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三世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一章 秦陵地宮(十五)

作者 ︰ 雅格

第一百四十一章秦陵地宮(十五)

「嘎?」秦旭嚇了一跳,「這不是大秦之物,莫非還是更前朝之物不成?」

更前朝之物,那就要說到夏商周幾個奴隸制王朝去了。倒不是秦旭心里承受能力差。只是這個黃祿說的話太過駭人。要知道,這個蜇龍陵可是始皇的陵寢,雖然埋葬的並非始皇遺體,但也算是皇陵的組成部分。哪有自己的陵寢拿前朝遺物作為棺槨的道理?

更何況這個青銅壁單單露在外面的高度就有十五米,寬度據說也有二十米,還有很大一部分隱藏在山體中,不能一窺全貌。但秦旭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是西元1939年河南出土的司母戊鼎。它重達875公斤長1寬0可眼前這個青銅棺槨所能窺視到的就已經是司母戊鼎的十倍不止。據說,鑄造司母戊鼎就已經耗費了商朝至少一半的國力,那黃祿說這個不是秦朝之物,那就是夏商周之物咯,那要耗費多少國力啊?秦旭簡直不敢相信。

黃祿听見秦旭的話,忙道︰「啟稟陛下,臣說此物非大秦之物,可並沒有說此物乃是前朝之物啊!」

「嗯?」秦旭不喜歡這種被蒙在股里的感覺,面露不愉,「不要說一半藏一半,一口氣說完!」

黃祿還沒有開口,子楚卻突.然好似想起什麼似地,突然道︰「黃大人,你的意思是說,此物乃是天星?」

「天星?天星又是什麼?」秦旭簡直快.被這些人折騰的夠嗆。發現一旁護駕的秦蟄在听見天星的時候也露出一種驚詫的表情,可是他作為帝王卻什麼都不知道,忍不住惱怒地吼道︰「到底怎麼回事,都別賣關子,趕緊告訴朕!」

子楚看了黃祿一眼,黃祿把腰.彎的更低,用形態語言告訴子楚,這事兒還是你告訴陛下吧!

子楚深吸一口氣,攬住秦旭的手臂道︰

「陛下莫急。這天星,指的其實就是現代所說的流星.隕石。

天外飛石自古有之。早在炎黃二帝之前就曾有巴.蜀、臨江之地忘川氏,炯尤氏酋長向中央王朝送來天星。

這天星來自天外,中原王朝自古以為其是上天.給予臣下子民的預示之言。炎黃二帝一統中原。炎帝神農氏貢獻出這地底甬道與黃帝軒轅氏分享。之後,出于祭祀和修建甬道所需,黃帝軒轅氏命四方小國奉送天星供華夏部族祭祀,以窺天機。

忘川氏、炯尤氏.皆畏懼炎黃部族實力,率先送來天星。而後,南海赤帝,北冥坤帝,西域冰皇,東海水皇皆送來天星。一時之間,天星齊聚華夏部族。

這些部族跟炎黃所創的華夏部族一樣,皆是傳承千萬年的大部族,而天星在那時候幾乎每隔一年就有從天外飛來,所以各部落中所擁有的天星數量是驚人的。

物以稀為貴,黃帝軒轅氏以武力逼迫下,各部族雖有供奉,可是各部族依舊隱秘保留天星以供本族祭祀。這引起黃帝軒轅氏不滿。在打敗蚩尤之後,黃帝軒轅氏發動了大征伐之戰。

只是,黃帝軒轅氏每次出兵皆要征得炎帝神農氏允許,是以黃帝軒轅氏必會尋找理由。其中一條理由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大種族思想發動征伐。

之後的蕘舜禹各王皆延續黃帝軒轅氏之行動,繼續發動大征伐之戰以獲取天星。夏商周三朝也依舊不斷對外征伐,名義上是征服不臣之國,其實卻是為了奪取天星。這場轟轟烈烈的大征伐之戰直到周幽王被犬戎攻破鎬京,周平王東遷,王室漸微後,各諸侯國都忙于互相攻伐,大征伐之戰才逐漸停止下來。」

秦旭沒想到,自己只是問這個青銅棺槨的由來而已。卻听到了一番讓自己完全目瞪口呆的言論。

炎黃二帝中最負盛名的黃帝軒轅氏竟然在五千年前就知道宣揚種族主義,更因這些隕石發動了絲毫不亞于當年歐洲十字軍東征的大征伐之戰。原來華夏民族之所以能屹立,完全是由于那綿延兩千年的不斷征伐才締造的啊!

相比起來,四千年後歐洲那些所謂大帝發動的失敗的十字軍東征是多麼無聊啊!

「這些,這些愛妃是怎麼知道的?」秦旭有些結巴地問道。

子楚眉眼一挑,宛如盛開的芙蓉︰「呵呵,陛下忘了妾原來的身份嗎?」

秦旭恍然。子楚可是祈年宮的祭酒啊。雖然只等同于女子音樂學院的校長,不過在帝王之家,又是始皇眾多子女中的一個,她能接觸到隱藏在帝王深宮中的史料也不無可能。

秦朝滅亡之後,咸陽被項羽肆虐,焚燒了大部分宮殿,雖然之前蕭何有過搶救阿房宮資料的事情,可他忙于搶救的都是山川地理和民政之學。對于史料涉獵很少。沒有能全部救出阿房宮內的所有典籍。要知道,阿房宮中所存儲的史料可是搜羅自六國,是華夏民族歷史上最詳實的記載啊。

秦旭想通這點,也就釋然。抬眼望向這面深沉的青銅壁,有些納悶地道︰「那這怎麼會是天星所制作?這明明是青銅器啊!」

「陛下,難道您就不知道天星的作用嗎?」子楚眨著媚惑之眼,仿佛考秦旭一般。

秦旭一抿嘴笑道︰「這朕當然知道。朕的百萬大軍所裝備的黑金戰甲不就是用天星制作的嘛!啊?愛妃是說,這些天星的主要成分就是青銅?」

子楚搖了搖頭,滿頭的珠翠鈴鐺亂響,煞是好看好听。

「不是天星的主要成分是青銅,而是青銅的主要成分是天星。」

秦旭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子楚的意思。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只是稍微調換了一下詞語的順序所要表達的意思就完全不同。

經過子楚的解釋,秦旭終于明白了為何黃帝軒轅氏以及後繼的眾多帝王那麼熱衷于搜索天星,甚至為了它而大打出手,不惜發動綿延數千年的大征伐之戰。

眾所周知,在戰國末年整個社會已經慢慢進入鐵器時代。但是直到秦始皇發動一統六國的戰爭之時,百萬秦軍所使用的依然是青銅武器。

鐵器要比青銅器鋒利,這是無可否認的。連秦國內部在耕種時使用的也是鐵器。但為何在進行最血腥的征戰時卻使用不如鐵器鋒利的青銅兵器呢?這個問題在史學家的討論中是這麼認為的,當時的社會經歷了夏商周三個奴隸社會的青銅器大發展時代後,青銅器的鑄煉技術已經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顛峰時期。而鐵器時代才剛剛來臨,很多技術都沒有成熟。青銅器已經能鑄造近兩米的長劍,可鐵器至多只能制造一米多的長劍。所謂一寸短一寸險。在毫無花俏可言,講究一擊必殺的戰場上,自然是拿著長兵器的人佔據了上風。這就是秦朝一直所用青銅兵器打天下的原因。

可真實的原因是。秦朝的兵甲和兵器中其實都是摻雜了天星。加入了天星的青銅器能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和可塑性。比剛剛發展起來的鐵器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不過,這問題又來了。那為什麼只有大秦的軍隊才能裝備摻雜了天星的青銅兵器,而其余六國就不知道這樣的兵器更利于戰場廝殺嗎?

東方六國皆是周天子賜封的貴族。當然也是知道天星的妙用的。只是,他們會選擇鐵器而放棄青銅器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天星。

禹繼承了舜的帝位之後,繼續黃帝軒轅氏的大征伐之戰,立下了不世功業。而且收繳了絕大多數不臣之國的天星,鑄造了代表華夏民族的神州九鼎!

這九鼎據說任何一個都重達萬斤有余。這在現代來看都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而那之後,天星墜落中華大地的數量日漸稀少,幾不可聞。這九鼎也就成了最後溶有天星的青銅器。之後秦代周而立,將九鼎當做戰利品搬回了咸陽。之後這九鼎就不知所蹤。

東方六國之所以不使用青銅兵器,無非就是沒有天星做引,所制造出來的青銅兵器根本不能和秦國所制造的青銅兵器。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技術還不成熟的鐵器來作戰。

「那九鼎就完全被溶解成引制作兵器了?」秦旭不可置信地瞪大眼楮問道。

子楚點點頭,不無遺憾的道︰「是的。大秦征戰頻繁,而始皇修建皇陵又需要大量天星。是以天星數量越來越稀少。後來天星數量入不敷出,始皇希翼從其余六國搜來青銅器熔鑄以求天星,可是卻沒有成功。無奈之下,始皇只好下令收繳天下兵器,鑄成十二個金人,用來彰顯大秦的赫赫武功!」

听到這個結果,秦旭又是一愣。原來那十二金人之事也是因為天星。最後只能無奈的搖搖頭。

這時,黃祿卻道︰「皇後娘娘所說或許有誤!」

「昂?」秦旭和子楚同時發聲。

黃祿躬身道︰「娘娘所說皆是從宮中典籍記載所來吧?臣也閱讀過禮部典籍。之前也認為大禹王所鑄之九鼎最後全部溶解做引,可是,如今臣卻不這麼認為了。」

秦旭看了子楚一眼,疑聲道︰「唔,愛卿為何如此說?」

黃祿深吸一口氣,長袖一揮,指著秦旭面前那散發著暗啞光暈的青銅壁,慨聲道︰「陛下,微臣說過,此物有弧度,而且其弧似乎正是鼎月復之弧。而且此物乃是由大量天星所鑄造,又如此巨大!是以,微臣斗膽猜測,這就是當年大禹王所鑄之九鼎之一!」

此語一出,不啻于在秦旭頭上響起驚天霹靂。

「什……什麼?這是,這就是大禹王所鑄的神州九鼎???」秦旭今天真是被驚訝的夠嗆。說話都變的不利索起來。

是啊。太讓秦旭震撼了。也太讓所有人震撼了。

震撼之余,秦旭又不得不佩服始皇的雄才偉略應該說是狂野魄力和超乎尋常的想象力才對。

天啊,以大禹王的神州九鼎作為棺槨呀!

這,這是何等的氣魄?何等的豪邁啊?

而且這鼎中所裝的,可是大秦軍卒,那支一統六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大秦雄師啊!

難怪黃斌要上奏請秦旭親自來決定是否打開蜇龍陵了。

秦旭的心在顫抖。手也在顫抖。心中那種澎湃和豪邁簡直不是筆墨所能描述。

秦旭松開子楚的手,怔怔地走到這面碩大無比的青銅壁面前,視線都有些模糊。

「這就是大禹王的神州九鼎!?真的是大禹王的神州九鼎嗎?!簡直不敢相信!不過看黃祿那表情和那肯定的語氣,恐怕他是早就定義的。說是猜測,恐怕是論斷吧!」秦旭心底暗暗道。

大禹王的神州九鼎代表什麼?代表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威啊!

當年楚莊王兵鋒橫蓋華夏,可是卻依然不敢妄自稱帝。還要親自帶兵前去問鼎。而後數千年,神州大地無不以九鼎來作為至高無上王權的象征。

當然,這神州九鼎若是放到現在,除了讓國人驚訝,考古學家瘋狂之外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可是秦旭現在是什麼?是大秦帝國的皇帝啊!他的皇位雖然經過對菟裘家的鎮壓已經得到鞏固,可是依然有人對他的身份暗自揣摩。特別是他將秦父秦母接到咸陽之後,這種風言風語更多。

可如今,就在他秦三世皇位穩固,大秦帝國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得到了大禹王的神州九鼎!這不但意味著他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更意味著他的皇位將更加穩如磐石。再也沒有人可以動搖!

「快,黃愛卿,打開它……不,搬上它。把它搬回咸陽!」秦旭簡直快語無倫次了。一會兒說要打開,一會兒又說要搬走。

子楚輕步上前,道︰「陛下,听听黃大人怎麼說吧?!」

秦旭穩定了一下紛亂的思緒,忙對黃祿道︰「黃愛卿,這,這大禹王的九鼎……唔?不對啊,禮部不是說蜇龍陵是六個方形的墓室嗎?怎麼?」

黃祿不知道是緊張的還是因為空氣的悶熱,擦拭了一下額角的汗水︰「啟稟陛下,這正是臣要匯報之事。按照禮部提供的圖紙,這里就是蜇龍陵所在。可是不知為何,這里竟會出現這面碩大無比的青銅壁。微臣探查印拓壁上文字一看,這的確為大禹王的九鼎之一。可是這又與禮部圖紙不相吻合。只是大禹王神州九鼎關系重大,臣不敢到處宣揚,只能請陛下移駕至此定奪!」

秦旭一听,頓時對這個黃祿生起了好感。

這個黃祿,顯然考慮到了這神州九鼎所代表的意義。是以不敢隨意張揚。拿這種奏折*秦旭前來。雖然有誘騙帝王的嫌疑,只是神州九鼎一向是帝王統御天下的象征,若是讓有心人知道得了去,那對大秦傷害將是巨大的。嗯,這個黃祿有這份保密意識。很不錯呀!

秦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這個黃祿是按照禮部圖紙尋到這邊來的。可是馮去疾不是說由于山川改動所以很多皇陵位置都已經移位了麼?雖然前幾年四川是發生過一次強烈地震,但是似乎應該沒有道理能把蜇龍陵震到陝西來的道理吧?

想到這里,秦旭突然瞪大了眼楮,再看子楚,也是一副驚駭的表情。

「這,這莫非就是長生陵!!!???」秦旭突然大喊出聲。

「嗯?什麼長生陵?」黃祿驚異地看著秦旭和子楚。

秦旭這才想到,這個黃祿可不比終黎佐天,季常,馮去疾等人。始皇遺體放在長生陵的事情可是大秦最高機密。

秦旭沒有對黃祿解釋什麼。他現在心亂如麻。

原本以為這是蜇龍陵,可是陡然卻發現這好像又是長生陵。這就讓秦旭犯難了。

雖然他一直都想給始皇移陵。但這個始皇生前雄才偉略也就罷了,死後也這麼高瞻遠矚。深知一旦自己的陵寢暴露,那必然會遭後人損毀。所以把自己的遺體放入大禹王的神州九鼎中。這樣,即使後人發現,也顧及于大禹王九鼎的威名和影響力不敢肆意破壞。

這一招簡直是陰謀和陽謀的完美組合啊!

秦旭越想越有可能。這恐怕就是長生陵所在。

那既然這是長生陵,這陵開還是不開?里面又有什麼?

即使貴為大秦三世皇帝,在面對始皇帝的時候,秦旭也犯了難。

「呃,這個,黃愛卿啊。你在此負責挖掘工作這麼久,可探查清楚,這個東西,它到底是什麼?有多大?」秦旭打算先問清楚情況再說。

黃祿一愣,不知道秦旭怎麼突然問起這個。這些情況他記得奏折上已經寫的清清楚楚了。他自然不知道秦旭現在心亂如麻,根本想不起來奏折上說的是什麼。

黃祿不敢怠慢,忙讓侍從去拿過工作記錄,一邊看一邊道︰「啟稟陛下,微臣所能探明的有︰此壁必定是大禹王九鼎之一的一側。此鼎高二十丈,頂部寬十八丈,月復部寬三十六丈,鼎下有三足,佔地二十五丈。這都是用現代探測成影技術探明的。同時采用地底探測儀器探明,此鼎並排有三,豎排有四。總數為七。」

說到這,黃祿合上工作記錄,躬身道︰「只是若要挖開所有鼎,其工程量非小,必須用到更加先進之技術。這樣一來,動靜絕對不能瞞過中華政府。故而臣不敢妄自下令挖掘。」

「啊?」秦旭干瞪眼。他今天所接受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一下子真的有些接受不了。

怎麼會有七個鼎?禮部圖紙即使因為始皇故意為之,所以漏掉了長生陵,但是也不可能會隨意多出一個鼎啊!如果說它是蜇龍陵,可這有七個。圖紙上明明是六個。

而說它是長生陵,始皇迷信五行學說,大秦以六為至尊數。不可能有七這個數字才對啊!

這下秦旭也不敢斷定這到底是長生陵還是蜇龍陵了!

(PS︰哈哈,以大禹王的神州九鼎做棺槨。這個構思夠大膽吧?!接下來發生的事會讓大家覺得更爽的!請繼續支持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秦三世最新章節 | 秦三世全文閱讀 | 秦三世全集閱讀