭的溫軟,像是走回了一個昔日的美夢里頭,如今這美夢,卻在這開眸一眼里頭成了真了。她日日夜夜瞧著這個孩子,連一個彈指的剎那也舍不得移開眼楮去,唯恐自己稍微走了神,這個美夢就又在一夕之間碎了。

其實靜兒這個孩子,倒是和太妃娶給她的名字是一樣的,端靜安然,除了每日晨起必要大哭一回之外,似乎總是恬靜微笑的模樣兒。那種靜意和如自己如懷蓉一樣的寂靜不同,竟然像是通透了世情,所以不論如何,都能處之泰然一般。柳氏自然知道,一個不過滿月的孩子,縱然是經過了生死線的,又哪里會有這樣的心境?只是柳氏心里卻總覺得,這個孩子是不同的,是自己離去了的女兒回來找自己,早在這個世界之外,瞧了許多年,所以才有了這樣的安然。柳氏第一眼和這個孩子投緣,不能不說是因為靜兒與上官啟長得相似的緣故。自己也曾經滿懷著期待的想過自己的孩子的容顏,自己和上官啟的孩子,似乎就和眼前的孩子長得一般模樣兒的。然而如今柳氏日日瞧著這一張似極了上官啟的容顏,卻再也沒有想起上官啟,滿心里只有這一個孩子。明明知道他也就在這個王府里頭,卻似乎與自己再也沒有什麼干系了。甚至于外頭事情的成敗,也再和自己沒有什麼干系,只有眼前這個慢慢長大的,會哭會笑的靜兒,是自己往後的全部世界和掛念。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探春十載踏莎行最新章節 | 探春十載踏莎行全文閱讀 | 探春十載踏莎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